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1000億的泡泡瑪特和盲盒裡的95後

2020-12-17 IT時代網

【新經濟】1000億的泡泡瑪特和盲盒裡的95後

2018年12月21日,北京的冬天一如既往的寒冷。

但在這天清晨6點的西單大悅城門外,卻有兩千多人排起了長龍,他們打算在寒風中再等4個小時,等大悅城一開門就衝進去買一款玩具:泡泡瑪特的新款公仔。

這些來買玩具的人,不是需要哄孩子的父母,而是以95後、00後為主的年輕人。

這種場面,對泡泡瑪特來說已經不算新鮮。在2018年4月,泡泡瑪特在上海舉辦展覽會,同樣是上千人提前足足4天4夜在會場外面排隊。

泡泡瑪特做的玩具仿佛有一種魔力。

這家公司做的玩具,幾乎清一色都是面無表情的搪膠人偶,其中最受歡迎的那個叫Molly。2016年8月,泡泡瑪特推出第一個「Molly Zodiac」盲盒系列。天貓旗艦店上線當天,200套預售產品在4秒內全部賣光。2019年,單單是Molly一個玩具就賣出了4.56億元。

為這些玩具買單的人,並不是小朋友的父母,而主要是18-24歲的年輕女生。她們把泡泡瑪特買成了一家年收入十幾億的公司,也讓盲盒潮玩成了跟漢服、JK、Lo裙相媲美的「少女破產四坑」。

平時只愛喝茅臺的中年人,還沒搞懂這個小小的玩具為什麼會受到年輕女生的歡迎,泡泡瑪特就要在明天在香港上市了。

而就在上市前一天,中年人一邊說看不懂年輕人炒玩具,一邊把本來估值500億的泡泡瑪特在券商的暗盤中炒到了超過千億市值。

那麼,問題來了:

1. 潮玩跟玩具有什麼差別?

2. 盲盒是一種怎樣的商業模式?

3. 為什麼泡泡瑪特的玩具那麼受歡迎?

蕭條的玩具,火爆的潮玩

泡泡瑪特在招股書中,把自己定義為:中國最大的潮流玩具公司。

一般來說,玩具是給小孩子玩的,例如芭比娃娃;而潮流玩具則是成年人買來擺的,例如HotToys的鋼鐵俠。不同的時代其實有不同的潮玩,就像以前的君子蘭、郵票等等,都具備外觀好看、社交話題、收藏價值等屬性。

現在一年賺十幾個億的泡泡瑪特,把自己稱為潮玩公司,實在是太謙虛了。

最近幾年是全球玩具行業的至暗時刻,不管是給小孩子做玩具的,例如做芭比娃娃的美泰(Mattel)、做樂高玩具的凱知樂(Kidsland)、賣玩具的玩具反鬥城(ToysRUs),還是給大人做漫威、DC潮玩的Funko,在這些公司裡,活得最好的Funko,淨利率也不超過2%,活得最慘的反鬥城2017年就申請破產。

玩具巨頭們過上窮日子,一大原因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可以玩的東西實在太多。全球玩具行業的零售額在2012年就達到800億美元,之後就停滯不前,到了2018年,行業規模還是800億美元。在這樣的存量市場裡,手上拿著一大堆IP、又有美國極其發達的影視娛樂工業加持,玩具公司的日子尚且慘澹,做代工、製造的中國玩具廠家就更慘了。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玩具生產出口國,世界上賣的玩具,90%是中國製造。對於玩具,國內廠家早就是想怎麼造就怎麼造。可是話雖如此,國內玩具行業的格局極其分散,缺少實力強大的龍頭企業,以利潤來算,國內玩具市場前5大和10大廠商的總市場份額均不到美國和日本的三分之一。

這是因為,國內廠家多數都是代工,為國外品牌生產,在玩具生產、銷售的整體過程中只能分得其中極小的利潤。例如售價9.9美元的芭比娃娃,中國工廠只能賺0.14美元。

在時代潮流和競爭結構的雙重夾擊之下,泡泡瑪特在老老實實做玩具和賣玩具的時期,也是碰了一鼻子灰。

2010年,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去香港逛街。在一家時尚超市裡,看到消費者們拎著購物籃,把化妝品、玩具、文具等商品一股腦地放進購物籃,他覺得發現了新大陸:這是一種內地當時還沒出現的商品集合店。

