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芯國際,川普最後一次的投注,4000億晶片巨頭也不會輸

2020-12-22 騰訊網

衝破的是黑暗,要打斷的是技術控制,中國科技企業一直在這條路上不懈探索,儘管面臨著巨大的阻撓。據多方消息,美國商務部於 12 月 18 日更新了「實體清單」,將國內第一大半導體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列入其中。

熟悉的人應該有所耳聞,美國商務部此舉也是在川普政府的授意下,和此前的華為一樣,被列入「實體清單」後,中芯國際將無法直接與包含美國技術的企業進行合作。

根據外媒的表述,中芯國際如果想要使用美國技術或者是在美國技術基礎上運行的設備,都必須首先獲得美國出口許可。

尤其是10nm及更先進工藝相關技術,將嚴格禁止提供給中芯國際。

而且,美國國防部又宣布將中芯國際等公司列入「軍事最終用戶」(Military End-User),並且禁止美國投資者購買其股票。

當天中芯國際旋即對此回應稱:「本公司被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對本公司運營沒有重大影響。」並強調,「公司一直堅持合法合規經營,並遵守經營地的相關法律法規,其服務和產品從未涉及任何軍事用途,皆用於民用及商用。」

其實早在之前,業內就有部分跡象顯現。首先在 9 月 15 日,華為被正式禁止獲得使用美國技術和設備製造的晶片,中芯國際由於美國技術的原因,無法再與華為就剛量產不久的14nm工藝繼續合作,產能空虛使得中芯收入驟降。

其次在 10 月份,港交所發布的公告顯示,美國商務部已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條例,向中芯國際的部分供貨商發出信函,對於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

還有就是近日中芯內部的人士變更問題,據行業內知情人士透露,委任曾就職於臺積電的蔣尚義為公司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戰略委員會成員,是直接引發中芯國際現任聯席CEO梁孟松的辭職的根本原因。

然而,萬幸的是,美國並未對中芯國際趕盡殺絕,只是封堵了其發展10納米及以下先進半導體製程所必須的美國物品。這似乎意味著中芯國際現有的成熟製程以及14nm製程工藝仍然可以維持正常運轉。

此外據了解,美系設備廠商內部人士表示,14nm工藝到7nm工藝的很多設備都是通用的,此前中芯國際的N14到N+2製程用的基本是一套設備。

也就是說,現有的用在14nm產線上的一些美系半導體設備,實際也可以被用於10nm及以下製程工藝的生產。

那麼按照美國商務部的禁令:禁止向中芯國際出口能夠被用於10nm及以下先進位程工藝的相關美系設備及材料。

如果按照部分分析機構的解讀,那麼則意味中芯國際的14nm製程產線有望繼續維持運轉,甚至N+1工藝也有可能,畢竟中芯國際方面並未明確N+1到底是等同於臺積電的哪個工藝節點。

國外設備工廠內部人士也側面表態:「美商務部自己目前估計也沒有分不清哪些是10nm以下所需的設備。什麼設備、材料能賣?什麼設備、材料不能賣?

同時據國內產業鏈的消息稱,在新任副董事長蔣尚義的幫助下,中芯國際將很快接觸並尋求與荷蘭半導體設備公司阿斯麥(ASML)就EUV光刻設備進口問題進行談判。

報導稱,此前中芯國際一直難以從阿斯麥獲得EUV光刻設備,儘管阿斯麥在法律上不受某些約束條件的影響。但關於 EUV 光刻機向中國出口,ASML 的官方說法一直是:公司仍在等待新許可證申請的批准。

應當了解的是,目前的光刻機主要分為EUV光刻機和DUV光刻機。而DUV光刻機,分為幹分式與液浸式兩種。

其中,液浸式由ASML設計製造,其波長雖然有193nm,但等效為134nm,經過多重曝光後,液浸式光刻機也能夠達到7nm EUV工藝的要求。但是,每多一次曝光都會使得製造成本大大提升,而且良品率也難以控制。

而最先進的EUV光刻機則採用13.5nm波長的光源,是突破10nm尖端晶片製程節點必不可少的設備。

但是不管怎麼說,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之後,中芯國際後續採購美系半導體設備、零部件及材料註定會更加困難。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既然如今的中芯國際已經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那麼完全可以與華為攜手,聯合國產以及歐洲、日本的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廠商共建去美化產業鏈。

