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在社會層面與量子物理異曲同工,對人類發展意義重大

2020-12-22 行者啊

資訊時代,由實向虛的特徵越來越明顯。數字經濟作為新來者,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數字經濟已經走過「數位化驅動」的1.0時代和「數據化驅動」的2.0時代,即將邁入「智能化驅動」的3.0時代。

「數位化驅動」的1.0時代,主要是企業內部通過提升改造實現數位化研發、管理及銷售等活動,提高企業的生產力水平。

「數據化驅動」的2.0時代,主要是市場環境由實向虛轉變,平臺經濟快速崛起,成為新的經濟形式,這些平臺經濟主要以「數據」為生產的原材料和生產工具。如facebook、騰訊、阿里巴巴等,它們的總市值已經遠超傳統企業。

經過10餘年的發展,我們即將邁入「智能化驅動」的3.0時代,「智能化」與新一輪的科技革命緊密相連。隨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創新技術的使用,以智能化為驅動的數字經濟將成為下一個經濟發展周期的新引擎和新動能。

這是到目前為止,數位化經濟發展走過的2個階段和即將到來的第3個階段。結構方面,先從傳統經濟中企業這個生產力主體開始數位化改造,再到外部市場環境的數位化平臺建設,再到整個社會經濟體系的數位化。程度方面,先從初級的數位化,再到信息化,再到智能化。

數位化使得市場主體具備了數位化能力,可以採用數字進行溝通、管理、生產,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數據化,使得所有企業的核心資產轉變為數據,打通了在實體經濟背景下不同領域的間隔,消除了在實體經濟背景下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島,通過平臺化運營,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水平。

雖然與實體經濟不同,數位化經濟的發展仍然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不過虛擬化的數字經濟也有自己的鮮明特徵,那就是數字經濟的起始階段資本快速湧入,通過平臺跨領域整合不同類型的資源,發展階段,企業發展周期變得更短,跨界平臺的作用越來越大,成為新的頭部力量。

數字經濟的另一個明顯特徵就是,第一次將人本身作為生產資料納入社會經濟生產環節。人不再僅僅使用工具和設備進行生產,而可能成為生產原料的一部分。最常見的就是我們的日常活動產生的數據,被平臺收集、挖掘後,形成有利用價值的信息被用於營銷。

我們不用刻意努力、無時無刻不在產生的數據,第一次有了大規模的實質利用價值。這些數據不會消失,在利用過程中不會被損耗,能夠被複製並在不同的層面重複利用。

我們的數據被用於交換那些免費使用的平臺功能,個體的意識層面正在通過平臺聯接,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更大的整體的一部分。

數字經濟的產生在社會意識層面的作用堪比量子物理,就像量子物理第一次將人的意識作為研究對象,數字經濟第一次實現了「人是手段,也是目的」的論斷。數字經濟和量子物理分別在兩個層面將人本身納入整體,是人類發展的高級階段,意義重大。

