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世俗化帶來的新文化發展,日本藝術界掀開文化新界面

2020-12-09 阿超說文化

鎌倉時代高漲的宗教精神,令佛教界誕生了眾多新宗派。新佛教教團借時局變動的東風,從十四世紀末至十五世紀大幅度擴大陣線,奠定了牢固的大眾基礎。

十五世紀中期,日蓮宗的日親和淨土真宗的蓮如的活動,分別在都市商人階層和地方農民階層中推廣佛教。特別是蓮如領導的本願寺教團,在各地發動了一向宗暴動,勢力迅速壯大,甚至威脅到了武士的統治地位。

如果統計在前近代保持了相對優勢的昭和初期的全國寺院的話,根據各宗派的數據可以看到下列排位順序:真宗以一萬九千多所位居第一、曹洞宗一萬四千所、真言宗萬二千所、淨土宗八千所、臨濟宗六千所、日蓮宗四千九百所、天台宗四千五百所,從新佛教各派佔據壓倒性多數這一點也能了解,這一時代新佛教教團的發展十分顯著。

從貴族信仰發展起來的舊佛教,依靠的是統治階級給予的寺領莊園,而直接抓住民眾的新佛教,巧妙地利用民眾地位上升這一歷史大趨勢,從而取得了這樣的成績。但是,教團外部的發展並非必然象徵著佛教精神在思想上的成長。

恰恰相反,它在很大程度上讓人感覺到,正是因為淡化了開宗鼻祖嚴格的宗風,並與社會現實妥協才得以擴大陣營。

證據就是,儘管教團得到了發展,但十五世紀以後並沒有出現值得稱道的佛教思想發展,大致在這一時期,佛教喪失了在日本思想界的主導地位。佛教美術在這個時代,之所以水平明顯下降,雖然也與新佛教基本上不重視建寺造佛等外在功德不無關係,但不能不看到其中的一個原因在於,新佛教喪失了古代般熱烈的宗教精神,創造優秀佛教美術的能量已經枯竭。

之後,佛教在很長的歲月裡保持了其不可小覷的社會地位,卻難以掩蓋其宗教世俗化的傾向,禪宗文化的內容則如實反映了這一點。臨濟禪得到了以足利將軍為首的統治階級的大力保護,由足利義滿引進宋朝制度並指定的五山禪僧,甚至成了室町幕府的政治顧問,參與政治、外交、貿易等事務,在藝術、學術領域中也扮演起了指導性角色。

禪宗文化在十四和十五世紀文化界所佔的比重雖然很大,但儘是一些對於深化宗教精神不起任何作用的東西,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禪宗文化的流行,成為宗教文化向世俗文化轉變的第一步。

禪僧的日常修行中,飲食起居無一例外試圖原封不動地再現中國禪宗寺院的規矩。來往於明朝的禪僧們,則熱衷於學習明朝文化。因此,五山禪僧與統治階級密切勾結的結果,是自然而然地為上流社會造就了中國式禪宗文化趣味橫溢的局面。

古代貴族文化失去權威的這一時代,在貴族化了的上層武士面前,作為適合於為其崇高地位裝點門面的新貴族文化,外來性較強的禪宗文化較之從底層發展起來的大眾文化更符合其口味,受到了他們的寵愛。另一方面,在大眾化傾向非常鮮明的室町時代,禪宗那樣的貴族文化之所以受到尊重,其歷史原因應該也是出自上述背景吧。

禪宗文化中,首先必須提到的是五山文化,但可以說它不外乎是游離於日本人現實生活的禪僧們出自賣弄學問的心理而創造的智力遊戲。例如一休的詩歌,甚至赤裸裸地描寫了性,然而他那宗教與文學渾然一體的詩歌也僅停留於反映日本禪文學的獨創境界。玩弄語言文學技巧本身脫離了禪的宗旨,因此,五山文化的繁榮終究不過是禪宗文化世俗化的一個標誌罷了。

