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18億定增陰影:研發費率止步不前多項財務指標亮紅燈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投資者網

《投資者網》郭曉

11月30日,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機器人,300024.SZ)發布定增公告稱,公司擬向不超過35位定增方發行股票,發行股本數不超過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的30%,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8億元 。

今年以來,作為國內機器人與智能製造領域的頭部公司,機器人沒能享受到行業紅利;相反,其糟糕的業績還嚴重拖累到公司股價表現:截至12月初,在今年機器人板塊整體漲幅近90%的行情下,機器人股價卻不漲反跌。

在東方財富「機械設備—機器人」細分行業的16家公司中,機器人今年股價漲幅為-1.2%,排名倒數第四;前三季度淨資產收益率2.05%,排名倒數第五;存貨周轉率0.51,排名倒數第一;公司在機器人細分行業中的表現令人擔憂。

除此之外,機器人多項財務指標還頻亮紅燈。截至今年三季度,公司經營現金流淨額已連續三季度為負,營收、淨利也均出現了同比負增長,毛利率、淨利率持續下滑,惡化的財務基本面給本次定增的順利落地陡增了不少懸念。

六年前定增方收益堪憂

定增公告顯示,機器人成立於2000年,是一家以機器人技術為核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2009年登陸創業板。

目前,公司的主營業務為機器人及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銷售,已形成了「機器人與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半導體裝備」及「工業軟體與信息控制平臺」三大業務板塊。

按照最新的定增計劃,機器人將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發行股本數量不超過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的30%,並以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二十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80%,募資不超過18億元。

機器人本次定增有兩大目的,一是提升核心競爭力,二是擴大半導體裝備業務規模以及增強公司資本實力,滿足公司營運資金需求。另外,其在公告中還詳細說明了募資資金的使用用途(具體見下圖)。

來源:機器人定增公告

然而,類似的規劃在6年前的機器人身上就演繹過。2014年8月20日,機器人發布了約30億元的定增預案公告,稱公司將在工業機器人項目、特種機器人項目、高端裝備與3D列印項目、數位化工廠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方面,擬投入募集資金分別為10.2億元、5.2億元、3.75億元、2.95億元和7.9億元。

當時這筆定增的認購過程並不順利。歷時一年後,2015年11月11日才完成定增股份登記,定增方包括瀋陽恆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東方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財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珠海植通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的五家機構,當時的認購價為55.20元/股。

來源:機器人2015年11月非公開發行公告

而在定增方解禁的2016年11月21日,按當日收盤價計算,定增方一年前約30億元定增股票總市值,只剩下28.28億元。不考慮分紅的話,5家定增方均出現浮虧,此後機器人的股價更是一路狂跌,若僅從股價漲幅的角度考慮,五家定增方的收益堪憂。

來源:東方財富客戶端

同樣是定增,六年前30億元的定增結果對公司當下這筆定增有巨大的參考價值。不過,更重要的參考指標或許在於:當下公司財務基本面公司有無改善,行業地位有無提高?

多項財務指標亮紅燈

目前,對於機器人18億元定增最不利的,是公司基本面的持續下行。截至今年三季度,其在資金流動性、成長能力、營運能力等多個方面均呈現出一定的惡化趨勢。

首先,公司資金流動緊張,總體呈現波動大的特點。截至今年三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已連續三季度為負,導致淨利潤含現量為負,淨利潤質量變差。

機器人稱,原因是公司大客戶、大訂單佔比較高,對應的低預付款比例和長結算周期,以及宏觀環境下行,部分客戶資金周轉緊張,公司應收帳款收款周期加長,項目整體回款周期延長等。

不過,結合公司前三年的數據,不難發現機器人資金流動性波動大的特徵由來已久。

來源:公司財報,思維財經

其次,公司成長性堪憂。截至三季度,機器人營收同比增長-9.49%,淨利潤同比增長-53.18%,較去年同期腰斬。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頹勢自2019年就開始了。

來源:公司財報,思維財經

公司對此表示,主要系近年來整體宏觀經濟環境下行,疊加2020年疫情影響,部分行業設備需求減弱,給公司機器人及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的主營業務帶來了不利影響。

不過,與機器人細分板塊的其餘15家公司相比較,機器人最近3年的淨利潤複合增長率為-11.6%,排名倒數第五,近3年營收複合增長率為10.5%,同樣排名倒數第五,這說明公司的成長能力處在細分行業的尾部。

最後,機器人盈利能力下滑嚴重,運營效率偏低。今年前三季度毛利率為27.13%,較2017年的33.26%,已下滑超6個百分點;淨利率為8.22%,較2017年下滑近10個百分點。毛利率水平往往是一家公司產品競爭力的體現,而同等毛利率水平下的淨利率則反映了公司的運營效率水平。

來源:公司財報,思維財經

機器人表示,公司毛利率整體呈持續下降趨勢是因其隨著公司訂單應用行業的變化而變動,近年來毛利下降較為明顯的主要集中在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製造業、3C 行業,航空航天及軌道交通行業呈現周期性波動。不過同樣行業背景下,較細分行業的其他公司相比,機器人的毛利率仍然落後於行業均值的32%,這是否預示著公司產品競爭力的不足?

