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洪松:木板作紙畫出生活與夢想
謝洪松
綿陽新聞網訊紙上畫人生,筆下有乾坤。日常生活中,在紙絹上作畫的不在少數,但木板上作畫的卻並不多。近年來,綿陽民間藝人謝洪松以木板為背景,創作了一幅幅極具觀賞性的繪畫作品。在他的手中,那一塊塊平時並不起眼的木材和工藝美術碰撞,被賦予了新的魅力。
木板畫,簡單來說,就是在各種木材上進行繪畫創作。木板畫並非新鮮事物,古時就已經在我國民間盛行,尤其在一些古樓宇、寺廟、祠堂等建築的木材上都有彩繪畫。經過千百年的演變,木板畫已成為民間習俗文化中一個重要的部分。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繪畫藝術門類不斷增加,木板畫逐漸變成相對小眾的門類。在綿陽像謝洪松這樣全身心投入木板畫創作的人並不多。
2005年,謝洪松在富樂山附近租了一個40多平米的房子,取名為「景垣畫社」。房子雖小,卻承載了他的夢想與堅持。受父親影響,謝洪松從小就喜歡繪畫,後來考進綿陽師範學院工藝美術專業進行專業學習。畢業後,謝洪松把興趣當做了職業,從事牆畫、壁畫等工作。2016年在一次古鎮寫生中,他萌發了木板畫的創作欲望。隨後,他便開始嘗試創作木板畫,並一直堅持至今。
謝洪松的木板畫內容主要以中國傳統的儒釋道題材為主,如財神送禮、福壽安康、十二生肖等等都是他創作的主題。選料上使用綿陽本地的優質木材,如烏木系列、楠木、香樟、柏木等,根據材料的可創作性下料,再經多次打磨後進行作品創作。「打磨的過程很耗費精力,每一塊木板都有它獨特的紋路,必須要用專業的砂紙進行多次打磨,才能讓木板的紋路更清晰、更平滑,這個工程量需要時間和精力。」謝洪松說,只有前期把木板打磨到最佳狀態,後期繪製出的成品才會更加完美。為追求完美,他沒少在這上面花功夫。
不同於一些加工過的木板畫,謝洪松的畫作始終保持著原木最質樸的原生態模樣。「我從來不打蠟、不做漆,創作的圖案也是在原本的紋理上進行加法創作,就是想保持它本來的東西,每一塊木頭都是獨特的,都散發著獨一無二的味道。」謝洪松說:「崇尚自然,創作精品」是他整個木板畫創作堅持的核心。
幾年下來,謝洪松的創作技藝越發純熟,作品越發精巧,也得到了一些受眾的青睞,但他明白未來的路還長。
目前,木板畫還是一個小眾的民間藝術類別,了解它的人不多。為此,謝洪松在2018年加入了綿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與綿陽民間藝人交流學習創作心得。他還在2019年參加了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江蘇省文聯等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中國(徐州)文化博覽會暨第六屆中國徐州民間工藝博覽會,第一次帶著木板畫作品亮相全國性的民間工藝平臺。「不走出去,就不了解行業現狀,就不知道我們與其他地方的差距,這一次『走出去』讓我收穫滿滿,對木板畫、對民間藝術創作有了新的認識。」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鄭金容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