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開元通寶在中國錢幣歷史上的特殊地位

2020-12-22 A唐老師說收藏

武德四年七月十八日,李淵令人在洛州(今河南洛陽市)設錢監,並設新幣於并州(今山西太原市),幽州(今北京市),益州(今四川成都市)。並賞賜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三人,右僕射裴寂一人的爐座。他們可以自己鼓鑄,其餘人不得私鑄,敢有盜鑄者身死,家口配不上。

武德五年(622年)五月,朝廷在桂州(今廣西桂林市)設監鑄開元通寶錢局。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在梓州設監獄司(今四川三臺縣),二十年後即廢。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市)潤州(今江蘇鎮江市)設錢監。開通寶錢的鑄造非常成功,「大小輕重,最折中,遠近甚便之」。據說開元通寶扭轉了隋末以來貨幣流通極為混亂的局面,全國錢幣鑄造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統一。

開元通寶是唐代最早出現、發行量最大、沿襲最久的貨幣。因為它的質量合理,通貨控制得當,錢幣做工精緻,所以很受人們的歡迎。開元通寶已成為大五帝錢中的一種,具有闢邪旺財的作用。《開元通寶》四個字大有講究,所謂「開元」,即「開啟新時代」,而《通寶》是「流通之寶」。這兩個詞合稱為「開啟新時代後的流通財寶」。也就是說,到了唐代,「開元通寶」就像秦半兩、漢五銖一樣,可以在新時期在全國流通。

