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門提督官職有多大,給個兵部尚書也不換!

2021-01-20 小郭歷史

喜歡看清宮戲的一定對九門提督這個官職很感興趣,聽著名字就很霸氣,無論是誰見到九門提督也要小心一點,就連皇帝身邊的紅人遇到了九門提督也要客客氣氣的,為什么九門提督這麼厲害呢?這個九門提督到底掌管著什麼,為什麼給一個兵部尚書也不願意換?

顧名思義九門提督就是負責京城九個門的最高長官,分別掌管京城的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說白了就是一個開大門的?可是這個開大門的可不一般,你要看看他是在哪裡開大門的,又是給誰開的大門。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裡面曾經著重講述過九門提督吳六一的事情,吳六一在電視劇中第一次出場就顯示出了自己的威望,當時康熙皇帝身邊的紅人魏東亭和鰲拜的手下打架,當時吳六一看都沒有看就要抓這兩個人,當這兩個人自報後臺的時候,吳六一也是不管不問,硬要抓這兩個人坐牢。可見這個人的官職是實權。

另外在鰲拜造反的時候,孝莊太后和康熙皇帝最重要的一步棋就是拉攏九門提督吳六一,如果吳六一幫助康熙皇帝,那麼鰲拜就不可能造反成功,但是如果吳六一跟著鰲拜造反的話,那麼大清的歷史就要改寫了。另外孝莊太后早就將吳六一的義父抓進大牢,就是以此來牽制住吳六一。

另外在鰲拜造反的時候康熙皇帝暗自給吳六一下了一道聖旨,聖旨上面的內容是:「凡三品以下文武官員以及所屬兵馬,都讓吳六一節制。」,這相當於將皇帝的身家性命交給了吳六一。這是一般人能夠承擔得起的嗎?這樣的權力就算是給一個兵部尚書也不換啊!

這個九門提督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呢?相當於今天的北京衛戍區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局長。這樣的官職已經不小了,但是在古代的北京城,隨便扔一個石頭說不一定就能砸出一個紅頂出來。由此可見九門提督的官職並不是在於多麼大,而是在自己手中的權力。

