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18日發布2013年度熱詞「自拍」(selfie),在推薦辭下方配發一張漫畫:一名面帶微笑的男子面對鏡頭,手腳並用,同時操縱照相機和閃光燈給自己拍照。圖片說明為「一張照片可以描繪一千個詞」。
熱詞未必是新詞
牛津大學出版社官方網站的推薦辭說,「selfie」據信最早出現在2002年澳大利亞一個網際網路論壇上,當時人們將它用於網絡語言,比如,它經常在網絡博客中用於表述上載拍攝自己的照片。到本世紀第二個十年,「selfie」在日常網絡社交用語中大行其道,尤其是隨著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流行,「selfie」已經成為主流媒體同樣使用的一個流行語,更是當下一個普遍使用的語彙。
據這家出版社考證,「selfie」起初有多種寫法,比如以「y」結尾的「selfy」,但隨著使用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在網絡社交語言中傾向於「selfie」的拼法。
牛津出版社同時強調,熱詞很多時候是新出現的詞彙,但這並非挑選年度「熱詞」的必須標準。
對「selfie」的推薦辭寫道:關於選擇「自拍」的決定今年很統一,爭論不多,有些不同尋常。往常總有些善意的爭議,不同編輯的喜好不一樣,這次不同,一開始就觀點一致。編輯們同樣考慮了其他詞彙,不過「自拍」始終是最優先選擇的詞彙。
年度熱詞這樣出爐
牛津出版社正式推出年度「熱詞」始於2004年。出版社追蹤當年英語詞彙的變化,經過編輯投票,挑選最能反映當時社會流行和公眾情緒的詞,作為年度「熱詞」;有時候分別從英國和美國各推選一個詞作為英國「熱詞」和美國「熱詞」。
美國《韋氏詞典》和美國全國語言研究所等一些機構也有類似做法。不過,由於牛津出版社有500多年歷史,學術地位特殊,其年度「熱詞」總能受到輿論熱捧。
牛津出版社對年度「熱詞」的選擇標準是:它是一個詞,或者一個表述,今年年初至評選時,它吸引了人們濃厚的興趣,反映了這一年的社會思潮、情緒以及趨向,並且作為具有文化意義的詞彙,具有流傳的潛力。
縱觀近幾年牛津年度「熱詞」,它們大約分成這幾類:一類是新生成的詞彙,比如2008年的「超級惜油」(hypermiling);第二類是過去使用的詞彙,在新的社會語境下衍生新的內涵和詞義,比如今年的「自拍」;第三類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詞,而是表述,是詞組,比如2011年的「squeezedmiddle」,意為被擠壓或夾扁的中央或中間部分,描述掙扎的中產階層。
詞彙是社會潮流的鏡子,變化的社會產生新的文化理念和概念。牛津出版社網站說,推出年度「熱詞」,就是要通過一個焦點詞彙,反映時代的變化和社會潮流。
出版社編纂人員說,一些詞彙被選為年度熱詞並不代表它們肯定能進入各種牛津詞典裡,最終能否正式進入詞典,還要看它們能否留存於社會的變化潮流中。
近年來牛津年度「熱詞」一覽
2012年牛津出版社年度熱詞為「一團糟」,英文為omnishambles,用於描述由於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一連串失誤導致的混亂局面。
2011年熱詞為「被擠壓或夾扁的中央或中間部分」,英文為queezedmiddle,形容生活艱辛的中產階層。
2010年為「大社會」(big society)。這一概念由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在競選宣言中首次提出。他主張給予民眾和地方政府更多權力。
2009年熱詞為「刪除好友」(unfriend)。這是「臉譜」等社交網站中常用的詞語,意思是「把某人從好友列表裡刪除」。
2008年為「超級惜油」(hypermiling),意為有車族對汽車進行改良或改進駕車技巧,以使汽車在消耗一加侖汽油時行駛的裡程數達到最大,汽油價格的飆升以及金融危機引發的政界對能源問題的討論,使得「超級惜油」在那一年廣受關注。
2007年熱詞為「locavore」,意為只吃當地產食物的土食族。這個詞很生僻,但因為提倡綠色生活方式而走紅。
2006年熱詞為「carbonneutral」。這個詞與環保相關,指用戶購買碳補償以抵消個人破壞環境的碳排放總量。
2005年熱詞為「播客」(Podcast),由蘋果音樂播放器(iPod)與「廣播」(broadcasting)兩個詞組成。播客把錄製好的網絡聲訊節目上傳到網際網路,供網友們下載到可攜式數碼聲訊播放器中,以便隨身收聽。(夏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