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兵47年,日本兵回國後,又如何對待老農一家?

2020-12-10 大國將令視頻

人類的發展離不開戰爭,在遇到一些矛盾沒辦法和平解決的時候,只能通過戰爭去改變現狀。但戰爭總是會給雙方帶來巨大的損害,甚至有的國家會因為一場戰爭,而成為永久的死敵。早前中國遭受到了來自日本的侵略,這個被軍國主義思想洗腦的國家,在戰場上完全就是瘋子。在中國土地上見人就殺,見到東西就搶,而這樣的災難中國整整承受了14年,所以即便是過去這麼多年,國人對日本的仇恨一點也沒有消散。

不過咱們今天要講的這件事,說出來你可能不敢相信,在抗戰結束之後,河南一老農居然收養了一個侵華日軍傷兵。要知道當時剛趕走了日軍,舉國上下正是最高漲的仇日時期,甚至都在滿中國的尋找殘留的日軍,就是為了報復他們的侵略行為。

可這個叫孫邦俊的河南農民卻有著一顆善良的心,看到日本兵石田東四郎在路上乞討,而且整個人看起來像個傻子一樣神志不清,身上也有些許殘疾,孫邦俊於心不忍,於是什麼也沒多想就把他給帶了回去。

在村民的眼裡,孫邦俊這樣的行為和漢奸無異,但鄰裡鄉間也沒有做得太過分,只是大家開始把孫邦俊一家給孤立起來。而且看到孫邦俊把這個日本兵當孩子一樣照顧,村民們全都認為孫邦俊已經瘋了,於是更懶得搭理他們一家人了。

當然石田到也不是真的傻,只是腦袋有些問題,被日軍給拋棄罷了。看到孫邦俊一家盡心盡力的照顧他,他內心深處還是很感動,但日本人都是驕傲的,他不想寄人籬下,想靠著自己出去當乞丐謀生。可惜由於腦子影響到神經,他根本就不能自由活動,就只能賴在這裡了。

後面村裡人發現石田本性不壞,他原來是一個被逼著來中國打仗的學生,而且手上沒有沾染中國人的鮮血,大家也就不再排斥他了。孫邦俊去世之後,他的子女繼續負責照顧石田,眨眼就過去了47年。

不過身為日本人,石田還是一直想著自己的根,但他能在中國保住一條命就不錯了,回國完全就是在痴人做夢。直到後來中日關係得到了緩和,而孫邦俊的子女在一次日本訪華行動中,幫石田給聯繫上了日本訪華團。於是在中國待了整整47年的石田,終於踏上了魂牽夢繞的國土。

但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農夫與蛇,石田並沒有選擇忘恩負義,回國後就開始藉助媒體,公開表示了對孫邦俊一家人的感謝,並且開始為中日建交做努力。由於這個事情感動了很多日本人,他們自發幫石田搞了一個基金會,大家往裡面捐錢,讓石田把這些錢捐給中國當建設的資金。

雖然我們沒有辦法替先輩們原諒日本人,但一個就算再噁心的民族,也有那麼幾個人還是有良知的,石田就是這樣的人。因為他見識了中國人的淳樸,也挖掘出了自己內心的真善美,從而成為一個對社會發展有貢獻的人。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說實話身為一名中國人,如果對這段歷史都不夠熟悉,心中不免會深感內疚。

如果有一本書,它能以時間線記錄,並且每個時間線的關鍵節點都有圖片加以描述,是不是就更方便我們進行理解和記憶?

《中國抗日戰爭全記錄(1931-1945)》就是這樣一本書。

這本書以編年體的體裁記錄了從九一八事變到抗戰勝利日本投降這一歷史過程。書中有大量的歷史珍貴照片為讀者真實還原了這段歷史。

作者李繼鋒身為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專攻中國近代史;其筆下的知名著作數不勝數,如《百年中國:1899-1949》、《1934:沉寂之年》、《1935:危機再現》等等。可以說,讀了這本書,你基本就了解了抗日戰爭的全部。

感興趣的讀者夥伴可以點擊下方橫幅了解一下:

