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山》是由楊子導演的一部文藝愛情片,改編自葛水平的同名小說,取材於真實事件,於2016年上映。
影片聚焦於被拐賣的婦女,從被拐賣婦女的悲慘生活中映射出世態人心,從中我感受到了農民身上的憨厚與淳樸,也感受到了他們身上存在的殘忍人性。讓我不禁心生疑問:人性真的就僅僅是「非善即惡」嗎?
人性善惡的爭論早已有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孟子為首的儒家所倡導的性善論,還有以韓非子為首的法家所倡導的性惡論。但這部電影展現在我眼前的,不僅僅是人性的善與惡,更有善與惡的交替!
如果是簡單的壞,或是極端的好,也就罷了,可惜這是一個人性最複雜的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告子曾說過「性猶揣水也,決諸東則東流,決諸西則西流,人性之分於善與不善,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所以,人的善和惡是在於環境對他的影響和自身的變化的。
影片的女主紅霞本是城市裡的大家閨秀,在紅霞在七八歲的時候,晚上跟著奶奶去逛集市時被人販子拐走,之後被迫賣給臘紅為他生兒育女。
小小年紀的紅霞整天被關在屋子裡,卻無意中聽到臘紅和別人的對話,原來臘紅是個殺人犯!
還是個孩子的紅霞驚恐萬分,大聲叫喊,為了不讓自己打死人的秘密曝光,臘紅拿起鉗子,硬生生的把紅霞的舌頭夾斷了,從此紅霞變成了啞巴。
如果說打死人是因為臘紅本性殘忍,那麼他夾斷紅霞的舌頭的決定,便是他根據紅霞當時的過激反應而做出的,他害怕自己的秘密被人知道,害怕坐牢,更害怕死。
那之後,紅霞見到臘紅就不寒而慄,心中充滿了對臘紅的恐懼和怨恨,她看臘紅的眼神夾雜著厭惡、害怕和憎恨,這也讓臘紅更是變本加厲的折磨她。
紅霞受盡了虐待和凌辱,稍不留神就非打即罵,還經常要滿足臘紅突發其來的獸慾,並不得不為這個禽獸般的男人生下孩子。
臘紅如此這般的對待紅霞,更多的是受紅霞態度的影響,紅霞越是討厭他,憎恨他,他越是想要通過暴力徵服紅霞;而紅霞雖然內心不滿,卻又無力反抗,逆來順受的態度也讓臘紅對她的凌虐更加肆無忌憚。
雖然臘紅對紅霞毫無憐憫之心,極盡殘忍,但他卻從未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只因為大女兒的一句要吃山楂,臘紅專門跑去山裡給女兒摘山楂,卻因此被炸斷了腿。
在臘宏將死時,他將手中為女兒摘來的山楂遞給女兒,女兒想上前卻被紅霞拉住,臘宏甩出手中的斧頭罵了句瓜婆娘便昏死過去。
到底是什麼仇什麼怨,讓臘紅完全不顧紅霞的死活?可是這樣殘忍的人,對自己的女兒又是一個正常慈愛的父親。
所以一個人的人性不能夠做出善和惡的極端的判定。一個人是善還是惡,歸根到底還是由他的行動來表明的,就像臘紅對紅霞是惡的,但對女兒卻是善的。
在利益面前,再樸實的人都會顯露出人性自私的一面
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裡的砂礫或者出魚片裡示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錢鍾書
人的內心世界是非常複雜的,有善也有惡,那麼關鍵就看善和惡之間到底有著多大的距離。
臘紅死後,村裡能說上話的人都來到紅霞家裡,在他們商討下,為了村裡的名聲,村裡的領導決定用錢來私了,紅霞卻在紙上寫出不要錢。
再三商量,村裡決定讓韓衝去照顧紅霞娘三的生活。相信此刻,紅霞還是感受到了村裡人的樸實。
也許是太久沒有被人如此對待過,也許是韓衝的責任吸引了她,韓衝的到來,讓紅霞開始的新的生活,紅霞慢慢開始依賴韓衝,她的心也在無聲無息間被這個西北漢子,融化了。
