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四十歲的三個態度,將決定六十歲的三個光景,福禍,從現在開始

2020-12-19 舒山有鹿

人活於世,懂得未雨綢繆,才能在往後餘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順。

之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你四十歲的態度,將決定你六十歲的光景。」

對於這句話,深以為然。人無論去到哪個階段,最重要的一件事,其實還是要懂得為未來做好規劃。

年輕的時候,你需要為成家立業的那一天去做好規劃。成家立業之後,你需要為家庭和孩子的未來做好規劃。人到中年的時候,你需要為十幾年後的晚年生活做好規劃。

人生之事,其實就是在一步步的規劃中逐漸實現的。很喜歡一個詞,那就是「居安思危」。人在危難的時候,往往需要花大力氣去改變困境,可已經晚了。而人在安全的處境時,卻只要花一部分的時間去籌謀,便能以不變應萬變,更好地面對未來的境況。

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身處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就該腳踏實地,眼觀八方,胸懷未來。如此,才能化憂愁為不愁,化遠慮為近謀,步步為營,小心謹慎。

要知道,你現在的態度,將決定你未來的光景。人生之福禍,從現在開始。

你的養老計劃,將決定你六十歲如何養老

人在四十歲的時候,最需要考慮的一件事,莫過於往後餘生自己將過怎樣的養老生活。

每個人都有年邁的時候,如此,每個人都必須要為年邁的時光規劃好。有人就認為,這不就是杞人憂天,沒事找事嗎?為自己的養老規劃,還真的不是沒事找事。

隨著社會壓力的逐漸增大,人的負擔的逐漸加重,其實每個人都被生活的重擔所「壓」得喘不過氣來,以至於活得不好,睡得不好,吃得不好。

當這種情況出來後,便要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往後餘生的自己,是依照自己的藍圖去養老呢,還是在未來的時候完全由孩子去決定呢?要知道,人的生活只能自己負責。倘若自己都不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又有誰會為你負責呢?

曾遇到一些人,他們別說是在四十歲的時候沒有這樣的養老想法,就連他們到了五十歲,還在得過且過的生活中度日,毫無規劃可言。

就拿一個親戚的事例來說,他四五十歲的時候,絲毫就沒想過自己的老年怎麼過,也就在退休後把擔子直接給了孩子。而他現在的生活,不僅過得毫無自由可言,還被人管得死死的。因為他的兒子,連自己的蝸居也沒打理好,又怎能更好地照顧自己的父親呢?

孩子也是人,他們自己的擔子本就沉重了,如果父母自己再不做規劃,而是只會推卸責任,最後,只能是苦了自己,也苦了他人。說句不好聽的,晚年將有點悲涼。

你的餘額存款,將決定你六十歲是否看別人臉色做人

王爾德曾說:「年輕的時候,我以為錢就是一切,現在老了才知道,確實如此。」

當人到了四十歲時,應該就是最「迷惑」的時候了。上要有雙親要贍養,下要有孩子要撫育,中間還有夫妻兩人要生活。每日的花銷,就像「流水一樣」,譁譁地,就不見了。

可還是要說,無論現在的生活過得怎樣,你能賺多少的錢財,最要緊的是,你到六十歲前的餘額存款,將決定你六十歲後過怎樣的生活。是看別人的臉色過日子呢,還是想怎麼過就怎麼過呢?全看自己的選擇。

某一次在養老院做義工時,曾看到一個老伯,他今年已經70多歲了,可他的生活過得並不好。不僅穿得破爛,而且身邊也沒什麼親屬來陪伴。

在詢問中才得知,原來老伯年輕的時候,沒賺到多少錢,還大手大腳,是個實實在在的「月光族」。十幾年前,老人家因身體的原因提前退休回了家,也就提前開啟了養老的生活。

可就是因為老伯啥錢都沒有,就連家鄉的房產都是老舊不堪的,而且他自己還行走不便,需要人照顧。看到這樣的情景,他的兒女也就不顧所謂的親情了。在商量了幾次後,便讓老人家去養老院生活。

當老人家去到養老院後,他的孩子不僅很少來看他,甚至有些時候,逢年過節也不來看望。老人家感慨,就是因為自己啥都沒有,給他的孩子造成了壓力和負擔,別人也就很少理會自己了。

看到這位老伯的經歷後,其實很感慨,人與人的關係,不論是外人也好,自己人也罷,都有「錢」的影子在其中。如果你「餘額」充足,底氣夠足,那麼你身邊的人都會把你當成「神」一般來崇拜。可如果你啥都沒有,說實話,沒有人會看得起自己,包括自己的親人。結果,你也就只能看著別人的臉色過日子了。

你的生活狀態,將決定你六十歲在哪過日子

人到四十歲的時候,恰好是工作較為「緊張」的時候。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四十歲的人,差不多到事業的瓶頸期了。和年輕人相比,少了精力,和那些比自己大了十幾歲的人相比,少了資歷。如此,工作和生活也就愈發「緊張」了。

