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悲慘的愛情,那便是「戀父情結」!張愛玲的《心經》

2020-12-24 書中夜問

峰儀道:「我知道你為什麼願意永遠不長大」小寒突然撲簌簌落下兩行眼淚,將臉埋在他的肩膀上峰儀低聲道:「你怕你長大了,我們就要生疏了,是不是?」

張愛玲,1920年9月-1995年9月,中國現代女作家,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後輾轉香港,最終定居美國。從7歲便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誌上發表作品。創作和發表了《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說起張愛玲,不得不提其顯赫的家世,祖父是清末名臣張佩綸,祖母是朝廷重臣李鴻章之女李菊藕。

《心經》 張愛玲

《心經》,是張愛玲1943年發表的重要著作,講述了小寒因為「戀父情結」而所引發的一系列故事。都說:「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是母親的情敵」。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關係存在。如果父親崗位沒有值好班,容易造成「戀父情結」的產生。而當這種心理一旦產生,要去矯正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複雜的多角戀愛關係

小寒和峰儀是父女關係,和波蘭、綾卿、龔海立是大學同學關係。在學校期間,小寒和龔海立彼此都有隱晦的愛慕之情,但是小寒不能暴露她對這段感情的在意,因為她深深地戀上她的父親。小寒找了藉口,用傳聞「波蘭要與龔海立結婚」,來試探龔海立。果真,龔海立是深深地喜歡著自己。那又能怎樣,小寒只是想知道,龔海立和自己一樣,深深地喜歡著對方,但她不能表達出來。

媒婆

沒有辦法接受這段感情,她做起了媒婆,撮合龔海立和綾卿。起初,小寒以為綾卿也有些喜歡龔海立,但後面綾卿說了自身的一個戀愛觀後,讓其不戰而慄。綾卿說:「對於愛情、婚姻,人盡可夫」。她崇尚的不是愛情,而是物質。

塑料的姐妹情

這個時候,小寒父親峰儀半路殺出。峰儀和小寒母親,其實已經知道小寒有很深的「戀父情結」,一直想找辦法破解這種尷尬。恰巧,遇上這件「事故」,峰儀將計就計。他打算讓綾卿做他的「小三」,以此激怒小寒。果不其然,小寒對於父親的做法,視為一種背叛,她也選擇與龔海立成婚。

通過這麼一場驚心動魄的故事,峰儀和小寒之間的那層薄膜被戳破,隱晦的「戀父情結」浮出水面。原來挑出一根刺,是那麼慘痛的代價,但是選擇深藏,又會讓彼此難受。

為人父,對於女兒的過度寵愛

身為一個父親,真的會把女兒當成情人一般寵愛。

「騎馬」遊戲

在大學期間,有個關係要好的女同學,她家離學校不遠。每天晚上,她都要打電話和父親「匯報」一些事項,然後幾乎每周末都要回家。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開始出現叛逆現象,之後可能再是慢慢的相互理解。小時候一口一聲「爸爸」,長大後可能就是「爸」、「老爸」,來暗示著自身已經長大。但是那個女同學還是親暱地稱呼其父親「爸爸」。

彼此袒露

當然,女同學和父親的關係是正常的父女關係。只是想藉此說明一個觀點,就是父女之間的情誼可以很深很深。這也不難看出,「戀父情結」產生是有根源的。當這種寵愛的父女之情被逾越後,「戀父情結」便有可能隨之而至。

所以,身為人父,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切記要做出適當的隔離。一邊是心疼、寵愛,一邊是告誡,我與你之間的感情止於父女之間。因為身為女兒,很容易造成一種誤解。當其在學校,在社會遭遇什麼挫折,每次都是父親挺身而出,每次父親都充當重要的角色,那麼很容易產生假象。

優美句子:

1、魚貫:魚貫而入、魚貫而出,比喻依次連接,很有秩序。出自《三國志》:「山高谷深,至為艱難。……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過。」;

2、男人對於女人的憐憫,也許是近於愛。一個女人絕不會愛上一個她認為楚楚可憐的男人,女人對於男人的愛,總是帶點崇拜他;

3、你把人家的心弄碎了,你要別人去拾破爛,一小片一小片耐心地給拼起來,像孩子們玩拼圖遊戲似的——也許拼個十年八年也拼不全。

(喜歡的小夥伴,歡迎加關注、討論。作者會依據書籍、歷史、社會人情等,發布一些足以引人思考,耐人尋味的作品。)

