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兵部尚書的職權是什麼?為什麼大多由文人任職?

2020-12-03 封面新聞

古代的兵部尚書的職權是什麼?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的兵部尚書大多由文人任職,人們通常會認為帶兵打仗的應當是武官,那麼為何古代的兵部尚書大部分是文人呢?

隋唐時期設三省六部制,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工部和吏部。其中兵部尚書為兵部之首,負責管理全國上下的軍政事務。

兵部隸屬尚書省,是尚書省下面的六大主要職能部門之一。兵部下屬分為許多部門,各個部門負責不同的事務,如負責地方防務、繪製軍事地圖、負責軍事交通的規劃、負責武器裝備儲藏等。

兵部在隋唐時期屬於軍事行政部門,兵部尚書並不負責戰爭時候的行軍打仗,與國家的重要軍事決策也沒有關係。事實上,兵部是專門負責全國的日常軍事行政事務的機構,如對軍隊武官的考核任免、軍事基礎設施的建設、武器裝備的儲藏供給等方面。

《新唐書·百官志一》對此有詳細介紹:「兵部。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武選、地圖、車馬、甲械之政。其屬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職方,三曰駕部,四曰庫部。」這就說明了為什麼兵部尚書是由文人擔任,因為它根本不是人們認為的屬於武官的官職。

而古代的兵部尚書放在現在又屬於何種職位呢?隋唐時期的兵部尚書為正三品,可以算作高級官員,這一時期的兵部尚書相當於國防部部長。唐末五代以來,兵部尚書的職權被「樞密使」分走了大部分權力,直到元代,軍事機構的重心都在樞密院,兵部形同虛設。

北宋前期的兵部尚書空有官員的級別待遇,沒有實際的權力。宋神宗時期進行了官制改革,三省制恢復,兵部的職權得到部分的恢復,但實權與唐代比起來依然相差甚遠。

元代兵部尚書的職權更低,只負責軍事交通事務的設計管理和規劃等事務。這個時期的兵尚書只是名義上的國防部部長。

明清時期廢除宰相,兵部尚書地位得到大大提升,為正二品。由於樞密院被廢,全國軍事機構的重心落在了兵部,兵部尚書的職權得到加強,成為了全國最高軍事領導機關,這個時期,它需要負責制定軍事計劃,管理武官的考核任用,組織軍隊訓練,掌管軍籍軍戶,傳達皇帝軍令和依令調遣全國軍隊等事務。這時候的兵部尚書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國防部部長。

自古而來,軍事都是國家實力的關鍵,對一個國家的發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古代兵部尚書的官位和作用都不容忽視。兵部尚書之職自設立之初就被歷朝沿襲使用,延續了達上千年的時間。

