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長在餐廳吃飯,發表這種言論,即使再有道理也沒有道理了,還意味深長呢!在這裡只能說明這個廠長一點管理能力都沒有,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是這個廠長的悲哀,當一輩子廠長還沒有明白如何當一名合格的廠長?如何把一個工廠管理搞上去?還要在吃飯的時候甩鍋給高管不狠、中管不壞以及還假哭「累死三軍」。通過廠長的這個感慨我們大致可以為想像出這個工廠目前的現狀,其具體現狀如下:
一、廠長是一個不合格的廠長
一般工廠的高管的任命都需要經過廠長的提拔或同意,即使存在著空降高管現象,多少也要徵求廠長的意見,假使沒有徵求廠長意見直接空降,這個空降本身就能夠說明問題。
作為廠長,是這個廠長頂層設計的設計師,這個頂層設計中的大架應該都由廠長提供,其它管理者只是提供大架內的一個細小的支撐。那麼,在這個大架中就應該充分地考慮到了許多職能、職責、規定以及制度來確保各職能正常且有序而有效地運行。一旦哪個職能出現了問題,就像一個人病了一樣,需要進行診斷。是吃藥、是打針、還是動手術?這些都是你廠長的權力。你使用過這個「權力」沒有?使用了應該不存在「高管不狠,中管不壞」這樣的局面。假使沒有使用,那就應該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即使有上級領導的因素,也只能說明你不會「管理你的上級領導」,那也不能邏輯混亂的甩鍋給高管或中管。
除此之外,廠長還有責任和義務對自己下層的高管進行培訓,使其成為一個合格的高管人員。延伸一點,還可以指導你的高管人員如何對中管進行有效的培訓。由此推論,高管不狠與中管不壞就是你廠長的管理沒有到位,你廠長的培訓工作沒有做到位,怪不得任何人!
二、高管、中管手中無職權
一般企業出現高管不狠或中管不壞這種現象多半應該是手中無職權。你想呀!個別的高管或個別的中管不狠與不壞應該是情有可原的。而廠長的感慨顯然不是所指個別,起碼也牽涉到了兩個職能——高管與中管。
他們為什麼狠不起來或壞不起來呢?因為他們手上沒有真正狠起來或壞起來的資本,即權力。他們說話像放屁一樣狠得或壞得起來嗎?
廠長高度的把權力集中到了自己手上,他所需要的不是高管或中管。為了彌補他軟弱性格的缺陷(從「狠」與「壞」中都能體會出味道來),他所需要的是各個職能崗位上的「監工或打手」。通過狠與壞來完成他的企業管理。
我遇到過這樣的老闆,他直接授意就是要「狠與壞」。你們想知道我當時的回答是什麼嗎?我的回答是:「請一個監工或請一個打手,在生產車間內修一個崗臺,手拿鞭子或棍子。那樣會簡單很多,而且你給予「監工或打手」的工資也會相應的便宜許多。你又何必支付我這麼高的工資來進行這麼複雜的管理呢?是否你考慮過你的不划算」?老闆啞口無言,隨後,我重申了,在公司不是哪一個人最大(包括你老闆)而是公司的制度最大。確認?確認了,我才到他的公司上班。不確認,我是不會到崗上班的。
三、工廠風氣不正,甩鍋現象嚴重
由於權力的轉移,其實責任與利益也會隨之而轉移了。沒有了權力「硬」不起來,沒有了利益誰又會去做「無用的功」呢?在這種環境中人人都在尋求自保,作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命運決策,只有這樣還可以保得住眼下的利益。
於是,甩鍋現象盛行,從廠長開始把責任推給高管,而高管把責任推給中管,再由中管把責任推給基層,一級一級的甩鍋。那麼,他們日常的工作又是如何呢?有榮譽能蹭一點算一點;有困難時第一句話就是推給別人去解決;出了問題,首先把自己撇得乾乾淨淨。這樣的工廠管理氛圍叫誰,誰都不會「狠得或壞得」起來的,除非腦子進了「水」。
四、邏輯思維是否混亂,輸入的條件與結果沒有必然
我只聽說一帥無能,累死三軍的,從未聽說在一帥領導下的幾將無能而累死了三軍的。而這個無能還是「不狠」與「不壞」。假使真的如此,三軍的肚子都笑扁了,多自由自在呀!開心都來不及,怎麼又會累死三軍呢?故「不狠」與「不壞」與「累死三軍」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作為混日子的「三軍」而言,巴不得你高管不狠、中管不壞呢!
當然,對於有志向、有抱負青年而言,有可能被這樣的管理氛圍「拖死三軍」,因為人生的時間是有限的;人生每一個時間段的積累是必須的,因為人生是單向行使,錯過了這個村,就很難再有這個店了。在這樣工廠混日子,就是在消耗自己的青春。一轉眼就是中年,什麼都沒有學會;什麼都沒有得到,一定會遺憾終身。趁早逃離這樣的企業,到一個積極向上的企業、到一個管理規範的企業中,再圖發展!
綜上所述,這個感慨出自於廠長之口就是不打自招。假使我是這個廠長打死我也不會在公開場合說出這樣的「絕句」來。即使這個廠長使用的是逆向思維、或是什麼「激將法」。我想對提高「高管」的狠與「中管」的壞也不會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反而會給高管或中管們造成「甩鍋」的錯覺,打擊他們在承擔責任方面的積極性。不是一個很好的手段,也不是一個正規管理所需要的好方法。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