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中國和日本之間的關係,那真是有著很深的淵源。別的不說,就說上個世紀的抗日戰爭,在日軍的侵略下,祖國的多少英雄兒女在戰爭中犧牲,百姓一直生活在顛沛流離、水深火熱的上火當中,可以說日軍的罪行是不可饒恕的。
但是在抗戰的時候,其實也有日本人他們也不樂意戰爭,也是被逼無奈。曾在抗日的戰場上,就有一個我軍的將領救了日本的一個小女孩,並將她送回日本。在新中國成立後,她又回到中國看望當年的救命恩人,並對中日建交有一定的貢獻。
河南一老農救回日本兵
在日軍的隊伍中,並不是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想要戰鬥的。他們在日本也有自己的妻子子女,要是他們戰死,他們遠在異國的妻兒又該如何?
在1945年的時候,日軍宣布無條件頭銜。這一消息的傳出,很多日軍都撤離中國。他們的撤離是倉促的,為了儘快撤離中國,很多傷員都被留在了中國的境內。日軍的想法就是讓他們自身自滅,而就是這樣,河南的一個老農民孫邦俊機緣巧合之下救了受傷的石田東四郎。
石田東四郎在跟隨部隊來到中國的時候,他的內心並不是自願的,他不想戰鬥。來到中國之後,石田東四郎就在河南等地活躍。在一次戰鬥中,石田受傷險些喪命。此時的他滿腦子想的都是自己的家鄉,他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侵略中國,為什麼要戰鬥?
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石田東四郎也就被留在了中國。當時他的傷勢還沒有完全好,還是處於昏迷的狀態,當他睜開眼睛的時候,映入眼帘的就是孫邦俊。
當時孫邦俊在田間幹活,回家的路上看到了昏迷的石田。因為石田是日本人,他是不想救他的。但是人性本善,只是身為一個普通農民的孫邦俊又怎能見死不救呢,就算是一個日本人,也是一條生命啊。於是就把石田帶回了自己的家中,給他治療。
力排眾議,供養47年
孫邦俊把石田帶回家中後,周圍的鄉親們剛開始的時候很是反對,就連著孫邦俊一家也都被排斥。但是孫邦俊並沒有讓石田走,堅持給他治療。時間長了,鄉親們也就接受了自己的村裡面住著一個日本人的事實。
而石田雖然不是很明白他們在講什麼,但是他看得出來,孫邦俊是一個好人。而在傷好之後,石田也並沒有回去。此時的日軍早已撤出中國,石田找不到部隊,自己也沒有辦法回日本,於是就在孫邦俊的家中住了下來。這一住,就是47年之久。
隨著時間的推移,石田在孫邦俊的家中過得也挺開心,漸漸地他學會了中國話,沒事的時候還會和村裡的人聊天開玩笑。後來孫邦俊結婚生子,石田和孫邦俊的孩子相處的也十分融洽。
在1964年的時候,孫邦俊因病去世。他在去世之前交代自己的兒子,一定要幫助石田回到日本。因為孫邦俊看得出來,石田想家了。
回到日本,不忘當年救命之恩
在孫邦俊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孫保傑一直記著父親的話,善待石田並向相關的單位反映,讓他們幫助石田,但是一直沒有得到回應。
直到1992年的時候,日本訪華團來到中國。在孫保傑的幫助下,石田跟著訪華團回到日本。說來也巧,在日本訪華團中就有一個當年石田的戰友。他看到石田的時候非常驚訝,他說:「天吶,沒想到你還活著。」而石田則向他講述了自己這47年的遭遇。
回到日本的石田並沒有忘記孫邦俊的救命之恩,他仍然和孫保傑保持著聯繫,還邀請孫保傑一家前往日本做客。之後,石田的家人更是湊出15萬元之多的人民幣給孫保傑表示感謝。但是孫保傑沒有接受。於是這筆錢就被石田用來投資了一所學校,讓他生活了47年之久的地方的孩子有一個可以學習的地方。此後,石田還幫助孫保傑的兒子前往日本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