其次,在造型美術的領域裡,禪宗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前面已經闡述了"頂相",水墨畫的流行也與禪宗有著密切的關係。用單一墨色畫出極度抽象的線條和構圖、從精神角度來表現對象的水墨畫,取代以情趣和色彩為生命的大和繪,成為這個時代畫壇的代表,這意味著它完全切斷了與日本畫既往歷史的聯繫,形成了新的傳統。活躍於十四世紀中期水墨畫初期的畫家默庵以及可翁都是禪僧,他們的主題也以布袋圖、五祖六祖圖等宗教畫居多。

由此可知,水墨畫是禪文化的一個構成元素。進入室町時代以後,雖然在水墨畫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如拙和周文等人均出身禪林,但是繪畫本身逐漸向宗教色彩淡薄、觀賞性強的藝術轉變。

大和繪也與和歌、屏風畫緊密結合在一起,而五山文學中的自然關照,則通過詩畫軸這一形式與繪畫結合,自此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宋元風格山水畫的發展。從切斷與日本繪畫傳統的聯繫、專注於學習中國繪畫技法開始起步的水墨畫,不僅在技法上,而且主題、構圖等無一跳出模仿中國畫的框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體現了日本人藝術的獨特性,並非毫無疑問。

1469年,從明朝回國的雪舟的作品中,終於誕生了令日本人足可自豪的水墨畫傑作。雪舟也努力向夏理等中國畫家學習,這一點與前輩諸多畫家沒有區別。

然而,他不僅全身心成功把握了自然的力量,而且遠離世俗化了的畫壇,居住在豐後、周防等偏遠地區,在與各階層人的廣泛接觸中從事創作,畫出了真正以日本人精神為精神的水墨畫,而不是對中國畫的模仿。通過對空間進行純視覺處理來構成繪畫獨有的造型美,這是雪舟在日本繪畫史上的首創,也是因過度追求藝術趣味而使造型藝術的獨特性稍有欠缺的大和繪中無法見到的,《秋冬山水圖》《山水長卷》等作品便是其中的代表,雪舟不正可以稱為日本最早的個性畫家嗎?

《風濤圖》的作者雪村,也是堪稱在水墨畫的日本化進程中佔據了重要地位的畫家。雖然在氣勢上不及雪舟,但他的《風濤圖》,在冰雪覆蓋的東北地區嚴酷環境中敏銳抓取了激蕩震撼的大自然威力。總之,水墨畫源於禪宗,但在不知不覺中擺脫了宗教意義,獨自發展成表達自然關照的藝術。然而,水墨畫所開創的新造型美學,在追求和漢綜合技法的狩野派手中,與大和繪的色彩主義相融合,成為後來日本畫蓬勃發展的出發點。在繁雜的對象中捨棄並非本質的東西,只以象徵手法將本質的事物表現為單純形象,這就是水墨畫的目標,在大自然中對這一目標進行造型化嘗試的,就是從大約十五世紀開始引人注目的這一時代特有的庭園樣式。

古代貴族嗜好庭園之美,他們在"寢殿造"的住宅中建池、築島,還在他們建造的阿彌陀堂的前庭造池、立石。這種趣味來自室町時代,足利義滿在北山建造的別墅一金閣寺的庭園,其創意似乎與古代淨土教寺院的庭園出自同一源流。但是,室町時代中期以後的禪宗寺院,將廣袤的大自然壓縮在一個狹小的空間,用象徵性手法來加以表現,就此開始了新樣式庭園的建設。如龍安寺的石庭,只在別無他物的白砂石上配置大小不等的十五塊石頭表現大海的意境;大德寺大仙院的庭園,在猶如貓額般狹窄的場地上同樣僅用石塊組合製造出溪水從深山流入谷間的複雜景觀,這些都是出類拔萃的事例。

同時,它們也是在一粒微塵中發現全宇宙生命這一佛教泛神論哲學的藝術表現,所以也許並不能說與宗教無關,不過,也可以說這是禪宗文化脫離宗教特徵向純藝術方向轉化並日趨精湛的典型事例。較之庭園,在與人的日常生活關係更為密切的住宅建築中更是出現了同樣的現象。現代被視為日式榻榻米住宅基本配置的壁龕、擱架、客廳等,無論在古代貴族的"寢殿造"還是鎌倉時代的武家住宅中都尚未出現,它們構成了室町時代末期出現的書院住宅建築的特色,其源流則來自寺院中的僧侶書齋。尤其是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十分熟悉的"玄關"就來自禪宗的專業術語,從這一點來考量的話,應該說不少方面受到了禪宗寺院的影響。

