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晚期,兵部尚書命運多舛,官員任職越久,說明社會越穩定

2021-01-20 腦洞看古今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感謝您的持續關注,讀史使人明智,願你我都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增長見聞!

天啟、崇禎年間已屬明朝晚期。

天啟年間有一著名的奸臣:魏忠賢。在朝期間,魏忠賢內外勾結,形成了一種錯綜複雜的宗派勢力,大有權傾帝王之勢,利用手中大權大肆封官鬻爵,戶部、工部各有五個尚書,兵部也有四個尚書。

崇禎一朝,後金勢不可擋,明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崇禎帝力圖中興,但是太急於求成,愈加疑心「人臣」不軌,走馬燈似地更換各部官員,故兵部尚書在內的很多官員死於非命。如崇禎九年的兵部尚書張鳳翼,出京督師一敗再敗,遂自殺。

明朝晚期,兵部尚書命運多舛,官員任職越久,說明社會越穩定

以上兩組史料當中,都提到了「兵部尚書」一職。

兵部和國家的存亡聯繫在一起,所以一旦社會發生變動,兵部尚書就會被牽連。一旦國家有戰事,兵部尚書作為該部門的最高責任人就會義不容辭地奔赴前線。

據統計,建文至萬曆末年兵部尚書任職期3年以上者約22人,其結局大多調離或致仕,說明此時期的社會政治狀況沒有大的變動。

但是歷史上也有不少為國捐軀的兵部尚書,如建文時期的齊泰,死於「靖難之役」;永樂六年的劉儁在徵伐安南時死難;永樂十四年陳洽在督軍交阯時陣亡;宣德年間的李慶在徵伐交阯時卒;正統年間的鄺埜在徵伐蒙古大軍時殉國……這些兵部尚書大多是紙上談兵的書生,毫無實戰經驗,故國難當頭勉強參戰最終喪命。

政變時期,兵部尚書一般都會受到牽連,要麼是下獄,要麼處死,有的人畏懼刑罰,會選擇自殺,比如鐵鉉,朱棣稱帝後將其處死;如方賓,朱棣時與尚書夏原吉等人共議徵戰之事激怒皇帝,事露後懼而自縊;于謙在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復闢的次日便被逮捕入獄。

還有因戰敗被下獄或革職者,如嘉靖年間的毛伯溫被貶為民,王邦瑞被革職,趙錦被貶戍邊……這些事例皆反映出朝廷在面臨政變時找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一些兵部尚書遭受牽連的不幸命運。

尤其是萬曆朝十分特殊,雖然一部分兵部尚書任職情況沒有大的波折,但在22位兵部尚書中,僅有7人超過三年任期,15位未滿一年或一年以上。

其中8位正常致仕者,其他或免職或下獄或未赴任,反映了萬曆皇帝長期怠政及中樞政體積弊日深的歷史事實。老康愛讀書,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繼續關注我的後續更新,我們一起快樂學歷史!