相關焦點

  • 九門提督和提督的差別有多大
    雍正時期開始,清朝又給總督、巡撫加上兵部和都察院的職位,把提督徹底壓死,再沒有反抗的機會。而且,地方上的權力也被朝廷收走。總督、巡撫、提督,都是如此。它們雖然都管轄軍隊,但都沒有辦法直接調動大規模軍隊。再沒有過去如此強大的兵權。相比提督勢衰,九門提督的地位卻在不斷上漲。清朝初年,九門提督還沒有設立,但類似官職已經形成,當時被稱為步軍統領,只管轄八旗軍。
  • 九門提督若想謀逆造反,成功率有多大?
    在九門提督隆科多以及豐臺大營的合力之下,雍正帝險些丟了皇位。這一段在歷史上是沒有任何記錄的,顯然是電視劇藝術化的結果。那麼就此引申出一個問題,清代的九門提督位高權重,如果他想造反,或是親王控制了九門提督後,能不能推翻皇帝,君臨天下?九門提督的正式官名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它的職責是守衛京城九門,衛戍京師。
  • 大清的「九門提督」,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官職,說了你別不信
    但是或許知道和坤實際出任過什麼官職的人,可能就很少了,在領班軍機大臣、領護衛內大臣、主管內務府大臣這些一聽就赫赫有名的官職以外,還有著一個相比沒有那麼赫赫有名,甚至是聽起來還有一些「不值一提」的官職,那便是「九門提督」,這一官職聽起來極易就給人一種「保安」的感覺,殊不知並不是這樣的?
  • 直到隋唐才設立的兵部尚書,以前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在古代,戰爭頻繁的時候,皇帝身邊除了能徵善戰的大將軍外,還需要去設立一個專門去管理軍事的機構,這就是兵部。而其中,兵部的最高長官就是兵部尚書。我們經常在古裝電視劇裡聽到某某將軍被授予了大將軍的官職,其實大將軍在古代只是統兵作戰的,而到了兵部設立之後,大將軍一職漸漸的就是打仗時所授予的職位了。那作為皇帝身邊的兵部尚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它又相當於什麼職位呢。
  • 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哪個官職?
    前言: 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在土地還有人民的管理上都有相應的制度,為的也是更加便於管理,使得一切變得條理清晰不紊亂。在我國古代,朝廷的管理制度就是「三省六部制」,這是從隋朝開始的。 何為三省六部?
  •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和權力大?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哪個權力最大?我們不妨來一個一個的分析。總督官階:總督在清朝屬於封疆大吏,全國只有九位,它的官階是正二品,但是兼任兵部尚書的話,它的官階就能達到從一品。正白旗和八旗以外的事情他都管不了。提督官階:提督的官階為從一品。提督權力:這個提督屬於武官中的最高等級,譬如最著名的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算是提督中權力最大,地位最顯赫的一位。提督類似於我們今天的某某陸軍司令或某某海軍司令,所以有「陸路提督」和「水師提督」之分,每個省都有一名提督,主要管轄的綠營兵。
  • 清朝時期為什麼要分提督和總督?提督和總督哪個官職更大?
    在清朝期間,提督被稱為軍務總兵官,他負責管理一個省的陸地或水路官兵,他是省綠營的最高官員,等級是一品。總督是該地區最高行政長官,負責一個省或多個省的行政,經濟和軍事事務,等級是正二品。 提督將是武將,總督是文將,他們都有軍事管轄權,兩者同樣是握有兵權的人,它們的官職誰更大呢?
  • 古時候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在中國古代,各朝各代都有各種機構,機構中有各種職位,上至朝堂,下至地方,形成了一套等級森嚴、嚴謹有序的官階制度,幾千年過去,現代社會也是如此,既然如此,那古時候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古時候有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吏部和工部,隋唐時期開始設置兵部,自此,兵部尚書成為六部尚書之一,統管全國的軍事。自古以來,軍事就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兵部尚書的官階跟作用都不容小覷,這一點在《新唐書-百官志一》中有所記載:兵部。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選武、地圖、車馬、甲械之政。
  • 兵部尚書、兵部侍郎是什麼級別的官?主管什麼?《唐六典》說得明明...
    ,主事二人,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 駕部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主事三人,令史十人,書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 庫部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主事二人,令史七人,書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兵部尚書一人,正三品;〖《周官》夏官卿也。
  • 古代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在中國古時候,各朝各代都是有各種各樣組織,組織中有各種各樣職務,上至朝廷,下到地區,產生了一套等級森嚴、作風嚴謹井然有序的官階規章制度,數千年過去了,現代社會也是這樣,既然這樣,那古代的兵部尚書等同於如今的哪些職務呢?
  • 古代兵部尚書,等于于現在的哪個官職?說出來你可能不敢相信
    在我國古代就有這許多政治制度,從分封制到封建統治,其中影響最深遠的應該要數三省六部制。 從隋朝開始,中國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國家的權力劃分為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尚書又有著六個部分,分別對應國家的不同政務,他們分別是:吏部、戶部、禮部、刑部、兵部和工部。
  • 清朝的軍門是什麼意思?他和提督對比,究竟有什麼區別?
    這麼說吧,提督就是軍門,但軍門卻不一定是正牌的提督。什麼意思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軍門到底是什麼。▲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何謂軍門軍門與制臺、撫臺屬於「同一系列」,並不是清朝正式的官職名稱。因其統帥的軍隊為綠營、不包括各地的駐防八旗,所以有時候提督也被稱為「綠營提督」。清朝的提督主要分為陸路提督和水師提督,共設十二員陸路提督和長江、福建、廣東三員水師提督。換言之,只有這十五員提督才是最「正牌」的軍門!這裡有必要說一說,清朝的九門提督不是提督,一般也不被尊稱為軍門。九門提督只是一種俗稱,在乾隆年間形成定製之後其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簡稱步軍統領。
  • 「執金吾」是個什麼官?比九門提督還牛?
    在讀史書的時候,經常會碰到「執金吾」,從架勢上猜,像是個手裡持著兵器傢伙的侍衛護從之類。以前看書不求甚解,後來才知道,這可不是個簡單的侍衛,用現在的官職來比對的話,大概相當於京城衛戍區的司令,甚至比衛戍司令的權力還大。另外,慚愧「吾」字也讀錯了很多年,其實人家的讀音是[yù]。
  • 古代的兵部尚書的職權是什麼?為什麼大多由文人任職?
    兵部在隋唐時期屬於軍事行政部門,兵部尚書並不負責戰爭時候的行軍打仗,與國家的重要軍事決策也沒有關係。事實上,兵部是專門負責全國的日常軍事行政事務的機構,如對軍隊武官的考核任免、軍事基礎設施的建設、武器裝備的儲藏供給等方面。《新唐書·百官志一》對此有詳細介紹:「兵部。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
  • 大清朝的兵部尚書是從一品,相當於現在的啥官位?有實權在手嗎?
    辛辛苦苦打下江山剩下的自然是想辦法鞏固江山確保自己的統治地位,當時皇帝對官員權利的控制費盡心思,最後我們不得不稱讚統治者獨有的智慧,我們來看一看當時是怎麼給官員分配等級和權力的吧。當時的國防部長和我們現在得不太一樣,被叫做兵部尚書。
  • 古代和現在官職對照表
    >州牧 省委書記兼省軍區司令太守 地級市長兼警備司令太尉 軍委主席兼國防部長太師 名譽國務總理尚書令
  • 紀曉嵐最高官職是協辦大學士,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1762年,紀曉嵐陪乾隆皇帝南下視察工作之後,出任福建提督學政,相當於福建省教育廳廳長,只不過,提督學政由朝廷派遣,有欽差大臣的光環。1765年,紀曉嵐父親去世,他按照制度辭去官職,回家為父親守孝3年。1768年,守孝3年期滿,紀曉嵐回到朝廷。
  • 明清官職的古稱、別稱
    當代創作的清裝影視劇,有的把官員的古稱、別稱當作正式官名使用,有的當作尊稱敬語直接稱呼相應職位的官員,都是不恰當的。李寶臣  明清最重要的朝廷衙門,是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與都察院。每部主官尚書,副職左、右侍郎,下設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職以及無品級的吏員。
  • 明代兵部尚書困境:皇帝明明缺人,卻因怕「兵權旁落」而處處設限
    朱元璋對六部尚書尤其對要害部門的兵部尚書遴選尤慎,且途徑多重,有被薦舉的,如餘倫;有出身監生的,如李徴;有出身進士的,如沈溍、秦逵;有朱元璋起義時的同盟者,如單安仁、唐鐸等。我們從這些「不拘一格」的選人方式上,就能看出,其實明代的時候,皇帝還是很缺人的。但是,基於兵部的重要性,朱元璋又怕兵權旁落,將兵部權力分而為五,僅「徵調隸於兵部」,既分散權力,又互相牽制。
  • 六部中的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筆帖式都是什麼官職
    清朝時期的官制體系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部分,其中「內閣」和「六部」為「中央官職」的主要組成部分,基本類似於現今的國務院和其領導下的各職能部委。六部的官職主要由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和筆帖式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