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垃圾處理站、推廁所革命……這個民族村正成為美麗鄉村樣板村

2020-12-05 工人日報

工人日報客戶端7月17日電 在呼倫貝爾扎蘭屯市達斡爾民族鄉,有一個名叫「滿都」的村子,是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這裡黃牆紅瓦的農家院錯落有致,整潔的村道兩旁點綴著蔥鬱的果樹。走在村道上,家家戶戶的墨綠色垃圾桶成為村裡的獨特一景。在生活垃圾處理站,兩臺「閃蒸礦化」焚燒爐正開足馬力運轉,每天它們能「吃掉」6噸生活垃圾。

據了解,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發展,達斡爾民族鄉在滿都村成立了保潔辦公室,同時聘請貧困戶擔任保潔員,建設「閃蒸礦化」處理站,購置各類環境整治車輛,發放戶用垃圾箱,並推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實現物業化管理、市場經營化。

村裡不僅建起了垃圾處理站,村裡旱廁改水衝廁所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

村民王志新家的衛生間就是在半個月前剛剛改造完成的。一個不到3平米的空間內,有一個衝水式馬桶和壓力罐。馬桶上還貼著一張「廁所革命」聯繫卡,上面標有維修、監督和村級聯繫人的電話,明亮整潔的衛生間如同城市家庭一般。

有面子更有裡子。滿都村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以龍頭企業為先鋒,形成了「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的模式,依託滿都拉糧食加工、鑫三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以入股的方式,增加村集體收入。

扎蘭屯滿都拉農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6年,年產量可達1萬噸,可實現年產值2500萬元。滿都村利用扶貧資金在該企業投入股金80萬元,以用於壯大村集體經濟,村集體每年保底收益為5萬元。同時該公司採取「黨組織+公司+基地」的模式,通過訂單種植、訂單收購實現帶動基地農戶240戶,其中貧困戶50餘戶增收致富。

今年,滿都村將利用村集體經濟發展肉牛或奶牛養殖等項目,對特別貧困戶或邊緣戶進行產業差異化分紅,確保脫貧成效更穩、更實。

村集體經濟越來越有活力,脫貧攻堅的腳步越來越穩健,居住環境越來越美,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滿都村正在打造成一個樣板村,一個達斡爾民族鄉的樣板村、呼倫貝爾市的樣板村。(工人日報記者 鄧崎凡 曹玥 李玉波)

