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梯田遺址?平和坂仔石起山亦發現高地石壘!

2021-01-18 鷺客社

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如果您滿意於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注「鷺客社」

正如前文所述,南勝的林清和等人在大礬山發現了大量類似梯田的高地石壘。針對這些高地石壘 ,我提出了古兵寨遺址的可能性。其中較有可能的是元代李志甫起義軍的兵寨與明末清初鄭成功軍隊(具體為與天地會相關的「以萬為姓」集團)的兵寨,特別是後者,正如《雲霄縣誌》所述,「順治十六年(1659年)一月,鄭軍鎮將高陳、塗勝率眾入深山月眉池。六月,萬禮舅廖三率500餘眾駐紮礬山,為楊勝及中軍蔡忠所破,廖三等49人戰死。」廖三部在大礬山駐紮了多久,廖三等49人又於什麼時候戰死,《雲霄縣誌》中沒有明確。但從「駐紮」的說法看,大礬山確實存在過兵寨。

看到《鷺客社》文章後,坂仔的阿才忽然想起了2015年他與同鄉一些文史發燒友披荊斬棘、溯澗攀巖,深入坂仔石起山人跡罕至的狗牙谷原始森林時看到的驚人一幕:那就是眾多被遺棄的整齊堆砌的房屋地基和層層疊疊的梯田。遺址的石壘上滿是青苔,密林中則冷風瑟瑟,落木蕭蕭,光影搖曳,偶而可聞鳥鳴,顯得特別清幽寂靜。他們還找到一塊山民指認的,據稱曾滿是蝌蚪文的大石頭(寬2米高4米),不過該石頭現已風化,不易辨認。

此處的石壘與南勝大礬山的石壘極為相似,會不會是同一時期的遺址?從種種跡象看,也不排除為古梯田遺址的可能。

到現在為止,關於這些高地石壘,已經有兩種猜測,那就是古兵寨與古梯田,而真相到底是什麼?

歡迎讀者們一起來探索!

上圖:山民指認的滿是蝌蚪文的大石頭(寬2米高4米),現已風化,不易辨認。

往期導讀:

雲霄馬鋪楊美村:一座長著「人臉」的土樓

雲霄之謎:漳州唐代古府城,為何竟神秘消失?

雲霄紀行:雲山書院憶「太師」

漳州紀行:不可不看的「可園」

平和南勝大礬山發現高地石壘,或與鄭成功軍隊有關!

