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的六位「前將軍」:張遼上榜,另外五位分別是誰呢?

2020-12-18 騰訊網

前將軍,古代武將官職,始於戰國時期。對於前將軍來說,地位僅次於上卿,職務上包含了護衛京師,駐守邊境等範圍。按照東漢時期的官制,左將軍在武將中僅次於大司馬、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官職,也即是一個中等偏上的武將官職。在漢末三國時期,不少著名的武將就被封為前將軍。比如在東漢末年,董卓、公孫瓚這兩位諸侯,就曾被封為前將軍。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曹魏,歷史上共有六位前將軍。那麼,問題來了,曹魏的六位「前將軍」:張遼上榜,另外五位分別是誰呢?

一、夏侯惇

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讓,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西漢開國元勳夏侯嬰的後代。

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二十四年,太祖軍於摩陂,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拜前將軍,督諸軍還壽春,徙屯召陵。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攻合肥,曹魏諸州皆抽調兵力赴揚州屯駐。關羽趁機進攻襄樊地區。在襄樊之戰中,蜀將關羽乘大船進攻,擒于禁、斬龐德,可以說是威震華夏了。多次,夏侯惇於是率領大軍趕赴襄樊。曹操大軍到達摩陂,召夏侯惇同車,不經通傳,隨意進入曹操的臥室。在此基礎上,夏侯惇被曹操拜為前將軍,督各軍還壽春,徙屯召陵。

因此,在曹魏陣營中,夏侯惇是第一位前將軍。當然,對於夏侯惇來說,不僅是第一位前將軍,還是曹魏第一位大將軍。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登基稱帝,於二月已卯日拜夏侯惇為大將軍,但在四月庚午日夏侯惇便去世,曹丕穿上素服到鄴城東城門發喪,賜夏侯惇諡號為忠侯,夏侯家也獲得優厚待遇。

二、張遼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聶壹的後人。

陳壽在《三國志·卷十七·張遼傳》中記載:文帝即王位,轉前將軍。分封兄泛及一子列侯。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魏王,張遼從徵東將軍轉任為前將軍,又分封其兄張汛(或作「張泛」)及一子列侯。同時,賜給張遼的帛多達千匹,谷多達萬斛。對於張遼來說,前將軍也是自己在曹魏的最高官職了。

黃初三年(222年),張遼與王凌等人進軍至廣陵。一天夜裡,呂範等人的東吳水軍漂至北岸。張遼與王凌等人出戰,大破吳將呂範等人,並繳獲了大量舟船。但張遼的病情卻也日漸嚴重,最後終於在江都病逝,一代名將就此隕落。曹丕為之流涕,諡曰剛侯。其子張虎嗣任其爵。

三、滿寵

滿寵(?—242年),字伯寧,山陽昌邑(今山東省巨野縣)人。三國時期魏國著名將領。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王位,升滿寵為揚武將軍。不久,因滿寵在江陵擊敗吳軍有功,改拜為伏波將軍,駐軍新野。黃初三年(222年),滿寵假節鉞。黃初五年(224年),成為前將軍。在張遼去世兩年後,滿寵成為曹魏第三任前將軍。太和元年(227年),曹叡繼位後,又晉封滿寵為昌邑侯(縣侯)。太和二年(228年),滿寵領豫州刺史。

曹叡駕崩後,滿寵繼續侍奉曹芳,與司馬懿、蔣濟等並列為曹氏四代元老。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滿寵因年邁而調回朝廷,升為太尉。東漢時期,太尉和司空、司徒並稱為三公,成為最顯赫的三個官職。比如在曹魏歷史上,司馬懿、蔣濟、鄧艾等人,也曾擔任太尉這一官職。

四、郭淮

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濟。太原陽曲(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雁門太守郭縕之子。

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正始元年,蜀將姜維出隴西。淮遂進軍。遷左將軍。涼州休屠胡梁元碧等,率種落二千餘家附雍州。淮奏請使居安定之高平,為民保障,其後因置西州都尉。轉拜前將軍,領州如故。

