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戰爭時國民革命軍有8個軍,軍長都是誰,都是哪裡的部隊

2020-12-14 騰訊網

1924年,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兩黨形成了革命統一戰線,開始精誠合作,積蓄革命力量。

1926年7月9日,為了實現國家統一結束軍閥割據的局面,廣東國民政府所領導的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此次北伐戰爭國民革命軍共出兵8個軍,約計十萬人的兵力!

這8個軍,也是國軍起家的8個軍,正是依靠這8個軍,國民黨才擊敗了北洋軍閥,然後迅速發展壯大,最終在名義上統一全國。

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這個軍的骨幹力量是由黃埔軍校的學生組建而成,因此在當時,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也被稱為學生軍。

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的軍長由黃埔軍校總教官蔣介石的心腹大將何應欽擔任。

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下轄五個師,這五個師的師長也都是由蔣介石的心腹將領擔任,這個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也素來都是老蔣手裡的王牌部隊。

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的軍長由湘軍將領譚延闓擔任。

部隊也是由湘軍組建而成,國民革命軍第二軍下轄三個師,三個師的師長也都是清一色的湖南人,且都是湘軍出身,國民革命軍第二軍是湖南湘軍代表。

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的軍長由滇軍名將朱培德擔任。

在孫中山先生沒有創建黃埔軍校組建自己的部隊之前,滇軍便是最支持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部隊,算是孫中山先生的心腹部隊。

國民革命軍第三軍同樣是下轄三個師,這三個師的師長也都是出身滇軍,國民革命軍第三軍是滇軍代表。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的軍長由粵軍名將張發奎擔任,該軍就是北伐戰爭時期赫赫有名的鐵軍!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是由粵軍組建而成,下轄的師團長也都是廣東人,如第10師師長陳銘樞,第11師師長陳濟棠,第12師師長張發奎,第13師師長徐景唐,獨立團團長葉挺也都是出身粵軍,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是粵軍代表。

北伐戰爭時期,鐵四軍聲威赫赫,這些將領在日後的成就也都不小。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的軍長由粵軍將領李福林擔任。

這個軍是北伐戰爭時期,國民革命軍8個軍中戰鬥力最弱的一個,部隊是由廣東民團組成的,下轄三個師,三個師的師長也都是出身粵軍。

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的軍長由湘軍將領程潛擔任。

國民革命軍第六軍下轄三個師,三個師的師長由中山先生總統府的將領擔任,該軍成員一半是出身湘軍,一半是出身粵軍,屬於湘粵聯合而成的部隊。

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的軍長由新桂系首領李宗仁擔任。

這支部隊是由新桂軍組建而成,桂系軍閥分為新桂系和舊桂系兩派,新桂系首領是李宗仁和白崇禧,他們是支持中山先生的;而舊桂系首領陸榮廷則是支持北洋軍閥的。

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是由李宗仁領導的新桂系軍閥,該軍同樣是聲威赫赫,在北伐戰爭時期擁有「鋼軍」之稱,同樣是北伐戰爭中的主力軍。

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的軍長由湘軍軍閥唐生智擔任。

這支部隊也是由湘軍組建而成,唐生智審時度勢加入了國民革命軍,他的部隊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

國民革命軍第八軍下轄六個師,外加一個教導團和一個炮兵團,是國民革命軍8個軍中編制最大的軍。

也正是因此,唐生智才被老蔣任命為北伐前線總指揮!

不管後來結果如何,北伐戰爭都掀開了我國革命事業的新的一頁,向北伐戰爭中犧牲的英烈致敬!