在工作中,許多人參與最多的,應該就是酒會和飯局了。但還是要說,這兩者就是「健康」的殺手。過多地參加飯局和酒局,對身體並不好,反而會透支了未來的健康。

人活於世,最重要的,也就是健康了。那酒會上的碰杯聲,聽多了,其實就知道,那是一聲聲的警示聲,讓人能生發警惕心,不至於後悔莫及。

那些酒會和飯局,只是中年人生活的一個縮影。很多人到了中年階段,不僅熬夜熬得多,甚至生活規律紊亂,很少有固定的生物鐘。這種生活狀態,往往是有害的。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你如今的健康程度,將決定你未來是週遊世界,還是躺在病床上。」

很現實的一番話,但卻是人生的常態。如果你如今身體健康,那麼一直保持下去,你到晚年的時候,其實身體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該吃就吃,該睡就睡,該旅行就旅行,日子過得自在。

可如果你身體不好,那麼在未來,說句不好聽的,只能是與藥物為伴,與病床為友,活得糾結而又痛苦。

無論你現在是四十歲也好,五十歲也罷,都要明白,你如今的生活態度,將決定你未來的生活狀況。這是一環扣一環的生活,也是相互串聯的人生。有所籌謀,才能餘生無憂。

文/舒山有鹿

相關焦點

  • 老話說:「四十比三,妻離子散」,你知道「比三」指的是什麼嗎?
    有句俗語叫:「四十比三,妻離子散」,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四十比三,妻離子散人們常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人到了四十歲,就什麼也不迷惑了,而是說人到了這個年齡,經歷的事情多了,閱歷和思想都已成熟,也有了自己的判斷力,就不會被一些所謂的表象所迷惑。
  • 俗話說:「四十比三,妻離子散」,你知道是哪三樣不能比嗎?
    人生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的東西,那就是年齡,無論你是躺著還是坐著,每一年都會增加一歲。農村人常說:「人過四十吃死食」,意思是過了四十歲,如果還是一事無成,人生基本上也就這樣了,也只能靠死工資或者微薄的收入來生活了。
  • 俗話說:「四十比三,妻離子散」,啥意思?指的哪三樣?
    那麼,如何在四十歲穩住家庭是很多男子孜孜不倦的探索,老祖宗在千年前就告知了答案:「四十比三,妻離子散」。男人四十「三不比」,方可福氣多連連,若四十「比三」,會妻離子散。
  • 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啥意思?答案來了
    茫茫人海中你是否有過迷惑,是否有過誘惑,是否感慨人生不公呢?人出生哇哇落地,說明生下來就是「哭」,而當我們開始長大,歡聲笑語中,開始對人生的思考。農村老人常對年輕人說「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人過六十,少做三件事,餘生日子越過越好
    時光飛逝,一轉眼不少人已經年過六十。「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人過了六十歲,一下子就步入了人生的晚年。這個年齡段的人,都已經退休,開始過自己晚年的生活。人一旦閒下來,就開始回想過往的種種。
  • 決定一個人的三個維度——念力——性格
    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這種態度相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或許看著不太好理解,其實性格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內在的表達方式。這點很重要,要知道我們與社會接觸的唯一通道就是內在的表達方式,拋開意外條件,我們人生中的所有因果、發展、人際關係、價值體現、人生駕馭等等都由此決定,所以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一點沒錯。
  • 女人到了四十歲以後,最應該明白這三件事,你會過得越來越好
    但是,四十歲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卻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分水嶺,因為四十歲之前的女人是張揚的,她們還有著非常多犯錯的機會;四十歲之後的女人卻是低調的,她們只想踏踏實實過好自己的日子。所以說,女人到了四十歲以後,最重要的就是擺正自己的心態,安靜淡然地享受以後的人生。
  • 她十二歲嫁給努爾哈赤三十七歲被逼殉葬,而她的三個兒子個個了得
    他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圖阿拉建立「大金」(史稱後金),成為後金大汗。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開始割據遼東,建元天命。 在此前的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正當努爾哈赤率兵東向,徵討長白山各部時,海西女真葉赫部首領布寨聯合烏拉、輝發、哈達及蒙古科爾沁等九部向建州發動進攻。
  • 四十歲,裸辭,悠長假期後,她決定重新回去上班
