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諮詢公司Interbrand Japan公布了「日本最具價值100大品牌榜」。豐田以562.4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00億元)的品牌價值高居榜首。緊隨其後的是本田和日產,品牌價值分別為244.22億美元和115.02億美元。進入十強的還有索尼、佳能、都科摩、優衣庫、松下、三菱日聯金融和任天堂。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已有87年歷史的豐田(Toyota),是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旗下擁有豐田、雷克薩斯、斯巴魯、大發、日野等品牌,去年累計銷量為1074.21萬輛,同比增長1.4%,成為為數不多保持增長的車企。
根據最新業績報告顯示:2020財年前三季度(2019.4-2019.12),營收達22.8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5萬億元),同比增長1.6%;淨利潤為2.0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80億元),同比增長29.29%。平均算下來,每天淨賺4.7億元。
豐田喜一郎(豐田創始人)是位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他的父親豐田佐吉是當時日本家喻戶曉的「發明大王」,並建立了日本最大的紡織企業之一,豐田紡織。在那個時代,紡織企業就是代表了最先進生產力的高科技企業。
大學畢業後,豐田喜一郎直接進入家族企業工作,負責自動織布機的生產。不過,他真正感興趣的領域是汽車。等到父親去世後,他立即宣布進軍汽車行業,並打算自主研發、生產包括發動機在內的所有核心部件。這種天方夜譚的想法立刻遭到上上下下的反對。
然而反對無效,上世紀30年代,一意孤行的豐田喜一郎正式成立了豐田汽車公司,並於兩年後下線了第一款試驗車型——A1型轎車。製造汽車當然沒有想像得那麼簡單,這款試驗車型絕大部分零件是從美國進口的。但是有一點:它的發動機基礎零件,是由豐田自主生產的,這在今天看來仍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有幾家企業能做到,一上來就自主生產發動機零件?
儘管出於現實考慮,豐田不得不引入美國全套生產線。但他們卻拒絕全盤「拿來主義」,而是不停思考著如何優化生產線。這才有了著名的「JUST IN TIME」(準時生產)制度,即最大限度地降低中間產品庫存,只在必要的時間、以必要的數量、生產必要的零件,從而大幅削減成本。
豐田喜一郎雖然是最早提出了豐田生產方式的基本理念,卻沒來得及實施落地。真正將它在全公司推廣開來的,是另一個傳奇人物——大野耐一。他創造性地發明出「看板」、「安燈」,把這套理念發展成一套成熟的管理工具。
然而抗拒變革是人的一種本能,大野耐一差不多花了20年時間,才讓豐田生產方式在公司內部落地生根。與此同時,豐田汽車也從一家從零起步的小企業,成長為日本汽車行業的領頭羊,力壓富士重工、三菱汽車等從飛機製造轉入汽車行業的企業,創造了一個奇蹟。
在日本國內取得一定的成績後,豐田開啟了海外擴張戰略,陸續將觸角延伸至美國、東南亞、澳大利亞等市場,並在全球範圍內打造了完整的生產、銷售網絡。千禧年的時候,豐田正式進軍我國市場,與一汽集團成立合資企業。憑藉過硬的產品質量,再加上品牌知名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市場已經超越日本市場,成為豐田汽車全球第二大單一市場,去年累計銷量達162萬輛,同比增長9%。為了促進中國市場的良好發展,他們正計劃將中國業務與亞洲業務進行拆分,未來將分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