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阿拉比卡豆產量佔據了世界咖啡產量的七成,而阿拉比卡豆又是大家所公認的風味好的咖啡豆,那麼,除了阿拉比卡咖啡豆,現今被人類「馴服的咖啡品種還有羅布斯塔和利比裡卡,本文前街就來說說這三個品種的咖啡豆。
在網上隨便一搜,就能找到阿拉比卡豆與羅布斯塔、利比裡卡豆的區別特徵。其中對於描述阿拉比卡的是豆型呈橢圓形,較細長且扁平,中線呈「S」狀。像普通的阿拉比卡的果實是包含著兩粒咖啡豆,因此阿拉比卡咖啡豆有一面是平直的。當然,也有例外,像一些一粒咖啡果裡只有一粒咖啡豆,這些咖啡豆表現出圓潤、飽滿。有點像羅布斯塔的外貌特徵。這被稱為圓豆,一般會比平豆要小。若正常平豆在17-18目,那麼圓豆大約在14-15目。
首先我們來說說阿拉比卡咖啡豆,阿拉比卡是目前在精品咖啡行業能見到的咖啡豆品種算是最大的統稱。經常有小夥伴問前街,鐵皮卡和阿拉比卡哪個更好,這也反映了大家接觸精品豆後會被最常聽到的阿拉比卡跟鐵皮卡畫上等號,但是鐵皮卡只是阿拉比卡中的一個分枝,是一個最原生的咖啡品種之一。還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咖啡品種:波旁、瑰夏、SL28&SL34、波旁、卡杜拉、卡杜艾等等都是阿拉比卡品種的分枝,因為分支太多,前街就先來聊聊剛剛提到的幾種阿拉比卡咖啡品種。鐵皮卡
鐵皮卡作為最古老的咖啡品種,它的體型特徵也經常被用作阿拉比卡種的模範特徵。也就是豆型呈橢圓形,較細長且扁平,中線呈「S」狀。當然,有時候經過一些特色處理工藝也會改變咖啡豆的外貌,例如印尼經常使用的溼刨法處理工藝,其最大特點就是在水洗流程後進行羊皮脫落處理再進行乾燥,使用機器刨開羊皮容易受到機器擠壓,豆子容易裂開呈羊蹄狀。前街咖啡通過杯測鐵皮卡咖啡豆,無論種植在哪一個產區,鐵皮卡清甜乾淨的咖啡風味都能很好地體現出來。
波旁波旁是鐵皮卡的自然變種,其咖啡豆最大的變化是由原來的長身變成了圓身。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圓身波旁,顆粒大小與鐵皮卡相近。而它的直系單基因變異品種,如黃波旁、粉波旁、卡杜拉、帕卡斯、維拉薩奇,都很好地繼承了波旁咖啡豆的外貌特徵(部分卡杜拉、帕卡斯、維拉薩奇經過人工多次育種,會出現咖啡豆相略偏長身的現象)。波旁咖啡豆外觀與鐵皮卡最大的差別是葉子較寬大,所結實的咖啡果較小,生產比較密集,因此咖啡果外貌相對於鐵皮卡外觀差異是果體較小較圓,波旁是美洲精品咖啡杯測的常勝軍。
SL28&SL34SL28是1935年從坦噶尼喀種抗乾旱種群中挑選出來的單一品種。SL28品種適合中高海拔地區,具有抗旱能力,但對咖啡的主要病害很敏感。SL28豆貌接近波旁品種,圓身厚實,近年來的基因測試也證實SL28這一品種隸屬于波旁基因群組。
SL34最初於20世紀30年代末在肯亞的斯科特農業實驗室被選中。SL34是從肯亞Kabete Loresho地產的一棵樹上挑選出來的,而這棵樹被稱為「法國傳教士」。SL34豆貌接近鐵皮卡品種,前街從肯亞豆子中篩出接近鐵皮卡豆貌的豆子,豆身俢長,呈橢圓狀,側面看起來比較扁。近年來的基因測試表明SL34與鐵皮卡鐵皮卡基因組有關。前街通過杯測,認為SL34與SL28風味相似、除了複雜多變的酸質,和很棒的甜感結尾之外,口感較SL28重、濃鬱,也更為乾淨。瑰夏瑰夏咖啡的外貌特徵要分兩步寫,第一個是美洲瑰夏,以巴拿馬翡翠莊園為代表。第二個是非洲瑰夏,以衣索比亞瑰夏村莊園為代表。翡翠莊園以瑰夏而聞名,其瑰夏咖啡外貌最突出的特徵是細長,兩頭尖,中間肥碩飽滿,一些品質佳的瑰夏甚至有帕卡瑪拉般的大小(18-19目),其辨別特徵非常明顯。前街咖啡通過杯測瑰夏咖啡,花香以及橘香真的十分誘人。