回到內地,王寧把這種模式照抄了一遍。泡泡瑪特開門店,不光賣玩具,還賣家居、數碼、零食等等,還組了一個買手團隊,到全球各地挖掘潮流玩具和百貨。到2016年底,一共開出了84家門店,大部分在一二線城市的購物中心裡。

在電商風起雲湧的時代裡,在線下店賣標準品,那當然是虧成狗了。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泡泡瑪特的營收分別為1703.21萬元、4537.53萬元、2942.61萬元;淨利潤分別為-277.29萬元、-1598.04萬元、-2483.53萬元。

在虧得一塌糊塗的日子裡,王寧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一款名叫Sonny Angel的日本盲盒玩具,佔了門店銷售的大頭。

Sonny Angel有著光溜溜的身體和凸凸的小肚子,雙手乖巧地放在身體兩側,背後還有雙天使翅膀。2014年,Sonny Angel貢獻了三分之一的收入,2015年貢獻了三分之二。

Sonny Angel不止在泡泡瑪特賣得火,在老家日本更火爆,自2005年誕生後,發行了超過600多款造型,而且銷售方式不是開門店來賣,而是用扭蛋機、盲盒的方式來賣。

這給了王寧新的創業靈感。2016年1月9日,王寧發了條微博:「大家除了喜歡收集Sonny Angel,還喜歡收集其他什麼呢?」一半的回覆指向了一個王寧沒有聽過的名字——Molly。

後來,一位泡泡瑪特高管把這條微博底下的評論形容為「價值一個億」。

王寧趕緊帶著團隊飛去香港拜訪Molly的設計師王信民。用王寧的話來說:「他已經是玩具圈子裡最頭部的藝術家了,但對我們來說,相當於遇到在酒吧唱歌時期的周杰倫[1]。」

刺激的盲盒,飛漲的業績

在王寧找到王信民的十幾年前,Molly就已經被設計出來了。

Molly是一個嘟著嘴巴,長著藍色大眼睛,沒有表情的小女孩形象。在被泡泡瑪特發現之前,就是在香港的常規門店賣,銷量並不好。

當2016年泡泡瑪特去香港找王信明合作的時候,就提出由王信明設計,泡泡瑪特負責從開模、生產到宣傳的所有其餘環節,並仿效Sonny Angel,用盲盒的方式來賣。

所謂「盲盒」就是一個個裝著款式不同的玩偶的盒子,這些盒子的外在包裝一樣,在用戶買到、拆封之前,不知道裡面裝的哪一款。

2016年7月,泡泡瑪特推出第一套Molly產品,Molly Zodiac。在天貓旗艦店上線的當天,4秒鐘的時間裡,200套預售產品就全部賣光。此前年年虧損的泡泡瑪特,從此走上了開掛的路。

2017年,找到盲盒大法的泡泡瑪特,第一次實現了年度盈利,156萬元。到了2018年,雙十一當天在天貓旗艦店就賣出2700萬元;2019年雙十一,賣出了8212萬元,在天貓玩具大類中排名第一,遠超Funko、樂高等國際品牌。

Molly沒有任何故事,跟它材質、體積近似的玩具售價通常低於10塊,而它卻能賣59塊一個,還能在天貓上賣得比漫威、迪士尼、樂高的玩具好,一大功臣就是盲盒。

泡泡瑪特設置的盲盒有兩種,普通款和隱藏款。以Molly為例,普通款有12個不同的常規造型,一箱12盒,抽中率為1/144。隱藏款只有1個造型,抽中率為1/720。如果想要集齊一套,用戶必須重複購買,跟麥當勞的開心樂園餐每次送不同玩具是一個意思。

