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駐張家港首席記者 楊溢)在張家港市區河西南路上,一間簡潔通透的玻璃小屋人氣很旺,這是港城的新晉「網紅店」——「美好雜貨鋪」。
小店裡沒有收銀員,只有一個捐款箱,貨架上的貨品琳琅滿目,大部分是市民捐贈來的閒置物品。一件衛衣標價30元,一個毛絨小熊玩具20元,一個小沙包定價2元……價格不貴,卻總有「顧客」多給錢,還不找零。一間小小的「雜貨鋪」裡愛心湧動,成為文明張家港的最美註腳。
「現在大家生活條件變好了,很多物品閒置堆在家裡佔地方,想扔掉又捨不得。不如拿到我們『雜貨鋪』,把舊物變成愛心。」「美好雜貨鋪」的「店長」錢雪英是張家港一名資深志願者,她告訴記者,「倡導生態環保的生活方式,弘揚慈善公益的社會風尚」是她創辦「美好雜貨鋪」初衷。
2018年底,「美好雜貨鋪」開門迎客,每天都有志願者在店裡輪班值守,將接收的市民捐贈物資登記記錄、分類整理、標價上架。售賣所得會自動存入「美好基金」,專款專用,幫助困難家庭。
為了能讓更多市民加入到閒置物品回收計劃中來,「美好雜貨鋪」團隊還會不定期到社區、大型廣場、學校及建築工地開展「流動的愛心雜貨鋪」「圖書置換」「舊貨交換市場」「我為困境兒童添衣」等公益志願服務活動和項目。
「美好雜貨鋪」的愛心善舉得到全社會的積極響應,雜貨鋪裡的貨品也越來越豐富。衣架上陳列的衣服是當地愛心企業捐贈的秋季新款;貨架上精巧可愛的珠鏈飾品,是當地特殊教育學校孩子們的手工製作;書架上擺放整齊的漫畫書,來自一位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孩子的捐助。
「這些我們繡的香荷包,最受歡迎。」志願者盧德娣向記者「推銷」著店裡的「爆款」單品。她告訴記者,團隊裡能人不少,大家各展所長,不定期地為店裡「上新」。「有刻紙擺件、針織杯墊,還有縫製的小沙包,雖說都是些小物件,卻也是一份心意。」盧德娣說。
今年8月,「美好雜貨鋪」又開起了網店,市民點點手機就能輕鬆捐贈及購買。線上下單後,郵政快遞員和志願者將上門取件及送件,進一步暢通了捐贈、購買通道。
截至目前,「美好雜貨鋪」共接受捐贈物資上萬件,積攢「美好基金」3.5萬餘元,幫助困境家庭35戶。捐款捐物、賣貨淘貨,「美好雜貨鋪」讓閒置舊物「為愛新生」,更讓公益慈善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