而在相處的過程中,韓衝發現這個啞女善良、淳樸,所以對她萌生的也不僅僅是同情,而是有了更多的愛慕的情愫在裡面。兩人一起磨麵粉,感情也不斷得到升溫。
當所有秘密被揭開時,人總會在做選擇時考慮自己的利益。韓寒有句話說的好:小孩才分對錯,成人只看利弊。
人與動物相比,最大的區別是人類有思想,但當人類身上生物趨利避害的本能開始控制這些思想的時候,尤其是基層法治未能涉及到的偏遠山村,人性的冷漠與自私便展露無遺,人類體內的獸性便發揮的淋漓盡致,而貧窮與愚昧,就是最大的幫兇。
在村裡人得知臘紅是在逃殺人犯的時候,即使臘紅已經被炸死了,他們還是容不下女紅霞一家。村幹部鼓動全村人趕走紅霞,莫名其妙就給她扣上了殺人犯的帽子。
韓衝為了留下紅霞,決定去自首,他們又不想和韓衝一起承擔炸死人不報警的後果,害怕玷汙村裡的名聲,阻攔韓衝去自首。
而自始至終,沒有一個人為紅霞說話。村裡一老人試圖以全村人的名義對韓衝進行道德綁架,質問韓衝胳膊肘往哪拐時,只有韓衝他爹喊著說:他往良心上拐。全村這麼多的人,竟然對良心這個詞,如此的陌生。
透過屏幕,我已經感受到了村民們滿滿的惡意。劇中的女主紅霞,卻在親身經歷著這樣的黑暗,在本該笑靨如花的年齡,早已飽經滄桑。
和黑暗對抗太久,也可能被自己內心的黑暗慢慢吞噬掉,誰說天使不會變成惡魔
多少人犯下罪行僅僅因為不能忍受邪惡!——阿爾貝·加繆
關於善惡還有一種思考,就是仇恕,別人傷害了你,你是報復或是寬恕?寬恕似乎是善,但如果此人不知悔改,又行惡傷害他人,那你的寬恕是否是一種惡?報復似乎是惡,但以牙還牙本身就是一種公正,沒有公正,又以和言善?
在韓衝被警察押著指認現場的時候,紅霞著一身紅衣,雙手舉著一張紙,用毛筆寫著:「人是我殺。」
韓衝泣不成聲,掙脫民警,上前奪過了那張紙,吞進了肚子裡。
可是,沒用的,紅霞把一切都寫到了紙上。
是她讓女兒跟臘宏說,想吃山裡的山楂,而她早就知道,能摘到山楂的地方,剛好就是韓衝炸獾子埋雷管的地方,這一切都是她計劃好的,不是意外。
當臘紅被炸斷腿奄奄一息躺在床上的時候,是她用手捂死了臘紅。
於是紅霞被警察帶走了,她的兩個孩子託付給了韓衝的父親。
高潮到來,女主才是最終的兇手。不禁感慨,遲來的正義,是飽受折磨的絕望者,最後的絕地還擊。好比,一位常年遭受家暴的的女人,最後使出陰謀將其老公殺害,真相大白後女人獲刑入獄。
有句話叫:兔子急了也能咬人,驢急了亦能踢人。善良的人惹急了將變得不再善良。人性裡面的善與惡會隨著事態的變化而變化,隨著人的脾氣而爆發。
紅霞常年過著非人的生活,忍受著臘紅的凌辱,還生下了自己仇人的孩子,說紅霞心裡從沒想過反抗,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只是紅霞年幼時就被拐賣,那時還是個孩子的她將深深的無力感一直延續到了成年。
直到她有能力,也足夠了解了這個男人的時候,她才選擇以設計殺死臘紅的方式,讓自己脫離苦海。
不禁讓人為紅霞的遭遇感慨,也為其所作所為而惋惜。她固然可憐,但無論如何都應依靠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結語
人性真的就僅僅是「非善即惡」嗎?我認為,善惡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有時候,惡人也會做好事,而有時候,善人也會做壞事,善惡交替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善與惡並不在於人性本身,而在於環境對他的影響以及教育的引導。這種不確定性,也會受環境的影響和自身的變化而改變,可能會繼續善良,也有可能會轉而為惡;同樣的,當下表現為惡的人,他以後表現是善還是惡,也是具有不確定性的。
做個順其自然的人,做個中庸的人。凡事不計較,但要有態度,因為人性裡面的下一秒,連你自己都不知道是善還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