相關焦點

  • 《心經》:比「戀父情結」更可怕的是父母毫無邊界的愛
    一小寒是張愛玲小說《心經》中的人物,20歲的小寒,本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身邊不乏追求者,可是她卻對身邊的任何一個同齡男性不感興趣,因為她早已心有所屬。這個人就是她的父親。看似是小寒的「戀父情結」導致的一場悲劇。事實上,她的父親峰儀的不作為才是幕後推手。二「戀父情結」是弗洛伊德提出來的。他認為在孩子性心理的發展過程中,最先要在親近的異性家長那裡得到滿足:女兒會對父親產生愛戀,愛父嫌母。
  • 你聽說的「戀父情結」「戀母情結」會影響你選擇愛人嗎?
    在許多探討愛情的文章中,大家可以經常看見「戀父情結」「戀母情結」這兩個詞語。其實,「戀父情結」「戀母情結」這兩個詞語來源於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被稱為「父母偶像理論」。該理論提出,父母親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一代的擇偶標準。
  • 從「父親三部曲」看吳倩蓮與李安的戀父情結
    李安導演,我認為是除了胡金銓外,華人世界裡,最優秀的導演之一。相較於張藝謀,李安的思維更接近與天然人性,而不是經過加工的人性。李安成名的《父親三部曲》,最優秀的當還是《飲食男女》,如果說《推手》是講情愫,《喜宴》是講倫理,那麼《飲食男女》就只是講愛情了。
  • 從張愛玲《茉莉香片》,聊聊「天才作家」的寫作藝術和悲美人性
    都說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張愛玲把她的悲情、她的情真實感都投射在了她的文學作品裡,因而才能如此的動人心魄。最能體現她原生家庭下精神病態的非《茉莉香片》莫屬。她原生家庭的荼毒和婚姻不幸的外露和宣洩,都盡數體現在了她悲美的愛情和殘酷的人性的作品裡了,我們讀她的作品必須首先讀懂張愛玲自身。二、「張愛玲體」的作品寫作藝術,折射作品與眾不同的獨特韻致張愛玲的作品總體說來是獨特的,她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
  • 當女兒有「戀父情結」,終會結惡果
    有些女孩因此產生了戀父情結,將來找了個跟父輩年紀相差不大的人,覺得這樣的人有責任感,能給自己足夠的安全感。"媽媽,我能和爸爸結婚嗎?"當女兒有"戀父情結",終會結惡果如今社會上出現了一種現象,年齡大的男性更吃香,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對這個年齡階段的男性充滿好感,似乎隨著年齡的增長,男生的受歡迎程度只增不降,認為這是一種成熟穩重的表現。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其中有女兒產生戀父情結的原因。一旦女生有嚴重的戀父情結,造成的後果很嚴重。
  • 因「戀父情結」,女星嫁給大14歲男演員,現因對方發福而離婚
    2019-12-11 18:48:21 來源: 遊戲斌斌說 舉報   導讀:因「戀父情結
  • 森茉莉:日本張愛玲因戀父寫耽美小說,可為何父親死前她不願相見
    而森茉莉便是這城堡裡的公主,三千寵愛在一身。在森茉莉後來的文章與書籍中可以看出,童年時父親帶給她的美好可以說是她一生的慰藉,甚至在有些人看來這已經是很嚴重的戀父情結了。育兒觀念中,子女對異性認知的雛形來源於父母。森茉莉終身都對優雅的中年男子痴迷,原因無不因其父親。
  • 黎荔:張愛玲的戲曲情結
    張愛玲深深浸潤於傳統文化脈絡間,而她對傳統的借鑑最多的恰恰是最潑辣、最富於生命力的民間文化,因為只有與日常生活對接的傳統才是有力量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我坐在第二排震得頭昏眼花,腦子裡許多東西漸漸地都給砸了出來,剩下的只有最原始的」。露天搭演的草臺野戲,還保留著某些生命力頑強的原始形態,那是鄉村觀眾所喜聞樂見的一種很本能的娛樂,不執著於固定的曲譜,不受套曲形式的束縛,也不必通曉音韻和曲文裡的詞藻典故,而一任方言俚語、土腔俗調自由組合,吟唱出底層人民發自內心的唱詞。
  • 張愛玲的愛情故事……
    他對張愛玲的讚美多不勝數。如痴如醉地愛著張愛玲。哎,張愛玲啊!這個在她的作品中對愛情充滿悲觀情緒的女人,在她的文字間,把愛情形容的透透徹徹,明明白白,但,這一次,她也傻了一回!女人在第三者的角度總是可以把愛情分析透徹,但倘若自己之身其中,卻又總是犯迷糊!
  • 張愛玲早年紅極一時,作品一出就銷空,為何後來溫飽都解決不了
    一九四三年夏,有名心切的張愛玲拿著小說《心經》的手稿,跑到上海福州路的一所老房子裡,去找一個書商,名叫平襟亞。《萬象》雜誌是上海灘最暢銷的雜誌,能在其上發表小說自然不愁成名。平掌柜看了一眼「第一爐香」的作者,趕忙將「心經」分兩期寄出。然而張愛玲的胃口卻很大,希望能加速成名,對平襟亞說出一本短篇小說集。
