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真三分假,但實際上,在一些情節和人物刻畫上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編和再加工,特別是像馬超和呂布這樣的重要角色。
神威天將軍
馬超在少年時就有出場,秒殺了兩個雜魚,後來沉浸了很長時間,直到馬騰被殺,馬超聯合父親的結拜兄弟韓遂討伐曹操。
初期極為驚豔,八九合敗于禁,二十合退張郃,殺得曹操割須棄袍,讓曹操不由感嘆——馬超不減呂布之勇。
隨著戰事的深入,馬超的短板暴露出來,驍勇而少智,同時為人暴躁,最終中了曹操的反間計,與韓遂反目,因此被曹操擊敗。
後來歷經磨難,歸降劉備。劉備進位漢中王后,馬超位居左將軍,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並稱「五虎大將」。
但是之後,就少有露面,可見生活的極為低調。馬超曾貴為一鎮諸侯,某種程度上與劉備平起平坐,歸順劉備之後,低調做人,免受猜忌,而後壽終正寢。
族弟馬岱後期成為蜀漢重要將領,在諸葛亮死後,受秘計斬殺了魏延。
馬超雖然投張魯後又轉投劉備,但不能因此說他人品有問題。在當時的天下來說,明眼人都知道張魯並非成大事之主,馬超投張魯也是走投無路下的權宜之計,雖然不算厚道,但可以理解。
父親死後,他怒而起兵報仇,說明孝道無虧;歸順劉備後,兢兢業業,行事低調,也算忠心耿耿。唯一被詬病的大概就是歸降劉備時沒有顧及久隨自己徵戰,當時卻因病留在漢中的部將龐德。
總體來說,馬超的人品處於正常人的範疇,沒有太過突出的品德,但也沒什麼大的過錯。對比同時期的人物,應該算是中上之人。
人中呂布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這是羅貫中對於呂布的讚譽,也算是從側面點明了呂布武將第一人的地位。
虎牢關一人獨戰關、張三十合不分勝負;滎陽之戰速敗夏侯惇;大戰濮陽,在許褚、典韋等六將的圍攻下全身而退;轅門射戟,一把抓住袁術麾下第一大將紀靈,如提嬰稚……
論勇武,呂布確實讓人挑不出什麼,同樣,論人品也乏善可陳。
他本是丁原義子,只因為董卓讓人送了一匹馬和一些珠寶財物就生反覆,如果只是背叛也就罷了,可是他殺死丁原以做進獻之禮,不得不說實在是狼心狗肺之徒。
之後,因為貂蟬,呂布又殺死了新義父董卓,再之後逃出長安,也曾割據一方,但最終被曹操剿滅。
白門樓上大罵劉備最無信義,劉備這事確實不地道,但換了我恐怕也會這麼做,如果不是呂布搶了劉備的徐州,又哪來的轅門射戟?
張飛稱其為「三姓家奴」,其實也不無道理。呂布唯一值得稱道的,大概就是對老婆好,除此之外,人品一塌糊塗,怎麼看都是全書倒數。
歷史上的不同
因為題主問的是《三國演義》,所以討論歷史是不會影響最終結果的,全當和大家分享一下,以做談資。
歷史上的馬超人品不算好,起碼對父親馬騰的問題上與演義不同。演義中是馬騰身死,馬超報仇,歷史上恰恰相反。
當時曹操準備進攻張魯,想借道涼州,關中諸侯懷疑這是假道滅虢之計,於是馬超不顧在京中做官(多少有人質的成分在)的父親,聯合韓遂起兵,因此導致了馬騰被曹操所殺。
而馬超並非疏漏,因為在勸韓遂起兵時,馬超曾有言「如今,馬超棄父,以韓將軍為父。韓將軍亦當棄子,以馬超為子。」
而呂布呢,也不是三姓家奴,他與丁原沒有父子關係,不過與董卓確實曾誓為父子。
一個害死親爹,一個殺死義父,人品貌似都不怎麼樣。
所以,按照《三國演義》的設定,挑選一個人品好的,自然要選錦馬超,兩個人之間的對比,幾乎沒有什麼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