相關焦點

  • 靖州:「廁所革命」改出美麗鄉村
    「旱廁改水衝式廁所後,要說最大的變化,就是兒媳婦、孫子孫女願意回來了。」潘啟清今年78歲,兒子媳婦都在城裡務工。他說,原來上個廁所,冬天冷、夏天臭,還蒼蠅亂飛、蚊子叮咬,兒孫們每次回來探望老人家都不肯過夜。現在換上衝水式廁所,手一按,水一衝,乾乾淨淨,太方便了!「廁所一改幸福來。」
  • 百鄉聯創 千村示範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面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差、底子薄、任務重等諸多困難,滄州市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鄉村振興的第一場硬仗,把「嚴細深實快」作風融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各環節、全過程,以打造美麗宜居鄉村為目標,以農村「廁所革命」、垃圾治理、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為重點,縱向上建立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級網絡管理責任制,砸實了縣鄉村三級主體責任,橫向上建立了市直部門包聯督導責任制,凝聚了合力,通過強化
  • 寧夏銀川: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繡」出美麗鄉村新圖景
    持續改 廁所革命全面完成羅小平剛從海原縣搬遷到隆源村時,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幾間剛建好的房子,房子雖新但什麼也沒有,冬天取暖燒煤炭和木材,上廁所還需要到家外面去。去年隨著農村「廁所革命」工作的推進,羅小平家用上了衝水式馬桶,屋內淋浴設備也一應俱全,「方便、乾淨,冬天還暖和。」
  • 藏馬鎮:戶集村收鎮處理 垃圾分類新樣板
    「綠水青山藏馬當先,環境保護你我先行」,藏馬鎮孫家屯村是西海岸新區垃圾分類試點村,今年以來,村內建立了綜合垃圾分類站,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打造集垃圾分類、美麗鄉村於一體的鄉村振興樣板村。 孫家屯村家家戶戶配備了垃圾箱和通訊設備,全村共分四個組,每組都配一名專職保潔員和一輛電動車,定時到村民家門口收集垃圾。其中,廚餘垃圾和其它垃圾由保潔員上門收集,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由村內垃圾分類站進行回收;垃圾分類站還設有舊衣物收購庫,對村民家中的舊衣物進行統一管理。村後還設立了一個大件垃圾臨時存放點,可以臨時存放沙、石土等垃圾,由村委負責統一清理。
  • 「荊州區:奮力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④」廁所革命 樂享文明新生活
    在馬山鎮雙楊村,每個農家後院都有一個「標配」——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這個廁所就是好!乾淨衛生,沒臭氣,沒蛆蠅,廢水過濾後還可以用來澆菜園。」馬山鎮雙楊村5組83歲的姚德秀奶奶對村裡為自家修的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讚不絕口。
  • 「廁所革命」,讓民生小事更有溫度
    「原來我家的廁所建在外面,影響村容村貌還不衛生,現在政府出錢幫我們建的室內廁所方便又衛生,化糞池處理的水還可以澆菜。」潘集區賀疃鎮李莊村貧困戶徐紅花沒花一分錢,便完成了廁所改造。潘集區紮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把農村戶用廁所改造工作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舉措,加快改造實施進度,切實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與徐紅花一樣,李莊村村民王海鳳今年也享受了改廁惠民政策,王海鳳家原來的旱廁建在大門外的路邊,看上去很彆扭,今年實施戶廁改造後,她家房前屋後衛生環境也得到了改觀。
  • 小廁所 大民生!番禺大石以「廁所革命」助推鄉村振興
    廁所問題是鄉村基礎設施和鄉村文明建設的短板開展農村「廁所革命」關係到廣大農村群眾生活品質的改善。近年來,番禺區大石街把農村改廁作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廁所革命」,讓「廁所革命」成為一項得民心、順民意、惠民生的重大民生工程。
  • 一名鐵道老兵為農村廁所革命的鼓而呼
    一名鐵道老兵為農村廁所革命的鼓而呼 今年回農村老家,正趕上家鄉開展廁所革命。家戶廁所改造,政府每戶獎勵500元錢。而且改造有統一的標準和時間要求,村民們對此都非常的高興和擁護。廁所革命是新農村建設的一件大事、大好事。以廁所革命為抓手,徹底改變農村「髒亂差」的環境狀況,真正抓住了建設美麗鄉村的「牛鼻子」。我出生在農村,在農村長大,深感農村廁所革命之必要。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吃喝拉撒睡。現在已經富裕起來的農民,吃穿住的條件改善了,迫切需要祥和、安全、乾淨、舒適的生活環境,廁所改造勢在必行。
  • 穿越時空2600年,從安徽看中國鄉村廁所進化史
    但在旅居美國土著生活區時,卻致力於成為一名人類學家,業餘花費大量時間研究廁所裡面的石頭,著有《世界各國的糞石學習俗》,以揭示糞便在文化中扮演的角色。他表示「文明並非從文字開始,而是從第一個廁所建立開始的。」如何優雅地處理排洩物?從古羅馬的君主到魏晉的騷人雅士,再到2020年的安徽鄉村基層幹部,這個問題令人絞盡腦汁。
  • 沙圪堵這個村了解一下……
