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四年七月十八日,李淵令人在洛州(今河南洛陽市)設錢監,並設新幣於并州(今山西太原市),幽州(今北京市),益州(今四川成都市)。並賞賜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三人,右僕射裴寂一人的爐座。他們可以自己鼓鑄,其餘人不得私鑄,敢有盜鑄者身死,家口配不上。
武德五年(622年)五月,朝廷在桂州(今廣西桂林市)設監鑄開元通寶錢局。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在梓州設監獄司(今四川三臺縣),二十年後即廢。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市)潤州(今江蘇鎮江市)設錢監。開通寶錢的鑄造非常成功,「大小輕重,最折中,遠近甚便之」。據說開元通寶扭轉了隋末以來貨幣流通極為混亂的局面,全國錢幣鑄造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統一。
開元通寶是唐代最早出現、發行量最大、沿襲最久的貨幣。因為它的質量合理,通貨控制得當,錢幣做工精緻,所以很受人們的歡迎。開元通寶已成為大五帝錢中的一種,具有闢邪旺財的作用。《開元通寶》四個字大有講究,所謂「開元」,即「開啟新時代」,而《通寶》是「流通之寶」。這兩個詞合稱為「開啟新時代後的流通財寶」。也就是說,到了唐代,「開元通寶」就像秦半兩、漢五銖一樣,可以在新時期在全國流通。
開通寶錢,在我國貨幣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地位。開元時,意指開闢新時代;開元時,意指開啟新時代。開元錢的劃時代地位表現在:唐代以前的錢幣,多以形重命名,如刀幣、五銖錢等,開元以後,就有了通寶、通寶、元寶等的名稱。開元通寶是唐朝在位290年的主要流通貨幣,對中國1000多年的錢幣形態、幣文形態和十進位等方面都有影響。它在錢幣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