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最小的直升機,最大航程可達120公裡,可為潛艇提供預警

2020-12-14 芊微防務觀察

提起卡莫夫設計局,我們都知道它是與米裡設計局齊名的前蘇聯兩大直升機研發製造商之一。卡莫夫設計局,最擅長研發的就是共軸反轉結構直升機,這是該公司的拿手絕活,代表作品有卡-50和卡-52兩種共軸反轉直升機。除了雙軸導致機體整體高度較高外,該類型直升機的性能也還是相當不錯的。卡-52「短吻鱷」,是目前俄羅斯陸軍的主力武裝攻擊直升機。如此正式嚴謹的卡莫夫設計局,也曾經搞過比較奇葩的超小型直升機。

(卡-52「短吻鱷」)

七十年代初,不知出於什麼原因,蘇軍高層下令卡莫夫設計局研發一種能夠由單人背負,並且可以由潛艇搭載發射的直升機,也就是後來的卡-56直升機,目的就是為了給蘇軍潛艇部隊使用。其實早在蘇聯人提出這樣的設想之前,二戰中的德國海軍已經給潛艇配備了Fa 330直升機。這種採用了旋翼飛行原理的微型直升機,由潛艇使用鋼索牽引著。日常可以飛行到120米的高空偵察周圍情況,一旦發現敵人來襲便會馬上告知潛艇躲避或者隱藏。但是也有例外,一旦有緊急情況發生,潛艇會主動切斷與直升機的牽引繩索,後者就自生自滅了。

(二戰德國的艦載直升機)

二戰那個時期,用這種方法來為潛艇預警周圍情況可能是有價值和意義的。但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和北約的海軍軍艦已經可以在視距外發動攻擊,這種依靠肉眼的預警系統實際上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但蘇軍高層還是下令研發。從相關資料來看,卡-56直升機微型直升機空重大約110千克,加上其他一些裝備全重能夠有22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110公裡每小時,最大爬升高度1700米。最大航程120公裡,足夠完成絕大多數的偵察和特種任務。發動機的功率為40馬力,和我們現代一臺摩託車的功率差不多。在這款直升機上,依舊可以見到卡莫夫設計局最有特色的共軸反槳雙旋翼系統。但從照片上看上去,就是兩對旋翼加下邊一個座位,甚是簡單,一個操作熟練的士兵在十分鐘內就可以組裝完畢。

(卡-56)

為了方便發射,該直升機被裝在直徑500毫米的筒狀容器中,通過潛艇前部的魚雷發射管射出,然後執行各種特種作戰任務。不過通過潛艇上浮的方式,卡-56也可以出來。用這種方式,俄國海軍在外界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能夠向某些重要地區投入具備一定空中機動能力的特種部隊。除了在軍事上發揮作用之外,在今天也可以被用做民用,甚至能夠替代汽車。想像一下,上班路上駕駛著這種微型直升機,不用再去被堵在路上該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

(飛行時的狀態)

實際是,卡56的研發之路一直有的不是很順利。到最後也根本就沒有被量產,主要還是前蘇聯無法大量生產該直升機使用的40馬力的氣冷轉子發動機。另外,至少從當年技術來看,要製造足夠輕巧的40馬力發動機並不容易。再加上這種微型直升機除了少數特種兵使用之外,並無很廣泛的用途,所以最後也就停產了。即使如此,截止到目前,卡-56依舊是世界上最小的直升機。

