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河灘現古銅錢,有村民挖出開元通寶,官方:國家所有需上交

2020-12-22 眼鑑視界

通常,我們在撿到東西後,找到失主並交還給對方時,都會說是「物歸原主」,那麼如果撿到了「主人不詳」的物品時該怎麼辦呢?

16日,四川樂山市五通橋區岷江邊,驚現大量的古銅錢,附近村民得知這一消息後,不少村民前往河灘趕去「挖寶」!

村民們散布在江邊淺淺的河道上,有的彎腰,有的蹲著,他們仔細地搜尋著,生怕錯過一個銅錢。村民們挖出的銅幣多以唐代的開元通寶和清朝乾隆通寶為主價值不菲。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河道中挖出的古代銅幣屬於國家所有,拒不上交屬於違法行為,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目前,當地公安機關也已經介入調查,開展銅幣的追繳工作。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一章第五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於國家所有。 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屬於國家所有。國家指定保護的紀念建築物、古建築、石刻、壁畫、近代現代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除國家另有規定的以外,屬於國家所有。

國有文物所有權受法律保護,不容侵犯。

既然國家已有法律明文規定,作為市民,就應該遵守執行,發現、撿到文物後第一時間上交國家,而不是起了私心,據為己有。

我們國家歷史悠久,疆土遼闊,很多地方挖出文物並不是什麼稀奇事兒。而文物作為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蹟,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有著重要的研究歷史的價值,更不乏一些久遠的文物具有不菲的經濟價值。

但如果「誰挖到文物就歸誰」,試想一下那個場面,會不會引發民間「戰爭」呢?