相關焦點

  • 古代的兵部尚書的職權是什麼?為什麼大多由文人任職?
    古代的兵部尚書的職權是什麼?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古代的兵部尚書大多由文人任職,人們通常會認為帶兵打仗的應當是武官,那麼為何古代的兵部尚書大部分是文人呢?其屬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職方,三曰駕部,四曰庫部。」這就說明了為什麼兵部尚書是由文人擔任,因為它根本不是人們認為的屬於武官的官職。而古代的兵部尚書放在現在又屬於何種職位呢?隋唐時期的兵部尚書為正三品,可以算作高級官員,這一時期的兵部尚書相當於國防部部長。
  • 明朝中興之主朱祐樘問兵部尚書,士兵明明有軍餉,怎麼那麼窮呢?
    明朝中興之主明孝宗朱祐樘勤勉處理朝政,使明朝一度中興,他也贏得後人的讚譽。弘治十五年(1502年)六月,剛上任不久的兵部尚書劉大夏向明孝宗上奏書力陳兵政十害,引起明孝宗的重視。人窮志短,明朝的軍隊腐敗現象嚴重,弊病無處不在,在戰場上卻不堪一擊。弘治朝是韃靼侵擾明朝邊境最嚴重的時期之一,軍隊卻屢戰屢敗,基本上對韃靼侵擾邊境無能為力。不過,兵部尚書劉大夏的看法卻不對。他認為將帥剋扣是造成士兵貧窮的主要原因,這種簡單的解釋未嘗不是在忽悠明孝宗。
  • 談談明代兵部尚書和武將關係的發展歷程和表現形式
    然而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擁兵自立是一件十分頻繁的事情,草根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在摸爬滾打中設立了頗具特色的軍事官僚體系,也使得兵部尚書和武將之間產生了一種極其微妙的關係。 一、簡析明代兵部尚書和武將關係的發展歷程和表現形式?
  • 古時候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在中國古代,各朝各代都有各種機構,機構中有各種職位,上至朝堂,下至地方,形成了一套等級森嚴、嚴謹有序的官階制度,幾千年過去,現代社會也是如此,既然如此,那古時候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古時候有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吏部和工部,隋唐時期開始設置兵部,自此,兵部尚書成為六部尚書之一,統管全國的軍事。自古以來,軍事就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兵部尚書的官階跟作用都不容小覷,這一點在《新唐書-百官志一》中有所記載:兵部。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選武、地圖、車馬、甲械之政。
  • 明代兵部尚書困境:皇帝明明缺人,卻因怕「兵權旁落」而處處設限
    在明王朝270餘年的歷史進程中,為了適應政治和軍事的形勢,統治者對兵部尚書的任職制度進行了重大調整。明代兵部尚書困境:皇帝明明缺人,卻因怕「兵權旁落」而處處設限朱元璋為了集權,廢除了沿襲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將相權集於君權。
  • 古代兵部尚書,等于于現在的哪個官職?說出來你可能不敢相信
    六部尚書中,單論地位,要數禮部尚書最高,但是卻沒有多少實權。權力最大的是戶部尚書,他管理著朝堂之上官員的任用和選拔,而兵部尚書卻是最重要的職位,因為兵部管理國家戰爭以及和戰事有關的一切事宜。
  • 直到隋唐才設立的兵部尚書,以前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在古代,戰爭頻繁的時候,皇帝身邊除了能徵善戰的大將軍外,還需要去設立一個專門去管理軍事的機構,這就是兵部。而其中,兵部的最高長官就是兵部尚書。我們經常在古裝電視劇裡聽到某某將軍被授予了大將軍的官職,其實大將軍在古代只是統兵作戰的,而到了兵部設立之後,大將軍一職漸漸的就是打仗時所授予的職位了。那作為皇帝身邊的兵部尚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它又相當於什麼職位呢。
  • 古代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在中國古時候,各朝各代都是有各種各樣組織,組織中有各種各樣職務,上至朝廷,下到地區,產生了一套等級森嚴、作風嚴謹井然有序的官階規章制度,數千年過去了,現代社會也是這樣,既然這樣,那古代的兵部尚書等同於如今的哪些職務呢?
  • 大清朝的兵部尚書是從一品,相當於現在的啥官位?有實權在手嗎?
    辛辛苦苦打下江山剩下的自然是想辦法鞏固江山確保自己的統治地位,當時皇帝對官員權利的控制費盡心思,最後我們不得不稱讚統治者獨有的智慧,我們來看一看當時是怎麼給官員分配等級和權力的吧。當時的國防部長和我們現在得不太一樣,被叫做兵部尚書。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
    這一套確立於隋朝,職能承襲秦漢,直到清末才廢除的中央官制,在上千年的時間中,尚書六部基本上沿襲未改。隋唐年間,尚書省由六部組成;元朝年間,六部又歸中書省管轄;明朝初年廢除中書省後,六部此後直接對皇帝負責;由於清朝末年續添新部,六部之名因此廢除。雖說人人皆知六部之名,但是,許多人對於各部獨立的六部到底是管什麼的卻不知其所以然,那麼,六部的具體分工又是如何呢?