寺院建築通過書院造而為一般住宅建築所採用,由此可以看到宗教文化世俗化的特徵。書院造的形成,創造出了只有以書院造結構為前提才能理解的各種文化形態。

在這之前,除了禮拜用的佛畫之外,提到用以欣賞的繪畫,不是屏風畫,就是展開在書桌上的畫卷,但是有了壁龕之後,掛軸就能掛在壁龕上欣賞了,掛軸不僅成了日本畫的一個重要形式,而且比屏風畫以及畫卷的形式更加簡易,使日本畫在大眾中比過去更易普及。

花道的形成,如果忽視了與書院造住宅的關係也無從談起。因為壁龕誕生後人們才開始在住宅的客廳裡放置花瓶,有了欣賞插花藝術的場地。在花瓶中插花,本來是供佛的一種禮儀。

平安時代的貴族住宅好像也放置花瓶,他們有插花的場地,但是插花成為一種藝術並開始出現專業的名人還是在進入室町時代以後,從那時起客廳的壁龕用插花來裝飾成為不可或缺的要素。

總之,為了供佛而進行的插花,在不知不覺中其宗教的用途被淡忘,變成了將日常生活藝術化的手段,這一點可以從中理解宗教的世俗化特徵。

相關焦點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三十三:教會的世俗化1
    基督教之三十三:教會的世俗化1 中世紀時期,羅馬教會非常有勢力。教會自成體系,在宗教、政治、司法和道德、文化方面都具有重要影響。到了近代前期,教會已經處於危機之中。
  • 妖魔鬼怪與平民之聲:中國宗教文化中的「左道」
    本研究將在中國宗教文化發展演變的大背景中檢視五通神信仰的歷史,希望以此填補中國宗教研究中的這一空白。中國神靈世界的格局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中國人的宗教首先都是一種祈求神力以增強對現世生活掌控的手段。同樣,對於由「正典經文」與「專業神職人員」定位的神職化/制度性宗教與二者皆無的非神職/世俗化宗教的區別,近期的研究有點過分強調了。我們無法將世俗化的民間信仰中的價值觀和實踐活動,從其所處的大的社會母體及制度矩陣中分離出來。
  • 從日本宗教文化看靖國神社問題:實質以惡為善
    從歷史沿革看,靖國神社並不等於日本傳統文化與宗教信仰,而只是在明治維新後被軍國主義所利用的國家神道的產物,曾構成日本軍國主義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的日本政府便謊稱,神道不是宗教而是日本自古以來的習俗,迫使所有日本人都來尊崇。現在的問題在於,日本有一些人不僅不痛改前非,反而繼承了當年的軍國主義邪說,用所謂日本文化特殊論來為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辯解。
  • 從日本江戶時代特色文化來談談落語的衰落
    並成為很多人的精神情感寄託,人們開始追求更加通俗親民的娛樂文化,因此落語的產生滿足了市民階層的需要。搞笑的表演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求,成為曲藝戲劇界的一大重要藝術形式,日本的庶民文化日益豐富。2.文學曲藝: 日本傳統文化與中西文化的交融隨著政治軍事環境的安定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日本江戶時代的文化精神生活日益繁榮。
  • 世界文明古代國家—民族宗教的起源與儒家文化
    各種新修神廟、建新都、大賞新祭司和新貴族耗費了大量財物,最終承受這些的都是老百姓,所以老百姓當然不會支持一個不能給他們帶來任何實惠的新神,不過確實能說明一個問題,宗教傳統信仰的堅固和祭司集團的強大。並且現代科學之所以發展,資本主義的發展是有賴於基督教改革的。周公旦的政治改革和宗教改革中帶來的理性化、道德化、社會化、世俗化、倫理化等等的人文精神孕育出了先秦諸子,特別是孔子的儒家哲學的種子,所以中國宗教是中國哲學賴以孕育的母體,中國哲學脫胎於周代的國家名族宗教的。就好比西方的哲學是科學之母一樣。
