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萬曆皇帝近三十年不上朝,為何卻沒有被徹底架空

2020-12-24 璽言春秋

明代,想要徹底架空一個皇帝的難度,不亞於孫悟空同時戴上金箍、緊箍、禁箍去大鬧天宮。

相比於孫悟空只戴上了一個緊箍,明代任何人或勢力在晉身統治階層時,都必須將明太祖廢除丞相、明宣宗將批紅與掌印之權交給司禮監代管、程朱理學這金、緊、禁三箍「戴在頭上」。

想要徹底架空皇帝,戴上金、緊、禁三箍後再設法摘下即可,但是對於明代的任何人或勢力而言,根本不會出現孫悟空對紫霞仙子「戴上緊箍,無法愛你;摘下緊箍,無法救你」的糾結,他們只能戴上金、緊、禁三箍晉身統治階層,至於摘下這三個箍,那能得摘下來嗎。

明太祖廢除丞相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胡惟庸任左丞相期間「專權樹黨,威脅皇權」為由,罷黜中書省、廢除丞相,並將後繼之君不得再設中書省、再立丞相寫入《皇明祖訓》。

廢除丞相後,相權的一部分被併入皇權、另一部分被分歸六部。

雖然洪熙時期,明仁宗將原本屬於相權的票擬之權從皇權中分離出來,還給了永樂時期明成祖設立的內閣,但是,相權的其餘部分卻仍然被皇帝和六部尚書掌控。

明代的任何人或勢力想要架空皇帝,起碼手中得有完整的相權做依託,因為不這樣,即使有人或勢力能僥倖架空皇帝,那也會如「無本之木」,註定不會長久。

更何況,想要從皇帝和六部尚書手中收回相權的其餘部分,是嫌自己活的太安逸了嗎。

所以,明太祖廢除丞相就相當於給任何想要架空皇帝的人或勢力的「頭上」戴了一個金箍。

明宣宗將批紅與掌印之權交給司禮監代管

明宣宗繼位之前,司禮監只是明代內宮十二監中的一個普通機構,並且由於明太祖規定宦官不許讀書識字,使得司禮監中的宦官只能幹一些雜活。

明宣宗繼位後,鑑於武將勳貴勢力在靖難之役後不斷增強、文官集團在永樂時期的國本之爭和內閣設立後權勢不斷擴張的事實,決定給武將勳貴勢力和文官集團引入一個制衡勢力。

這個勢力就是宦官集團。

為了給宦官集團打下制衡武將勳貴勢力、文官集團的基礎,明宣宗設立了內書堂。

宦官中被精心挑選出來的優秀者,可以進入內書堂習文練武,學成後,分派到三大營和御馬監任職的宦官將起到衡武將勳貴的作用,進入司禮監任職的宦官將起到制衡文官的作用。

面對武將勳貴時,宦官們滾刀肉對滾刀肉,能鬥個勢均力敵,並且隨著土木堡之變的發生,武將勳貴勢力遭到重創,武將勳貴掌控的五軍都督府的權力被文官們一步步轉移到兵部,宦官集團制衡武將勳貴勢力的作用不斷被弱化。

但是,在面對經過十年寒窗、宦海沉浮才能嶄露頭角的文官們時,僅僅只是有過內書堂經歷的宦官在制衡文官時就難免會力不從心,於是,明宣宗就將批紅與掌印之權交給司禮監代管。

批紅與掌印之權屬於最終決策權,是明代最高權力的象徵,司禮監代管批紅與掌印之權後,不僅讓司禮監成為了內宮十二監之首,還使得文官集團權力核心的內閣的票擬之權就不得不受制於司禮監。

所以,明宣宗將批紅與掌印之權交給司禮監代管就相當於給任何想要架空皇帝的人或勢力的「頭上」戴了一個緊箍。

程朱理學

程朱理學之所以能被宋明統治者推崇備至,主要是因為它通過「內聖外王」和「三綱五常」將「忠君」上升到了人身「存滅」的高度。

於皇帝的皇位穩定而言,程朱理學確實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它的約束下,萬曆皇帝繼位伊始的內閣首輔高拱僅因被皇帝指責為「威福自專」就斷送了政治生涯,萬曆初期的內閣首輔張居正僅因被人攻擊「威福自專」就慌亂不堪、趕緊上疏請辭。

所以,程朱理學就是戴在任何想要架空皇帝的人或勢力「頭上」的一個禁箍。

有了明太祖廢除丞相、明宣宗將批紅與掌印之權交給司禮監代管、程朱理學這金、緊、禁三箍,不倫萬曆皇帝是在萬曆十五年至萬曆四十三年(萬曆四十三年,明神宗為了平息梃擊案,於李太后宮前舉行了大朝會)的近三十年間不上朝,還是在繼位後的四十八間都不上朝,他都不可能被徹底架空。

