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到了四十歲,才明白了四十不惑的潛在含義

2020-12-18 幸福的幸運的秋陽嘎瓦

一恍惚,人生已經進入了四十歲,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已步入中年。感覺四十歲像人生的一道分水嶺,又仿佛是一個人的前生後世,帶著跳躍性斷層性。把青年與中年明顯的分隔,無論是身心層面還是精神層面,無論是生活狀態還是處世狀態都發生了質的變化。以前理解的四十不惑,以為到了四十歲就什麼都懂了,什麼都明白了,還渴望自己能夠早早進入這樣的人生境界。

真正到了四十歲,才知道四十歲也許才是體會人生真正滋味的開始。經過四十年的打磨,從青蔥歲月到不惑之年,從涉世未深到圓滑世故,從朝氣蓬勃到老成淡漠。這中間都經歷過多少大大小小的事,值遇了多少形形色色的人,看過了多少的人人我我、情情愛愛、聚聚散散、分分合合,才能讓一個人從這山到那山。回望以前什麼都想爭個高高低低、弄個明明白白、問的清清楚楚,要個模模樣樣。覺得什麼事情不是一就是二,不是此就是彼。用好奇輕快的目光和方式的去打探、回應周圍的一切。

真正到了四十歲,才朦朦朧朧地知道,很多東西是沒有結果沒有答案,沒有明顯的界限和分別。也逐步的在完成人生從理想階段到現實階段的跨越。也漸漸地在告別年輕給予人的那些饋贈。四十不惑,並不是沒有了迷惑,什麼都那麼明白那麼清楚,而是四十歲也有迷茫,只不過學會了用安靜的方式去解決迷茫,也有不解,只不過學會了用糊塗的方式去處理不解。不再是非要個說法、非要個答案,非你不可。那些想不明白的現在就不願再想了,琢磨不透的也不想再琢磨了,也學會了等一等,放一放,緩一緩一系列的迂迴手段去應人應事。從前快刀斬亂麻,如今砍藤還怕連著瓜,這大概才是四十不惑的真正狀態。

真正到了四十歲的疲憊是無聲的,喜悅是有節制的,倦怠是沒有理由的。責任義務擔當傾巢而來,如果我們還沒有長大,就挑不起這些擔子,如果我們還沒有成熟,就扛不住這些現實。四十歲以後留給我們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越來越狹小,我們的情感需求、精神需要越來越迫切,供不應求是四十歲不能言的傷。不知道我們還有沒有下一個四十年,還有多少個明天讓我們去感悟生活,有多少自由讓我們去選擇人生。過去無法改變,餘生就等你去開發。在夾縫中尋求幸福,也許是我們餘生的課題。