  • 以我國古代文化為例,淺析對日本政治經濟帶來的影響和改變
    的起源,有不少證據能夠證明日本是從中國大陸分離和漂移出去的,但同時期日本的文化發展明顯滯後於大陸。按照文明的發展進程來看,從石器時代下一個階段應該是青銅器時代,而在中國已經進入鐵器時代的漢朝於朝鮮半島設郡,一部分人從朝鮮半島遷徙到日本島,使得日本提前進入了鐵器時代。這部分人為日本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和文化,這便是中國古代文化開始不斷影響日本政治文化的開端。
  • 古埃及文化:宗教信仰中的神靈
    這四個宗教中心不僅是古埃及各個王朝時代的王都,也是當時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由此也可看出在古埃及文化演變過程中,宗教文化的發展也成了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宗教信仰中最重要的就是信仰的神靈,在古埃及文化演變過程中,阿蒙神是其中最重要的神靈之一。在古埃及語言裡,阿蒙翻譯過來的意思便是「隱形」,意思是這是一種看不見的神靈,但它卻是一直存在於人們身邊的。
  • 宗教文化是什麼?宗教的意義是怎麼樣的存在呢?
    宗教文化是什麼?宗教的意義是怎麼樣的存在呢?宗教文化是最什麼呢?宗教本意倡導信徒恪守本分,也就是修身,從此出發而後愛世人,宗教存在意義本質是以有限的人力去揣測未知的神秘。信或不信在信徒自己,人是個體,父母妻兒丈夫朋友都不應當成為入教的原因。
  • 仙峰寺、菩薩谷與鬼佛像——淺談《只狼》中的日本宗教文化
    無須刻意觀察,玩家們會發現在遊戲中宗教元素無處不在。殘破寺廟沉默寡言的佛雕師、穿梭各地所仰仗的鬼佛、只狼手中據說由高人所制的歸佛,以及在遊戲中被濃墨重彩刻畫的仙峰寺、菩薩谷,無不彰顯著古日本國濃厚的佛教文化。如果經常看一些日本的文學影視作品的話,就會發現日本的宗教不僅僅只有佛教,而是一個錯綜複雜,包羅萬象的體系。
  • 日本落語的前世今生:江戶時代幕府等級森嚴化與佛教世俗化的產物
    中國的相聲實際上是發源於北京天橋以及天津"三不管"一帶的底層文化產物,它從出生的那一剎那就註定了它不會太高雅。實際上,對於相聲的"高雅化"在國內也有過很長時間的一段試驗,但基本上是以失敗告終的,相聲先天的基因就決定了它不可能脫離民間。而日本的落語則不然,日本落語的起點便是高高的廟堂,它是高雅文化與世俗文化的結合體。
  • 淺談日本文化,東瀛的西行取經人空海,對日本文化做出了什麼貢獻
    在這一時期,日本開始進入封建時代。除了官方的傳播,宗教的傳播也是當時一個重要的歷史現象。最熟悉的案例是著名的鑑真渡日傳佛的案例。建鎮還把唐朝的許多優秀技術帶到日本,極大地促進了日本的發展。但在宗教交流方面,日本還有一位重要的佛教僧侶,他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日本空海和尚。
  • 說妖解怪:中國志怪文學發展的起伏歷程與日本妖怪文化發展的對比
    日本「妖怪文化」的發展歷程無獨有偶,日本的「妖怪文化」也曾經有過類似的經歷,有趣的是日本原來並沒有「妖怪」這個詞,在十九世紀末之前,日本人主要使用「」這個詞語來稱呼妖怪,到了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日本哲學家井上圓了出於破除封建迷、普及科學的目的,創建了「妖怪學」,正式使用了「妖怪」一次,也就是說,日本妖怪文學的誕生是為了否定妖怪。
  • 魏斌談山嶽中的六朝宗教與文化
