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將於7月1日起開始實行,其中一些規定備受矚目——「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
隨著人口流動性的增強,很多年輕人因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離開家鄉,留下老人獨守「空巢」,由此也引發一系列問題。近日,中國青年報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網,對3179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9.0%的受訪者感覺當下空巢老人情感寄託缺失的情況嚴重。71.5%的受訪者呼籲子女加強對老人的「精神贍養」。
49.4%的人直言人們對老人的情感需要關心不夠
李培陽在濟南老年交友中心工作,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讓他印象深刻。老太太晚年喪偶,一雙兒女分別定居在日本和雲南,有時一年也難回來一次。「老太太平時住養老院,她說,就像蹲監獄。來這裡之前,由於與外界的交流很少,她患上了抑鬱症。」李培陽說。
調查中,89.0%受訪者感到當下空巢老人情感寄託嚴重缺失。49.4%的受訪者認為當下人們對老人的情感需要不關心,24.5%的人感覺一般,僅24.7%的人認為「關心」。
70後的王福敏帶著妻兒在北京開餐館,由於沒能力把父親接到身邊贍養,父親只好在農村老家獨居。「每年春節回家,父親都開心地張羅好多年貨。我們走後,他一人要吃好幾頓剩菜剩飯。」
全國老齡辦2012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達49.7%。全國老齡辦副主任閻青春介紹,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數量的增加,我國農村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達到了38.3%,上升速度比城市更快。
寸草心敬老志願者聯盟主席、中國老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紅塵告訴記者,很多敬老院的老人,對去那裡服務的志願者十分依戀。長期缺乏與外界的交流,可能會導致老年人精神抑鬱,如果缺乏及時有效的心理幫助,可能會引起痴呆,甚至引發自殺的念頭。
69.0%的人指出城市化改變熟人社會格局引起老人情感空虛
為什麼空巢老人容易出現情感空虛?調查中,69.0%的人指出城市化改變了熟人社會格局,鄰裡關係淡漠,老人社交少;59.6%的人認為子女對老人關心不夠,忽視和冷落老人;55.7%的人感覺針對老人的休閒文化項目少,老人精神生活貧乏。
劉紅塵告訴記者,雖然社區會有人上門慰問,一些養老機構也有工作人員陪聊,但在老人眼中,很多都是例行公事,或是用錢買來的服務而已。「對於中國的老人來說,只有子女的關愛才能深入他們的心靈。然而不少子女把父母送進養老院後,就很少來探望了。」
他指出,當前生活節奏加快,傳統文化影響力變弱,孝文化缺失。一些年輕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無暇顧及老年人,代際關係越來越不和諧,最平常的親情需要成了一種奢求。
「古人稱『父母在,不遠遊』。如今,社會進入工業與後工業時代,子女與父母住在一個屋簷下或相鄰而居的狀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南京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系主任陳友華教授告訴記者,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老年人對子女的情感依賴程度較重,子女的遠離容易讓他們感到內心空虛,但老人情感寄託缺失也不應完全歸咎於子女。「與西方很多老人不同,把讀書學習作為生活方式的中國老人較少。打麻將、玩紙牌等雖然能給他們帶來一時的快樂,卻無法讓他們的內心得到真正的充實,精神生活貧乏影響著他們的幸福感。」
91.4%的人表示老有所養絕不僅限於衣食無憂
目前,我國普遍規劃實行「9073」的養老服務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照顧養老,7%的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社區照顧服務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
調查顯示,91.4%的受訪者認為,老有所養絕不僅限於衣食無憂,更重要的是情感需要。
應如何關照老人的情感需要?71.5%的人呼籲子女加強對老人的「精神贍養」,常回家、常交流。
「對於老人來說,子女的關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劉紅塵認為,一方面,要通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重新喚起年輕人對「孝」文化的重視,在全社會營造敬老愛老的氛圍。「我國老齡化程度正在加深,高校應普遍開設老年學課程,讓學生對老齡化概況、老年人心理有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國家要在經濟和制度上給予支持,保障勞動者帶薪休假的權利,減少「子欲養而親不待」悲劇的發生。
在國家和社會支持方面,66.6%的受訪者建議加大財政對養老事業的供給,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59.1%的人希望多組織一些針對老人的活動,豐富老人業餘文化生活;53.9%的人希望完善養老機構的功能,為老人提供心理諮詢服務;53.5%的人建議以社區為依託,組織志願者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心理撫慰。
陳友華認為,提高老年人精神生活質量,不僅需要子女的努力,也需要國家和社會的支持。「國家應該在社區為老年人提供活動場地和設施,鼓勵老年人選擇更健康的娛樂方式,也可以將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納入社區服務與機構照料當中。」
他提醒,任何管理與服務都是有成本的,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務與公益組織服務難以滿足老年人的所有需求。在此情況下,老年人可以多培養一些簡單易行的興趣愛好,豐富晚年生活。若追求高層次的休閒娛樂消費,則需要通過市場購買的方式來實現。
調查中,64.9%的人建議老人培養、拓展興趣愛好,多參與集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