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最終掌握了軍隊力量,誰就是這個政權真正的王"。
歷朝歷代,不管歷史發展到哪個社會形態,軍隊的掌握程度決定著統治者的統治地位是否穩固,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
也正是因為如此,歷朝歷代,統治者對於軍隊以及武官的發展和忠誠度都極為敏感,幾乎每個朝代都在前人基礎上發展出了具有朝代特色和個人特色的軍事制度。
然而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擁兵自立是一件十分頻繁的事情,草根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在摸爬滾打中設立了頗具特色的軍事官僚體系,也使得兵部尚書和武將之間產生了一種極其微妙的關係。
一、簡析明代兵部尚書和武將關係的發展歷程和表現形式?
無論哪個朝代或者政權,一般來說,兵權都是被武官掌握的,"帶兵打仗才是武將"這句俚語也算是道出了武將的存在意義以及職責所在。
而"尚書"這個官職從封建專職制度建立以來都是由文官擔任尚書,在設立最初只是圖書管理員。
少府的屬官,後來成為了皇帝機要秘書,內朝班子的核心。到了明朝更是搖身一變——成了管軍隊、帶打仗的,這可真是一件稀罕事兒。
1.明代軍事體系發展導致的兵部尚書和武將關係之間的變化
明太祖在元末即開始著手建立軍隊編制與統兵機構的舉措,例如至正十五年六月,攻克太平後,建立太平興國翼元帥府。
而這只是朱元璋建立自己軍事體系的第一步,後來他陸續建立地方和中央軍隊,並設左右都督來共同管理、相互制約。
這是朱元璋管理軍隊的基本理念,其後世子孫也基本延循分散兵權加強皇權這一治國理念。
明代的兵部是徹徹底底的文官,從主事到尚書,都是正經的文官,兵部尚書更是掌握了除皇帝之外的最大軍權。
而軍權的擴大也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兵部尚書和武將之間的矛盾——治兵理念的不同、戰略部署的差異等,可以說二者關係和以往任何朝代相比都更加緊密 矛盾也更加激烈。
2.亦敵亦友,互相制約互相成就
朱元璋草根出身,對於兵權以及皇權的集中極其重視,這點從他"火燒慶功樓"就可以看出。
他登基之初,就將調兵的程序設置得極為繁瑣:中間不僅要層層請示,最終獲得皇帝命令,還需要兵部尚書和帶軍將領達成共識。故而說,明代皇帝才真正掌握兵權。
而兵部尚書和武將之間的關係,更像是明朝皇帝為了防止將領傭兵自重而設置的彼此之間互相監督的工具的附庸產物,其實是擁有較少的自主權利和選擇權的。
兵部尚書雖然掌握著軍隊的訓練以及物資,但是也只是僅限於命令下發,但是戰爭形勢瞬息萬變,怎麼會有足夠的時間去請示皇上的命令?
更不要說在皇上和將領意見不一致時所耽誤的時間,頃刻間可能決定一場戰爭走勢。
於是,在明代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本來矛盾激烈、勢不兩立的兵部尚書與武將,卻會在對抗皇權時表現出驚人的立場一致,關鍵時刻更是同仇敵愾,可以說是亦敵亦友。
二、明代兵部尚書和武將關係變化的影響
和其它封建王朝相比,明太祖朱元璋逐步確立的這一套軍事體系可以說是極具特色的,特別是兵部尚書這一文官手握兵權的現象。
即便是胡惟庸案之後,朱元璋要求軍隊事宜悉數報告皇帝。
但是皇帝畢竟日理萬機,所以這也從側面推動了明朝皇帝尋找軍權下放的平衡點為——而尚書和武將相互制約掌握兵權也為後來的文官統兵正式開創了一個範式,並對明朝的統治甚至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1.對明朝專制統治的負向影響
明朝是中國君權開始急劇膨脹的朝代。但君主權力過大會產生很大的問題。在皇帝勤政或能力很強(朱元璋、朱棣執政時期)的時候,問題還不會怎麼凸顯。
當皇帝怠政或帝王能力平平的時候,問題就徹底顯露出來。而在明朝的具體表現就為權力外移和權力失衡,這背後原因之一不可以不說有明代軍權分管制度的原因。
並且到了明中後期,極度專制帶來的反彈作用也很是明顯——朝政腐敗帶來的軍隊腐敗現象嚴重威脅到軍隊紀律,造成軍隊戰鬥力下降,並在後來成為明亡的一個重要因素。
2.瑕不掩瑜,明代軍事體系變革的積極作用
明代軍事體系變革最重要就是反映在軍隊紀律性以及戰鬥力(前期確實戰鬥力較高,發展到後期弊端逐漸顯露)上面。
在西南,明朝給漢人打出了三個省,封建王朝的發展頂峰——唐朝,也不過只是打出了個遼寧,從開疆拓土的結果來說,明朝成績單還要好看一些。
其次,就是挖掘了一批極具有治兵才能的文官。明代的文官不僅可以管理軍事,並且出現了不少人才,例如王越、陳鉞、王崇古等,此外明朝還有武舉制度。
雖歷代都有不同,但總體是類似的,無論是軍戶還是民戶都可以參加,這就是明代的武官銓選制度了。
總的說來,升遷渠道還是比較多的,明代的許多名將,如戚繼光、俞大猷、譚綸、李如松等,都是通過以上這些方式逐步嶄露頭角的。
人才機制的完善不僅使得有才能的人充分發揮作用,也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階級流動,維護社會穩定。
結語:
老子有云:"治大國如烹小鮮。" 縱觀朱元璋和朱棣等明朝君主的軍事政策和體系改革,明朝獨特的軍事體系和軍事運行政策。
雖然在某些方面上增加了軍隊運行的成本,降低了軍隊效率,但是在封建專制制度逐漸衰亡的明朝,這種高度的君主專制沒有像同樣文官掌握軍權的宋朝一樣產生極端的軍隊羸弱現象,可以說是極大的成功了。
明朝的軍事技術、軍事制度以及管理經驗在前朝基礎上都有了較為快速的發展,為中國版圖的穩固以及大一統做出了重要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
《孫子兵法》
《明代社會生活史》
《明代九邊長城軍鎮史》
《明前期軍事制度研究》
文/林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