    有句俗語說,「天下名山僧佔多」,這句話道出了中古以降山林文化景觀的基本格局,佛教雖然是後來者,但擴張力量要遠遠大於神仙道教。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統一帝國解體後帶來政治權力的分散化。此消彼長,制度化宗教作為一種信仰權力,為社會提供了另外一種生活空間。
  • 日本文化|日本的美學到底在追溯什麼?
    上世紀,日本在經歷了泡沫經濟之後一蹶不振,他們急需找到新的振興經濟和精神文化逃離的出口。於是他們找到了「日本漫畫」與「日本漫改電影」來讓全球的觀者們看到日本城市與鄉村美,來提升日本文化競爭力『;他們找到了「日本工匠精神」來吸引外商的投資;他們找到了「風俗文化」來提升旅行業......
  • 淺談唐詩與宗教寺廟文化的不解之緣
    唐朝是中國古詩發展的鼎盛時期,俗話說唐詩宋詞元雜曲,足以證明唐詩在中國古詩詞中的地位。唐詩往往簡短意賅,耐人尋味,廖廖幾句就可以將各種意境囊括其中。稍稍讀完幾首唐詩你就會發現,寺廟、鐘聲、僧侶,經常出現在唐詩中,構成了一種獨特的詩詞意境。為什麼唐詩中的寺廟文化如此盛行?唐朝宗教的發展到底對唐詩有何影響?
  • 純淨與聖潔:盧布爾雅那伊斯蘭宗教與文化中心
    伊斯蘭宗教與文化中心新址的「特色」之處在於其缺乏「特殊性」。它坐落於城市中心附近一處被遺棄和忘卻的地方,這裡處於破碎且未開發的狀態,並有著未卜的城市前途。附近19世紀的塞拉耶佛清真寺是由富裕的捐助者幫助打造的清真寺群,是城市發展新篇章的起點和一部分,而新的清真寺也背負著開啟盧布爾雅那新歷史的使命。伊斯蘭宗教與文化中心包含了一棟宗教學校建築、文化與辦公區域、一棟供社區工作人員的公寓樓、一間餐廳以及斯洛維尼亞第一座清真寺,這些空間都與地下停車場連接。
  • 日本文化屬於中華文明圈嗎?日本民族究竟有著怎樣的起源?
    一種觀點認為,日本文化是一種深受中國影響的、獨立的文明。就是說它起源於中國,後續自行發展出了一套自己的東西,後來成為了獨特的文明。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日本文化是獨立起源的,但是後來漢化了。它是一種獨立起源的、後續接受中國文化大量影響並最終成為中國文明圈的具有獨特性的一個成員的文化。
  • 東亞文化之都,泉州一個宗教的聖地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皆是聖人」這是宋代先聖朱熹,對泉州宗教的評價。說到閩南的傳統文化,不能不提的就是泉州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泉州在宋元時期就是中國世界級的通商港口,世界各地商客往來絡繹不絕,甚至許多人都在泉州定居。形成了泉州宗教信仰的豐富性,現今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婆羅門教、基督教、摩尼教、拜物教、猶太教等諸多宗教信仰。
  • 「西歐宗教」碰撞「東方文化」,中間地帶的拜佔庭帝國如何自處?
    就在拜佔庭文化繼承古希臘文化和更新發展的過程中,中世紀世俗王權與底層百姓、羅馬教廷抗衡的過程中,西歐禁慾式的宗教和神學思想開始滲透到拜佔庭的藝術文化之中,讓拜佔庭文化中多了一些時代性的獨特神秘韻味與隱喻世俗及抽象的特徵。
  • 肖磊:日本西化了近二百年,為何依然喜歡中國文化
    為什麼要在研究中華文化的時候,重點講日本呢,要知道在中華文明發展歷史上,有多個被中原人士稱為「蠻夷」的民族,通過徵服中原,學習和融入中華文化,而成為了新的中華大一統帝國。  日本當年入侵東三省,成立偽滿洲國,再到後來盧溝橋事變包圍北平(北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如果稍微看一下歷史,就知道日本似乎是在「模仿」滿清的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