相關焦點

  • 河南老農收留日本兵47年,被接回日本後,是如何對待老農一家的?
    不過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一位河南老農收留了一名日本兵47年,日本兵被接回日本後,是怎樣對待老農一家的? 這位河南老農名叫孫邦俊,就是當地縣城中的一名再普通不過的農民。日本投降後,還多日本軍人有傷在身就被遺留在了中國。
  •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47年,家人均受連累,日本兵現狀如何?
    引言日本這個民族曾經對我國做出過一些不可原諒的事情,所以一直以來我們對日本人都沒有什麼特別的好感甚至於上世紀80年代我們對日本人的仇恨到達了一個頂峰。然而當時卻有一個河南的農民收留了一位受傷的日本兵而遭受到了其他人的抵制。
  • 河南老農供養日本兵47年,被接回日本後,又是如何對待老農一家的
    中國與日本之間存在著極深的歷史淵源,特別是在上個世紀,日本掀起的侵華戰爭給我國帶來了嚴重的傷害。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我們不光損失了大量的珍貴文物,更是失去了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不過也並不是說所有的日本人都是罪大惡極的,這就好像光明與黑暗總是相互依存一樣。
  • 河南農民供養日本傷兵47年,接回國後,日本兵是如何報答恩人的?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很多日本人便很快撤離了中國,但還有日本人被「拋棄」在了我國,日本諜報員石田是其中一位,他因為戰爭受了很重的傷,因此日本認為他根本活不下去了,於是就將他放棄了。但石田將其當成了是能救自己命的人,於是尾隨其後,最終孫邦俊心生憐憫,不僅給石田拿了食物,還讓石田暫時住在了自己家,當時孫邦俊想的是等這個日本人的傷好了,便趕他出去。
  • 日本傷兵被中國農民收養47年,回日本後,傷兵是如何報答老農的?
    在經過十四年艱苦抗戰之後,中國人民終於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中國在近代史上的百年恥辱從這一刻開始被終結。然而戰爭可以由一紙無條件投降書結束,中國人民心裡的傷痕卻無法立刻因此戰爭結束而痊癒。由於日本人在中國大地上犯下的累累罪行對中華民族造成了切切實實的傷害,因此中國人民簡直對日本人恨之入骨。
  • 河南老農養一日兵47年,回到日本後,他又是怎樣對待老農一家的?
    但是在抗戰的時候,其實也有日本人他們也不樂意戰爭,也是被逼無奈。曾在抗日的戰場上,就有一個我軍的將領救了日本的一個小女孩,並將她送回日本。在新中國成立後,她又回到中國看望當年的救命恩人,並對中日建交有一定的貢獻。
  • 河南老人一家三代,收養日本傷兵47年,日本兵報答他們家了嗎?
    中國人看到這個數字都巴不得侵華的日本兵多死點,根本就不會去救他,但河南有一個家庭看在生命的份上救了一個日本傷病,這個日本傷病在他家經歷了三代人才被接回日本,最後他回報那個河南家庭了嗎?1945年日本戰敗,在華的一切日本兵都要捲鋪蓋離開中國,但不是所有日本兵都及時離開中國,有一些傷病行動不便沒能離開,仍然滯留在中國,那些滯留在中國的日本兵徹底換了一副面孔,日本投降前還對手無寸鐵的中國老百姓耀武揚威,投降後都躲著不敢見人,怕中國老百姓報復他們。
  • 河南老人收養日本兵47年,砸鍋賣鐵給其治病,沒想到最後卻換到這樣...
    今天就由我跟大家說說河南老人收養日本兵47年,砸鍋賣鐵給其治病,沒想到最後卻換到這樣回報。 這名日本兵的名字叫做石田,在抗日時期結束後,日本撤離回國,一些傷殘的士兵就被拋棄了,而石田在部隊裡面也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因此他被拋棄也不是一件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了,據了解石田是一名大學生
  • 日本投降後,此人卻救了一個日本兵,多年後日本兵回到中國報恩
    很多人對日本人也是非常的仇恨,這都是源於這個國家曾經入侵過我們的家園,且在我們的領土上肆虐多年,留下了很多難以復原的傷痛。我們平時從一些影視作品中也能夠看到,一旦我方的戰士被日軍俘虜了,不是遭受嚴刑拷打就是被殘忍的殺害。那麼,身為主人的我們又是如何對待敵人的俘虜的?來看看這個故事就明白了。
  • 被日軍拋棄的日本兵,後被河南一老農照顧47年,他是如何報答的?
    不可一世的日軍在抗戰勝利後,低下了頭,面對著國人憤怒的目光,慢慢地離開了中國,雖然由於種種原因,許多日本兵並沒有被遣送回國,其中有一個名叫石田東四郎的日本士兵,他因生病而被日軍遺棄,流落街頭。當日本兵拿到之後,狼吞虎咽,孫邦俊夫婦離開時,這位日本兵就跟著他們,一直到了家,孫邦俊是個善良的老人,戰爭已經結束,這位日本兵也許也被遺棄了,孫邦俊與家人商量後,決定收養這位日本兵,也算是結了一段善緣,不一會兒,這位日本兵家裡又收養了一位日本兵,消息傳到十裡八鄉。