相關焦點

  • 數字經濟之下,人本身也成了生產資料,意義堪比量子物理
    經過10餘年的發展,我們即將邁入「智能化驅動」的3.0時代,「智能化」與新一輪的科技革命緊密相連。隨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創新技術的使用,以智能化為驅動的數字經濟將成為下一個經濟發展周期的新引擎和新動能。
  • 量子科技將成為數字科技的核心力量之一
    什麼是量子?量子是現代物理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一個物理量所存在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和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經典物理有根本的區別。量子科技本身,是數字科技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推動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力量。
  • 科學史上有哪些對人類社會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轉折點?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能夠引發社會巨變,三次科技革命或者說工業革命就是科技進步所引發的。科學技術要想進步,就脫離不了基礎科學的發展。基礎科學當然就是指自然科學,而自然科學中最重要的就是物理學。我認為在歷史上或者說科學史上有三次重大的轉折點,這些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1,第1個轉折點是以牛頓為代表的那個時代在17世紀,如果說伽利略是那個時代的開拓者,那麼牛頓就是那個時代站在金字塔頂最頂端的人物。伽利略的成就就不多說了,被稱為現代科學之父,近代科學實驗的奠基人之一。
  • 楊瀾對話華為周躍峰:發展數字經濟,存儲技術是關鍵
    發布會上,嘉賓主持、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知名媒體人楊瀾,和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峰博士,通過話"數"圓桌論壇探討了存儲技術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重要意義。然而好消息是,法國已經依據先前用數位技術保存的數據,正在開啟重建工作。同樣,在我國的敦煌莫高窟博物館,利用數位技術存儲的數據,幾乎完整保存和重現了所有窟裡邊的壁畫和文物。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峰認為:"人類的文明史,也是信息記錄技術的發展史。"在原始社會,人們採用結繩記事的方式記錄數據和信息,之後發展到甲骨文,後來又演進到了紙張。
  • 彭文生談數字經濟:下個十年
    正如本報告的「未來暢想篇」所描繪的,未來或是這樣的:伴隨著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的顛覆性進展,幾十萬年以來未曾質變的「自然人」漸行漸遠,「數字人」成為人類參與社會互動的基本形式,甚至會實現「數位化永生」。當然,這樣一種質的躍變不會一蹴而就,仰望星空的時候我們也要腳踏實地。就當下而言,最重要的問題是,數字經濟會在未來幾年大發展嗎?
  • 數字經濟是什麼?如何發展數字經濟?一分鐘讀懂數字經濟發展史
    01什麼是數字經濟?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一種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人們對數字經濟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在眾多關於數字經濟的定義中,以2016年G20杭州峰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最具代表性。
  • 量子糾纏是什麼?為什麼近些年會這麼火?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人類每天都在發展進步,其中科學研究更是人類科技發展的助推器。縱觀人類科學發展史,物理學最初都是宏觀層面,之後物理學才進入微觀層面,量子物理學等學科開始興起。隨著人類更進一步了解了微觀粒子,人類的科學發展又有了一個嶄新的方向。在微觀世界中,「量子糾纏」無疑是人類的一個重大發現。我們知道,量子物理擁有著非常神奇的特性,即一對相互糾纏的量子可以不受時間和距離的影響,但其中一個量子發生改變時,另一個也會隨之改變。這也讓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成為當今的科技熱門,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在大力研究量子物理,希望可以通過量子來改變世界科技的格局。
  • 趙文銀:在人類社會空間裡創建社會型生命體的技術原理和存在形式
    在人類社會空間裡,個體人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是創建人類形式產品的量子材料。在人們當前的世界觀裡,在人類社會空間層級,描述生命體的物理量只有人這個事物。不過按照人工生命的觀點,以人為量子材料,按照一定的結構形式創建的事物也是生命體。
  • 人類的量子信息革命:上帝擲骰子嗎?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1月13日消息,回顧2019年的科學進展,量子物理領域收穫頗豐:人類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親眼看到這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谷歌實驗證明「量子優越性」,演示了量子計算超越經典計算機超級計算能力,一個新的信息技術時代迎來新曙光。
  • 貨幣實質上是一種讓我們彼此糾纏的量子現象
    有沒有可能從本體論的層面——也就是我們如何思考、討論經濟——對問題進行剖析?戴維·歐瑞爾認為,我們需要重新開始,考慮經濟最本質的特徵——涉及貨幣的交易。不要把貨幣僅僅當成一種度量標準,或是一種被動的交換媒介,貨幣其實具有一些特殊、矛盾、確實堪稱神奇的特性,正是這些造就了整個經濟。
  • 國儀量子產業化再獲重大突破!量子計算進入中小學
    量子技術發達和普及,終將把人類社會帶入量子時代,如果不讓孩子從小接受量子理論的思維方式,他們將很可能在未來競爭中失利。12月22日,已試運行2個月的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量子計算理論與實驗」首次公開,這是量子計算首次進入中國中小學課堂,也是量子計算產業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 朱嘉明:量子科學,未來十年最大的變量
    2019年11月,在針對「如果量子科技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發生重大突破,量子計算機和量子網絡真的來臨,原來的區塊鏈理論和區塊鏈技術基礎,包括密碼數學,哈希函數,都可能發生根本性的動搖,還會波及到今天人們開始普遍關心的「數字貨幣、比特幣」,甚至央行「數字貨幣」的未來場景」的大背景下,朱嘉明又在廣州「華南理工大學」組織了一場關於「量子技術與區塊鏈」的研討會。
  • 量子物理學是人類擁有自由意志的理論嗎
    這是量子物理學的解釋,引發了薛丁格的貓思維實驗,證明了這種思維方式在某種程度上的荒謬,只是它確實完全符合科學家在量子層面觀察到的證據。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提出了哥本哈根解釋的一個極端版本,被稱為參與性人擇原理,該原理認為,整個宇宙坍塌成我們所看到的那種狀態,是因為必須有有意識的觀察者在場,才會導致這種坍塌。任何不包含有意識觀察者的可能宇宙都被自動排除。
  • 第十屆人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高端會議成功召開
    如何保障世界婦女兒童和人類的生命質量升華?如何實現世界整體科學轉道質變騰飛?如何保障世界人均收入從1萬美元的高碳收入科學轉道質變騰飛到100萬美元的生態收入等一系列事關人類經濟社會可持續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以下國際新聞給出了精準答案!
  • 「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價值重大
    這意味著中國把量子保密通信推進到了實用的程度,遙遙領先其他國家。那麼,什麼是量子保密通信?從古至今,人類創造出很多密碼體系,但沒有一個在原理上能保證安全,直到量子保密通信的出現。傳統的密碼總是需要派信使去送密碼本,被傳送的密碼本在專業中被稱作「密鑰」,信使若被抓或叛變,損失巨大。後來,密碼學家們發明了用數學難題加密的方法,解密因此變成了數學挑戰賽,但依舊存在被解密的風險。
  • 16個要點,理解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總書記結合疫情防控闡述了對涉及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思考,著重從發展戰略角度談了幾個問題。  2020年11月1日,最新一期《求是》雜誌刊發了這篇重要講話(全文)。  筆記君為您梳理了16個要點,一起學習!
  • 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滴滴發布《數字經濟新就業形態發展研究報告...
    為了幫助政府及業界更好地了解我國新就業形態的發展現狀及其對傳統就業結構和模式帶來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聯合滴滴發展研究院發布《數字經濟新就業形態發展研究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
  • ...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數字經濟是什麼意思?中國未來數字經濟發展趨勢
    數字經濟是什麼 數字經濟 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位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
  • 楊虎濤:數字經濟的增長效能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
    通過數字經濟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各界共識。如何認識數字經濟與高質量發展的關係,並將這一共識具體化和對策化,使「推動」的方向和作用方式更為準確,避免政策的「大而化之」,需要在全面考察數字經濟的總體性和結構性影響的基礎上對數字經濟與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係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
  • 從四個「維度」把握民法典重大意義
    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論斷,需要我們從高度、深度、溫度和廣度四個維度,深刻理解民法典的重大意義與時代價值。 從高度看,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舉措,是社會文明的重要彰顯。「它是健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大舉措,作為一部重要的基礎性民事立法,它所涵蓋的多項重要制度,有力夯實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民法典的編纂充分體現了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和依法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成果。」李永勝說。 從深度看,民法典有助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