同時,公司費用率對淨利率的吞噬趨勢也十分明顯。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2020年前三季度,機器人總費用率提升了8個百分點,其中管理費用率居高不下,期間均值為11.9%,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管理費用率在機器人細分行業排名第四,這反應了公司運營效率的低下。

來源:公司財報,思維財經

另外,在互動易平臺上,有投資者表示,機器人生產的口罩和醫療設備定價高昂,但新松松康旗艦店並沒有什麼人在購買,而且在市面上所有口罩廠商紛紛降價的情況下,公司口罩價格居然一直保持在疫情之初的高價,這是否也能反映公司市場響應的遲緩及運營的低效?

來源:互動易網頁版

值得警惕的是,機器人的研發費用率也止步不前。在公司整體營收下降的背景下,這意味著研發投入絕對值的減少。對一家靠技術吃飯的科技企業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兆頭。。(思維財經出品)■

相關焦點

  • 「讀財報」億緯鋰能:25億定增獲基金公司踴躍申購
    市盈率方面,市值排名前十的電源設備(申萬電源設備行業)企業PE中位數為43.05倍,而億緯鋰能PE為74.82倍,遠高出其中位數。投資收益大幅減少 拖累公司前三季度整體業績2020年前三季度,億緯鋰能實現營收53.4億元,同比增長16.66%;實現歸母淨利潤9.46億元,同比下降18.35%。
  • 歐菲光:回應「實體清單」,修改25億定增方案,後續怎麼看?
    另外,在7月22日,公司宣布修訂25億元定增融資方案,從引入18個月+戰略投資者+部分財務投資者模式,修訂為全部都為6個月+財務投資者模式。 那麼,上述信息,對歐菲光究竟有多大的影響,公司業績是否會遭受衝擊呢? 歐菲光:回應「實體清單」,修改25億定增方案,後續怎麼看?
  • 康弘藥業五年將募資57億布局主業 10年研發眼科一類新藥研發費率24%
    12月4日晚,康弘藥業披露定增預案,擬募資不超過34.72億元,用於眼科用藥等產業項目建設。今年3月,康弘藥業完成了可轉換公司債券發行,募資16.30億元,投向KH系列生物新藥產業化項目等。康弘藥業是一家家族企業,由柯尊洪一家三口實際控制、經營管理。
  • 29億巨額定增謎團未解,星期六30億市值解禁來襲丨公司匯
    值得重視的是, 4月27日,星期六將有1.37億股股份解禁上市,市值高達30.56億元(以4月13日22.31元收盤價計算)。這意味著,作為星期六的投資者,將面對如此情形:一邊是29.72億元定增巨額融資,一邊是30.56億元巨額解禁潮,洶湧來襲。
  • 息稅「疫」前利潤!海外上市公司創新財務指標
    為了「體現」新冠疫情對公司業績帶來的衝擊,「更好」的向投資者展示公司業績,海外公司發明了一項新財務指標——「Ebitdac」息稅折舊攤銷及新冠病毒前利潤。德國製造集團Schenck Process本周將第一季度的利潤「增加了」540萬歐元。
  • A股「散戶之王」又有大事:200億天量定增來了
    原因是京東方A拋出了一份200億的定增計劃。據悉,該募資規模為2021年以來新高。 消息一出,股民瞬間就炸了,有的表示200億定增對股價會有極大的壓力;有的則分析定增完成後,鎖定了未來新增產能,股價則會大漲。 而最新數據顯示,京東方A的股東戶數超120萬,為A股最多。
  • 京新藥業「神奇財技」:左手打八折給大股東定增5億 右手斥資4.72億...
    巧合的是,此次定增大股東出資總計5億元,與不到一個月前把杭州蕭山「待建房產」賣給上市公司收回的4.72億元相比,只差2800萬元。換言之,大股東只需要拿出現金2800萬元,加上一片待建房產,就可以以八折的價格,拿到上市公司5482.46萬股的股票。
  • 激辯退市指標:殭屍、空殼、財務造假 這次能否徹底出清?
    不過,某頭部券商資深投行人士認為,市值指標定在3個億是為了長遠考慮,雖然目前並沒有低於市值3億的公司,但如果一旦遭遇熊市,市值在5億元左右的企業就非常危險。   「新增量化虛假陳述指標為某些不法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提供了便利,上市公司只要不連續3年造假,或者連續3年造假金額低於利潤總額、淨利潤的100%再或者把造假總額控制在10個億以內,都不會被強制退市。」張躍文指出。
  • 【IPO價值觀】財務指標:華卓精科研發投入佔比高 資產周轉率較低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IPO公司整體財務水平和行業地位,集微網推出「IPO價值觀——財務指標」系列,將正在IPO的公司各方面財務指標與集微資料庫中A股110家中國芯上市公司對比分析,並對其排名,以供半導體投資者和行業人員參考。本期進行對比分析的公司為北京華卓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深度】激辯退市指標:殭屍、空殼、財務造假,這次能否徹底出清?
    虛假陳述指標太松?專家激辯退市指標此次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對多處退市指標進行修訂。交易類指標方面,新增「連續20個交易日總市值低於3億人民幣」市值指標;重大違法類指標明確財務造假退市的量化標準:連續3年虛增的利潤總額、淨利潤年均超過相應數據的100%,且總額超過10億,或連續3年資產負債表各科目虛假記載合計數額每年均超淨資產金的50%,且總額超10億。
  • 新天綠能有息負債293億九個月勁增63億 上市半年即定增51億大股東...