相關焦點

  • 市值超4000億,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
    這並不是中芯國際第一次發生內訌事件,早在2011年,中芯國際董事長江上舟因病去世,CEO王寧國與COO楊士寧就發生了爭鬥,最後以兩人同時出局結束。從中芯國際的發展歷程來看,不是被打壓,就是發生內鬥,能做到今日的成績,實屬不易。2000年,中國大陸晶片產業幾乎一片荒蕪。
  • 國產芯再傳好消息!中芯國際巨資購買晶片機器:加速量產14nm晶片
    —中興國際,已經正式實現了14nm晶片投產,同時也更是拿到了華為海思14nm晶片的代工超級大單,而中芯國際為了能夠加速14nm晶片的全面量產,最近也是再次此巨資購買了一系列半導體生產機器。在2月18日,中興國際正式對外發出公告:「中芯國際已經於2019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7日期間,已經向美國泛林半導體設備公司發出一系列購買單,購買單的總代價為6.0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億元)」,相信大家都知道,美國泛林半導體公司是全球半導體裝備行業的巨頭之一,主要對外提供蝕刻機、CVD、清洗、鍍銅等相關的半導體生產設備,而此次中芯國際斥巨資購買一系列的半導體生產設備
  • 一山難容二虎,4000億晶片巨頭的「內鬥」又開始了?
    市值4000億的晶片巨頭在處在多事之秋。中芯國際在「諸事不順」的2020年,演繹了什麼叫「屋漏偏逢連夜雨」。外患還未解決的情況下,內憂又來了。在晶片行業愈發受到重視的情況下,中芯國際的市值也達到了驚人的4000億,儼然成為了半導體領域的巨頭之一。
  • 華為710A晶片由中芯國際代工,臺積電再見了!
    華為710A晶片由中芯國際代工,臺積電再見了!華為大家都不陌生,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廠商,也是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廠商,如今的華為儘管沒有上市,但已經位居世界500強企業第61位。儘管性能上有所縮水,可誰又能想到,此次榮耀play4T的晶片是中芯國際代工的呢?其實之前就有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實現量產消息,如今突然與華為的合作還是讓很多人預料不到。性能上雖然不強,但也是個好的開始!
  • 3000億!「中國芯」正式破冰7納米晶片?美巨頭始料未及
    所以近日美國第二大運營商的3000億5G訂單,愛立信和諾基亞成為了最終獲得份額的企業,華為、中興也算是間接的被排除在外了,是否入過局都是一個不可知的事情。而5G的限制只是美國限制華為發展的一個領域,畢竟華為所擁有的5G專利技術是全球第一的,所以這方面的壓力其實還不算大,華為當前最難的應該就是5G晶片了,臺積電沒有辦法繼續生產了,國內的基礎工業又太差,看似苦難重重,這反倒讓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科技企業,有了更大的動力去發展自研能力。
  • 投資中芯國際(00981)「十問十答「
    三、現在中芯國際的14nm能夠滿足95%的晶片代工需求,以後會不會都遷移到7nm、5nm?先進位程的IC設計費用越來越高,設計公司難以承受,從成本和收益角度看都不會遷移。例如7nm晶片設計成本超過3億美元,3nm開發出GPU設計成本達15億美元,能用到7nm工藝的產品和公司都很少。
  • 投資高達300億!中芯國際正式宣布,國產先進位程晶片進入新局面
    製造中芯國際正式宣布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目前的製程工藝還只能達到14nm,相比臺積電的製程工藝可以說落後不少。中芯國際成為了我們的希望,為了助攻中芯國際製程晶片上取得突破,可以說國內不少企業開始紛紛發力。
  • 川普計劃再次「落空」,國際巨頭展現實力,華為「躺贏」
    其實說來也有一些戲劇,自從去年五月份開始,川普就開始明令禁止華為,讓美企禁止與華為合作,將華為列入了實體清單。但是從去年五月份到現在,美國卻反過來多次延長了華為的「臨時許可」,這一點讓很多人都感覺到十分的可笑。
  • 華為麒麟晶片真的沒救了嗎?中芯國際將給我們帶來好消息
    最近華為消費者BG總裁餘承東表示,麒麟9000可能是華為麒麟高端晶片最後一代。9月15日之後,麒麟晶片或將成絕版!吾輩當自強,唯有把我們自己的民族企業發展起來,才能打破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晶片製造領域,中芯國際將擔當起這一重任!
  • 一封辭呈,掀起4000億晶片巨頭內憂外患
    歷史沒有如果,歷史也不會簡單的重演。承載著中國半導體「全村希望」的中芯國際(688981),似乎在上演著相似的劇情。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前獨立非執行董事(以下簡稱獨董)蔣尚義,蔣重返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等職務。
  • 股價「跌穿地板」,中芯國際一旦被美拉黑,影響有多大?
