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曾經說過:「潮汕是中國美食的一個特別寶貴的孤島,如果一個中國人說他是美食家卻沒去過潮汕,那他不算是真正的美食家。」 去過潮汕的人大概都會承認,這是一個美食聖地。從魚生到美酒,從火鍋到小吃,一切美食都在食者的舌尖上璀璨綻放。
潮汕的飲食,可謂是花樣繁多、精彩豐饒、鹹甜兼有,豐儉由人。雖然潮汕菜平日作風低調,但是依然擋不住他內斂的光芒。
因筆者工作原因經常需要跑廣州-汕頭這線。每次去汕頭,必定是吃一餐清湯牛肉火鍋。 也許有朋友會問:「什麼嘛!這清水牛肉能好吃嗎?」是的,雖然比起重慶麻辣火鍋來說,它少了點赤橙黃綠的誘惑,但看似平凡的湯底實際是用牛骨慢慢熬出來。飄著蘿蔔與芹菜粒的牛骨清湯,簡簡單單就能帶出牛肉的鮮味,味道清而不淡。兩種火鍋的對比就好似兩個地方的女孩一樣,重慶女生火辣熱情奔放,讓人不顧一切的愛上。潮汕女生安靜內斂,平凡婉約卻寬容。
當然,牛肉火鍋的重頭戲還是牛肉上。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刀工切法。在潮汕地區,每家店的門口都掛著新鮮屠宰的牛肉,師傅熟練地切著牛肉,把牛肉整齊地貼在碟子上,油光鋥亮。
不同的牛部位,油花的程度與口感都很不同,這是潮汕人吃牛的經驗。胸口膀,即牛前胸脂肪,看似油膩,但吃起來十分爽口,還有淡淡的牛油香;做牛肉做成的手打牛肉丸、牛筋丸,富有彈性,一口咬下去,充滿香氣的湯汁在口腔中迸發,這是何等的滿足!
潮汕滷鵝,用的是世界鵝王——澄海獅頭鵝。這種鵝可以長到20斤,鵝肝肥美粉嫩。滷水需要用到很多味藥材和香料,但又能融為一體,毫不突兀。
據個人喜好,強烈推薦粉肝,有吃過的朋友說鵝肝簡直像果凍一樣軟綿綿。真正吃時咬了一口,牙齒一碰,竟然就切開了,好像熟透了的西瓜被刀一碰就裂開似的。那種口感並不是真的像果凍,但是極其粉嫩柔軟,美妙難以描述。硬要類比的話,可能更像河豚白子,或者豬腦,甚至有一點點類似蟹膏的黏嘴。這種高脂肪高膽固醇所特有的滿足感,讓你一整天都回味在裡面!潮汕滷味並不僅僅滷鵝,還有很多如隆江豬腳、豬頭肉、豬粉腸、豬大腸等滷水。
像隆江豬腳飯,我覺得雖然價廉但是也是值得稱道的特色潮州菜,尤其豬皮那種軟糯的口感簡直讓人慾罷不能,所以如果有一頓飯不知道怎麼安排,試試像隆江豬腳這種滷水飯也是不錯的。
生醃血蚶,稍微燙過再醃,入口鮮嫩爽脆。看著血腥,其實並無腥味,一粒粒停不下來。
生醃牡蠣,香辣滑潤,還加了香香的。
拿砂鍋粥來說,蝦蟹肉菜與米粥同煮,沒有過多的烹調,卻好吃得幾乎吞掉舌頭。
從賣相來看,這粥活色生香,那飽滿的蟹鉗、黃油蟹膏、大蝦子、冬菜碎末,在咕嚕~咕嚕冒泡的粥湯裡,翻滾個不停。
平日裡煮砂鍋粥粥,他們喜歡用短胖的肥仔米(又叫珍珠米、粳米),加水煮至「開花」,也就是米粒剛熟的狀態,熄火,讓餘溫使粥熟透,並析出米油。當粥底熬到七、八成的時候,就要加入各種海鮮肉類提鮮,最經典的必定是蝦。如果有朋友對海鮮過敏,點黃鱔排骨、鷓鴣雞肉也不錯,這些都是鮮味很凸出的食材。等蝦蟹與白粥「纏綿」以後,米湯逐漸被蟹膏染成微黃,鮮味也融入進了每顆米粒之中,這時,倒入香菜和冬菜,用大勺子拌勻,就可以開吃啦~一碗砂鍋粥,可以充飢,療胃。對於在外的潮汕人,一碗粥就是寄託思鄉的滋味在裡頭。
有人說城市裡的生活無聊乏味,每天兩點一線,那麼希望透過這些從飲食中形形色色的故事,讓那些生活中的溫暖從口中進入到胃裡,心裡。
因篇幅有限,單單一個篇幅無法說的完潮汕形形式式的美食,下一期咱們繼續再聊潮汕的靠海吃海之生猛海鮮。我是妖都老餮,如果你跟我一樣喜歡美食,歡迎你關注我,一起探討時間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