開通寶錢,在我國貨幣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地位。開元時,意指開闢新時代;開元時,意指開啟新時代。開元錢的劃時代地位表現在:唐代以前的錢幣,多以形重命名,如刀幣、五銖錢等,開元以後,就有了通寶、通寶、元寶等的名稱。開元通寶是唐朝在位290年的主要流通貨幣,對中國1000多年的錢幣形態、幣文形態和十進位等方面都有影響。它在錢幣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唐宋元明清的錢幣——通寶
    唐代改變了秦、漢以來錢幣以重量命名的習慣,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廢五銖錢,開始鑄造開元通寶,幣面上下右左有「開元通寶」四字。 「開元」意為開闢新紀元,「通寶」意為通行寶貨。有人按順時針方向迴環來讀作「開通元寶」,成為後世銅幣以「通寶」或 「元寶」命名的由來。
  • 開元通寶.鑑賞解析
    >以上圖片為本人收藏的普品,歡迎鑑賞……鑄幣時期: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鑄鑄幣材質:銅,鐵,鉛,金,銀……鑄幣尺寸:22mm-26mm鑄幣重量:1.7-5g(普幣一般都在4g左右)鑄幣特徵:開元通寶是唐代第一種貨幣
  • 開元通寶背後為什麼有一個月亮?這是唐太宗和楊貴妃的小情趣
    開元通寶是唐朝的貨幣,我們知道的錢幣大多是有「通寶」二字的,而唐朝就是「通寶」開始的年代。其實開元通寶也是效仿西漢的五銖錢的,它也是唐高祖為了整治經濟才鑄造起來的。 我們都知道錢幣是有錢文的,而這個錢文是也是由我國偉大的書法家歐陽修寫的。
  • 儒行天弈精品推薦——開元通寶一組
    儒行天弈精品推薦 ---開元通寶一組 唐以前的貨幣差不多都以重量為名稱。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621年)始鑄"開元通寶",標誌了銖兩貨幣體系的終結和寶文錢制的建立。"開元通寶"錢以"文"為單位,大小大體仿漢五銖,錢徑八分,重二銖四,每十文重一兩。這是中國衡法兩以下改為十進位的開始。"開元通寶"錢文傳由歐陽詢所書。
  • 最便宜的國寶,談談開元通寶背後那些事兒
    「開元通寶」是唐王朝的第一枚錢,也是唐朝發行量最大,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如今只要幾塊錢就能買到的開元通寶,雖然價格不高,但在文瀚樂拍看來,這種穿越了將近1400年歷史的古錢幣,背後卻承載著濃鬱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
  • 如何快速分辨開元通寶的鑄造年代?
    在我國三千多年的鑄幣史中,開元通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鑄造時間貫穿了整個唐朝將近300年的歷史,而且鑄造地點也非常廣泛,對於剛剛入局的泉友來說,仿佛所有的開元通寶都是一個樣子,那麼該如何判斷開元通寶的鑄造時間呢?文瀚樂拍覺得可以簡單的分為唐朝的前期中期與後期。
  • 博聞強識│不是「開元」年間的「開元通寶」
    到了唐代,三百多年的動蕩期終於結束,經濟大發展大繁榮,因而首創出了「通寶」錢,取代之前流通的諸多舊幣。而唐朝的「開元通寶」。就是現如今最早的「通寶」銅錢。所謂「通寶」可以理解為「通行寶貨」,「開元」,則可以理解為是「開天闢地」「開闢新紀元」之意。
  • 開元通寶對五代十國鑄幣的影響
    雖然改年號為開平,後梁(公元907-912年)鑄造和行用的還是開元通寶。關於傳世的開平元寶和開平通寶,有泉界老師認為從文字和形制上判斷,並不是行用錢,有可能是後世鑄造的民俗錢。後梁時割據幽州的劉仁恭劉守光父子鑄造了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貨布背三百、五銖等銅錢和鐵錢。
  • 利來,利往,通寶、重寶、元寶三者的區別何在?
    在中國過去的貨幣歷史中,其中古銅幣幣面的三種名稱一直為後世人所津津樂道:重寶、元寶、通寶。那麼,這三者究竟區別何在呢?一、面值不同:通寶一般為小面值錢幣,中等面值的是重寶,元寶為大面值錢。有些以寄重形式存在的。
  • 詳述中國古代錢幣的產生和發展
    中國古代錢幣收藏領域中,古錢幣的產生和發展是一部傳奇的歷史。古錢幣形態各異,種類繁多,也代表了我國古代燦爛輝煌的文明歷史和古錢幣文化。一、中國古錢幣文化眾所周知,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僅我國歷史悠久,古錢幣文化也是具有特色。
  • 大五帝錢,永樂通寶為什麼被印到日本戰國時期軍閥軍旗之上?
    大五帝錢,指的是秦朝的半兩錢、漢代的五銖錢、唐朝的開元通寶、宋朝的宋元通寶和明朝的永樂通寶。這是中國歷史上五個重要的時期,涉及古代五位重要的帝王。秦始皇,雄才偉略,奮六世之餘烈,統一六國,統一貨幣、度量衡。廢除六國貨幣。 秦半兩尺寸,直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
  • 元代主要流通錢幣——大元通寶
    漢文「大元通寶」分大小兩種,均極其罕見,小型尤少,皆為古錢珍品。大元通寶文字又稱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時期的國師八思巴創製的蒙古新字,世稱「八思巴蒙古新字」。元代主要流通錢幣,鑄錢比其它朝代都少,且多以漢文錢為主,但也用八思巴文鑄過有限的幾種錢幣。
  • 中國錢幣中最值錢的竟被我們忽略了...
    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研始逐年於錢幣背面鑄上年數,這是中國最早的記年錢,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記年錢。  南唐時鑄的「開元通寶」是最早的對錢。>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五銖錢後鑄造的「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歷史上最早不以重量為錢幣名稱,而稱"通寶」的錢幣。
  • 一覽北宋錢幣多種多樣的書體形式
    中國古錢是以錢文為圖案,富於書法藝術的錢幣。北宋錢幣就是典型的代表。其錢文書體十分豐富,應用了漢字的所有書法形式,有篆、隸、真、行、草、瘦金體六種書體,篆書體中還應用了鐵錢篆、九疊篆、古篆,形成了北宋錢文書體豐富的獨特風格。錢文書體充滿了書法藝術的感染力。
  • 大中通寶明代鑄造的錢幣
    大中通寶開鑄以前,就有張士誠的天佑通寶、徐壽輝的天啟通寶和天定通寶、陳友諒的大義通寶,以及韓林兒的龍鳳通寶。因此在這階段鑄造的大中通寶,可歸為元末義軍錢幣,因為它是在農民起義中產生的,是反抗元統治秩序的手段之一。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改元洪武,鑄行「洪武通寶」,「大中」錢遂即停造。圖中「大中通寶」幣身略薄。
  • 渭南文壇|楊安強:中國古錢幣上的書法藝術
    中國古錢幣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在錢幣上鑄造出了文字,這和西方貨幣單調的以圖案為主的結構形成了很大的差別。它不僅是經濟領域中不可缺少的等價物,同時也是中國古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世界上任何國家的錢幣發展史所不能比擬的。中國古代書法大體可分為五種,即行、真、草、隸、篆。其中各種書體都曾在古錢幣上獨領風騷。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私鑄貨幣,造成錢幣形態五花八門,這一時期錢幣形態主要有:空首布、平首布、刀幣和圓錢。其錢文無一例外,為大篆,這是中國最早的金文。自秦統一文字、統一貨幣以來,錢幣形成遂統一為小篆,即著名的「李斯小篆」。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後梁錢幣
    907年,梁王朱溫篡唐稱帝,國號梁,史稱後梁,唐朝正式覆滅,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實行兩京制,東都開封(今河南開封),西都洛陽(今河南洛陽)。「開平通寶」生坑有紅綠鏽,而「開平元寶」熟坑無鏽。「開平通寶」一般被認作為真品,而「開平元寶」之證偽尚待考證。開平通寶錢它的形體仿照開元錢,但鑄造製作上更粗糙,邊廓不整齊。其錢徑約3.4釐米,重量不能測定。鑄造的「開平通寶」四個字,以隸書書寫,從上往右旋讀。
  • 嗣統通寶,一枚有關古代起義的錢幣
    嗣統通寶,一枚有關古代起義的錢幣 據悉,在乾隆嘉慶年間,曾有白蓮教起義之事。白蓮教是中國歷史上最複雜最神秘的宗教,源於南宋佛教的一個支系,崇奉彌勒佛,並混合摩尼教、道教、白蓮宗及其他民間信仰成為一個民間秘密宗教團體,但最終被清廷鎮壓。
  • 廣州東朝文化:北宋錢幣——元豐通寶半月
    元豐通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北宋神宗趙頊,元豐年間(公元1078年~公元1085年)鑄造。有小平,折二錢和鐵錢。書體有篆書、行書、隸書三種,互成對錢。版別極其複雜,其中以背月小平錢,小平大字篆書,隸書比較少見,另有鐵錢,其中背「陝」者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