相關焦點

  • 對抗蘇聯潛艇的急先鋒,美國首型無人反潛直升機DASH的成與敗
    圖——1941年,德國基爾,U-218潛艇下水遠航不過,眾所周知,二戰結束之後的初期,美國的軍費預算相當有限,所以美國海軍在反潛作戰方面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技術問題,不是人才問題,也不是政策問題,而是「錢的問題」:如何合理分配極為有限的預算資源來在長期技術研發與應對「迫在眉睫」的蘇聯威脅之間取得平衡是美國領導層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 帶核彈的米14,米8直升機最沒存在感的小弟弟,重回俄軍服役
    多功能岸基兩棲直升機米-14是一架存在感非常弱的小透明,由米-8直升機改型而來,是一種古老的岸基反潛直升機。由於固定翼反潛機的大量服役,米-14直升機沒有在蘇聯進行長時間的服役。不過,得益於2015年國際海事沙龍的舉辦,俄羅斯直升機公司宣布計劃在喀山直升機工廠重新生產米-14直升機。目前,現代化的米-14直升機還是能為俄海軍發揮一些餘熱。
  • 蘇聯交付了三款先進直升機
    1964年,我國以蘇聯米-4直升機為基礎仿製出的直5正式服役,但是後來,直5已經落後於別國,我國的技術水平又不足以製造新式直升機,所以便把目光放在購買蘇聯的米-6直升機上。米-6直升機航速可達300千米/小時,起飛重量最大高達42.5噸,載重8噸時,最大航程為620千米;帶外掛油箱,載重4.5噸的時候航程可達1000千米,載重能力十分強大。米-6直升機中首次出現短翼位於機身兩側的設計,短翼的出現減輕了旋翼的負擔。米-6出口了多個國家,在越南戰爭中為越南提供了很大幫助。
  • 洲際運毒潛艇首次被俘獲,技術直逼軍方常規潛艇,航程達數千公裡
    本月中旬全球最先進的戰略核潛艇弗雷德裡希大公號正式現役,它是俄軍第四代核潛艇北風之神-A級首艇,未來俄海軍將建造7艘該型戰略核潛艇,全方位提升海基核威懾力量。弗雷德裡希大公號排水量2萬多噸,可以帶攜帶16枚布拉瓦潛射洲際飛彈,每枚飛彈可裝備6-10枚核彈頭,在8000公裡外實施遠程打擊。
  • CH5無人機已可滯空120小時,航程近2萬公裡!
    這就是新興大國的CH5大型查打一體無人機,已經把最長滯空時間從過去的60小時直接提升到了120個小時。這120小時就相當於持續5天5夜。一場高強度戰役,連續5天5夜也該見到初步的勝負苗頭了。120小時持續滯空時間帶來的航程也非常驚人。
  • 直升機界巨無霸,專運洲際飛彈而生,波音737在其面前不值一提!
    文/白夜 作為20世界航空技術發展的產物,直升機這種裝備極大的拓寬了航空市場的作用範圍。一般情況下,直升機被分為軍用和民用兩大類。當然,在這主要用途方面又被劃分為運輸型,通用型,搜救型,反潛型,預警型,武裝型等等。
  • 重700公斤大型固定翼無人機實現首飛 最大航程達1000公裡
    近日,一架起飛重量為700公斤的大型固定翼無人機「鄭航一號」在江蘇省鎮江市大路機場實現全自主首飛!這標誌著江西直升機公司去年中標鄭州航空管理學院的無人機項目取得成功!據悉,這也是該機場第一次見證固定翼無人機的飛行。
  • 上攔飛機,下擒潛艇!蘇聯海軍的全能戰艦——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它是世界上第一種多管式近迫防禦系統,6根30毫米炮管最快可發射5000發炮彈/分,撐起一張彈幕為戰艦提供最後的防護。由MP-123「三角旗A(椴木錘)」火控雷達制導,每座制導2部,共備彈 48000發。
  • 西伯利亞上空的運載巨獸,蘇聯米-26多用途重型直升機
    而作為目前世界上所有服役直升機中體形最大、機重最重的一種,米-26的貨艙空間十分巨大,有能力裝運至少兩輛步兵裝甲車或是吊掛重達20噸左右的標準貨櫃,而必要時這款直升機也會承擔起運輸人員的任務——執行這種任務時最多可容納80名全副武裝的戰鬥人員或是最多5名醫護人員加60張擔架,除此之外,該型直升機貨艙頂部還裝有兩個起吊重量為5噸的電動絞車,以備不時之需。
