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淨賺4.7億元!這家日本知名車企,去年在華售出162萬輛

2020-12-14 讀教授

日前,諮詢公司Interbrand Japan公布了「日本最具價值100大品牌榜」。豐田以562.4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00億元)的品牌價值高居榜首。緊隨其後的是本田和日產,品牌價值分別為244.22億美元和115.02億美元。進入十強的還有索尼、佳能、都科摩、優衣庫、松下、三菱日聯金融和任天堂。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已有87年歷史的豐田(Toyota),是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旗下擁有豐田、雷克薩斯、斯巴魯、大發、日野等品牌,去年累計銷量為1074.21萬輛,同比增長1.4%,成為為數不多保持增長的車企。

根據最新業績報告顯示:2020財年前三季度(2019.4-2019.12),營收達22.8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5萬億元),同比增長1.6%;淨利潤為2.0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80億元),同比增長29.29%。平均算下來,每天淨賺4.7億元。

豐田喜一郎(豐田創始人)是位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他的父親豐田佐吉是當時日本家喻戶曉的「發明大王」,並建立了日本最大的紡織企業之一,豐田紡織。在那個時代,紡織企業就是代表了最先進生產力的高科技企業。

大學畢業後,豐田喜一郎直接進入家族企業工作,負責自動織布機的生產。不過,他真正感興趣的領域是汽車。等到父親去世後,他立即宣布進軍汽車行業,並打算自主研發、生產包括發動機在內的所有核心部件。這種天方夜譚的想法立刻遭到上上下下的反對。

然而反對無效,上世紀30年代,一意孤行的豐田喜一郎正式成立了豐田汽車公司,並於兩年後下線了第一款試驗車型——A1型轎車。製造汽車當然沒有想像得那麼簡單,這款試驗車型絕大部分零件是從美國進口的。但是有一點:它的發動機基礎零件,是由豐田自主生產的,這在今天看來仍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有幾家企業能做到,一上來就自主生產發動機零件?

儘管出於現實考慮,豐田不得不引入美國全套生產線。但他們卻拒絕全盤「拿來主義」,而是不停思考著如何優化生產線。這才有了著名的「JUST IN TIME」(準時生產)制度,即最大限度地降低中間產品庫存,只在必要的時間、以必要的數量、生產必要的零件,從而大幅削減成本。

豐田喜一郎雖然是最早提出了豐田生產方式的基本理念,卻沒來得及實施落地。真正將它在全公司推廣開來的,是另一個傳奇人物——大野耐一。他創造性地發明出「看板」、「安燈」,把這套理念發展成一套成熟的管理工具。

然而抗拒變革是人的一種本能,大野耐一差不多花了20年時間,才讓豐田生產方式在公司內部落地生根。與此同時,豐田汽車也從一家從零起步的小企業,成長為日本汽車行業的領頭羊,力壓富士重工、三菱汽車等從飛機製造轉入汽車行業的企業,創造了一個奇蹟。

在日本國內取得一定的成績後,豐田開啟了海外擴張戰略,陸續將觸角延伸至美國、東南亞、澳大利亞等市場,並在全球範圍內打造了完整的生產、銷售網絡。千禧年的時候,豐田正式進軍我國市場,與一汽集團成立合資企業。憑藉過硬的產品質量,再加上品牌知名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市場已經超越日本市場,成為豐田汽車全球第二大單一市場,去年累計銷量達162萬輛,同比增長9%。為了促進中國市場的良好發展,他們正計劃將中國業務與亞洲業務進行拆分,未來將分別發展。

