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獨樹一幟

2020-12-22 老李毛筆字

【王羲之獨樹一幟】

晉代的王羲之,是我國書法史上傑出的書法家,歷來被譽為「書聖」,就是書法藝術中的聖人。他學習書法時不但刻苦認真,而且博採眾長,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據說他起初向衛夫人學習書法,後來又借鑑秦漢以來眾多的書法佳作,象秦代大書法爾李斯,漢代大書法家蔡邕,三國時大書法家鍾繇,以及被稱為「草聖」的張芝等許多名家作品,他都泛覽博識,然後才獨創出一種俊逸妍美的新書體。

前人高度評價他的書法,如「龍躍天門,虎臥鳳闕」。王羲之作品的真跡已經見不到了,但有後人臨摹的刻本流傳下來,深為人們所珍視。他的代表作品《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楷書《樂毅論》則被譽為「千世楷法之祖」。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也是一位富有創造精神的書法家,父子二人在書法史上並稱「二王」。

相關焦點

  • 王羲之《小園帖》賞析
    王羲之「清貴有鑑裁」(《晉書·王羲之傳》)。東晉偏安江南,收復北土的呼聲終朝不絕,並成為政要權力之爭的砝碼。王羲之洞察時政,對歷次北伐之舉、將帥人選有著清醒的認識。永和八年(三五二年),殷浩為與桓溫對抗,上疏請求北伐。羲之以為此舉必敗,便致書竭誠勸阻,殷浩不聽,終致大敗。羲之悵惋不已。
  • 《聖教序》教你:王羲之的結字之法
    王羲之不但精筆法,且於結字處理也是鮮人能及。後來也不少有用筆一流的大家,但細品其單字,尤其是在縱橫取勢、對比變化、奇肆古風等方面比起王羲之來,水平總歸有限。 王羲之寫字,遵法守律而合於自然。《聖教序》則完美地收錄王羲之行書精華,單字最多,變化最為豐富,歷來學者,無不奉為圭皋,可謂高峰。
  • 因為她,電視劇《書聖王羲之》被禁播了!
    《書聖王羲之》官方海報,女主角搶眼 歷史大劇《書聖王羲之》於2014年10月31日殺青,理論上應在2015年播出。而書法行業,能為最偉大的書法家王羲之拍一部大劇,無疑是書法界的一件盛事。在這個傳統文化嚴重匱乏的時代,更是一件有人文、有情懷、有價值的大事。我們來看看《書聖王羲之》的精彩劇照:
  • 央視百家講壇:王羲之的偉大
    書法檔案 : 王羲之的偉大 書聖王羲之是中國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書法家,他廣採眾長,自成一家,不僅作為中國書法史上一座極具象徵性豐碑深遠影響中國千年書法,還留下了大量的豐富多樣的書法精品,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吧
  • 王羲之:書聖翰墨香,佳話傳千年
    其實,王羲之與當時出身望族的紈絝子弟不同,他有理想,也有才華,少年時便得到了家族人的肯定。當時主簿阮裕有名望,是一位博學多才、仗義豪爽、「兼有諸人之美」的青年。王敦曾對王羲之說:「汝是吾家佳子弟,當不減阮主簿。」可見對王羲之的器重。
  • 「書聖王羲之」展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
    中新網1月23日電 據文化部網站消息,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和東京國立博物館成立140周年,由東京國立博物館、每日新聞社、NHK等聯合主辦,朝日新聞社特別協力的「書聖王羲之」展覽於1月21日下午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
  • ​王羲之的不朽名作《蘭亭集序》
    等到王羲之來看她,菜沒有動,墨已吃光了。王羲之7歲開始臨摹她的書法,一直到12歲。相同的是,清洗毛筆的池塘水也變成黑色。衛夫人對他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學習各家的長處,融為一體。王羲之每到一個地方,別人遊山玩水,他總是尋找歷代碑刻,揣摩用筆技巧。他在書房、院子以及廁所外面,都擺著凳子,放著文房四寶,每想到一個結構好的字,立即寫到紙上。
  • 陳志平:顏真卿在很多方面超越了王羲之
    暨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與傳播中心主任陳志平教授接受了本刊的專訪,他認為,「顏真卿在很多方面超越了王羲之,以篆入楷是他的新創。」第二,筆勢外拓開張也貫通了他的楷書和行書,體現了「平畫寬結」的結構,區別於王羲之以來的「斜畫緊結」。他的行書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跟王羲之相提並論,但跟王羲之又有明顯的不同。王羲之是從鍾張傳統過來的,而顏真卿則直接切入到秦漢篆隸,從這一點來講,顏真卿突破了王羲之傳統。
  • 也許,這是王羲之最後的時光,與你想像的不一樣
    王羲之寫《蘭亭序》是33歲還是51歲,書法史上一直爭論不斷。《王羲之年譜》有四種說法,《辭海》有三個版本。直到不久前發現王羲之妻子郗璇墓碑,才揭開了這個懸疑。該墓碑石質古樸,碑為隸書,碑墓誌告訴我們,墓主人死於昇平二年即公元358年,時年王羲之56歲。由此推斷,王羲之生卒紀年當為公元303-361年。蘭亭雅會之時,王羲之是51歲。