買玩具不一定刺激,但變成抽獎就刺激多了。抽盲盒讓人有了一種未知的驚喜,尤其在抽到隱藏款那一刻,可能比喝茅臺還爽。

抽獎一時爽,一直抽才能一直爽。根據泡泡瑪特招股書的披露,2019年,320萬註冊會員的重複購買率高達58%,確實有很多人在抽了一個之後,就想集齊一整套;有了一整套之後,就想要隱藏款、限量款。

找到金鑰匙的泡泡瑪特,當然不會止步於天貓和門店。泡泡瑪特目前有零售門店、天貓店,還有小程序泡泡抽盒機、二手玩具交易平臺葩趣、線下盲盒機(招股書裡稱作「機器人渠道」)等渠道。

其中收入增長最快的,是微信小程序。在「泡泡抽盒機」裡,用戶不僅可以在線抽盒,還有一套完整的積分系統,用戶在180天內的消費金額會被分成1-4級,最高的4級用戶可以拿到12張「泡泡抽盒機顯示卡」。

也就是說,只要肯氪金,盲盒就不盲了,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憑藉這種對用戶上癮的極致開發,小程序的收入突飛猛進:從2018年9月推出以來,從2018年的2300萬收入,增長到2019年的2.71億元,超過了天貓的2.51億。

上癮又上頭,盲盒就是「後浪」的茅臺。

誰在買泡泡瑪特的玩具?

在去年底,泡泡瑪特的首席營銷官果小,在一次活動中公布了核心用戶畫像:75%為女性;32%的人是95後;90%的人月收入在8000元-20000元之間。

打鐵還需自身硬。盲盒再刺激,也得首先讓別人對盲盒裡的東西有期待才行,不是隨便放什麼東西進去盲盒,年輕女生就會買單的。

王寧找到王信民的時候,曾經想讓王信民把Molly的嘴角往上拉一拉,從毫無表情變成一個微笑表情。

王信民說:不行。

正是這種設計,成就了Molly。形象人畜無害,臉上難見悲喜,這幾乎可以說是一二線城市20來歲且收入較高的年輕人的日常寫照——

(1)累覺不愛。20多歲,能在大城市立足,而且有8000元-20000元月收入,除了少數家裡有幾十套房可以收租的人以外,這樣的收入水平往往意味著工作強度極大的996。而在996之後,注意力集中度下滑,身體疲憊,就成了臉上無表情的樣子。

(2)需要短平快的刺激。都是潮玩,Molly跟鋼鐵俠不同的地方在於,Molly沒有故事,這反而是一個優點:如果有故事,用戶還要看完一大堆漫威宇宙,而現在年輕人連看個片都要2倍速了,還是沒有故事,一來就直接上盲盒最好。

在泡泡瑪特發家致富的這幾年,也正好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飛速崛起的時期,年輕人的時間變成了碎片,拖著疲憊的身軀尋找即時的刺激。

這一切,王寧看在眼裡。他曾經說,買盲盒就像買冰淇淋,存在的意義就是讓消費者獲得5-10分鐘的多巴胺。

為盲盒一擲千金的年輕人,買到了刺激,但不一定買得到快樂。【責任編輯/江小白】

來源:遠川研究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於2015年,直通矽谷,專注於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網際網路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網際網路、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焦點