正始元年(240年),蜀將姜維出兵隴西,郭淮進軍。姜維撤退後,郭淮又討伐羌族迷當等部,安撫氐族人,遷移三千多戶百姓到關中地區。轉任左將軍。涼州休屠胡人梁元碧等率二千多家歸附雍州,郭淮奏請讓這些人居住在安定郡的高平,為保障他們的安全,其後設置西州都尉。郭淮又被任前將軍,仍領雍州刺史。正元二年(255年),郭淮去世,朝廷追贈大將軍,尊上諡為貞。

五、文欽

文欽(?~258年),字仲若,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大臣,騎兵將領文稷的兒子。

《魏書》中記載:曹爽誅後,進欽為前將軍以安其心,後代諸葛誕為揚州刺史。

嘉平元年(249年),曹爽被殺以後,文欽憂懼不安。朝廷為安其心,於是加封文欽為前將軍。正元二年(255年),文欽以擁護曹魏為名,討伐大將軍司馬師。兵敗投降吳國,授鎮北大將軍、幽州牧,冊封譙郡侯,交好權臣孫峻。甘露二年(257年),文欽率吳軍支援起兵反叛的諸葛誕,受到魏國大將軍司馬昭的攻擊。甘露三年(258年)正月,文欽因為與諸葛誕不和,遭到殺害。對於文欽這位將領,陳壽曾評價道:驍果粗猛,數有戰功,好增虜獲,以徼寵賞。

六、李輔

最後,相對於以上五位前將軍,李輔的知名度是相對較低的,至於李輔這位將領的史料記載,更是比較匱乏的。李輔,生卒年不詳,三國時期曹魏將領,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一帶)人。在漢末三國時期,李輔本為孟達心腹,也即李輔曾歸屬蜀漢,在孟達背叛蜀漢,歸降曹魏後,李輔自然也成為曹魏的一位將領。

