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4日,由江漢關博物館與上海魯迅紀念館聯合舉辦的「江帆舊影——江漢關博物館藏長江流域歷史圖片展」在上海魯迅紀念館開幕。
影像是歷史的畫筆、時光的記錄。19世紀中期,攝影技術進入中國。黑白光影映射到長江流域,將長江水文、沿江港口的社會歷史、人文風貌等歷史瞬間進行了定格,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影像資料,豐富了人們對其歷史的了解和認知。
上海和武漢同為長江流域的重要城市,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此次展覽共有三個部分,共計88幅歷史照片,全部來自於江漢關博物館館藏的歷史相冊,擷取上海、武漢等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城市建設、街頭市井、山川河流、輪船航運、民生百態等自然人文景觀,通過這些黑白光影,留住人們的珍貴歷史記憶。
雖隔千裡,一江連心。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漢江與黃浦江、武漢與上海緊密相連,兩座城市的人民齊心協力,共同譜寫了感人至深的戰疫故事。這些真實的圖片資料,將以歷史觀照現實,增進兩座城市間的友誼,推動觀者對長江流域的關注和思考,助力長江經濟帶發展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重 點
展 品
1930年代的外灘
上海,近代中國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地處長江最下遊。自1843年開埠以後,英、法、美等國租界先後建立,中西方文化不斷交融碰撞,城市的近代化開始啟動,逐漸成為長江流域乃至整個中國的經濟中心,帶動長江流域走向近代化。至20世紀20、30年代,上海已成為遠東地區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在世界金融領域,與紐約、倫敦並立,享有「東方巴黎」的美譽。
江漢關大樓
大樓建成於1924年1月,曾與上海江海關、廣州粵海關、天津津海關並稱為近代中國四大海關。200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江漢關博物館。
虹口公園(今魯迅公園)
1896年此地建打靶射擊場,初稱「靶子場公園」,1922年改稱為虹口公園。當時日僑稱此園為「新公園」。抗戰勝利後,改名為「中正公園」,1951年復名虹口公園。1988年改名為魯迅公園。
展覽時間
即日起至8月9日
展覽地點
甜愛路200號
上海魯迅紀念館
電話
021-65402288
參觀時間
9:00—17:00
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
逢周一閉館,16:00停止入館
交通路線
地鐵3號線、8號線虹口足球場站;
公交18、21、47、70、79、167、52、139、991等
資料:上海魯迅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