相關焦點

  • 中國汽車排第四,擠下奔馳、寶馬、法拉利,全球車企排名重新洗牌
    2020第三季度,寶馬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62.83億歐元,較去年同比下滑1.4%。而中國市場銷量增幅明顯,達到了31%,成為寶馬銷量增幅最大的單一市場。 排在第八名的是法拉利,市值約501.4億美元。法拉利是全球知名的賽車和運動跑車的生產廠家,去年全球交付量達10131臺;排在第七的是美國通用汽車,企業市值達到504.3億美元。
  • 車企2020銷量目標:雷克薩斯/紅旗大躍進,大眾/豐田很自信
    面對相同的環境,各大車企態度卻迥乎不同,有的自信滿滿,有的穩字當頭,還有的低調保守……「大躍進」派 代表車企:紅旗、雷克薩斯、奇瑞等論及去年最成功的品牌,名單上一定會有雷克薩斯和紅旗,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雷克薩斯在華銷量首次突破20萬輛,達到200,521輛,實現了同比增長24.9%的喜人成績
  • 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沒聽說、沒計劃、剛追加在華投資
    4月15日,日本最大乳品企業「株式會社明治」宣布,為實現牛奶及酸奶業務在中國的可持續增長,其耗資280億日元(約合18.4億元人民幣)收購新加坡AustAsia公司25%股權,後者在華從事牧場經營。在蘇州明治工廠正式投產時,其總經理溝口勝久介紹,奶源地是河北一家牧場,該公司專門組織專家在中國國內進行了全面考察,最終確定這家牧場為奶源地,其目標是2020年年銷售額達7億元。
  • 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乳業:沒聽說沒計劃 剛追加在華投資
    4月15日,日本最大乳品企業「株式會社明治」宣布,為實現牛奶及酸奶業務在中國的可持續增長,其耗資280億日元(約合18.4億元人民幣)收購新加坡AustAsia公司25%股權,後者在華從事牧場經營。在蘇州明治工廠正式投產時,其總經理溝口勝久介紹,奶源地是河北一家牧場,該公司專門組織專家在中國國內進行了全面考察,最終確定這家牧場為奶源地,其目標是2020年年銷售額達7億元。
  • 日本擬資助日企回國生產?又一巨頭行動:耗資280億擴大在華業務
    據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4月公布的政策細節顯示,該國計劃拿出「改革供應鏈」所需費用中的22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3億元)用於資助日本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回日本本土,2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用於資助日本公司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以實現生產基地多元化。
  • 去年在華「風生水起」的日系車,在歐洲「掙扎」於退市邊緣
    在全球需求下滑和疫情突襲之下,去年,日系車在歐洲市場正面臨一個史無前例的糾結境地:「撤退還是繼續掙扎?」去年7月,日本三菱汽車宣布,將不會再在該市場投入任何新車型。至此,這家自1975年就開始在歐洲地區經營的日本車企,正式從歐洲(包括英國)撤離。
  • 2019全球車企銷量榜再次證實:得中國者得天下!
    2019年,中國依然是大眾集團最大的單一市場,售出423.36萬輛(官方數據),同比增長0.6%。也就是說,2019年中國銷量佔到大眾在全球的近四成,其中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銷量均超過200萬輛,在中國市場具有絕對的號召力。相比之下,2019年豐田汽車在華銷量為162萬輛(官方數據),只佔其全球銷量的15%。
  • 車圈|通用2020在華銷量超290萬輛 凱迪拉克售出23萬輛創新高
    數據顯示,通用汽車去年在華零售銷量逾290萬輛。公司業務在第一季度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第二季度起穩步復甦,下半年實現強勢反彈,其中 SUV、MPV及豪華車等細分市場的表現尤為強勁。第四季度銷量持續強勁,同比增長14.1%。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商務部:九成以上日企沒有轉移在華業務計劃
    他援引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今年4月對3500家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數據稱,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這較今年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根據中方的統計,今年1-10月,日本在華新設企業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人民幣。他強調,一些日企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大多為新增的非同質化項目。