  • 躲婆餅,題扇橋,書聖王羲之在紹興城裡的趣事
    王羲之48歲的那一年,他獲得了一個外放的機會,當時的會稽內史王述母親去世,王述得離職守喪,於是,王羲之補缺,成為會稽內史,軍號右軍將軍。在右軍任上,王羲之得以從容於山川風物,書藝精進,遂成中國書法史上第一號人物,完成了《蘭亭序》。 圖中的景致,正是通往王羲之住宅的古色古香的街道。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何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於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這天與友人謝安、孫綽等41人會聚蘭亭一起過「禊節」而為那天的詩賦合集作的一篇序,即後來有名的《蘭亭集序》。《蘭亭集序》全貼共28行,324字,王羲之和他的好友們飲酒賦詩、流觴曲水,寫完這篇序後,相傳酒醒後王羲之又寫了好幾遍,但都不及這篇寫得好。王羲之也對他十分珍惜,視為珍寶。
  • 王羲之7個兒子,書法各個有一套!
    只有王獻之,方能與其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 女嫁劉暢,劉暢孫女嫁謝奕之孫,孫生一子,就是著名詩人謝靈運。可見謝靈運為王羲之的重外孫。 ▲王獻之 王羲之眾多兒子中成就最高當屬王獻之。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也善畫畫。
  • 王羲之所用的「打點」筆法是什麼意思?
    王羲之被稱為書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用筆的多樣性。幾乎從其筆法中任取一點並發揚光大,就可以化成一個書家流派。比如說懷素的用筆,就是從王字中細而挺的線條發展而成的,它需要用胳膊帶動手腕手指來書寫。那麼,王羲之在起筆時最常用的筆法是什麼呢?
  • 書聖王羲之書法八字真言,姿態殊異,圓轉自如
    書聖王羲之書法八字真言,姿態殊異,圓轉自如文/成長新視點王羲之,被譽為「書聖」,是東晉偉大書法家,行書《蘭亭序》被歷代書家尊為天下第一行書。一、王羲之學習書法的故事。在王羲之學書的漫長過程中,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老師,是他一生都沒有忘記的,那就是—白雲先生。白雲先生不知何方人士,就像一朵縹緲自如的天上白雲,清齊召南《白雲先生詩》贊道:「無心舒捲雲性情,性情所寄即姓名」。
  • 李鴻章臨王羲之《聖教序》,筆筆紮實,有見解
    李鴻章臨王羲之行書集字《聖教序》,筆筆紮實,有見解李鴻章是清末名臣,清朝著名的政治家,洋務運動的領導人之一,道光二十七年二甲進士,參加過科舉考試的李鴻章當然也少不了練習書法,他同時也是一位書法家,一生留下來的書法作品無數,其書法風格秀美儒雅,
  • 王羲之的生活圈:寫字遠遊煉丹藥,爽死個人得了!
    王羲之生活在東晉,他是名士,卻不是猛士,王羲之的人生不夠慘澹,現實的生活,遠沒有那般淋漓。 王羲之是生活在安樂窩裡的公子哥。 劉禹錫曾有詩云:「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其中的「王」字,指代的便是王羲之的家族。
  • 大家都學王羲之,我們在丟失什麼
    所以,王羲之的方筆意識,是承傳有序的,絕非後人摹刻時添加所成。 王羲之《遊目帖》 王羲之《蘭亭集序》,從文學角度看便充滿了對人世、命運的慨嘆,書法藝術則不拘成法,點畫隨心所欲,結字率意多變。
  • 書壇泰鬥歐陽中石,行書《醉翁亭記》欣賞,清雅流暢、獨樹一幟
    歐陽中石獨樹一幟,難能可貴。至於每一位書家在書藝上這樣那樣的缺憾,這是難以避免的藝術規律。王羲之還有可指責的,更何況其他書法家。書法的藝術審鑑高度一是靜。線條要靜,動生於靜,靜而生穩,穩中持動。二是持之聖賢人格高度。持之聖賢人格,動是大氣磅礴而不是持奇態示人。此人書法線條粗而滑俗特別反映在題字上。歐陽中石的書法還是有一定的高度的。書者不僅需要技巧更需要激情,人一生不一定產生的作品都是同樣的完美。
  • 王羲之書法《黃庭經》,經典之作,能流傳至今還有一個小故事
    書法行業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有一部王羲之寫的黃庭經的書法作品,也是很多人臨摹王羲之字帖的佳作了。此作品為為小楷寫成,也是王羲之小楷 為數不多經典的作品了。因為很多王羲之都是行書作品。那麼王羲之的這部黃庭堅得以流傳後人學習書法,其實還是有一個大家普遍知道小故事,王羲之當時喜歡鵝是出了名的。因附近老道知道王羲之的愛好,因此養了一群鵝。
  • 王羲之真跡在遼寧問世,這字差點被燒掉,如今僅剩10頁!
    王羲之的書法影響了力大,幾乎涵蓋了後世所有的書法家,後世所有的書法家無不是從王羲之這座寶藏當中汲取營養,然後成名成家的,王羲之的書法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後人隨便攫取一點,便可終身受用不盡。,書法史自梁武帝開始,王羲之的書法便成為了世人推崇的對象,從此千年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