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一個十歲的德國小男孩喬喬,在單親家庭裡長大,父親在前線失聯,姐姐染病而死。這大概是讓他幻想出一個能陪他聊天、與他作伴的人生導師的原因。整部電影主要是圍繞著喬喬和媽媽、猶太女孩與自己幻想出來的夥伴的日常生活展開的。
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不是單純的批判戰爭的殘酷,而是通過一個孩子觀察世界的視角告訴我們,很多事情並不是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純粹,事情也並不是只有黑白分明地對與錯,只有用心去細細觀察、慢慢了解才能自己判斷出來。有時候一些在你的腦中根深蒂固的認識,只是你被灌輸的,你聽到的而已,而你並沒有親身去了解過。喬喬崇拜軍國主義,幻想出自己身邊有希特勒這位知心夥伴,扭曲的教育使他認為猶太人都是長著獠牙、有著黑色翅膀的可怕魔鬼,但這一點在當他發現媽媽保護在牆壁裡的一名猶太少女後,便徹底改觀了。他發現實際上猶太人並不是像納粹所宣傳的那樣青面獠牙,甚至他們比自己幻想出來的希特勒更了解自己的心。
喬喬能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學習知識、懂得道理,自然是離不開媽媽的陪伴的教育。媽媽是個正直善良的人,在這場殘忍的浩劫中,她選擇了反納粹的一方,這並不是什麼叛國的舉動,而是堅定地選擇了正義的、不會被歷史淘汰的一方。在電影中,經常給到正在跳舞的媽媽的鞋子一個特寫,而之後又出現廣場上被蓋世太保吊死之人的腳,這似乎是暗示了媽媽的結局,也與電影結尾猶太女孩穿上了媽媽的鞋子在街上自由重見光明呼應,時間會讓事情的結果與好壞最終浮現出來,也能一直保鮮正義與真理、樂觀和積極,並且傳遞開來。
喬喬還有一個現實裡的小夥伴,他們共同去參加了納粹童子軍訓練營。喬喬因為不忍殺死一隻兔子而受到嘲笑,希特勒安慰了他,但他長大以後才想明白,這不是一件值得被嘲笑的事情,也許自己從前知道的道理不過是一堆毫無價值的廢鐵,也是媽媽的所作所為直至最後的犧牲才讓他真正成長起來,讓他重新學會思考和面對這個世界,最後懂得用愛和包容治癒一切。我們對於一段沉痛的過去,現在能做的就是汲取教訓,不是從其本身來批判,而是試著用不同的角度來學著與過去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