做遵紀守法的良好公民是每個人本該履行的義務。

相關焦點

  • 四川樂山市一河灘驚現大量古錢幣,村民瘋搶,國家依法追繳!
    因大家口口相傳,越來越多村民在此私自挖掘古錢幣,現場發現挖出的古代銅幣以開元通寶和乾隆通寶為主。有人挖,就有人收,如開元通寶普通的賣50元一枚,品相好的賣80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在我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於國家所有,若在河道灘地發現遺存文物,應主動上交文物部門,拒不上繳屬於違法行為,將會受到相應處罰。
  • 河灘現大量古銅錢 有人挖出賣50元一枚?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
    前不久,在四川樂山市五通橋區境內岷江邊驚現大量古銅錢,附近不少村民前來河灘地裡「挖寶貝」。目前,當地相關部門已發布公告稱,河道中挖出的古代銅幣屬於國家所有,將依法進行追繳。據當地村民介紹,事發地位於五通橋區金粟鎮岷江河邊。
  • 四川岷江村民「挖寶」古代錢幣 當地文物科:無考古價值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日前,在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境內的岷江邊驚現大量散落的古錢幣,這引來附近不少村民前來河邊「挖寶」。大家拿著小鏟子在地上刨土,時不時能夠挖出一兩枚古錢幣,據了解,挖出的古代錢幣多以開元通寶和乾隆通寶為主。
  • 博聞強識│不是「開元」年間的「開元通寶」
    中國過去使用最多的貨幣是銅錢,雖說是銅錢,有的時候裡面也會有金銀銅鐵錫,混搭五金。不要小瞧這枚小小的方圓之物,裡面大有學問。畢竟孔方兄可是影響、伴隨了中國人兩千年之久。古人所謂「花錢如流水」,錢的流行像泉水一樣,因而後世專門有一門研究貨幣的學問,叫「泉學」。
  • 開元通寶對五代十國鑄幣的影響
    開元通寶是我國古代幣制的一個裡程碑,對後世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鑄幣都有影響,這次簡單梳理一下唐朝後續的五代十國貨幣受開元通寶最直接的延續影響。五代五代時期其實就是唐朝的延續,其實也就是改朝換代,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基本沒有太大的動亂。
  • 開元通寶背後為什麼有一個月亮?這是唐太宗和楊貴妃的小情趣
    開元通寶是唐朝的貨幣,我們知道的錢幣大多是有「通寶」二字的,而唐朝就是「通寶」開始的年代。其實開元通寶也是效仿西漢的五銖錢的,它也是唐高祖為了整治經濟才鑄造起來的。 我們都知道錢幣是有錢文的,而這個錢文是也是由我國偉大的書法家歐陽修寫的。
  • 日本銅錢有升值機會嗎?
    我國鑄幣歷史悠久,貨幣的流通也深刻影響著周邊的國家。不久前,有朋友花200多收了枚「和同開珎」的錢,問文瀚樂拍這是枚什麼錢?是不是買貴了?這枚銅錢雖然說形制上與開元通寶很相似,但卻是一枚日本鑄造的銅錢,下面文瀚樂拍就來說說這枚錢幣的來歷。
  • 儒行天弈精品推薦——開元通寶一組
    儒行天弈精品推薦 ---開元通寶一組 唐以前的貨幣差不多都以重量為名稱。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621年)始鑄"開元通寶",標誌了銖兩貨幣體系的終結和寶文錢制的建立。"開元通寶"錢以"文"為單位,大小大體仿漢五銖,錢徑八分,重二銖四,每十文重一兩。這是中國衡法兩以下改為十進位的開始。"開元通寶"錢文傳由歐陽詢所書。
  • 最便宜的國寶,談談開元通寶背後那些事兒
    「開元通寶」是唐王朝的第一枚錢,也是唐朝發行量最大,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如今只要幾塊錢就能買到的開元通寶,雖然價格不高,但在文瀚樂拍看來,這種穿越了將近1400年歷史的古錢幣,背後卻承載著濃鬱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
  • 唐代開元通寶在中國錢幣歷史上的特殊地位
    武德四年七月十八日,李淵令人在洛州(今河南洛陽市)設錢監,並設新幣於并州(今山西太原市),幽州(今北京市),益州(今四川成都市)。並賞賜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三人,右僕射裴寂一人的爐座。他們可以自己鼓鑄,其餘人不得私鑄,敢有盜鑄者身死,家口配不上。
  • 柳州三江一偏僻山村挖出古銀幣,專家:每枚僅值幾十元
    最近這一個月來,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高基瑤族鄉篦梳村篦梳屯的村民們,見面問候語從「吃飯沒有」變成「你得沒有」。他們說的「得」,指的是得到古錢,確切地說,是銀幣。一枚枚小小的銀幣,已經攪和得村裡人心浮動,還引來不少文物販子,更驚動了三江縣文物主管部門和公安部門。那麼,這些神秘的銀幣是如何出現的?到底有多大的價值呢?挖出的古銀幣。
  • 馬未都:村民挖出國寶級文物,上交國家後,得到5雙線手套的獎勵
    馬未都:村民挖出國寶級文物,上交國家後,得到5雙線手套的獎勵每一件國寶級文物都是我國深厚文化底蘊的展現。馬未都作為收藏界的人,對於一系列文物的發現與傳承,可謂是如數家珍。馬未都就曾透露過一則文物故事,一個普通的村民發現了一件國寶級文物,上交國家後,得到5雙線手套作為獎勵。這件國寶的經歷看起來很是傳奇,它是如何被發現的呢?對中國考古界又產生了怎樣深遠的影響?馬未都指出,這件國寶級文物也是遇到了好時候,碰上了改革開放。
  • 開元通寶.鑑賞解析
    >以上圖片為本人收藏的普品,歡迎鑑賞……鑄幣時期: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鑄鑄幣材質:銅,鐵,鉛,金,銀……鑄幣尺寸:22mm-26mm鑄幣重量:1.7-5g(普幣一般都在4g左右)鑄幣特徵:開元通寶是唐代第一種貨幣
  • 黑龍江慶安村民挖出一箱銀元寶,專家想出一辦法,村民乖乖上交
    有著文物保護意識的百姓們會選擇上交文物,見利忘義的百姓們會選擇獨吞。為了防止文物的丟失和破壞,針對這種現象,專家們會採取各種辦法,勸說百姓們主動無償上交。位於黑龍江慶安縣一個村的村民在挖地基時,竟然挖出了一箱銀元寶。銀元寶是古代一種貨幣,最初出現在漢代時期,在宋金時期被稱之為「銀錠」,明清時期,白銀是最普遍的流通方式。
  • 如何快速分辨開元通寶的鑄造年代?
    在我國三千多年的鑄幣史中,開元通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鑄造時間貫穿了整個唐朝將近300年的歷史,而且鑄造地點也非常廣泛,對於剛剛入局的泉友來說,仿佛所有的開元通寶都是一個樣子,那麼該如何判斷開元通寶的鑄造時間呢?文瀚樂拍覺得可以簡單的分為唐朝的前期中期與後期。
  • 為什麼乾隆通寶銅錢,會有那麼多顏色?
    近幾年,乾隆通寶的受關注度節節攀升,不少朋友都注意到了乾隆通寶的顏色差異。有朋友問文瀚樂拍:康乾盛世是我國封建王朝最後的盛世,乾隆時期是清王朝的巔峰,按說乾隆鑄造的銅錢質量應該很好才對,為什麼乾隆通寶卻有很多種顏色呢?這些顏色又都是怎麼來的?
  • 朝代更替的時候,前朝的銅錢還能用嗎?
    元朝注重發行紙幣,輕視銅錢鑄造,然後元朝末期經濟崩潰後紙幣就自行退出了歷史舞臺,明朝也完全不認可元朝的紙幣,因為它還要發行自己的紙幣。在宋朝以前,貨幣的這種情況還比較好處理,半兩錢、五銖錢和開元通寶都有比較廣泛的群眾基礎,在百姓間的信任度比較高,統治者並不會刻意要求廢除前朝貨幣。
  • 村民撿到國寶級文物,價值過億,專家要求上交,獲獎狀一張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而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留下了眾多古物,這些古物都成為了我們文物寶庫中的一部分。而在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國的勞動人民有時候隨便在地裡挖一挖,都能撿到寶物。
  • 四種經常佩戴的銅錢,你見過幾種?它們有哪些不用的寓意?
    五帝錢指的是中國歷史上五位帝王在位期間所鑄造並流通的銅錢,又稱為"帝王錢"。五帝錢有大五帝錢與小五帝錢之分。小五帝錢又稱「清代五帝錢」,是清代入關後的前五位皇帝在位鑄造的錢幣,即順治通寶、康熙通寶、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和嘉慶通寶。為什麼要選擇這五位皇帝呢?
  • 唐宋元明清的錢幣——通寶
    以清朝鹹豐年間的鑄幣分類最為複雜,制錢稱通寶,當五至當五十稱重寶,當百至當千稱元寶。直至民國早期還有「民國通寶」和「福建通寶」等。 唐朝時期,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鑄開元通寶,每十文重一兩,錢背有星、月及其他紋飾,版別複雜。唐代以後仍有冶鑄,但形制與唐有別。唐代還鑄有少量「開元通寶」大錢,屬開爐紀念性質,後代也有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