  • 心理學:蘿莉配大叔,講解何為戀父情結
    在心理學當中,也有一個專門的詞來形容這種現象,就是「戀父情結」。何為戀父情結戀父情結,最初也被稱為是「厄勒克特拉情結」。後來的一些心理學家,在弗洛伊德理論的基礎上,對「戀父情節」做了進一步的闡釋。首先,「戀父情節」並不簡單地意味著「要和自己的父親談戀愛」。「戀父情節」中的「父」,是一種更為廣泛的定義。任何符合社會刻板印象,具有男子氣概的年長男性,都能代入「父」的位置。
  • 劉嘉玲蔣欣版《半生緣》遭群嘲,張愛玲筆下的愛情該是怎樣的?
    後面的情節也挺狗血,比如女主一集要哭N次,好兄弟來個三角戀,動不動就發誓「山無稜天地合」……這些言情劇的套路,把張愛玲的經典挫骨揚灰,張愛玲式愛情的精髓都不知跑到哪裡去了。張愛玲愛情故事的特點,正是把長期以來中國文學作品中構建的那些所謂美好的愛情故事消解掉,就像她所寫的「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樣愛情不是千瘡百孔」。張愛玲的小說有政治背景、時代底色,但更多的是女性的困苦。在中學畢業年刊的調查欄裡,張愛玲在「最恨」的一項中寫的便是「一個有天才的女孩忽然結了婚」。
  • 《心經》中最重要的一段咒語,99%的人都將其忽略!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據統計流傳於世的版本共有七個,其中流傳最廣的是唐朝初期玄奘大師所譯版本,此版經文共268字。觀音菩薩知玄奘此行路途遙遠困難重重,便口傳《心經》一篇,告其在危難困頓之時誦讀此經便可逢兇化吉遠離禍患,玄奘依照菩薩之言果然安然抵達天竺取得真經,當其重返大唐國土,當時天子李世民聞此機緣便命玄奘大師將《心經》譯為漢文,從而此經得以流傳,這便是玄奘得《心經》的傳說。
  • 「我從我媽手裡搶走了我爸」,看《美少女戰士》之戀父情結有多深
    【歡迎關注小當家阿昴,聽我一本正經的瞎說,希望能逗您一笑】————————先前跟大家聊了《美少女戰士》之中各種不走尋常路的意識超前的設定,那麼今天就和大家具體來聊一下其中的「戀父情結」吧。戀父情結,又被稱為「厄勒克特拉情結」,「伊萊克特拉情結」
  • 張愛玲經典愛情語錄|總有一句是你的愛情
    09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10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的憂愁。11隻是女人天性的柔弱,註定她們的愛情慘和了太多的縱容和被縱容的成份。
  • 心理學解析:愛烈屈拉情結
    弗洛伊德在性發展理論中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結(Oedipus complex)」,這是一種在兒子和母親關係的心理傾向,也是人們常說的「戀母情結」。 從臨床觀察的角度,俄狄浦斯情結是一個來自兒童時期誘惑的幻想,是一個快樂又焦慮的幻想。
  • 張愛玲《傾城之戀》:世紀末的愛情 既有浪漫情慾 又兼有虛偽自私
    在20世紀40年代初,那個戰亂時期,張愛玲在淪陷時期的上海一舉成名。她連續發表多篇轟動性的中短篇小說,包括《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心經》、《金鎖記》等。張愛玲的小說流露出一種世紀末情懷,這裡所說的世界末,並不是一個時間界限,而是源於西方十九世紀世紀的末的一種大論述的崩解。
  • 1945年,張愛玲與李香蘭座談,李香蘭:比我還小?張愛玲直言回懟
    最自卑的是穿繼母的舊衣服,最痛恨的是有才華的女生忽然嫁了人,最常用的口頭語是『我忘了呀』最喜歡的食物是叉燒炒飯。最喜歡的人物是溫莎公爵。1934年,張志沂與民國政府前總理孫寶琦之女孫用蕃在國際飯店舉行婚禮。同年,張愛玲完成《摩登紅樓夢》,張志沂為之撰回目。1939年張愛玲來到漫天烽火的香港,入讀香港大學文學院。
  • 《心經》:心經咒語的作用有哪些
    《心經》是佛法經論中一部文字簡短精煉、含義深厚的一部經典。自古以來,這部經書一直在佛法界中廣泛流傳。現在很多人都在念心經,念誦心經沒有時間限制,晚上讀心經也是可以的。而且《心經》只用了260個字就包含了大般若經的精華,可謂是字字珠璣。
  • 丈夫殘障,弟弟車禍,「戀父情結」的黎姿為何嫁殘障富豪?
    為了愛情,甘願拋棄權貴身份,為了和心上人在一起,即使是背上背棄家國的罪名也在所不惜,即使是蒙上了」竊刀劍殺蛛兒「的不白之冤,只要還能見到」烏雞鍋鍋「,也是無怨無悔。黎姿將這種委屈,和對愛情的那份執著表現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