中國近代以來,爆發過讓所有中國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戰爭那就是抗日戰爭。至今為止依舊有很多影視劇再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為背景拍攝故事。可見抗日戰爭對中華民族的影響。不過,好在歷時14年的抗日戰爭最終我們取得了勝利,這場勝利不僅標誌著中國戰勝了日本,更是代表中國華民崛起的開端。但大家要知道,這樣的成果都是無數中華兒女用生命換來的。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在我國製造了太多的「罪惡」,雖然最後日本投降,但是中國人民心中的傷痛並不會癒合。戰爭結束後,無數人對日本人都是恨之入骨。不過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一位河南老農收留了一名日本兵47年,日本兵被接回日本後,是怎樣對待老農一家的?
這位河南老農名叫孫邦俊,就是當地縣城中的一名再普通不過的農民。日本投降後,還多日本軍人有傷在身就被遺留在了中國。某一天孫邦俊和妻子在街上遇到一個乞丐,兩人也沒多想,哪知道這個乞丐一直跟著孫邦俊夫婦。
這個乞丐名叫石田東四郎,到家後的孫邦俊看著乞丐受傷了,相當可憐,頓時就不忍把這乞丐趕出家。後來孫邦俊知道了這個乞丐是日軍留在中國的殘兵,內心也有過糾結,但是善意還是戰勝了邪惡,他決定收養這個日本兵。
一開始的時候孫邦俊還是把這個日本兵隱藏得很好的,但是時間一長,還是被村民發現了。在知道孫邦俊家裡有一個日本兵之後,很多村民都要求孫邦俊殺掉日本兵以此洩憤。但是孫邦俊不同意。時間一長,村民 也漸漸適應了石田東四郎的存在,孫邦俊一家供養石田東四郎維持了47年的時間,他們早就親如一家了。
後來孫邦俊因病去世,其兒子依舊沒放棄石田東四郎,同樣對其照顧有加。後來中日兩國關係好轉,日本交流團來到中國,石田東四郎也藉此機會回到了日本。
石田東四郎回到日本後,一直想要感謝孫家人這47年來對自己的照顧,於是提出了贈與孫家人一筆資金改善生活,不過被拒絕了。後來石田東四郎出資在當地修了一座「中日友好太增植物園」,以此來感謝孫家人。
戰爭是殘酷的,日本兵給中國人的印象是「殘暴」的,但實則上不同國家的軍人因陣營不同,很多事非自己所能控制。很多軍人天性都是善良的,就像石田東四郎,也許他殺害過中國人,但是他依舊懂得感恩,沒有泯滅人性。
孫邦俊收留這位日本兵的事件後來被當做中日友好關係的典範,如今中日關係正常化,很多中國人都願意去日本旅遊,而日本人對中國人也都是很客氣,希望這樣的關係可以持續下去,當年的悲劇不要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