    路透社9月4日援引消息人士稱,川普政府正考慮是否將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加入「實體清單」,主導這一做法的機構是美國國防部。如今的中國科技企業處於風口浪尖,中芯國際之困也絕不會是最終章,應該得到是更多的理解與鼓勵。今日上午,一向「熱血」的環球時報發文《社評:對風暴眼上的中國企業不宜求全責備》,難得的對中芯國際叫屈。文章指出,在這種情況下,相關中國企業根據自身的情況採取它們認為最有利於本公司利益的回應方式,這應當是它們的權利。
  • 中芯國際「內鬥」簡史:陸臺高管爭權奪利,4000億巨頭受累8年
    在網傳辭呈中,他本人說得很明確:2017年10月到2019年上半年,一年半左右,中芯國際也正式從28nm時代,直接進入了14nm時代。更厲害的是,梁孟松在300天不到的時間就把14nm晶片從3%的良率提高到了95%。梁孟松帶領2000多名研發人員,幫助中芯國際在3年裡跨越了5代晶片技術,這樣的貢獻,在如今國內急需晶片突破的情況下,顯得尤為珍貴。
  • 國產7納米晶片獲得突破 中芯國際實施N+2工藝戰略
    長期以來,國產晶片發展受到了在該領域一路領先國家的壟斷,長期受制於日韓,美國等晶片大國。今年,白宮方面更是發布一系列制裁條令,讓華為的晶片行業再次受挫。華為總裁餘承東此前更是表示,目前發售的mate40搭載的麒麟晶片將是最後一代國產晶片。
  • 聯姻A股:中芯國際的國產「芯」夢
    有來自政策的鼓勵,有外部貿易戰的圍堵,也有中芯國際想要追趕先進工藝製程的焦慮。多重利好:中芯國際回歸A股在中芯國際回歸A股之前,中芯國際已經先後在美股、港股上市,其募資渠道相對寬廣。不過,中芯國際於2019年5月宣布從美股退市。於中芯國際而言,從美股退市有著深層的考量。
  • 徐士傑:中「芯」還能國際嗎?
    對於美國對中國採取的這一新行動,路透社報導稱,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表示,商務部還將在清單中增加中芯國際的11家子公司,以阻止它們獲得更先進的美國技術。這被視為美國總統川普鞏固其對華強硬政策的最新努力。中芯國際的全稱是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目前是中國生產能力最大,和工業生產工藝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它的企業目標是成為世界一流的專業晶片代工公司。經過多年的投入和累積發展,目前中芯國際已發展成繼臺積電、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聯電之後的全球第四大晶片生產商。
  • 中芯國際N+1工藝繞過ASML光刻機,麒麟晶片不懼斷供,臺積電急了
    眾多的手機硬體升級中,處理器依舊是消費者最關心的話題,全球能設計高端晶片的科技公司還是非常多的,比如蘋果,三星,華為,高通,聯發科等,更高端的晶片就是電腦處理器了,最知名的有英特爾(Intel),AMD,IBM等美國科技巨頭。
  • 短短29天時間,中國晶片巨頭「猛虎出籠」,打破美方晶片封鎖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近年來,國家對晶片領域扶持力度增大,而在華為尋求臺積電代工受阻後,作為中國內陸晶片代工巨頭的中芯國際更是受到大眾的關注目前,中芯國際已經確定發行價為27.46元/股,並且將於7月7日開始申購,換句話說,這家中國晶片巨頭即將「猛虎出籠」,預計市值將達到1960億,成為科創板最大的IPO。
  • 美ETF普跌,中芯國際創15年來新高!
    中國基金報記者 姚波 川普政府採取行動,阻止全球向通信巨頭華為供應晶片,無疑「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美國半導體行業受到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的打擊,相關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普遍下跌。
  • 至純科技:中芯國際與「至純」的晶片製造工藝
    作為國內高純工藝系統龍頭,至純科技(603690)是中芯國際高純系統以及半導體溼法設備供應商之一,中芯國際重複購買至純科技溼法設備,如今已有6臺設備投入使用。伴隨中芯國際開啟新一輪資本開支,公司作為設備提供商有望直接受益其擴產需求。
  • 中芯國際聯手國家隊,斥資500億投建晶片項目!此前剛被...
    中芯國際又有大動作!12月4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公司全資附屬公司中芯控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和亦莊國投已訂立合資合同,以共同成立合資企業中芯京城集成電路製造(北京)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50億美元,總投資額為76億美元(約500億人民幣),業務範圍包括生產12吋集成電路晶圓及集成電路封裝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