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即吉兇:藝術家萬雨塵、IKKY的道家文化行為藝術—黑雲觀

2020-12-07 網易新聞

(原標題:吾即吉兇:藝術家萬雨塵、IKKY的道家文化行為藝術—黑雲觀)

2020年下半年伊始,由藝高高主辦的,在TX淮海的「練攤」藝術活動裡有這麼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攤位,大大的「BU卦」讓人一眼識別這是一個卜算的地方,走進一看是一個解構道家文化的行為藝術攤。

由於疫情,各種經濟受挫,擺攤這種最有煙火氣的形式被重新推到大眾的眼前,藝術家也用自己的理解練起了攤兒。「藝術不只是繪畫,藝術還有行為」,於是萬雨塵和ikky這兩位藝術家,用自己的藝術語言解構並重組了一個藝術卜算攤—黑雲觀。

這是一個沉浸式卜算體驗,包括了求籤卜卦和請平安符的環節。

富含寓意的英文排成的八卦卦象與獨特畫風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獸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用於卜算的八卦陣。用潮酷的方式將卜卦攤的街頭元素也體現出來了。

在每張符的背後寫的是「吾即吉兇」,符是體驗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兩位藝術家在這個行為裡想要輸出的觀點。體驗者在流程中都有將自己的困惑和願望具象的過程,面對和了解自己的困惑、恐懼、和願望時就是掌握自己命運的開始。

在二位道長(藝術家)身後的布簾上寫滿了字,遠看以為是符文,其實是在眾多道教用語中「隱藏」了一首李白的《訪戴天上道士不遇》,講的是李白去戴天山求道但沒有遇到道士的情景。這首詩意境極美且亦真亦幻,藝術家的這個「彩蛋」其實也是隱藏著一個亦真亦幻的寓意,「其實你並沒有見到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場與心的對話。

萬雨塵

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現居於上海,從事心理與藝術的發展事業。擅長用藝術語言重新表現心理遊戲和哲學思考。不僅包含平面畫作,還包括裝置和不同形式的互動藝術體驗。作品視覺強烈且激發自我覺知。

IKKY

生於臺北,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現居上海和臺北兩地。2014年於上海靜安寺開始組織畫室工作室。藝術家擅長珍奇異獸的細膩刻畫,以鮮豔繽紛的用色描繪出萬物生靈的溫暖能量。