    其中,河北建投擬認購不低於實際發行量的48.73%。在本次發行完成後,河北建投對於新天綠能的持股比例預計不低於48.73%且不高於50.7%,控股地位將進一步加強。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此次定增募投的實體項目總投資達到279.68億元,計劃投入募集資金37.48億元。但近年來持續推進擴張的新天綠能資產負債率高居不下,常年處於70%左右。
  • 利亞德主業下滑欲求第二增長點 帳面資金超21億仍定增募資
    來源:投資者網作者:謝瑩潔12月4日,利亞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利亞德」,300296.SZ)宣布擬定增募集資金不超過15.2億元,主要投向智能顯示研發項目、LED應用產業南方總部項目等。隨後股價應聲大跌,下滑7.9%。
  • 小米定增配售引爭議,投資者質疑割韭菜,股價一天跌了400多億
    來源:AI財經社文/陳芳 仉澤翔編輯/遊勇12月2日,小米公布了港交所史上最大額度定增配售的消息,但市場並沒有買單,股價在開盤後大幅跳水。一天之內,小米擬募資近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2億元),但股價也在一天內跌去了400多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38億元)。
  • 中興通訊擬26億收購中興微電子剩餘股權 標的研發費率19%商用成功...
    公司擬作價26.11億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恆健欣芯、匯通融信合計持有的中興微電子18.8219%股權。交易完成後,中興微電子將再次成為中興通訊全資子公司。同時,公司還擬定增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26.1億元,用於5G關鍵晶片研發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 「萬中碧」鎖定三甲 財務指標前十流動性佔優
    因為一個企業可能有足夠的流動性滿足當前的債務,但也可能已經踏上了財務危機的歧路。「萬中碧」繼續鎖定三甲萬科、中國海外發展、碧桂園不出意外繼續霸佔了榜單前三甲,而他們的登頂之路卻不盡相同。僅從這一指標來看,中國海外發展與萬科、碧桂園不在同一梯隊,但轉看權益銷售金額,中國海外發展全年預測值為3034.04億元,萬科與碧桂園分別為4096.62億和5522.00億元,差距已經沒有全口徑銷售那樣巨大。貨值方面,中國海外發展貨值約12292.05億元,仍是三者最低,遠遠落後於萬科的24064.64億元和碧桂園的31758.50億元。
  • 財務專家有多厲害?質疑上市公司財務問題,令其市值蒸發30億?
    近段時間以來,由於諸多白馬股,接連走下神壇,股市出現了很多備受熱議財務事件。作為風雲人物的夏草,也按拉不住抽絲剝繭的心情,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對一家大白馬上市公司——亨通光電,提出了自己的質疑,令其公司市值蒸發了近30億。夏草是一位久負盛名的財務專家,被廣大股民朋友戲稱為「財務打假戰士」。然而,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夏草算是「麻煩製造者」。
  • 證監會嚴打再融資灰色地帶 東方證券120億定增臨考
    股東非主動減持  2月14日,東方證券披露的A股定增預案顯示,公司擬以不低於13.74元/股的價格,向包括申能(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海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報業集團在內的不超過10名的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股票數量不超過8億股,預計募資不超過120億元人民幣。
  • 跟誰學定增融資8.7億美元;雪球1.2億美元E輪融資|創投周報
    過去一周焦點:永輝超市合營公司彩食鮮獲10億元投資,中金資本旗下基金和騰訊領投;跟誰學宣布定增融資8.7億美元;蓋雅工場完成D1輪5億元融資,GGV領投、騰訊跟投 。
  • 中國輪胎業硬核復甦:玲瓏輪胎首次公開增發過審 風神股份定增案破...
    相比定增,公開增發的實現難度要大許多,不僅因為折扣低、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要小、不能募集資產進行重組、再融資政策開放偏向定增等因素。相對於定增,公開增發對公司財務等門檻要求較高,比如近3年加權平均ROE的均值不低於6%、不允許利潤下滑50%以上,且現金分紅比例至少要達到年均可分配利潤的30%等,這意味沒有紮實的主業根基是不行的。目前輪胎業中也只有玲瓏輪胎與賽輪輪胎滿足此標準。
  • 第一創業定增將完成控制權更替 王牌業務日漸式微
    7月23日,公司發布定增公告,以6元/股發行價,募集資金42億元。參與認購的機構,包括首創集團、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浙商證券等。經此運作,北京國資委大舉進場公司。之前幾大股東,去年起不斷減持,有序套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