    一幅潔淨亮麗、文明和諧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沙圪堵鎮長勝店村是全市2019年度51個鄉村振興示範村之一,位於沙圪堵鎮北部納林川上遊,常住人口231戶456人。近年來通過美麗鄉村建設,長勝店村以廁所革命、雨汙分流、垃圾分類為抓手,逐步改善人居環境。如今的長勝店村,田野飄香,處處皆景。
  • 酒房:推進「廁所革命」 改善人居環境
    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廁所革命」是重要環節,今年以來,施甸縣酒房鄉以擺田村山頭隊小組為示範點推進農村改廁工作。到目前,村裡改廁接入率達100%,群眾滿意率達100%,為構建全域「小廁所 大民生」格局實現了重點突破。
  • 江蘇南京:鄉村垃圾分一分,庭院顏值增一增
    記者看到,「公約十條」約定了主動監督保潔收集員日常收集和運輸工作、家中辦酒宴主動報備、源頭做好分類等事關垃圾分類方方面面的內容。分類成習慣,美麗庭院讓鄉村增色粉牆黛瓦、碧波蕩漾、綠樹林立,當下的棲霞龍潭街道太平村正是很多人想像中的理想農村模樣。
  • 蓬江區紮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村民迎來更美好鄉村生活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小廁所連著大民生,關係大文明。去年至今,蓬江區先後推出一大批鄉村振興示範村,農村的環境面貌翻天覆地。進入2020年,蓬江區繼續扎紮實實推動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向縱深發展,堅持把「廁所革命」作為改善人居環境、補齊民生短板、健全服務體系的重要切入口,不斷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水平。
  • 垃圾日產日清 美麗鄉村更具氣質
    11月下旬,中江縣印發《中江縣推進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要求各鄉鎮、村社區按照生活垃圾「四分類」的原則,全面鋪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12月1日開始實現垃圾日產日清。同時,劃撥專項資金300萬,用於推進垃圾日產日清工作全覆蓋,推進美麗中江建設。
  • 「廁所革命」——鄉村校園廁所文化剪影
    01 什麼是廁所文化?什麼是廁所文化?在中國歷史上,談論廁所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廁所文化這個主題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有關中國廁所文化論著也很少,因此在廁所文明的教育上有著很大的開發潛力。它的教育性包括廁所文化在內的學校文化建設的首要原則和功能。學校廁所及其文化能否成為有靈魂、有生命、有感召力和親和力的教育「活物」,能否承擔起和發揮出教育功能,關鍵取決於廁所文化建設是否以人為本,充分關照師生的生存與發展,取決於是否較好地傳達學校的精神文化,承載一定的人文內涵。
  • 中國為什麼要進行「廁所革命」?
    回望新中國70年壯闊徵程,廁所映射著國人衛生習慣的改變,影響著億萬群眾的出行,關係著美麗鄉村建設的全局。「廁所革命」所承載的意義,要比人們想像中的更寬廣。四川省彭州市九尺鎮農戶旱廁被改造成水衝廁所。人民網記者 申亞欣攝小角落裡的大革命——從愛國衛生運動到健康中國一克重的糞便約有100萬至4億個細菌。
  • 順德農村「廁所革命」這樣推進…
    現狀:新建和改造農村公廁超200個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農村「廁所革命」是重要抓手。記者從順德區農業農村局獲悉,順德區現有農村公廁846個,計劃新建農村公廁47個,改造農村公廁419個;截至目前,順德區已新建公廁15座,完成整改農村公廁200座。
  • 賓川:小廁所 大革命
    □通訊員 劉東朝2018年以來,賓川縣把農村「廁所革命」作為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推進,農村廁所「一塊木板兩塊磚,三尺柵欄圍四邊」的舊面貌得到徹底改變。縣、鎮均成立了農村「廁所革命」工作領導組和工作專班,按照「規劃先行、統籌協調、分類指導、精心實施、科學管理」的要求,將「廁所革命」與脫貧攻堅、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有機結合起來,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實行掛圖作戰。強化宣傳,營造氛圍。
  • 紮實推進「廁所革命」 洪雅持續改善人居環境
    其中,中心城區完成新建公廁32座,改建公廁53座,在建4座,完成率100%;農村地區106個村完成新(改)建戶廁40902戶。12月6日,柳江鎮居民袁兵看著自家的新廁所,高興地說,「家裡的廁所改造後,和城裡人家的廁所比起來也不差。」據介紹,以往,沒有搞「廁所革命」時,糞汙直排溝渠。家裡又養了豬,一到夏天,還沒進家門就聞到臭味。現在,開展「廁所革命」,糞水汙水進行了處理,再也聞不到臭味了。
  • 霑益區「變中生新」打造幸福人居美麗鄉村
    2020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3年行動的收官之年,自2018以來,霑益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主線,補齊小康生活的最大的短板,重拳出擊,以廁所革命、汙水治理、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村莊規劃布局、長效機制以及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七方面為重點,刮骨療毒,全面消除農村「髒、亂、差、臭」視覺貧困「毒瘤」,打贏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收官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