活動時間:7月1日至7月5日

活動地點:TX淮海SOLOX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這個夏日,藝術與地攤更配哦
    今年7月1日-7月5日,我們再次跳出條條框框,在淮海TX擺上了藝術攤:15個藝術攤位,18+位藝術家,2個雲攤,結合運動、社交、直播,囊括繪畫、雕塑、塗鴉、裝置、多媒體、編程、設計等多種藝術形式,一場前所未有的5日快閃活動就此呈現。塗鴉藝術沙龍、神奇的水果電音節、遠程連線藝術家分享珍貴藝術刊物,甚至還有藝術家們滑雪、健身的運動會,形式豐富到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 中國(嶗山)道家書畫院再組織部分書畫藝術家到嶗山太清宮開展線下...
    12月2日,中國(嶗山)道家書畫院再組織部分書畫藝術家到嶗山太清宮進行線下採風筆會活動。常務副院長於興國,副院長趙善亭、高明見、蘇兆洪、丁連義,副秘書長劉德先、劉新純和部分理事會員,特邀島城知名畫家孫增弟先生以及部分企業家參加活動。
  • 是藝術還是墮落? 直擊行為藝術家的血腥作品(多圖)
    復活節變成了遇難日,正常的生命徒然被浪費,行為藝術的準則已發生了根本性的偏離,人們不禁嘆息。  我們的藝術家們,該以什麼樣的狀態對待作品,對待作品所昭示於人的意義?這一直是一個頗為嚴肅的話題。  行為藝術近年的時興,始於西洋,被視作前衛藝術的一支,但其源起已無從追溯,其影響無處不在。
  • 混合現實技術助力行為藝術收藏
    這件實驗性的作品拍前估價高達40萬—80萬英鎊,它既是一件新形式的混合現實藝術作品,也是一件真正意義上的行為藝術拍品,業內將其拍賣結果視為預示未來行為藝術市場的重要動向。然而這件作品最終僅以25萬英鎊落槌,加佣金28.75萬英鎊(折合人民幣251萬元)成交,總部位於哥本哈根的林冠藝術基金會收藏了該作品。雖然遠低於估價成交,但該作仍然刷新了藝術家個人的拍賣紀錄。
  • 一個酒後行為藝術家的自我修養
    正因為現實中精神世界的貧乏,我們才格外嚮往傳說中的風雅——詩與酒,本來是咱們的文化中關係最密切的一對CP,它們互為表裡,互訴衷腸,共同建構了一種理想型的人格,即帶有道家底色的「真性情」:它隱逸於自然山水、茅舍蓬屋、漁樵耕讀之間,與自然合而為一。它或是陶淵明的《飲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或是李太白的《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 藝術還是屠殺?中國行為藝術家的血腥作品讓人眩暈
    行為藝術往往帶有破壞傾向,藝術家們該考慮如何走出怪圈了。  早報訊(記者戴豔妮) 昨(16)日,20多位來自中國、英國、捷克、德國、日本等近10個國家的行為藝術家在成都郊區某花園住宅內展示了令世人震驚和不解的行為藝術。其中,北京朱昱的作品《復活節快樂》因其血腥的場面和殘忍的過程引發了強烈的反應,來自英國的女行為藝術家MiMi甚至一度揮舞鐵鎬衝入現場試圖阻止行為的繼續。
  • 「行為藝術之母」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行為藝術
    我們都知道,繪畫是用筆觸和色彩去表達觀念,而行為藝術則直接通過藝術家的身體和動作來表達,那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行為藝術呢?整個作品持續了6個小時,而藝術家想要通過這場行為藝術探索人與人之間極限的關係和距離。這位藝術家便是瑪麗娜 ·阿布拉莫維奇,她是當代最偉大的女行為藝術家,被人們尊稱為「行為藝術之母」。
  • 肖魯《中國女性藝術》代表性藝術家
    2006 年5月,她和其他40位藝術家以及數十位專家學者一道應邀參加「長徵計劃——延 安」國際藝術項目。時年44歲的肖魯曾諮詢過醫生,得知自己仍有機會懷孕生子。 在結束了長達15年的痛苦戀情之後,懷揣著成為母親的強烈願望,她創作了裝置行為作品《精子》,只希望能尋到一位捐精者。她準備了一臺CM-M型溫控儀和放著12個空瓶子的擱物架,請求男人們捐精。無論是受邀參展的男士或僅是參觀的男士均可參與。
  • 2019年度盤點 | 藝術家篇:全球一體化下的藝術世界,中國藝術家身居...
    Prada榮宅劉野個展「寓言敘事」現場Prada榮宅2019香港蘇富比秋拍,劉野《煙》以5218萬港幣成交,刷新藝術家拍賣紀錄當然,也不都是消極的聲音。在過去一年裡,不斷有國際一線大畫廊宣布代理中國藝術家,卓納畫廊代理「60後」的劉野,厲為閣代理「70後」的屠宏濤,賽迪HQ畫廊代理「80後」的于吉——這也是此三家畫廊首次代理中國藝術家。
  • 紅磚美術館行為藝術首展——「尼格爾·羅爾夫:正當時」
    作為行為藝術史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尼格爾·羅爾夫(Nigel Rolfe,1950年生於英國懷特島)自1969年以來近五十年時間裡,始終是行為藝術領域重要的實踐者之一,此次展覽試圖追溯和梳理藝術家的藝術實踐,包括歷史作品、特定場域攝影及在紅磚美術館完成的新作。除20件行為藝術圖片外,展覽還展示了他重要的視頻作品。展覽由紅磚美術館高級策展人喬納斯·斯坦普(Jonas Stampe)策劃。