歷史上許多名人都曾擔任過兵部尚書,例如李靖、歐陽修、袁崇煥、和珅、紀曉嵐、李衛等,了解過兵部尚書的真正職權之後,就會知道為何古代兵部尚書大多由文人擔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明朝晚期,兵部尚書命運多舛,官員任職越久,說明社會越穩定
    在朝期間,魏忠賢內外勾結,形成了一種錯綜複雜的宗派勢力,大有權傾帝王之勢,利用手中大權大肆封官鬻爵,戶部、工部各有五個尚書,兵部也有四個尚書。崇禎一朝,後金勢不可擋,明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崇禎帝力圖中興,但是太急於求成,愈加疑心「人臣」不軌,走馬燈似地更換各部官員,故兵部尚書在內的很多官員死於非命。如崇禎九年的兵部尚書張鳳翼,出京督師一敗再敗,遂自殺。
  • 明代兵部尚書困境:皇帝明明缺人,卻因怕「兵權旁落」而處處設限
    在明王朝270餘年的歷史進程中,為了適應政治和軍事的形勢,統治者對兵部尚書的任職制度進行了重大調整。明代兵部尚書困境:皇帝明明缺人,卻因怕「兵權旁落」而處處設限朱元璋為了集權,廢除了沿襲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將相權集於君權。
  • 古代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在中國古時候,各朝各代都是有各種各樣組織,組織中有各種各樣職務,上至朝廷,下到地區,產生了一套等級森嚴、作風嚴謹井然有序的官階規章制度,數千年過去了,現代社會也是這樣,既然這樣,那古代的兵部尚書等同於如今的哪些職務呢?
  • 古代的「三省六部」是什麼?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哪個官職?
    兵部尚書在古代的時候還有一個別稱,叫做"大司馬"。"因為兵部尚書需要管理整個兵部,整個軍隊都是歸於兵部尚書管理的,按照現在的看,掌管軍隊的權利肯定是要高於吏部的,但是古代每個朝代的皇帝想法跟推崇文化不一樣,所以兵部的相比較吏部而言就會低了很多。
  • 古時候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在中國古代,各朝各代都有各種機構,機構中有各種職位,上至朝堂,下至地方,形成了一套等級森嚴、嚴謹有序的官階制度,幾千年過去,現代社會也是如此,既然如此,那古時候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古時候有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吏部和工部,隋唐時期開始設置兵部,自此,兵部尚書成為六部尚書之一,統管全國的軍事。自古以來,軍事就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兵部尚書的官階跟作用都不容小覷,這一點在《新唐書-百官志一》中有所記載:兵部。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選武、地圖、車馬、甲械之政。
  • 直到隋唐才設立的兵部尚書,以前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動兵打仗都是一件極其慎重的事情。在古代,戰爭頻繁的時候,皇帝身邊除了能徵善戰的大將軍外,還需要去設立一個專門去管理軍事的機構,這就是兵部。而其中,兵部的最高長官就是兵部尚書。我們經常在古裝電視劇裡聽到某某將軍被授予了大將軍的官職,其實大將軍在古代只是統兵作戰的,而到了兵部設立之後,大將軍一職漸漸的就是打仗時所授予的職位了。那作為皇帝身邊的兵部尚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它又相當於什麼職位呢。
  • 古代兵部尚書,等于于現在的哪個官職?說出來你可能不敢相信
    文丨看乎Li 我國古代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發達的經濟政治。而延續一個文明幾千年不斷傳承的,往往不是一個優秀的偉人,而是一個優秀的制度。在我國古代就有這許多政治制度,從分封制到封建統治,其中影響最深遠的應該要數三省六部制。
  • 兵部尚書、兵部侍郎是什麼級別的官?主管什麼?《唐六典》說得明明...
    《大唐六典》卷五 尚書兵部(節選) 唐·張九齡(撰)李林甫(注) 兵部尚書一人 侍郎二人,郎中二人,員外郎二人,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七人,書令史六十人,制書令史十三人,甲庫令史十二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 職方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有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即三省六部制。這一套確立於隋朝,職能承襲秦漢,直到清末才廢除的中央官制,在上千年的時間中,尚書六部基本上沿襲未改。隋唐年間,尚書省由六部組成;元朝年間,六部又歸中書省管轄;明朝初年廢除中書省後,六部此後直接對皇帝負責;由於清朝末年續添新部,六部之名因此廢除。雖說人人皆知六部之名,但是,許多人對於各部獨立的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卻不知其所以然,那麼,六部的具體分工又是如何呢?
  • 大明王朝26位兵部尚書,陳新甲惹來的爭議是最多的,這是為何?