    四十歲的時候,我決定給自己放個悠長假期作為一個從小到大都優秀的學生,大學畢業我以管理培訓生身份進入了一家知名的外企工作了十七年,一路高歌猛進直到公司因為戰略調整結束了在中國的業務。那時,又正好出現了一個新的工作機會,如果只看薪水和職位,那應該是人生中的高光時刻了吧,像是這麼多年工作的價值被市場所認可。
  • 白金大神石三科幻新書來襲,主角開局就有了四十多歲的兒子,真是...
    主角前世是個小演員,穿越到科技異常發達的世界,醒來就見到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說是自己的兒子,並給了十億貨幣,希望他不要打擾自己的家庭。這也就是為什麼主角醒來,卻有了一個四十多歲兒子的原因。 而且因為原身的父親在後來持家有道,攢下了偌大的家業,最終因為愧疚都留給了孫子,讓孫子用軍功換來了原身的出獄。 也就是說穿越主角現在懷揣便宜兒子提供的十個億,開啟了在異世界的生活。
  • 《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年輕人不得不知的三個社會真相
    也許你剛從學校畢業,才開始打量眼前的世界;也許你早已在社會摸爬滾打好多年,摸索出一套與世界和解的方法。但無論如何,是時候在25歲規劃一下你的人生了。好比你一時間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只好去打工,其實你打工的地方就會有許多機會,只是當你人生閱歷尚淺時沒有發現而已。現在尋找優秀人才也是作者的工作之一,所以不論是走在大街上或是搭乘電車時,作者隨時隨地都在留意。比如:當眼前有個空位時,你是一屁股做下去,還是環視四周,輕輕地做下去呢?如果是後者,作者認為這個人絕對能做事,並且懂得體諒別人,也會對這種人產生興趣。
  • 六十歲的女人,靠什麼能吸引異性的注視?多半是這三點
    港臺娛樂圈裡有一位不老神話,這就是曾扮演白娘子的趙雅芝,年過六旬的她,依然保持著如同二十多歲時的身材,儘管稍有皺紋,但顏值和年輕的時候相比,相差真的不大。過了六十歲依然能如此神採奕奕、婀娜多姿,真的算是一個奇蹟了。現實生活中,其實我們身邊可能也有著這樣童顏的不老女神。
  • 真正到了四十歲,才明白了四十不惑的潛在含義
    以前理解的四十不惑,以為到了四十歲就什麼都懂了,什麼都明白了,還渴望自己能夠早早進入這樣的人生境界。真正到了四十歲,才知道四十歲也許才是體會人生真正滋味的開始。經過四十年的打磨,從青蔥歲月到不惑之年,從涉世未深到圓滑世故,從朝氣蓬勃到老成淡漠。
  • 楊瀾:「三十歲的女人,堅持這三個原則,花香自來」
    這是女人,人生當中的一道分水嶺,你的選擇覺得你接下來的人生是繼續美麗下去,還是從此就開始走下坡路。女人三十,美麗需要升級楊瀾是眾所周知的知性美人,時光荏苒,她似乎還是如此的優雅美麗。也許就如她自己所說「對於三十歲的女人美麗需要升級。」女人到了三十歲,追求的就不僅僅是外在的美麗了,就應該更加的注重內在之美。
  • 人到四十,別丟了這三個「護身符」,才能避免晚景悽涼
    作者:南山大叔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01漸漸地,漸漸地,我們這批80後,就要人到四十了。人到四十,是一個很重要的年齡,在這個年齡,我們的生存狀況,往往決定著自己後半生的人生走向。一個過來人告訴我,人到四十,要注意不要弄丟了這三個「護身符」,才能避免晚景悽涼啊。
  • 早年事業勞而無功,四十歲後事業枯木逢春,做事情順順利利的生肖
    以下要講的這三個生肖,早年事業興旺,四十歲以後運勢開始逐漸好轉,事業枯竭,做任何事都順心利利。出生於子鼠年者具有聰明才智,獨具慧眼,做事態度積極,善於把握周圍的機遇,善於交到各方面的朋友。她們中年後,事業將逐漸達到頂峰,不但能有財運,而且身邊的貴人朋友也會越來越多。
  • 老古話「人到四十不碰三事」:人過四十,還在賣弄這些多半沒出息
    人生在三十歲的時候,還能夠允許一些或多或少的幼稚,可是一旦到了四十歲的時候,那就應該是必然成熟。四十歲的年齡段,我們是人生最為意氣風發的時候,也是責任最重的時候,不論是高堂父母還是膝下子女,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說,都是要照顧好的。
  • 29歲大齡剩女:遇到個心動的,卻聽到他家裡有三個姐姐,我退縮了
    29歲大齡剩女的無奈:好不容易遇到個心動的,卻聽到他家裡有三個姐姐,我退縮了29歲陳小姐的相親故事:今年29歲了,這樣的年紀在我們這裡已經是一個大齡剩女了,加上自己的家裡又催得很急,所以自己就被迫開始去相親了,一開始我對於相親是比較反感的,畢竟經常會聽到一些相親的各種奇葩事情,所以自己對相親也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只是當作讓父母放心的一種行為了
  • 為什麼劉邦四十歲才開始有出息?
    確切地說劉邦是在四十七歲才開始起義的,他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滅掉了秦國,然後又用了四年的時間滅掉了項羽。總共花了七年的時間打仗,最終成就了帝王霸業。事實上他當皇帝的時候,已經有54歲了。在古代尤其是漢朝的時候,這個年齡絕對算是高齡的人了。那麼,為何劉邦四十多歲才有出息的呢?
  • 《沉默的巡遊》:六十歲的東野圭吾,能再回巔峰嗎?
    我們決定自己動手,又因意外終止了行動。然而,那個男人居然被殺了。我們都成了嫌疑人。」在《沉默的巡遊》中,東野圭吾延續了一貫的社會思考與溫情關懷,另一方面又回歸初心,向注重詭計的本格推理再度發起挑戰。這是一部「連兇手自己都不知道真相」的推理小說,全程高能反轉不斷,令人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