我是小北最光陰,深耕歷史文化,暢談歷史往事,每天都會分享歷史文章,歡迎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蔣介石賴以起家的8個軍,軍長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蔣介石賴以起家的8個軍,軍長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1925年7月1日,國民政府成立,為將地方軍閥部隊統一在國民政府的領導之下,成立了以蔣介石為主席的軍事委員會,並將各地方軍名目一律取消,統稱為「國民革命軍」,先後組編了八個軍,以蔣介石為總司令,國民革命軍共約十萬人。這八支蔣介石賴以起家的軍隊,他們的軍長都是誰,後來又結局如何呢?
  • 國民革命軍最早成立的五個軍,都是啥來頭!軍長又是何人擔任
    其實,國民革命軍自建軍以來,就有嫡系之分,第一軍都是由黃埔師生組成的,而黃埔師生又是孫中山在政治上最倚重的資本。如蔣介石,廖仲愷都是孫中山的左右手,第一軍從一誕生,註定了就是嫡系。國民革命第二軍,這個軍前身是由湘軍第三混成旅和第六混成旅組建的一支建國湘軍。
  • 北伐戰爭時期,蔣介石手下一共有八個軍,軍長都是誰?
    當時,北伐軍的正式名稱是國民革命軍,擔任總司令的是蔣介石,就北伐軍最初的兵力來講,只有十萬多人,分為了第一至第八等8個軍。那麼,蔣介石手下這8個軍的軍長都是誰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參與北伐的八個軍,各軍軍長都有誰?他們最終結局如何
    北伐戰爭打響後,蔣介石升任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下轄八個軍,先後打垮了北洋軍閥吳佩孚和孫傳芳,今天咱們就聊聊當年的「八大軍長」都分別有誰。    第一軍:何應欽,上將軍銜,貴州興義人,北伐期間,他率領第一軍向閩浙地區進攻,一路上勢如破竹,並在鬆口大敗福建都督周蔭人,後因戰功卓著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革命軍東路總指揮。
  • 紅3軍團成立時下轄2個軍,軍長和政委都是誰?分別是什麼軍銜?
    蔣介石與閻錫山進行政治角逐時,紅軍與蘇區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至1930年夏,全國紅軍已經發展到了10多個軍約7萬餘人。為了使部隊正規化,各地區的紅軍開始組建軍團。紅3軍團成立時,下轄第5軍和第8軍。那麼這2個軍的軍長和政委都是誰?1955年被授什麼軍銜?
  • 國軍起家的八個軍,只有一個是老蔣嫡系軍,剩下的七個都是啥來頭
    這個軍主要是由黃埔學生組成的,因此也稱為學生軍,軍長是黃埔軍校總教官何應欽擔任。下轄五個師的師長都是蔣介石的心腹將領。因此,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算是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因為後來的嫡系部隊將領,都是從第一軍分化出來的。 北伐軍第一軍是蔣介石的嫡系軍,成員都是由黃埔軍校的學生組成。那麼,剩下的七個軍都是啥來頭?
  • 紅軍歷史上有3個紅15軍,軍長們都是誰?一人被錯殺,一人叛變,一人犧牲
    土地革命時期,工農紅軍有三個紅15軍存在,番號雖然一樣,但是活動的區域卻不同,分屬不同根據地的紅軍,那麼這三個紅15軍的軍長都是誰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徐海蚌地區紅15軍軍長——陳治平
  • 國民革命軍首任軍長結局:第四十一軍軍長孫震
    四十一軍前身為二十九軍,一九三五年川軍整編,因該軍與宋哲元的二十九軍番號重疊,遂改稱第四十一軍。原二十九軍軍長孫震改任第四十一軍軍長。
  • 北伐戰爭時期,與北伐軍交戰的對手都是誰?他們各自擁有多少兵力
    北伐是指由南方向北發生的戰爭稱之為北伐戰爭。在近代史上,也就是1926年夏,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準備以武力打倒禍國殃民的北洋軍閥。由蔣介石擔任北伐軍總司令,李濟深為參謀長,白崇禧任參謀\次長代理參謀長,鄧演達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為政治部副主任。下轄八個軍約10萬人。
  • 傅作義的王牌軍第35軍,先後4任軍長,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傅作義的王牌軍第35軍,先後4任軍長,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第35軍是傅作義起家的部隊,屬於傅系軍隊的「王牌」,成名之戰在中原大戰中,傅作義以一個旅堅守涿州,整整一個月,對抗張作霖的10萬大軍,後來以該旅為班底創建了第35軍。
  • 北伐起兵的8個軍都是如何組建成軍的
    1926年8月28日,廣州革命政權下令以三三制的編制原則,即每個軍3個師,每個師3個團,每個團3個營,每個營3個連,成立國民革命軍第1、2、3、4軍,分別由蔣介石、譚延闓、朱培德、許崇智擔任軍長。1926年1月初,廣州革命政權決定將程潛部建國攻鄂軍和豫贛等省小股部隊合編為第6軍,以程潛為軍長。
  • 抗日名將唐淮源的軍隊歷任軍長都是誰?其中一位朱總司令親自接見