  • 米-14兩棲直升機,米8最沒存在感的小兄弟,如今重回俄軍服役
    前蘇聯多功能岸基兩棲直升機米-14是一架存在感非常弱的小透明,裝備資料都乏善可陳,但是它作為反潛直升機功能強大,用途廣泛。1970年代初由米裡設計局設計,2016年從俄海軍退役,且在民航方面和緊急情況部使用有限。
  • 載彈量高達40噸,航程12000公裡,外形特別漂亮被稱為「白天鵝」
    圖160戰略轟炸機在1981年12月18日首飛, 1987年5月進入蘇聯空軍服役,1988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1989年在蘇聯閱兵式上首次亮相,引起了世界轟動。前蘇聯總共生產了35架圖160戰略轟炸機,現在大約有16架在俄羅斯空天軍服役。
  • 俄羅斯破解美國反導圍堵,祭出「末日潛艇」
    特種潛艇變身「殺手鐧」在龐大的潛艇家族中,有一種潛艇無論是任務還是設備配置都和攻擊型潛艇不一樣,它被稱為特種潛艇,目前特種潛艇主要包括:試驗潛艇、預警潛艇、救援潛艇等,但隨著技術的發展,配備攻擊性武器的多用途特種潛艇開始出現,比如近期可能下水的「哈巴羅夫斯克」核動力特種潛艇。
  • 從海底出擊,目標—空中的掠食者,現代潛艇防空武器發展
    1972年,英國人嘗試將可攜式防空飛彈安裝在潛艇的可伸縮桅杆上,在「埃涅阿斯」號潛艇上首次安裝了「吹管」潛射防空飛彈,四枚飛彈圍繞一臺電視攝像機集成到了潛艇圍殼的伸縮桅杆上。之後以色列人在其一艘潛艇上也安裝了相同的近程防空系統,蘇聯人也有所嘗試,但是沒有確切的付諸於實踐。
  • 世界最重武裝直升機:後繼無人的「炸彈卡車」
    前蘇聯的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才正式首飛。米-35M武裝直升機空重為8.2噸,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1.5噸,攜帶副油箱時航程可達到1000公裡,不攜帶副油箱時的最大作戰半徑為160公裡,其機艙內可以容納8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 以「熊」為名,碾壓美制P-3C:談談蘇聯圖-142反潛巡邏機
    就在伊爾-38研製期間,美國又推出了可裝載「北極星」潛射彈道飛彈的核動力潛艇「喬治華盛頓」號,可以靠近蘇聯海城發起核攻擊,這種巨大的威脅迫使蘇聯研製一種新的遠程反潛飛機,能夠將搜索和攻擊距離超出潛射飛彈的射程。1963年,蘇聯提出在圖-95轟炸機的基礎上研製大型反潛巡邏機圖-142,新機於1968年首次試飛, 1970 年開始生產並服役。
  • 美軍反潛直升機發展史,海鷹領跑世界
    而作為世界直升機技術強國和軍事工業強國,美國和前蘇聯/俄羅斯就是少數幾個能夠獨立研發製造現代艦載反潛直升機的國家之一,美國的SH60系列海鷹艦載反潛直升機,SH3系列海王艦載反潛直升機,前蘇聯的卡25和卡27系列艦載反潛直升機就是世界現役最先進的艦載反潛直升機之一。
  • 80年代的蘇聯潛艇,曾讓美軍頭疼不已,如今俄羅斯更勝一籌
    不僅在二戰時期就表現出優越的作戰能力,在近代海灣戰爭中的出色表現也讓世界為之讚嘆。 巔峰時期的蘇聯海軍(又被稱為紅海軍),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組成現役部隊。人數達到47萬人、戰鬥艦艇1000多艘、作戰飛機1000多架,擁有一支可在全球範圍內作戰的海上力量。從金蘭灣到墨西哥灣,從北冰洋到阿拉伯海,是唯一敢公開叫板美國海軍的隊伍。
  • 我國遼寧艦的最大續航距離是多少公裡?
    遼寧艦的前身是蘇聯海軍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80年代中後期,瓦良格號於烏克蘭開始建造。蘇聯解體時,瓦良格號建造工程中斷,完成度僅68%。1999年由中國購入,中國海軍於2005年開始繼續建造改進。2012年9月25日,開始服役,正式更名為遼寧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