    哈嘍哈嘍,大家好,我是小哪吒,今天我又來嘍,跟大家聊一下大明王朝最有爭議的兵部尚書陳新甲的事情! 他的故事很好玩,也是鮮為人知的,我相信你會喜歡。 第一件事,先給我親愛的小夥伴科普一下明朝的兵部尚書都有誰:從第一位兵部尚書于謙開始,大明王朝先後經歷了夏言,胡宗憲,彭時,丁汝夔, 鄺埜, 石星,王在晉,崔呈秀,袁可立,袁崇煥,梁廷棟,張鶴鳴,祁伯裕,楊嗣昌,洪承疇,孫傳庭,陳新甲,張縉彥,石茂華,史可法,翁萬達,楊博,江東,王越,孫承宗等26位兵部尚書!
  • 九門提督官職有多大,給個兵部尚書也不換!
    喜歡看清宮戲的一定對九門提督這個官職很感興趣,聽著名字就很霸氣,無論是誰見到九門提督也要小心一點,就連皇帝身邊的紅人遇到了九門提督也要客客氣氣的,為什么九門提督這麼厲害呢?這個九門提督到底掌管著什麼,為什麼給一個兵部尚書也不願意換?
  • 從芙蓉溪畔走出的明代兵部尚書金獻民
    太僕寺丞宰金公墓碑。(又稱金家響碑,金爵父母之墓)  這些罪名,大多不過「欲加之罪」。金獻民連連遭遇挫折,歸隱綿州。但好友劉春預言,他將很快復出。正德五年(1510年)九月,劉瑾伏法,吏部奏正德二年以來降調致仕閒住為民充軍者五十三名復官,金獻民果然被朝廷重新啟用,歷任貴州按察使、山東按察使。正德七年(1512年)十二月,金獻民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正德十五年(1520年)十一月,由刑部左侍郎升南京刑部尚書,官至正二品。
  • 談談明代兵部尚書和武將關係的發展歷程和表現形式
    然而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擁兵自立是一件十分頻繁的事情,草根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在摸爬滾打中設立了頗具特色的軍事官僚體系,也使得兵部尚書和武將之間產生了一種極其微妙的關係。 一、簡析明代兵部尚書和武將關係的發展歷程和表現形式?
  • 大清朝的兵部尚書是從一品,相當於現在的啥官位?有實權在手嗎?
    大清朝的兵部尚書是從一品,相當於現在的啥官位?有實權在手嗎?說起清朝大家都是褒貶不一的,這些評價主要還是針對統治者的,並不會因為這個皇朝的某個小角色而放大到一個朝代上,評價的一般都是這個時代的經濟發展或者軍事實力。
  • 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清朝的官職體系中,六部尚書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六部即「三省六部制」的六部,起源於隋朝時期,此後的歷朝歷代,都沿襲三省六部制,可見其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六部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上千年都沒有變過,那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又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那麼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兵部從根本上來說,就只是一個文職機構,它是皇帝的傳音筒,對於具體的行軍布陣,並不能直接掌調。在《職官志》中,兵部的職能描述,主要是負責基礎武官的選用,也就是徵兵,以及管理軍籍,傳達軍令。倘若你有機會回到古代做一個兵部侍郎,那明朝是一個最優的選擇,因為在之前的朝代,兵部就如同一個大家族中的小媳婦,地位低,說話不管事,沒人給正眼瞧。
  • 探訪粵東最大古墓葬,明朝兵部尚書翁萬達之父翁梅齋墓
    在廣東省揭陽市空港區地都鎮境內桑浦山將軍峰東南腹地虎山上,即是地都鎮鐵場山,有一大型古墓葬——翁梅齋墓,這是粵東地區最大的古墓葬,風水學稱「下山虎」,佔地面積約150畝,是明代嘉靖年間邊關重臣、兵部尚書翁萬達之父翁玉(號梅齋)的墓地。
  • 影視劇中常見的兵部侍郎,到底是個怎樣的職位?
    兵部的由來兵部,在古代,屬於六部之一,而六部制度始於西周,終於晚清,橫跨兩千多年歷史。因此說,兵部的主事人員,關乎到帝國的安全,因此歷代天子任命兵部官員的時候,都是非常重要的。兵部的官僚體系一般來說,六部(包括兵部)在內,最高的長官往往是尚書——比如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的最高長官是兵部尚書。
  • 吏部尚書在古代可是位高權重,那它是幾品官呢?具體是做什麼的
    宰相是朝中職權地位最高的官職,「宰相之職,佐天子總百官、治萬事,其任重 矣」 ,因此與皇帝關係也較密切。唐朝前期四十二任吏部尚書中僅三任未曾升任宰相,其中二十七任是以宰相兼任吏部尚書,其餘皆為擔任吏部尚書後升任宰相。關於職掌,《唐六典》規定: 吏部尚書掌天下官吏選授、勳封、考課之政令。
  • 明朝開國功臣善終者寥寥無幾,此人乃兵部尚書文武雙全,全身而退
    原題:《文武雙全的明初兵部尚書樂韶鳳 | 秦德著》明代全椒載入《明史》中的人物,首推文武雙全的兵部尚書樂韶鳳。樂韶鳳,字致和,一字來儀(《明史》為「舜儀」),安徽全椒人。不久,又升任兵部侍郎,晉升為兵部尚書,與中書省、御史臺共同制定「教練軍士法」。洪武六年秋,改授翰林學士,由武轉文,與承旨詹同一起釐考注釋「先師樂章」。同年九月,任曆書推纂官,後又作「迴鑾樂歌」。洪武八年三月,因當時語言過雜,舊韻多起於江南,朱元璋命令樂韶鳳制定全國性的統一聲韻,樂韶鳳用中原雅音正之,取名《洪武正韻》,成為中國音韻學史上的巔峰巨製。大明開國之初,禮制久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