公元228年,孟達萌生了背叛曹魏的想法,這遭到了司馬懿的討伐。對此,司馬懿率軍圍攻上庸時,李輔與達甥鄧賢開城投降,從而讓司馬懿順利平定了孟達策劃的叛亂。

對於李輔來說,還參加了公元263年的魏滅蜀之戰,官拜前將軍,鍾會入漢中後,令其領兵一萬,攻打蜀漢監軍王含以五千兵力鎮守的樂城。在魏滅蜀之戰中,鍾會牽制了姜維率領的大軍,而鄧艾則抓住機會,偷渡陰平,成功兵臨成都,迫使後主劉禪放棄了抵抗。不過,在蜀漢滅亡後,不管是《三國志》還是《晉書》等史料,都沒有李輔最終結局的記載,也即李輔屬於下落不明的情況了。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每日三國英雄志070-曹魏前將軍張遼
    張遼(169-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西漢政商聶壹之後。張遼的家鄉位於漢朝北方邊陲,本是聶壹(漢武帝時人,馬邑之謀的發起者)之後,其家族為避怨而改為張姓。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率重兵西徵張魯,讓護軍薛悌送給張遼一封信函,寫明在敵人來攻時再打開來看。八月,東吳孫權趁機率十萬大軍進圍合肥,張遼與諸將打開信函。信中說:「若孫權軍來到,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不得與戰。」曹操只在信中明確了三位主將的分工,但完全未提及何時出城、何時撤退、出城人數、攻向哪裡、如何接應等具體措施。
  • 若根據《三國演義》給武將排名,魏、蜀、吳前十名分別是誰呢?
    那麼,如果我們根據小說中的表現給武將排名,魏蜀吳三國排名前十的武將分別會是誰呢?如果要說《三國演義》裡哪個武將陣容最豪華,想必絕大多數人都會同意是五虎上將。作為劉備手下的五位猛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都有著超強的武力和傲人的戰績。
  • 誰才是曹魏五子良將之首?是張遼還是于禁
    他們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首先這五人都是當世名將,各有所長,是曹魏集團僅次於曹操親友團的存在。那麼這五人中誰才是帶頭大哥呢?五子良將的地位應該是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而轉折點就在襄樊之戰。
  • 曹魏六大前將軍:兩位是孫權剋星,一位重創諸葛亮
    前將軍始設於戰國時期的秦國,兩漢三國時期延續舊制,是軍中常設的高級軍職,地位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主要負責京師或一些戰略要地的防禦及軍事行動。在三國時期的曹魏集團中,有六位名將擔任過該職務。第一位:夏侯惇。
  • 三國官職最高的六位降將:東吳一人,蜀漢兩人,曹魏三人
    漢朝軍中職位從高到低分別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四方將軍、四徵將軍、四鎮將軍;此外還有三公、九卿等等,只有混得到這個級別才算混得好,今天就來說一說三國官職最高的六位降將:東吳一人,蜀漢兩人,曹魏三人。
  • 三國時的六位「鎮軍將軍」:除了趙雲,另外五人分別是誰?
    到了漢末三國時期,雜號將軍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鎮軍將軍」,就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雜號將軍。彼時,魏蜀吳三國都設立了鎮軍將軍一職。在此基礎上,三國時期共有六位著名的「鎮軍將軍」,並且包含了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
  • 三國時期,曹魏有總共六任前將軍,都是當世名將
    前將軍是三國時期的重要官職,三國時常設的高級將軍位。負責京師兵衛和邊防屯警。一般高於雜號將軍。三國時期魏國,設九品中正,品級設為第三品。開府治事,屬官有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可以說是十分高級的職務了,而三國時期的曹魏有六任前將軍,都是當世名將,我們來看看有哪些人:
  • 三國時期的五大「左將軍」:除了劉備,另外四位分別是誰?
    左將軍,古代官職,戰國已有。秦因之。漢不常置,金印紫綬,位僅次於上卿,職務或典京師兵衛、或屯兵邊境。按照東漢時期的官制,左將軍在武將中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官職,也即是一個中等偏上的武將官職。在漢末三國時期,不少武將甚至諸侯就曾被封為左將軍。
  • 蜀漢的五位「江州都督」:除了李嚴,另外四位分別是誰?
    建興元年,後主劉禪即位,加封費觀都亭侯,升為振威將軍。費觀小李嚴二十餘歲,卻與李嚴交往親近的就像同輩人一樣。建興初卒,年僅三十七,為時人所嘆息。二、李嚴(公元226年—230年)《三國志李嚴傳》中記載:(建興)四年,轉為前將軍。以諸葛亮欲出軍漢中,(李)嚴當知後事,移屯江州。
  • 曹魏名將張遼是如何一戰斬殺太史慈的?張遼最終的結局如何?