  • 丹道是道家文化乃至整個中華文化的根源
    ,只有道教是本土的宗教,其餘三個都是外來文化,魯迅講:中國文化的根基全在道教。道教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明區別於世界其他文明的根本所在,而道教產生的根源及其思想的核心卻全在於丹道修煉。上古時候修煉丹道有成的真人把修煉過程中對人體生命的認識以及對天地宇宙和人生社會的領悟進行總結並傳播推廣,從而成就了燦爛的道家文化。可以說沒有丹道的修煉,就不會有道家思想的產生。
  • 加拿大抽象藝術家奧利維爾·萊奧甘藝術作品賞析
    一鍵關注 喜歡藝術的朋友,都在這裡。關注後,可進入華人圈裡最好的文化藝術微信公共平臺!
  • 藝術家突發奇想,取肋骨做成項鍊送女友,是為愛獻身還是褻瀆藝術
    ▲上圖為藝術家與肋骨項鍊。何況,他還是一位藝術家,而且還是一位行為藝術家。所以,很多網友對他的這種做法,提出了一些質疑,認為他這樣做,究竟是為愛獻身,還是借愛的名義,所進行的一次行為藝術?這就涉及到一個最本質的問題:他是為愛獻身,還是為行為藝術獻身?為什麼這麼說?
  • 深圳地鐵邀請國際知名藝術家及專家學者共同創想「地鐵文化藝術」
    活動現場本次創想會邀請了來自全球的15位著名藝術家、策展人、文化學者及軌道專家,以深圳地鐵16號線裝修系統和景觀設計國際競賽為契機,用國際化視角結合深圳地方文化,共同為深圳地鐵量身打造兼具「空間美」與「實用美」的藝術設計方案。
  •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真明白這句話,做人會有大格局
    相對於理學,心學更強調對本心的體認,陸九淵有一句名言,就是」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這話聽起來很霸氣,頗有點禪宗」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氣魄。因為這個原因,研究哲學的人喜歡把理學判為客觀唯心主義,把心學判為主觀唯心主義。
  • 漢字水墨藝術家,行為藝術家徐潔繪畫作品欣賞
    漢字水墨藝術家,行為藝術家,書畫教育家。中國女性藝術代表性藝術家。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書畫研修班導師、中國當代女子畫會副會長、深圳市女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我心素已閒 清川澹如此 ,2020綜合材料 ,41x29cm藝術家:徐 潔摩崖石刻-天域玄秘 ,2020綜合材料,48x37cm藝術家:徐 潔
  • 儒家與道家相輔相成,都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思想
    前言我們中國的歷史文化基本上可以說是是在儒,道兩家文化的共同影響下發展的。儒家文化倡導我們仁、義、禮、智、信各個方面的教義。而道家似與其相反追求的是養生之道,遂有曾經的長生不老之說。但實際上兩者各有其宗旨,各有其精華。這二者似乎可以說是相輔相成,互相輔佐使得人們有種相對平衡的做人做事的原則。
  • 神秘藝術家為諷刺藝術炒作,自毀價值940萬畫作,結果出人意料!
    這世界上,有很多藝術家,一心只專注藝術,不關心作品價格,中西方都有不少這樣的藝術家,在西方比如梵谷、比如莫奈,在中國比如八大山人、唐伯虎等等,而也有越來越多的所謂畫家、藝術家們,都巴不得自己的作品能夠以儘量高的價格成交,為了作品能夠給賣出高價,不惜以各種方式進行推廣、炒作,至於作品能為大眾傳遞什麼
  • 行為藝術家阿布拉莫維奇的「返鄉之旅」:是回家,也是流浪
    以行為藝術知名的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相當長時期在本國內並不受歡迎。但如今,當這位藝術家回到她的出生地塞爾維亞的貝爾格勒時,她受到了盛大的歡迎。為了給展覽騰出空間,博物館的全部永久藏品都被放進了儲藏室,還聘請了當地的「重現者」團隊,重現藝術家的過去自我(行為藝術)。開幕式當晚,一名年輕女子坐在門廳附近的一把椅子上,大喊「藝術必須美麗,藝術家必須美麗」,以此向阿布拉莫維奇女士1975年的作品致敬。
  • 潮玩+藝術+IP+盲盒+情緒價值+行為經濟學=60億估值
    同時,中國人均GDP首次站上1萬美元新臺階。人均GDP超1萬美元意味著什麼?經濟學上有一個關鍵的「人均1萬美元」指標。當國家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時,往往會迎來文化創意產業的大發展,美國、丹麥、日本、韓國等,從歷史發展來看,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