相關焦點

  • 明朝萬曆皇帝為何近三十年不上朝還能牢牢掌握皇權?憑的是什麼?
    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並不是說他對朝政不聞不問,他是個聰明的人,對時局看得很清楚。當時文官集團勢力太大,而且非常團結,作為皇帝,很多事情無法做出決策,而是被文官集團把持著。為了不讓自己被架空,他牢牢抓住皇權,只要權力不旁落他人之手,那些文官再怎麼折騰也翻不了天。
  • 萬曆皇帝將近三十年不上朝,是懶惰怠政,還是有難言之隱?
    中國歷史上不愛上朝理政的皇帝大有人在,如果搞個不愛上朝大賽,評選出其中之最的話,那麼這個冠軍,恐怕是非明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莫屬,且沒有之一。為何這麼說呢?因為萬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可是在這48年中,這位仁兄居然創造了將近30年不上朝的記錄!您說他不奪冠,誰還能爭這個第一?
  • 專家從萬曆皇帝屍體中提取一種成分,揭示出萬曆30年不上朝的真相
    不過失敗後的萬曆皇帝為了表達自己對群臣的蔑視與憤慨,採取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報復措施,那就是長期徹底疏遠朝臣、荒怠國政、大肆斂財。也就是我們說的三十年不上朝。「怠於臨朝,勇於斂財,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與外廷隔絕」。在長達三十年時間裡,他躲進深宮,不見群臣,只是偶爾通過內宮發出若干指令。
  • 明朝萬曆皇帝為什麼幾十年不上朝
    而在文史界流行著「明朝不亡於崇禎之失德,而亡於萬曆之怠惰」的說法。史學家們對此也是爭論不休,各有看法。不可否認,明朝自萬曆開始便已經顯出頹敗之勢,而其中最為人所詬病的便是作為一國之君的萬曆連續幾十年不曾上朝,實為明朝「曠朝第一人」。
  • 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大明照樣運轉如常,他究竟有何妙招?
    然世事皆有例外,明朝萬曆皇帝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三十多年不上朝理政,國家運作卻沒有一點問題,甚至連奸臣亂黨都不曾出現,這是為什麼呢?萬曆皇帝究竟有何高招呢?
  • 唐玄宗「從此君王不早朝」?明朝萬曆皇帝:我都已經28年不上朝了
    和楊貴妃在一起的日子如此美妙,害的唐玄宗"從此君王不早朝"。唐玄宗如此,可以說是很任性了。不過,在歷史上, 比唐玄宗厲害的不上朝的皇帝要有很多,但是最出名的,當屬明朝萬曆皇帝。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這就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萬曆皇帝。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其實,他剛在位之初十年,還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
  • 萬曆皇帝:「從此君王不早朝」只是片面描寫,實際上政績卓越
    清朝許多言官,就是記載評論皇帝的官員,一般都認為明朝的滅亡與萬曆有關,就因為他不上朝,那麼萬曆當真就這麼昏庸無道嗎?當然不是,雖說萬曆年間明朝滅亡,但是萬曆也不是那種不作為的君主。在他剛剛繼位的時候,也是一個一把一的好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可謂是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
  • 萬曆皇帝為何有著逆反心理?與張居正的教育密不可分,難怪被清算
    一、戰戰兢兢 明代中期後皇帝一個比一個任性驕縱,從明武宗朱厚照到明世宗、明穆宗,無不因縱慾、服食丹藥以至中毒最終殞命。明世宗嘉靖皇帝殷鑑不遠,他的繼位三子朱載垕除了不吃丹藥外,在縱情聲色方面較之前有過之無不及。即位後立即傳示不朝,不召見大臣。在廣修豪華宮苑、大肆玩樂折騰6年後,就黯然死去。
  • 曾影響明代皇太子繼位,500年的泰山全真教三陽觀今竟沒一個道士
    三陽觀的來歷全真教雲陽派的三陽觀,建於明代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由東平道士王陽輝,道號三陽,帶領弟子開山鑿石,在野山之中開闢出來了三陽庵。明萬曆皇帝泰山三陽觀與明代萬曆太子之爭萬曆皇帝寵幸的鄭貴妃試圖立自己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