  • 1000億的泡泡瑪特和盲盒裡的95後
    但在這天清晨6點的西單大悅城門外,卻有兩千多人排起了長龍,他們打算在寒風中再等4個小時,等大悅城一開門就衝進去買一款玩具:泡泡瑪特的新款公仔。這些來買玩具的人,不是需要哄孩子的父母,而是以95後、00後為主的年輕人。這種場面,對泡泡瑪特來說已經不算新鮮。
  • 泡泡瑪特市值破 1000 億,為何盲盒能瘋狂吸粉年輕人?
    近期關於泡泡瑪特上市的這個話題熱度不斷。原本只是一家小小的雜貨鋪市值突破1000億,為什麼盲盒能驅動年輕人消費?其實泡泡瑪特在最初的時期是比較尷尬的,沒人看懂在賣什麼,所以別說客戶,就連店員都很難找到。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在95後00後年輕人中流行開來。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85後創業賣盲盒,1年淨利潤4.5億王寧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瑪特還是一家夫妻店。出生於1987年的創始人王寧及妻子楊濤持有泡泡瑪特近49.8%的股權,上市後這對夫婦身價將接近500億港元。華興資本、紅杉資本亦成為贏家。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創始人火了
    導讀:「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在95後00後年輕人中流行開來。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依據公開信息,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股,上市首日開盤漲幅100.26%,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
  • 泡泡瑪特是什麼?為什麼能值1000億?
    泡泡瑪特是什麼?它是這幾年年輕人最愛的潮玩盲盒,樣式不同的小玩偶,在看不見的盒子裡,每次打開時的神秘感和驚喜感,讓許多年輕人甘願為其買單。就是這樣的一個玩具,在今年雙十一為其公司創造了一年4.2億的淨利潤,3年利潤增長300倍。而它的創始人,王寧,在公司上市市值達到1000億港元後,他的個人身價也已達到500億港元。究竟泡泡瑪特為什麼火?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 85後...
    縱觀潮流玩具的發展歷史和泡泡瑪特自身的成長可以發現,這家公司的核心能力並非是創造了molly等一眾潮玩IP,而是做到了能讓潮玩這種文化成為一種大眾娛樂的消費品。  85後創業賣盲盒,1年淨利潤4.5億
  • 夫妻賣盲盒、年入16億,泡泡瑪特為何瘋狂「吸粉」95後?
    小小盒子裡的玩偶,為何能成為年輕一代的消費新潮流?讓眾多年輕人「傾家蕩產」的盲盒究竟藏有怎樣的營銷密碼?去年年底,一場關於「盲盒經濟」的大討論,將潮流玩具這一略顯小眾的消費品,推到了大眾面前。而站在這些盲盒玩具背後的,就是泡泡瑪特。
  • 星空獨家︱困在盲盒裡的泡泡瑪特
    來源:星空財富bj作者/星空下的饃饃編輯/菠菜的星空排版/星空下的小魚泡泡瑪特作為95後的「茅臺」,讓消費者和市場同時酩酊大醉。在《招股書》中號稱國內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潮玩公司——泡泡瑪特,於2020年12月11日登陸港交所,發行價38.50港元/股。
  • 市值500億!吸乾後浪錢包的泡泡瑪特上市,盤盤讓資本著迷的潮玩
    點擊藍字關注月月克金融萬眾期待的泡泡瑪特終於開啟了招股,旁邊經常讓我幫忙抽鞋的95後同事說他開港股帳戶就是為了打新泡泡瑪特。可惜泡泡的上市節奏有點快,他還沒來得及開好帳戶,他還給我分析了一頓泡泡瑪特有多麼牛逼,多麼使人上癮。
  • 泡泡瑪特一年賺4.5億,盲盒成了「印鈔機」?
    1   「盲盒」成了「印鈔機」   近幾年,隨著其線上線下渠道的增加和完善,這位有著綠色的眼睛,嘟著嘴的娃娃在生活中變得隨處可見,截至2019年,泡泡瑪特一直在全國擁有114家零售店,825個自動售貨機。
  • 市值超1000億港元!離開新三板再戰港股的泡泡瑪特 生意怎麼這麼火?
    號稱「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首日開盤即大漲,超100%,市值一度突破1000億港元。截至發稿,漲幅回落至84.29%,報70.95港元/股,市值為974億港元,動態市盈率達189.23倍。在前一日,泡泡瑪特定價38.5港元,超購近356倍,凍資2237億港元,一手中籤率15%。