    唐將軍所率領的第三軍,是一支來自雲南的特殊部隊,1925年組建,這支部隊的前身是1916年護國軍第二軍在李烈鈞的指揮下 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成立,朱培德成為十六名國民政府委員的第十四位,地位顯赫,8月4日,朱所領導的部隊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三軍,朱培德為軍長,下轄三個師,分別是第七師(師長王均,雲南呈貢人),第八師(師長朱世貴),第九師(師長朱培德)。至此,國民革命軍第三軍正式成立。
  • 北伐前,國民革命軍有八個軍,後來發展如何
    大家都知道,1926年7月9日,校長就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正式誓師北伐。當時,北伐軍一共有八個軍約十萬餘人。這八個軍可以說是未來幾百萬國軍的主要來源之一。那麼,這八個軍後來發展如何呢?先說說第一軍,第一軍眾所周知,那是校長的嫡系部隊,號稱天下第一軍,其中第一師和第二師是由原黃埔軍校教導師五個團擴編而成,第三師是許崇智粵軍一部。儘管名頭響亮,但戰績似乎不怎麼突出。北伐時進攻南昌,第一軍官兵衝入城內後就軍紀全無,副軍長王柏齡帶頭逛窯子玩樂,結果被孫傳芳打了個反擊,損失慘重。
  • 海賊王:革命軍五大軍長都了解嗎
    都知道世界政府勢力龐大,擁有著強大的海軍軍隊,又有不少能力強大的大將,要想推翻世界政府絕非易事,其實革命軍也有與之相匹敵的實力,他們就是革命軍的五大軍長。1.「東軍」軍長 貝洛.貝蒂是超人系鼓舞果實能力者,只需要輕搖手中的旗子,就能將潛藏在人體內的力量激發出來。在作戰時可以瞬間增加軍隊作戰實力,甚至影響其他人成為戰鬥者,這個能力簡直就是為革命軍這個組織而生,可以瞬間增加革命軍的人數及作戰能力。2.
  • 八一南昌起義走出許多開國將帥,其中有5位開國上將,他們是誰?
    據有關資料顯示,後來的開國上將中,有5位曾參加過南昌起義。他們是誰呢?我們往下看:第一位是周士第,南昌起義時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第25師師長。周士第是廣東樂會(今海南瓊海)人。1924年5月,周士第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參與組建孫中山的「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
  • 國共黑土地較量時,有新1軍、新6軍,怎還有新3軍、新5軍、新7軍
    "國軍五大主力"是指抗戰結束後,國軍把作戰力最為堅強,裝備最為精良的五支部隊,分別為:國民革命軍新編新1軍、新6軍、第5軍、第74軍,第18軍。不過,一般人都認為,新1軍是裝備出來的,第74軍是打出來,第6軍是練出來的,第18軍是寵出來的,新6軍是孿生出來的。1946年,蔣介石把陸軍作戰部隊進行整編,集團軍機構改為綏靖區和整編軍,軍縮編為整編師,師縮編為整編旅。原計劃第一期先整編黃河以南、以西的部隊,第二期整編華北、東北部隊。
  • 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一軍
    整編軍、師、旅是國民革命軍軍史上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它存在的時間特別短暫,只有區區一兩年時間。可謂曇花一現,就像流星一樣快速的從天空中划過! 一九四六年,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集團軍奉命整編為陸軍第一軍。
  • 1935年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整編為9個軍,軍長都是誰?結局又怎麼樣?
    下轄9個軍,其中紅1方面軍1軍團改為1軍,軍長林彪,3軍團改為3軍,軍長彭德懷,5軍團改為5軍,軍長董振堂,9軍團改為32軍,軍長羅炳輝。原紅4方面軍番號不變,4軍軍長許世友,9軍軍長孫玉清,30軍代軍長程世才,31軍軍長餘天雲,33軍軍長羅南輝。 在這9位軍長裡面,最著名的要數彭德懷和林彪,他們都是公認的軍事家,在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 解放時期的中原戰場上,國軍四大精銳部隊,是指哪四個軍
    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東北戰場,中原戰場還有華東戰場,這三個戰場都是當時雙方交戰的主戰場,為此,蔣介石投入的兵力也是最多的,同時也是最能打的。就比於中原戰場上與華東戰場上,國軍當時不僅投入的人數多,而且大多都是精銳部隊。其中有四個軍,戰鬥力最強被稱之為中原戰場上,國軍四大精銳部隊。 第一個精銳部隊是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其實就是抗戰時期最能打的國軍王牌第74軍。
  • 1925年~1927年北伐時期,蔣介石指揮的國民革命軍擴張歷程
    國民黨指揮的國民革命軍從1925年正式成軍初期的六個軍,發展到1927年底,已擴大到58個軍。其中有不少部隊的番號是相同的,這與當時的混亂局面是有很大關聯的。最初的六個軍分別是:蔣介石的第一軍,譚延闓的第二軍,朱培德的第三軍,李濟深的第四軍,李福林的第五軍,程潛的第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