  • 定陵挖掘照片曝光,萬曆皇帝屍骨清晰可見,唯一被主動挖開的皇陵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個皇帝朱翊鈞的陵墓,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萬曆皇帝,此人在位48年,是明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一個。 定陵裡面除了埋著他還有他的兩個皇后,定陵也是目前為止明十三陵中唯一被挖掘了的陵墓,萬曆皇帝還是比較悲劇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 他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卻消極怠工三十年,明朝由盛而衰
    張居正死後,萬曆本以為從此可以憑著自己的想法行事,但從立儲之爭、寵幸後宮妃嬪之事,萬曆才明白自己不過是整個朝局中的一顆象徵性棋子。明朝的政治制度決定了他不可能成為一個有自己想法的皇帝,看透本質的萬曆從此消極怠工三十年,時有時無地批閱奏章,以這種默默無為的方式來對抗整個朝局。
  • 明代萬曆通寶金幣孤品鑑賞
    萬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明初仿效元代貨幣政策,推行紙鈔,禁用金銀。後因經濟的發展,海外市場的開拓,貨幣需求量增大等原因,明英宗正統年間「馳用銀之禁」,白銀取得合法的貨幣地位。各種形制或版式錢中,有珍有普。
  • 歷史上的萬曆皇帝鮮為人知的政治能力,情商排在明朝皇帝前三名
    文|趙立波 導讀:作為大明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在歷史上的標籤多為「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皇帝」或是學術界多以「明實亡於萬曆」作為對其終生的蓋棺定論。由於明代皇帝的歷史多由下一代的清朝所編寫,難免出現偏離客觀事實,在歷史客觀角度上多了一層「有色眼鏡」。
  • 李太后:萬曆皇帝的生母僅用三招就輕鬆搞定了張居正
    所以,看到這裡我們應該能夠明白高拱此舉意在司禮監背後的皇權,一旦他能成功,皇帝將徹底被內閣架空,成為名義上的天子。 幸好此時一直覬覦首輔之位的張居正偷偷將高拱的想法告知了馮保,然後馮保又將之上報給了萬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
  • 看看英女皇信中對萬曆皇帝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1583年我國處在明朝萬曆十一年,距今已經四百多年了,放眼西方的英國,正是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英國經歷了他最輝煌的黃金時代,中國同樣如此,在首輔張居正的輔佐下,出現了短暫中興局面。1582年首輔張居正逝世,萬曆皇帝漸漸出現了怠政的心理,後來甚至有20年沒有上朝,國政荒廢,奸臣並起,而他每天沉浸在奢華享樂中。
  • 1966年萬曆皇帝被公開示眾,屍骨遭砸碎焚毀,最後骨灰都不剩
    我國在很的長一段時間裡面對於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遺產態度太過於"Z"傾,以至於在發掘整理古代文化遺產的時候有太多不恰當之處,最終致使許多珍貴文物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開掘定陵,萬曆皇帝之墓提起歷史上的萬曆皇帝,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那個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面均未上朝的昏君。
  • 明朝萬曆皇帝為何在張居正身後對其家族抄家殺戮?信仰崩了!
    這件事情表面上看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卻在萬曆皇帝的心中造成了極為重大的衝擊! 在萬曆的認知世界裡,張居正應當是一個完美的老師,這個人不應當有任何的瑕疵,這一刻萬曆皇帝心中對張居正的所有尊敬與感恩在頃刻間變成了憤怒。這是一種信仰的崩塌,信仰崩塌之後就會走向極端!
  • 明朝天啟皇帝為何傳位給弟弟崇禎,難道天啟皇帝沒有兒子嗎?
    但萬曆皇帝要廢儲的想法遭到了來自文武官員的一致反對,萬曆皇帝堅持己見,乃至於鬧罷工,從此開始不再上朝,這一罷工就是三十餘年。然而,萬曆皇帝最終還是妥協了,放棄了廢黜儲君的打算。在膽戰心驚的做了三十多年太子後,朱常洛終於順當的坐上了皇帝的寶座,也就是大明泰昌皇帝。
  • 為什麼明朝在明英宗朱祁鎮之後的皇帝都沒有什麼名氣?
    明朝十六帝各個都是有名氣的,雖然前面的皇帝的正面的,但是後面的名氣一點都不比以前的差,只不過不是什么正面名氣。先來說朱見深,就憑姐弟戀這一點,讓他聲名鵲起,再加上他安置了荊襄流民,又打的女真抱頭鼠竄的成化犁庭,他的名氣很大的。
  • 萬曆統治分「三大階段」,為何說大明王朝的轉折點自萬曆而起?
    三大階段: 萬曆皇帝在位一共48年,是明朝16位皇帝在位時間最久的一個,著名歷史學家孟森在《明清史講義》中,將他在位的48年一共分成了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