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在《聊齋》中創造了很多狐女形象,提起她們,讀者的印象都是美貌嬌豔、風情萬種,遇到自己心愛的男子,就可以隨心所欲地追求,她們的愛情,似乎不用受任何世俗的束縛。
這種理解,並沒有錯,卻不全面,《青鳳》一篇的女主角狐女青鳳就是一個例外,遇到愛情後,她並不能自由地和心上人在一起,而是要受到自己叔叔的嚴加管教,衝不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她和意中人耿去病也是經過了一場生死的考驗後,才最終走到了一起。
面對狂生耿去病的熱烈追求,處處表現得端莊含蓄
《青鳳》中的男主人公耿去病與其他的人物性格有著很大的不同,他是一個狂生的形象,作者正是有意用他的狂放,來體現青鳳的含蓄。
蒲松齡的短篇小說,每一篇中寫的人物都千姿百態,但文章的開篇卻是非常一致,都是先交代人物的家世背景,這是蒲松齡從司馬遷《史記》列傳的體裁中借鑑過來的寫法。
耿去病是山西太原人,耿家的祖上是做官的,留下來了一個很大的宅院,當官的人家,除了主子,還有無數的下人奴僕,自然是需要住很大的房子。但是耿家衰落以後,僕人都請不起了,房子也就不需要住那麼大了,耿家的老房子就這樣空置了起來。
房子一沒有人住,怪事就連連發生,屋門總是自開自關,家人半夜裡經常驚醒,宅子裡不安寧,耿家的房主幹脆搬走了,只剩下一個老人看守宅院。
耿家房主的侄子叫耿去病,他不怕這些怪事,還專門讓看門的老人有什麼動靜都去告訴他。耿去病晚上去一探究竟的時候,就這樣結識了青鳳一家。文章一開始,就重點突出了耿去病豪爽狂放、不懼鬼神的性格特徵,為故事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在青鳳出場之前,先出現的是她的叔叔,她的叔叔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蒲松齡用一句話就刻畫出了一個封建老儒生的形象:「一叟儒冠南面坐」。這個人是一個老叟,他的打扮是戴著一頂「儒冠」,「儒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
古代的讀書人稱為儒生,"儒冠"是儒生專門戴的帽子,是為了體現自己知識分子的身份。《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尊敬讀書人的,看到別人戴著儒冠就會格外尊敬,但像劉邦這樣不好儒的人,看到別人帶儒冠就會特地羞辱別人。
耿去病很健談,和老頭聊得很開心,老頭就叫了侄女青鳳出來見客,接下來便是《聊齋》中最常見的一見鍾情的橋段,但這段感情的發展卻頗為曲折。
文言文最講究的就是濃縮精煉,蒲松齡僅用了14個字就寫出了一個舉世無雙的美女形象:
「弱態生嬌,秋波流慧,人間無其麗也。」
柔弱的身姿帶著無限嬌媚,像秋水一樣的眼波中流轉著聰慧之氣,人間絕沒有這樣美麗的女子。
狂生耿去病對青鳳產生了愛慕,一邊喝酒一邊緊盯著青鳳看,眼珠子都不轉一下,青鳳察覺以後,只是立即害羞地低下了頭,這一個低頭的動作寫出了青鳳的嬌羞和含蓄。大膽的耿生,又偷偷地去踩青鳳的三寸金蓮。
古代女子的腳是最隱私的地方,是不能隨便讓別人看和碰的,對狂生耿去病如此放肆的行為,青鳳卻只是腳往後縮了一下,也沒表現出生氣的表情,這隻有一個解釋,就是青鳳也對耿去病產生了好感,只是叔叔在旁,不敢有所表示。
耿去病喝酒喝得醉了,一系列小動作得到了青鳳的認可,更加控制不住自己,拍案大聲說道:
「得婦如此,南面王不易也!」
如果能夠娶到青鳳這樣的妻子,南面為王都不換!看到耿生如此醉態,青鳳趕緊站起來,撩開幃幔走了。
衝不破禮教束縛,因一場生死考驗終成眷屬
青鳳也喜歡耿生,也嚮往愛情,卻不敢表現出來,雖然她的身份是狐女,其實卻是現實世界中養在深閨的千金小姐模樣。蒲松齡有意要用青鳳的形象,寫一個女子如何在禮教束縛之外,收穫到美滿愛情的故事。
青鳳的愛情阻力,都是來源她那個家教很嚴的叔叔,叔叔看出了耿生對青鳳心懷不軌,半夜裝成一個披頭散髮的惡鬼來嚇唬他,耿生卻笑著用手指蘸著墨汁塗黑自己的臉,瞪著兩隻眼睛和他對視,那鬼只好慚愧地離開。
嚇不走耿生,叔叔決定帶著全家搬走,青鳳來到耿生的房間和他告別,遠遠地隔著門對他說
「惓惓深情,妾豈不知?但叔閨訓嚴,不敢奉命。」
青鳳有意和耿生保持距離,耿生卻硬要向她求歡,突然叔叔出現,大罵青鳳:「賤輩辱吾門戶!不速去,鞭撻且從其後」。
叔叔責罵青鳳辱罵家中的門戶,為了躲避耿生的糾纏,帶著一家人搬走了。直到一年後的清明節,耿生看到了兩隻被大狗追趕的小狐狸,一隻鑽進草叢逃跑了,另一隻驚慌失措,沿路奔跑,「望見生,依依哀啼,涑耳輯首,似乞其援。」看見耿生,依依不捨地哀啼著,很溫順地伏首垂耳,好似求他援救。
耿生很可憐它,便解開衣襟,把它提起來抱回了家,關上門,把它放在床上,一看竟是青鳳,青鳳洩露了真實身份,還對耿生說:「望無以非類見憎」,希望您不要因為我不是人類而厭惡我。這一段情節,不禁讓人想起了鳳九和帝君之間因報恩而發生的浪漫愛情。
青鳳和丫環出來玩,碰到危險,被耿生所救,丫環回去肯定以為青鳳死了,她剛好就能和耿生相守在一起。耿生和青鳳在一起後,又不計前嫌,從莫三郎的手中救下了被他抓到的叔叔,叔叔感激耿生的救命之恩,也接納了兩個人的愛情,之後青鳳把叔叔接到身邊照顧,報答他的養育之恩,故事獲得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但是這樣的圓滿,或許只有在狐女這個特殊的身份上才能發生,在蒲松齡的時代,現實中的大家閨秀,既不可能去和耿生這樣一個狂人談戀愛,更不可能和他有情人終成眷屬。正是因為在現實中無法實現,蒲松齡才用小說家的神奇筆觸,圓了一個女子無法實現的愛情夢想。
青鳳雖為狐女,但她的一舉一動之間,都流露出大家閨秀的氣質,她含蓄、穩重、端莊,嚮往愛情,卻因為嚴格的家教,不敢大膽地追求愛情,也打不破禮教的束縛,稍微有所行動,便會被家長鞭笞,責罵她敗壞家風。
按照正常的邏輯,青鳳永遠不能跟隨在耿生的身邊,青鳳想要和心上人在一起,也只有在家裡人都以為她死了以後,「此天數也,不因顛覆,何得相從?然幸矣,婢子必以妾為已死,可與君堅永約耳。」現實中無法企及的愛情夢想,只能借用狐女的身份和超現實主義的手法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