相關焦點

  • 孔子四十不惑的人生境界
    孔子說他四十不惑,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你可不要理解為孔子到了40歲了,什麼都不迷惑了,什麼都知道了,什麼都懂了,什麼知識都難不倒他了,顯然不是這樣。這並不是說孔子到40歲就掌握了世間所有的知識,明白所有的道理,也並不是說他已經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練達了。那如何理解呢?孔子不惑之處,不在於他的知識比我們多,而在於他比我們具備了更強的人生智慧。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人生應該怎麼樣
    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稀、八十耄耋。每個階段有不同的狀態,越年長越淡然,看透自然就明白人生的意義。職業發展方向,思想格局,人生目標輪廓分明,沒有二十歲時的毛躁,多了一份冷靜與執著。此時,工作大致清晰明了,明白需要做什麼,做什麼擅長,創業或穩定職業都應處於上升期,越混越差肯定是某個環節出了問題。而家庭,絕大多數人三十歲應是有老有小,父母身體健康,孩子四五來歲,結婚早點的會稍微大。因角色轉變,為人父母,孩子懵懂,父母能相助,也是幸福感較為強烈的一個階段。
  •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什麼意思?
    在古文中,分別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二十弱冠指的是古代男子二十歲算成年,行「加冠之禮"以示成人。漢劉向《說苑·修文》::"冠者,所以別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禮,加冠以厲其心。"後因以"加冠"指滿二十歲。
  • 劉成庚解讀《論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劉成庚解讀:孔子說:在我十五歲的時候就要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自立,四十歲撐握的知識與經歷可以做到不被外界事物迷惑,五十歲明白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去不同的意見,七十歲能隨著心裡的想法去隨意去做事,不會不合理。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孔子說:我十五歲志向於學習,三十歲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領,四十歲不被外在事物迷惑,五十歲知道該幹什麼,六十歲聽得下難聽的話,七十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不違背禮法】這段很有名,即使沒讀過論語也能脫口而出,而且時常用這個自省自勉。其實認真讀過之後,就能明白這是孔子講述自己。
  • 四十不惑是閱歷增加的頓悟還是身心俱疲的無奈?
    「四十不惑」出自《論語·為政》篇,原文是「吾十有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夫子對自己人生的一段總結感悟,也是千百年來中國文人追求的人生典範。「四十不惑」的意思是: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對事物已經有了自己的人生判斷力。
  • 玩玉就如同人生:「三十而已」、「四十不惑」
    人人都有三十歲,劇中頗具真實生活的帶入感,讓大家都有種「劇如人生,人生如劇」的共鳴。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三十立身、立業、立家;四十沒有困惑之舉,理智且清醒。
  • 「人文安寧」四十不惑的《螳螂川》
    四十,不惑!40年,經歷了懵懂,越過了衝動,橫跨了傲嬌,磨平了不羈!40年,沉澱的是時間,累積的是歲月,綻放的是故事!40年,是一個嗷嗷待哺到不惑之命;40年,更是一份灼灼芳華後的韻味悠然!安寧市《螳螂川》,從1980年第一本出版至今整整40年。
  • 《三十而已》總製片陳菲:正在籌劃《四十正好》
    來源:新浪財經12月5日-7日,2020(第十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北京舉行,本屆主題為「商業向上——新發展格局下的公司力量」,6日在「【木蘭說】關於新商業的洞察」主題論壇上,檸萌影業聯合創始人兼CEO陳菲表示,繼《二十不惑》、《三十而已》
  • 檸萌影業陳菲:《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後,正策劃《四十正好》
    陳菲透露,今年《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在同一個檔期播出,並非初衷,但這樣的偶然,的確帶火了不同年齡層女性生存狀態的寫照。「兩年前,我們想把40歲的女性也一併進入到這個策劃。後來我們討論了以後,就覺得可能太早了,但今天隨著《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的熱播熱議,我們今年把《四十正好》的選題列入到策劃當中」。
  • 女人到了四十歲以後,最應該明白這三件事,你會過得越來越好
    俗話說「男人四十一枝花」,四十歲對於男人來說是巔峰期,這個時候的男人變得成熟穩重,對於人生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全身上下散發著一股特殊的魅力。但是,四十歲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卻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分水嶺,因為四十歲之前的女人是張揚的,她們還有著非常多犯錯的機會;四十歲之後的女人卻是低調的,她們只想踏踏實實過好自己的日子。所以說,女人到了四十歲以後,最重要的就是擺正自己的心態,安靜淡然地享受以後的人生。
  • 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
    老子曰:「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那「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這句俗語該怎麼解釋呢?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四十不多欲」,字面意思就是說男人到了四十歲就要減少欲望。這個欲望可不要簡單地理解為對性的追求,他包括了多個維度。
  • 人到四十才明白:人生的這四場災難,其實都是我們「咎由自取」
    人到四十,我們已經進入了人到中年的年齡,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已經變得沉穩,變得成熟,變得有點波瀾不驚了。但是,人到四十,我們也會遇到很多挫折和磨難,而當我們經受了許多艱難困苦之後,當我們飽受某些災難的折磨之後,我們才真正明白:人生的這四場災難,其實都是我們自己「咎由自取」啊。那麼,這四場都是我們「咎由自取」的災難,究竟是指什麼呢?
  • 畢淑敏:四十歲後,始覺悟
    來源:中國財經報四十歲後,始覺悟畢淑敏我到40多歲的時候才覺得幸福是那麼重要,此前我一直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幸福的人。後來我才知道,是我錯了,幸福不是那麼驚天動地的,不是那麼大張旗鼓的,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需要很多的金錢、需要那種萬丈光芒的時刻。只要我們每一個人努力去爭取、去奮鬥,我們就會享有自己的幸福。我最早關注到幸福這個問題,其實還是得益於一位德國的哲學家費爾巴哈。他說過,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我當時看到這個說法挺驚訝的。
  • 人過四十,不管有錢沒錢,女人都要懂得「富養」自己
    對於女人來說,學會富養自己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愛,也是對自我最好的尊重。為什麼很多同齡的女人,過得卻又是不同的生活,這就源於女人富養自己的結果。女人一定要明白,臨近四十歲,你要學會「富養」自己。因為只有你學會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別人。四十歲,是女人真正的開始。
  •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男人過了40,還沉迷這些,多半沒本事
    四十不惑,50知天命,對於男人來說,過了40歲還沉迷這些東西,多半是沒有本事的。01.沉迷於自我吹噓一個男人過了40歲,已經在社會上打拼了很多年了,他見到過很多人,對於自己的人生一定有一定的經驗和見解。
  • 老古話「人到四十不碰三事」:人過四十,還在賣弄這些多半沒出息
    人生在三十歲的時候,還能夠允許一些或多或少的幼稚,可是一旦到了四十歲的時候,那就應該是必然成熟。四十歲的年齡段,我們是人生最為意氣風發的時候,也是責任最重的時候,不論是高堂父母還是膝下子女,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說,都是要照顧好的。
  • 「四十不惑」徐娘不老 中年女星繼續掌控好萊塢
    「四十不惑」徐娘不老 中年女星繼續掌控好萊塢 時間:2013.07.0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靖宇 分享到:
  • 二十出頭,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都說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這兩天刷了電影《過昭關》,裡面講述了一個農村老爺爺為了心中夙願,不負千裡騎著三輪車帶著孫子前去探望老友,也可以說是回顧人生的故事,情節雖然普通平凡,但是卻讓人深受觸動,潸然淚下。
  • 四十歲中年男士該怎麼穿搭?這樣更有男人味
    古人說四十不惑,那麼對於四十歲的男士來說,應該怎樣穿搭更能體現自身的氣質呢?在這裡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40歲的男人,經歷過大風大雨,看遍了大是大非,心中應該是豁達開朗的。他們已經足夠成熟,應該展現的更加內斂和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