LOOKERS 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

歡迎關注鷺客社人文之旅

相關焦點

  • 平和坂仔採風(作者:薌城 林南中)
    本文轉自《好山好水》微信公眾號平和坂仔採風鮮為人知的天利植牧場,體型龐大的薰南樓,石雕工藝精緻的老牌坊,漳州南山書院鄉土文化研究會周末的坂仔之行收穫滿滿。前不久,熱心鄉土文化的呂雅林爆料說在平和坂仔有個抗戰時期毛主席曾經給題字的天利植牧場,於是相約前往採風。玫力鄉土研究寫作的平和林語堂文化研究會會長、作協副主席許少梅在坂仔匯合後參與調研。天利農場創辦者後人孺子李、賴俊榮全程導覽。
  • 鳳堰古梯田:深藏在秦巴山區的清代古梯田 阡陌交通宛如世外桃源
    城市風景如此,鄉村也不例外,今天要說的就是漢陰著名的鳳堰古梯田,那時一片位於漢陰境內秦巴山區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位於漢陰縣漩渦鎮的古梯田,距今已經有250多年歷史了,而且這裡連片的梯田面積竟然有1.2萬餘畝,這規模也是秦巴山區最大的,遠遠望去一片片的水稻在丘陵上起起伏伏,景象也是十分壯觀的。
  • 省高網漳州雲霄至平和(閩粵界)高速公路通車公告
    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省高網漳州雲霄至平和(閩粵界)高速公路定於2020年1月9日中午12:00起通車試運營,沿線設置雲霄火田、雲霄下河、平和安厚、平和坂仔、平和霞寨、平和九峰、平和長樂等7個收費站,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省高網漳州雲霄至平和高速公路起於雲霄縣東廈鎮,終點位於平和縣長樂鄉,接廣東大埔至潮州港高速公路漳州支線
  • 不可思議的修武-李固龍山文化遺址,見證古代文明
    7月23日上午,修武縣李固龍山文化研究會正式揭牌。李固龍山文化研究會的成立,標誌著對李固龍山文化進一步挖掘和研究進入新的裡程,對開發李固古城歷史文化,發展文化旅遊,振興鄉村經濟添磚加瓦。 修武縣李固古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
  • 相約高地天空島!特價59起~享Vip級精品小車團!
    承載歲月痕跡的遺址大氣的溫莎城堡湖光山色的自然風光......蘇格蘭高地天空島三日遊行程景點D1羅蒙湖(洛蒙德湖)→格蘭科峽谷&三姐妹山→尼斯湖→高地纜車【Nevis range】D2洛哈爾什教區凱爾Kyle of lochalsh
  • 浙江餘姚發現漢六朝瀕水遺址 與井頭山遺址共具親水特質
    餘姚宣傳部供圖中新網寧波12月10日電(記者 李典 謝盼盼)「花園新村漢六朝遺址發現了河道、臨河護岸、木構設施等瀕水遺存。」10日,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花園新村漢六朝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副研究員許超受訪時表示,該遺址的發現對研究沿海地區人水關係有著一定價值。2號護岸內側竹竿。
  • 陝西石峁遺址口簧的發現與解讀(文明之聲)
    先秦文獻中提到的簧,在考古發現中多有實物資料出土,但發現於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古城遺址、軍都山春秋墓地等遺址的簧均未引起足夠重視。音樂史學界認為,現流行於蒙古族、羌族、回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赫哲族、滿族以及雲南部分少數民族中的「口弦」「口琴」類樂器,實際上就是我國先秦文獻提到的「簧」。
  • 丁崗孫氏祠堂 孫家村鑄銅遺址 斷山墩遺址徒步尋訪記
    鎮江是吳國青銅器出土較多的地區,孫家村鑄銅遺址的發現,為眾多的吳國青銅器找到了生產地之一,考古專家分析認為極有可能是當時吳國「國家級」的青銅兵器冶鑄「工廠」,對於研究吳國治金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孫家村遺址保存完整,地理位置重要,構造方式特別,是江蘇目前發現的唯一一處吳國鑄銅遺址,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 山間雲霧謂之嵐,水邊高地謂之皋,大家知道是哪裡?一睹朦朧美
    規划行程中,安排了漢陰漩渦鎮鳳堰古梯田、嵐皋縣南宮山兩個景點。看油菜花去晚了,漫山遍野的油菜,綠意漸濃,殘黃殆盡。我是個沒見過梯田的人,眼見漫山遍野、層層疊疊、由高至低、由遠及近鮮脆欲滴的油菜,其中點綴著斑斑金黃。即使黃花漸凋,這景象仍然讓我驚喜連連。
  • 金平首次發現雲南最早春秋戰國古礦冶煉遺址
    金平首次發現雲南最早春秋戰國古礦冶煉遺址 通訊員 黃平 趙志平 供圖  雲南金平龍脖河遺址於此次遺址出土的各類編號的小件216件(套),質地包括陶器、石器、石範、石錘、凹石、石拍等。此外,還收集各類碎陶片十餘麻袋,銅礦煉渣三十餘麻袋。在發掘期間,對早期文化層和各類發現的殘存遺物中,採集大量炭樣,分別送往美國的貝塔實驗室、北京大學和蘭州大學相關實驗室進行檢測。從遺址發現的古礦洞、銅礦石、窯爐、煉渣、陶、石、範,可以認為龍脖河遺址是集開採、冶煉、鑄造為一體的早期礦冶遺址群。
  • 浦江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記:萬年上山稻花香
    2006年,以上山遺址為代表的考古學文化類型被正式命名為上山文化。隨著考古工作不斷深入,至今,浙江已在浦江、義烏、永康等地發現上山文化遺址共19處,構成了中國境內乃至東亞地區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分布最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群。浦江上山唱響的上山文化,把浙江的歷史推進到了萬年前,填補了長江下遊及東南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空白。
  • 再現800年前制窯風情 瓶窯鎮窯山公園「古窯遺址」正式開放
    眼下,尋南宋遺風,又多了一個新選擇——餘杭瓶窯鎮窯山公園的古窯遺址。6月初,窯山公園古窯遺址區塊布展完成,全面對外開放,再現800年前的南宋制窯風情。瓶窯當地有一句老話:風景在窯山,歷史在腳下。2018年4月,瓶窯鎮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對窯山公園進行提升改造時,在公園東入口附近,意外發現一處南宋古窯址。
  • 「世界最早稻作」遺址發現,要從一次「越界」說起
    塘山背遺址,在錢塘江南岸首次發現了良渚文化遺址——「良渚人」跨過錢塘江了,大家都很興奮。  在發現??塘山背遺址之後,考古隊員又在附近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了夾炭陶片、大口盆、石磨盤、石球。蔣樂平根據附近的「上山堰」老地名,稱它為上山遺址。  上山遺址位於當地的一處河流衝積盆地,海拔約50米。
  • 遼上京西山坡佛寺遺址
    年,遼上京城遺址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一五」期間,遼上京遺址被列入100處全國重點保護的大遺址;2001年,遼上京遺址的保護被列為西部大開發文物重點保護項目;2002年3月13日,遼上京保護規則通過國家級專家鑑定,並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實施;2012年,遼上京遺址入選「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2013年4月,入選「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考古新發現|貴州招果洞遺址——看四萬年前人類「洞穴家園」
    石製品數量較少,主要為燧石、矽質灰巖打制的石核、石片,另有少量斷塊(片)。整體石質較差,僅少量屬於優質燧石。使用工具僅發現一件刮削器,以石片為坯,左、右兩側從破裂向背面修理,均系直刃,右刃較陡,左刃偏鈍,長5.5釐米。出現磨製骨器1件。動物骨頭散布在地層中,較為破碎,不少動物骨骼有火燒痕跡。第原67層的骨骼碳十四測年結果為距今37,000-38,000 Cal BP。
  • 甘肅第五個,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出土戈壁料。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5月5日下午揭曉,我省敦煌旱峽玉礦遺址入選「十大考古」。旱峽玉礦遺址是甘肅河西走廊地區早期玉礦遺址調查、發掘的重要發現,也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透閃石玉礦遺址,也是我省繼敦煌漢懸泉置遺址、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禮縣大堡子山遺址和臨潭磨溝齊家文化墓地之後,第五個入選「十大考古」的遺址。
  • 石峁遺址——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之一
    石峁遺址是中國已經發現的龍山晚期至夏早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峁遺址以"中國文明的前夜"入選2012年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以及"二十一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現"。那麼為什麼這個中國北方不知名的小城會這樣光輝的進入人們的視野呢?石峁遺址的震撼性究竟體現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