卡杜拉卡杜拉是波旁的變種,於1937年在巴西被人們發現,產能與抗病力均比波旁佳,且樹株較矮,方便採收,適應力強,不需要遮蔭樹,適合栽植於700米的低海拔至1700米的高海拔區,海拔適應力很強,但海拔愈高風味愈佳,產能相對減少。
卡杜艾卡杜艾在1949年由黃色的卡杜拉(Caturra)和新世界(Mundo Novo)人工雜交而成的咖啡品種,最初稱為「H-2077」。卡杜艾有著比較好的抗災害的能力,特別是抗風抗雨。由於植株較小,種植時可以以2倍的密度種植,並且植株矮小,相對來說容易進行病蟲害的治療。卡杜艾生長茁壯,高度低,但容易受到葉銹病的影響。羅布斯塔
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雖然都生長在咖啡帶:南北緯45°之間,我們常常會說阿拉比卡的種植海拔在800米以上,阿拉比卡對種植條件要求高,抗病蟲害的能力弱。羅布斯塔的種植海拔在800米以下,羅布斯塔適應能力極強,對病蟲害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這裡就會產生兩個問題: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全球的咖啡生長帶在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羅布斯塔也不例外。但羅布斯塔的生長條件不像阿拉比卡種那麼苛刻,羅布斯塔可以生長在較低的海拔和較高的溫度下。它的生長速度比阿拉比卡快,並且對極端天氣條件的耐受性更高。羅布斯塔是異花授粉,而授粉就涉及到遺傳這一環節。通常情況下,異花授粉得到的植物品質較高——通過異花授粉產生的後代擁有兩種親本植株的遺傳性狀從而很可能產生新特性,幫助它在多變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羅布斯塔的強大在於它可以通過不斷的改變基因去適應環境。羅布斯塔和阿拉比卡的主要區別羅布斯塔的咖啡因含量在2.7%-4%,是阿拉比卡的兩倍,咖啡因作為植物的天然農藥,可以免受於大多數昆蟲的侵害。咖啡因對於人類來說是世界上最普遍被使用的精神藥品,而對自然來說就是天然的殺蟲劑,能使吞食含咖啡因植物的昆蟲麻痺。
同時咖啡因含量越高,咖啡風味的豐富程度也會減退,羅布斯塔的咖啡因、胺基酸和綠原酸含量較高,綠原酸是苦澀味的來源,所以羅布斯塔天生就沒有阿拉比卡豆獨有的飄逸芳香氣味,前街咖啡通過杯測羅布斯塔咖啡豆發現其風味想比其阿拉比卡咖啡風味更為醇厚、更低沉的口感,以及核桃、花生、榛果、小麥、穀物等風味,甚至會出現刺鼻的土味以及橡膠味道。利比裡卡利比裡卡原生長在西非海岸賴比瑞亞的低海拔森林裡,其名字來源就是根據它的起源地賴比瑞亞(Liberia)而命名的。利比裡卡咖啡樹比阿拉比卡種或羅布斯塔高大得多,樹高達到6-20米,而利比裡卡結出來的咖啡果也比其它兩個咖啡種要大,所以利比裡卡種也稱為大果種。其咖啡風味以其濃鬱的木材和煙燻味而聞名。利比裡卡種、阿拉比卡種和卡內弗拉種(羅布斯塔)並稱商業咖啡市場三大咖啡種類。利比裡卡咖啡佔世界消費量的2%,與阿拉比卡咖啡(約75%)和羅布斯塔(約20%)相比顯得相形見絀。
在所有咖啡種類中,利比裡卡的咖啡因含量最低。羅布斯塔含量最高,每100克豆中含有2.26克咖啡因。阿拉比卡咖啡僅次於每100克豆1.61克咖啡因。利比裡卡每100克豆僅含1.23克咖啡因。儘管利比裡卡的咖啡因含量低於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但它的風味確實不太友好。利比裡卡的咖啡風味主調為堅果、黑巧克力的厚重感和煙燻的香氣。它具有濃鬱的風味,強烈粗壯,甚至帶有泥土和木材的味道,與阿拉比卡歡快愉悅的風味相比,利比裡卡的風味顯得更加沉重、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