  • 盲盒公司泡泡瑪特年入16億 泡泡瑪特是什麼公司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盲盒最新資訊 > 正文 盲盒公司泡泡瑪特年入16億 泡泡瑪特是什麼公司
  • 泡泡瑪特成新三板「最牛」轉板股!33歲創始人夫婦身價500億
    其中,金鷹國際商貿集團(中國)有限公司一度是泡泡瑪特的第二大股東,掛牌新三板前,該公司持有泡泡瑪特近18.23%的股份,但2019年2月,金鷹轉讓了所有泡泡瑪特的股份。截至新三板摘牌前,泡泡瑪特的估值為20億元。儘管彼時的估值已較掛牌新三板前期有一定提升,但相較於轉板上市後的1000億港元市值,在外界看來,這一退出也算是遺憾。
  • 今天,33歲創始人IPO敲鐘:泡泡瑪特市值1000億
    由於早期商業模式未明朗和難以理解00後瘋狂購買盲盒的喜好,不少投資人錯過了泡泡瑪特。招股書顯示,33歲的王寧持有泡泡瑪特近55%的股權,對應市值超500億港元。85後男生創業十年,做出超千億市值賣盲盒,一年賺4.5億泡泡瑪特的創業故事始於十多年前。背後的掌舵人王寧,出生於1987年。2008年5月13日,還在讀書的王寧就和幾個同學一起開了第一家實體店,做格子鋪。
  • 別再問泡泡瑪特憑什麼值1000億了
    12月11日,泡泡瑪特(9992.HK)正式登陸港交所,開盤價格為77.2港元,較其招股定價(38.5港元)高開超100%,市值一度達到1065億港元。收盤價回落至69港元,漲幅為79.22%。這個依靠「盲盒」玩法在近兩年獲得高人氣的潮流玩具公司,實際已經成立了十年。
  • 盲盒裡藏著50億美金:泡泡瑪特為何能撩動Z世代?
    懂財帝原創 · 作者|琳琅85後王寧,用一個嘴角上翹大眼睛的Molly潮女,撕開了中國Z世代精神世界隱秘的一角。過去十年裡,王寧帶著它創造的泡泡瑪特完成了八輪融資,從新三板輾轉,如今已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再謀主板上市,擬募資2~3億美元。泡泡瑪特在中國掀起了盲盒文化的盛行,Z世代手中的潮玩「玩」出了盲盒經濟。
  • 95後的瘋狂盲盒背後:泡泡瑪特將上市 老闆僅33歲
    小歐最喜歡的是泡泡瑪特家Dimoo系列盲盒,她表示自己是個理性玩家,約兩年時間裡收集了約70個,有一個三層柜子專門用以成列這些公仔,「也許未來會有一面牆吧」。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曾公開表示,有一位60歲的玩家,一年花了70多萬元購買盲盒。國泰君安曾經發布研報顯示,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一年買盲盒耗資百萬。
  • 靠「盲盒」上市的泡泡瑪特,「後浪」的錢那麼好賺?
    來源:互金觀察站近期,瘋狂吸粉「95後」、靠著潘多拉盲盒赴港上市的泡泡瑪特引起了市場的關注。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中顯示,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呈現持續上漲的勢頭。種種數據可見,在「後浪」的購買衝動之下,泡泡瑪特的「印鈔」能力火力全開,盲盒經濟也一躍成為當下熱度十足的風口,小小的盲盒竟撐起了一家上市公司,怎能讓人不意外。
  • 泡泡瑪特IP搭上盲盒後瘋狂吸金 是「韭菜」盒子還是「寶藏」盒子
    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成立後的6年一直不溫不火,當時的資本市場還沒有發現這個企業的潛力,然而如今看來,泡泡瑪特已今非昔比。6月1日晚,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是其繼2019年從新三板退市後,又一次向資本市場衝刺。而這次,泡泡瑪特是帶著年入16億營收的底氣衝擊資本市場,其快速的吸金能力和商業切入點也讓部分投資人直言:「跟不上節奏」。
  • 靠盲盒一年大賺4億多元,泡泡瑪特赴港IPO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劉芫信小小盲盒讓95後、00後們如痴如醉,這也讓盲盒成了一門大生意。這不,盲盒行業的「一哥」泡泡瑪特(POP MART)也要到資本市場登臺亮相了。6月1日晚上,國內知名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已於6月1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泡泡瑪特的無人售貨機說起泡泡瑪特,95後、00後們並不會陌生,因為這家公司的主打產品Molly是眾多小女生的最愛。而去年一度風靡的「盲盒經濟」,更加使得泡泡瑪特公司為更多公眾所熟知。泡泡瑪特在天貓、京東等主流動電商平臺都有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