  • 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乳業:沒聽說、沒計劃、剛追加在華投資
    4月15日,日本最大乳品企業「株式會社明治」宣布,為實現牛奶及酸奶業務在中國的可持續增長,其耗資280億日元(約合18.4億元人民幣)收購新加坡AustAsia公司25%股權,後者在華從事牧場經營。 隨後,4月16日,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下稱:蘇州明治)上海分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在接受觀察者網採訪時表示:該公司沒有聽說如「日企撤離」這樣的報導,也沒有計劃將生產線轉回日本國內。
  • 全球知名車企上海加速「本土化」進程 中國製造「駛向」歐洲
    全球知名車企上海加速「本土化」進程 中國製造「駛向」歐洲 發布時間:2020-12-18 16:11: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同樣的市場,有的車企破產,長安汽車集團銷量卻達21.95萬輛_易車網
    據11月份銷量數據顯示,長安汽車集團新車銷量為21.95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24.5%,實現了連續8個月的同比增長。今年1月-11月份,長安汽車集團的累計銷量已超過180萬臺,超越了長安去年的全年銷售數據,市場表現可謂相當耀眼。
  • 四大日系車企11月銷量排名:豐田一騎絕塵
    剛進入12月份,包括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在內的四大日系車企紛紛公布了最新銷量數據。從成績來看,「兩田」保持2位數增幅,日產小幅增長5.2%,而馬自達依舊處於下滑狀態。
  • 四大日系車企11月銷量排名:豐田一騎絕塵 馬自達跌跌不休
    剛進入12月份,包括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在內的四大日系車企紛紛公布了最新銷量數據。從成績來看,「兩田」保持2位數增幅,日產小幅增長5.2%,而馬自達依舊處於下滑狀態。
  • 去年上市鋼企盈利整體腰斬,十家中只這家淨利上漲
    在目前已發布年報的鋼企中,唯獨中信特鋼(000708.SZ)的業績繼續增長。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截至4月9日,已有十家上市鋼企公布2019年年報。這十家企業去年實現淨利潤總額約189.02億元,較上年的385.94億元同比下降約51.02%。其中,中信特鋼2019年淨利潤為53.86億元,同比增長50.45%。
  • 半年虧120億,全球最大鋼企易主,被中國這家鋼企超越
    (折合人民幣120億),而上半年鋼材出貨量與去年相比也減少了23.1%,為3430萬噸。 而作為連續14年鋼鐵產量全球第一鋼企巨頭,如今已被中國這家企業所超越。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安賽樂米塔爾在2006年,一經問世就成為了全球產量第一鋼鐵企業,並在十多年時間裡一直領先,讓其他鋼鐵企業望塵莫及,直到寶武鋼鐵集團出現才有了與之抗衡的實力。
  • 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 日本乳企們在華還好嗎?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日本乳企們在華還好嗎?伴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購買力下降及進口高端乳品競爭加劇,業內預計明治乳業在華將迎來新的挑戰。而從明治、和光堂、森永陸續退出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到山東朝日綠源乳業巨虧「賣身」新希望,再到明治低溫液奶入華多年難獲盈利,業內認為日本乳企在中國市場一直處於「水土不服」狀態。
  • 出售資產、關閉門店,韓國車企疫情下的掙扎與踟躕
    月出口17年來首次低於10萬輛據了解,韓國汽車月出口量上一次低於10萬輛出現在2003年7月(8.6萬輛),原因是現代汽車工會發起的一系列罷工。而今,疫情擴散給韓國汽車產業帶來了廣泛影響。這不僅使得韓國多家車企面向出口的生產線出現部分停產,汽車零部件廠商的訂單也直線下滑。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5月韓國汽車出口額同比下滑54.1%,汽車零部件也銳降66.7%,而5月韓國出口額整體降幅為23.7%。汽車和零部件行業面臨的形勢之嚴峻可以想見。
  • 長城比亞迪一騎絕塵 三季度車企集體勝利大逃亡
    據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滬深兩市已公布三季度業績的22家乘用車上市公司,整體業績表現相對平穩,其中15家車企實現盈利,佔比接近七成;10家車企實現淨利潤同比上漲,佔到車企總數的45%。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我國汽車工業恢復動力和速度好於預期,前三季度產銷降幅已經收窄到7%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