  • 宋朝公主,被皇帝灌醉送給金兵,最後谷道破裂而死
    就拿茂德帝姬帝姬來說,此人作為宋朝最美公主,她的結局就非常悲慘,先是被皇帝灌醉送給金兵,後來谷道破裂而死。茂德帝姬,又叫延慶公主,宋徽宗趙佶五女兒,深得父親寵愛。到了成家年紀後,趙佶將女兒下嫁給了蔡京的五兒子蔡鞗。
  • 河南老人救下一日本傷兵,養在家中47年,日兵回國後如此報答!
    今天要講述的歷史故事,就是那時的一位河南老人孫邦俊放下仇恨,收留日本兵的故事,這也充分體現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寬容,可以放下仇恨與世界和平交往,在和平基礎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精神!河南老人救下一日本傷兵,養在家中47年,日兵回國後如此報答!
  • 二戰最後投降的日本兵去世
    [華聲在線導讀]他是世界聞名的「二戰老兵」,日本投降後仍在菲律賓孤島叢林中負隅頑抗29年;他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活化石,每當舊軍歌響起就會「激動」到流淚;他是雙手沾滿鮮血的劊子手,堅稱不必負擔任何道德的譴責。他叫小野田寬郎,16日在日本東京一家醫院去世。
  • 二戰結束後,那些繼續負隅頑抗的日本兵
    上期為您講述了二戰後加入當地軍隊中的殘留日本兵。但並非所有殘留日本兵都選擇與當地軍隊合作,他們中一部分人藏入山林之中,繼續進行抵抗。之所以會這樣做的理由也不盡相同,有些人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天皇宣布投降的廣播「玉音放送」,有些則拒絕相信,認為這是一場陰謀。
  • 16年前,河南男子出國打工娶日本市長女兒,現今如何?
    今天,歷史象要來介紹的,正是當時的一對跨國戀人,他們後來結果如何?請慢慢往下看。 在升職的同時,文兵也迎來了自己的愛情。在一次汽車展銷會中,文兵意外結識了日本女孩杉山佳奈子,兩人原本在日語培訓班時就曾見過一面。這次碰面後,兩人就多聊了一會,也正是在這次交流中,兩人開始互生情愫。 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兩人決定開始交往。然而,杉山佳奈子的父親是日本某市市長,在得知文兵只是個中國的窮小子後,開始反對兩人在一起。
  • 日本投降29年後,最後一位日本兵才放棄抵抗,遊擊30年殺130人。
    然而,鮮少人知的事,直到日本投降29年以後,最後一位日本兵才正式繳械,而他在日本戰敗後仍能堅持這麼久的原因,竟然只是因為他沒有接到自己直屬長官的命令。不過,小野並沒在中國待多久,1942年他被徵召加入和歌山步兵第61聯隊,後分配到步兵第218聯隊,又進入日本陸軍預備士官學校,1944年11月,小野被派到菲律賓盧邦島,準備在美軍登陸後開展遊擊戰。
  • 日本戰國的各家大名兵農分離的情況
    前言日本中世到近世(日本人習慣以「元和偃武」為中世至近世的標誌性分界)重要的社會變化之一就是「兵農分離」。兵農分離,是關係到身份制度和統治構成問題的重要方面。在戰國時代,「兵農分離」由織田氏肇發其端,由豐臣政權予以繼承鞏固。
  • 拓殖北境30年,日本明治時期的「屯田兵」是如何開拓北海道的?
    北海道有日本罕見的大片農田這種情況和我國東北地區非常類似,事實上北海道的歷史和我國東北地區也非常相像,我國東北地區的開發最初得益於100多年前那批「闖關東」的華北農民;而北海道地區也是一樣,它的開發也得益於100多年前的先驅,不過,有區別的是,「闖關東」的農民大部分是因災被迫背井離鄉;而日本北海道地區的拓殖是受到日本政府嚴密組織的
  • 河南老農收藏一把日本軍刀,日本人出百萬美元購買被拒,只因刀上刻7字
    河南老農收藏一把日本軍刀,日本人出百萬美元購買被拒,只因刀上刻7字 在戰爭期間,有很多日本軍官的軍刀都遺留在了戰場上,而今天要講的證據就是其中的一把軍刀。當戰爭結束之後這把軍刀被曝光出來,日本人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曾花高價想要回收這把軍刀,但是卻遭到了拒絕。
  • 二戰日本兵被美軍抓住後,為何不準穿衣服?
    美軍不準日本戰俘穿衣服,主要有三個目的:其一、為了羞辱及報復日本兵;其二、為了防止這些日本兵身上攜帶傳染病毒;其三、為了防止日本兵不顧一切,和美國大兵同歸於盡。羞辱報復日本兵話說日本花了幾十年,在中國大地上都沒有找到一滴石油,於是便戰略轉移到了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