  • 兵部尚書、兵部侍郎是什麼級別的官?主管什麼?《唐六典》說得明明...
    《大唐六典》卷五 尚書兵部(節選) 唐·張九齡(撰)李林甫(注) 兵部尚書一人 侍郎二人,郎中二人,員外郎二人,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七人,書令史六十人,制書令史十三人,甲庫令史十二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 職方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 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六部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上千年都沒有變過,那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又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明清兩朝,官階等級從一品到九品,每個等級又分正從兩級,所以明清兩朝的官階等級一共有18級,晚清出現率最高的封疆大臣總督一職,官階等級為正二品,而且擁有實權,至於今天要介紹的六部尚書,官階等級比總督還高,是從一品,但是在明朝,尚書是正二品的,清朝入關奪取全國政權後,把尚書等級提升到從一品,並延續至清朝滅亡。
  • 影視劇中常見的兵部侍郎,到底是個怎樣的職位?
    因此說,兵部的主事人員,關乎到帝國的安全,因此歷代天子任命兵部官員的時候,都是非常重要的。兵部的官僚體系一般來說,六部(包括兵部)在內,最高的長官往往是尚書——比如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的最高長官是兵部尚書。
  • 大明王朝26位兵部尚書,陳新甲惹來的爭議是最多的,這是為何?
    哈嘍哈嘍,大家好,我是小哪吒,今天我又來嘍,跟大家聊一下大明王朝最有爭議的兵部尚書陳新甲的事情! 他的故事很好玩,也是鮮為人知的,我相信你會喜歡。 第一件事,先給我親愛的小夥伴科普一下明朝的兵部尚書都有誰:從第一位兵部尚書于謙開始,大明王朝先後經歷了夏言,胡宗憲,彭時,丁汝夔, 鄺埜, 石星,王在晉,崔呈秀,袁可立,袁崇煥,梁廷棟,張鶴鳴,祁伯裕,楊嗣昌,洪承疇,孫傳庭,陳新甲,張縉彥,石茂華,史可法,翁萬達,楊博,江東,王越,孫承宗等26位兵部尚書!
  • 從芙蓉溪畔走出的明代兵部尚書金獻民
    太僕寺丞宰金公墓碑。(又稱金家響碑,金爵父母之墓)金獻民系成化癸卯舉人,甲辰進士,仕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官至兵部尚書,官居二品,其一生歷劉瑾亂政、大禮議等重大事件,宦途幾起幾落。25歲中進士授行人  金獻民祖籍松江府青浦縣(今上海市青浦區)。元末戰亂四川人口損失嚴重,洪武年間,官方為恢復地方經濟、文化,號召移民。來自江南的移民大軍裡,有一個叫金亨的人,行伍出身——他就是後來綿州金氏的入川始祖。
  • 從重武輕文到重文輕武,探究明朝的文武關係,發生過怎麼樣的變化
    隨著武將逐漸失去了統領軍隊的權力,衛所制度也逐漸遭到破壞,這樣從上而下的軍事機構的變革,使得武將所任職的五軍都督府的權力日漸衰落,而代表皇帝統治軍事意志的兵部越來越受到重視。從五軍都督府統領軍隊權力的日益減小再到兵部尚書統軍權力的不斷擴大,這表明文臣統軍制度逐漸開始確立。
  • 深受寵幸的汪直突然被明憲宗朱見深貶職,明朝一場戰場大敗突如其來
    在古代,宦官因存在生理缺陷而被他人歧視,社會地位低下,且受到極其不公平的對待。在我國歷史上,宦官一直都是扮演反面角色。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就曾下令嚴禁宦官幹政,可惜明朝後代的皇帝卻不這麼認為。自明成祖朱棣時起,明朝就陸陸續續任用宦官,使宦官勢力不斷強大,甚至一度威脅到明朝的統治。
  • 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哪個官職?
    ,兵部按照字面意思上就是管理軍事機構。 兵部尚書在古代的時候還有一個別稱,叫做"大司馬"。"因為兵部尚書需要管理整個兵部,整個軍隊都是歸於兵部尚書管理的,按照現在的看,掌管軍隊的權利肯定是要高於吏部的,但是古代每個朝代的皇帝想法跟推崇文化不一樣,所以兵部的相比較吏部而言就會低了很多。
  •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那麼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兵部從根本上來說,就只是一個文職機構,它是皇帝的傳音筒,對於具體的行軍布陣,並不能直接掌調。在《職官志》中,兵部的職能描述,主要是負責基礎武官的選用,也就是徵兵,以及管理軍籍,傳達軍令。倘若你有機會回到古代做一個兵部侍郎,那明朝是一個最優的選擇,因為在之前的朝代,兵部就如同一個大家族中的小媳婦,地位低,說話不管事,沒人給正眼瞧。
  • 探訪粵東最大古墓葬,明朝兵部尚書翁萬達之父翁梅齋墓
    在廣東省揭陽市空港區地都鎮境內桑浦山將軍峰東南腹地虎山上,即是地都鎮鐵場山,有一大型古墓葬——翁梅齋墓,這是粵東地區最大的古墓葬,風水學稱「下山虎」,佔地面積約150畝,是明代嘉靖年間邊關重臣、兵部尚書翁萬達之父翁玉(號梅齋)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