    關羽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孫策以一個校尉的身份平定江東六郡八十一州;而張郃也是九死一生,成為了曹魏後期第一名將,威震天下;鄧艾與姜維這對生死冤家,在三國後期表現也是極為耀眼。 但是今天要說的是曹魏屏障級別的大將,即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三國中有關張遼的故事很多,但張遼是如何做到威震敵國,一戰斬殺太史慈的呢?張遼最終的結局如何?
  • 《三國演義》中,魏蜀吳排名前十名的武將分別是誰?
    那麼,《三國演義》中魏、蜀、吳各國的武將前十名是誰?為什麼這麼選?他們又該被如何排序呢?那麼,我們便按照《三國演義》的記載,從魏、蜀、吳三國中依次選出各自的前十名武將,並進行簡單的評價和排列。首先是梟雄曹操耗盡畢生精力奠基的魏國,上文已經說道,魏國有著被《三國志》作者陳壽譽為"時之良將,五子為先"的五子良將,也就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這五位著名將領。
  • 司馬代魏進程中,為何無法控制淮南,曹魏:也不看徵東將軍是誰
    其中徵東將軍與徵南將軍主要是防備東吳的,徵西將軍主要是防備蜀漢的,這也是根據敵方的實力和現實情況來安排的。曹操時代,張遼是徵東將軍,曹仁是徵南將軍,夏侯淵是徵西將軍,徵北將軍空缺,同時根據政權所面對的敵人,曹操劃分了東、南、西、北四個戰區,因為曹操的主要敵人是江東的孫權和蜀漢的劉備,所以曹操的重兵也都用來對付孫權和劉備。
  • 曹魏虎將對應象棋棋子,夏侯惇、曹仁作車,徐晃為馬,誰作大炮?
    那麼誰為車?誰作馬,誰是炮呢?且聽小編娓娓道來。雙車,象棋中最重要的兩個攻擊性的棋子,分列棋盤左右邊上,雙車是棋盤上摧城拔寨最重要的武器,如果與其他籽粒形成配合,組成立體攻勢,效果也就更佳。由於雙車的重要性,要選出曹魏對應的武將,就要考慮諸多方面。
  • 劉備評選麾下五虎上將,如果東吳孫權也評選,誰能上榜?
    想必大家都知道,蜀國有五虎將,劉備評選的這五位將軍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而相應的,魏國也有所謂的五良將。唯獨這吳國沒有所謂的五虎將,如果東吳孫權也來評選所謂的「五虎將」,那麼到底誰能上榜呢?
  • 夏侯惇武力不如許褚典韋,勇猛不如張遼樂進,為何在曹魏地位很高
    ,但是兗州之戰後,夏侯惇又升官了,被任命為建武將軍,同時賜爵位高安鄉侯,寸功未立,就被封為鄉侯,而差不多同一時間,曹操為拉攏劉備,給劉備的爵位是宜城亭侯,比夏侯惇低了一級。張遼看看張遼與樂進,戰績累累,勇猛善戰,但是地位均不如夏侯惇,夏侯惇算得上曹操手下的三大軍司令之一,曾經在居巢都督手下的二十六軍,這可是曹魏整個東南部戰績的所有邊防軍了,而張遼與樂進充其量不過是邊防軍中的一員帶兵大將
  • 一文讀懂三國曹魏將領張遼、張繡、張郃、張魯、張燕的關係及事跡
    如東吳政權的「朱治、朱然、朱績」,蜀漢政權的「關羽、關平、關興」,曹魏政權的「曹仁、曹純、曹洪」,他們間的關係不是父子便是兄弟,真所謂將門出虎子,而這在門閥階層特徵顯著的三國時期,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在曹操麾下有五員張姓大將,他們分別是張繡、張遼、張郃、張魯、張燕,那麼他們之間有關係嗎?他們都有哪些事跡?
  • 鎮魂街:曹焱兵的第七位守護靈是誰?作者微博已透露玄機
    hello,大家好 我是墨汐,《鎮魂街》動漫第二季已經開播許久,曹焱兵的第三個守護靈遲遲未露面,但是在原版漫畫中,曹焱兵已經有六個守護靈登場了,他們分別是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徐晃、張郃加上于禁已經有七個了。
  • 能協調張遼、于禁、樂進的矛盾,讓他們敬服,三國時期曹魏名臣趙儼
    趙儼,字伯然,他是三國時期曹魏大臣,曾做過魏國侍中、駙馬都尉、河東太守、度支尚書、大司農、驃騎將軍、大司空等官職。其去世後,諡號為穆。 東漢末年,天下動蕩不安,權臣屢有更替,漢天子遭受挾持,到曹操掌權時,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其號令天下徵討四方,故而其地位、威望、權勢可謂是一手遮天。
  • 鎮魂街:曹焱兵的七位守護靈均已登場,張遼最帥,典韋最強
    如今七位守護靈同臺,一起作戰。論顏值的話,張遼最帥。論戰鬥力的話,典韋最強。其他五位也各有特點,下面針對這七位守護靈,來看看他們都有什麼特殊之處。在最後一位守護靈沒有出現之前,其他六位守護靈,並沒有完全發揮出全部的實力。不過從外表來看,張遼確實最帥,無論從形體還是鎧甲,張遼都比其他六位好看。當然張遼也是最有架子的守護靈,在曹焱兵沒有拿到龍核變成火龍王之前,張遼根本不認可曹焱兵。如今張遼才算徹底屬於曹焱兵,也將與其他六位守護靈並肩作戰。
  • 張郃:三國武力計算器,一生都在追趕張遼的路上
    張遼、徐晃、張郃、于禁、樂進合成為曹魏「五子良將」,是曹操建功最為出眾的五位非宗室將軍,論戰力、統帥才能,都足以睥睨當時之名將。陳壽也評論「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此五人加入曹營較早,都經歷了曹魏政權由弱變強的整個過程,並且在開疆拓土上都立下不世之功。五子之中有一人較為特殊,被稱為「三國名將的武力計算器」,前期誰也打不過,後期照樣誰也打不過,他就是張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