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幫我穿鞋子」,聰明媽媽這樣做,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2020-12-03 楊校長講育兒

##今天,我們來講第六堂實修課:習慣養成,刷牙洗臉。

不知道各位寶媽們都有沒有這樣的體驗,一般而言,孩子對洗臉刷牙都不太感興趣,所以每次做這些事情時都像打仗一樣,不能安安靜靜、順順利利地將臉洗好,把牙刷好,牙刷拿在手裡轉來轉去就是不願意放到嘴裡。

媽媽總會想盡一切辦法,不是拿玩具哄,就是用零食誘,即使這樣孩子也不會乖乖地洗臉刷牙,軟硬兼施之後最終勉強地完成了,卻弄得大人孩子都筋疲力盡,心情也不好。

案例1:菲兒與媽媽的早晨

早晨7點,菲兒起床後,媽媽讓她洗臉刷牙。

菲兒很不樂意洗臉刷牙,每當這個時候,她都會磨磨蹭蹭地,要麼玩水,要麼隨便擦抹兩下,敷衍了事。由於大早晨要趕著去幼兒園,媽媽總會強制執行,一邊催促著「快點、快點」,一邊迫不及待替菲兒做了一部分。儘管這樣,菲兒仍然是想著法兒地消極抵抗,一會兒說水涼,一會兒說媽媽的手重,把她弄疼了。

媽媽將用清水漱口和洗臉的工作留給菲兒自己完成,並且緊急制定出了全新的規則:「從現在開始,你洗臉刷牙時要再磨磨蹭蹭的,晚上取消看動畫片的資格!聽明白了沒有!」 「哦」菲兒很不情願地答應了一聲,開始動作了。可是,心裡的不情願使她仍然時不時地玩水。

媽媽只好追加條例:「快要遲到了,我現在開始數數,數到『十'如果你還沒洗完的話,晚上就不能看電視了,一,二……」這下,規矩具體而緊迫了,菲兒只好加快了速度,也不再磨蹭,趕緊洗漱完畢,吃過早飯,和媽媽一起去了幼兒園。

為了讓菲兒乖乖地洗臉刷牙,媽媽每天晚上瞼前都會特意做出相應的「鋪墊」:「寶貝,你願意現在刷牙,還是願意明天早晨刷牙?」

「不要現在,明天早晨吧。」「那好吧,等明天早晨刷牙,可是說話一定要算教哦。」

儘管晚上已經說好了,可是第二天早晨媽媽和菲兒仍然會上演「洗臉刷牙」戰爭。對此媽媽很苦惱,不知道應該怎樣辦才好。

相信許多媽媽都會需要面對菲兒這樣的孩子,非常頭疼卻又束手尤策,不知道用什麼樣的好辦法才能讓孩子愛上洗臉刷牙。

對此,媽媽首先應該了解-下孩子不喜歡洗臉刷牙的原因,然後再區別對待,排除影響孩子洗臉刷牙的外因。

比如,洗臉水過熱或過涼,大人用力太重,孩子曾經嗆過水,牙刷太硬引起疼痛,牙膏有特殊的氣味等等。這就需要媽媽仔細觀察與分析,解決掉各種有可能導致孩子身心受損的各種原因。

當然,日常生活中,家長還要注意運用正確的方式方法,讓孩子自願地洗臉刷牙,而不是在孩子不情願時,強迫他去做。

當孩子對洗臉刷牙有恐懼心理時,可以加點娛樂項目,唱唱洗臉、刷牙的兒歌,比一比誰做得更好。

另外,「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也不例外,假如孩子不想洗臉刷牙了,可以適當地提醒他:臉上髒了,別人不喜歡;牙齒黃黃的,樣子就會變得很醜。

假如孩子做得好,就要經常表揚他。有些孩子不愛洗臉刷牙,是由於家長把這些事情看得過於緊張,一看到孩子洗臉姿勢不正確,刷牙不按時等,就會惱怒地衝孩子發脾氣,這樣反而會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壓力。

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有些精細動作自然就心領神會了。因此,父母應該順其自然地讓孩子明白,洗臉刷牙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用不著害怕。

解決方法:

1.給孩子買他喜歡的洗漱用具,讓他對洗臉刷牙產生興趣

2.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洗臉刷牙,讓他明白洗臉刷牙的重要性

3.把枯燥的洗漱任務變得趣味一些,激發孩子的積極性

下面,我們來一條一條的具體舉例來說明。

1.給孩子買他喜歡的洗漱用具,讓他對洗臉刷牙產生興趣。

對於不喜歡洗臉刷牙的孩子,媽媽沒有必要強迫著他去做。可以用一些方法,讓孩子對這些不喜歡的事情產生興趣。

比如可以給孩子買他喜歡的洗漱用具,最好是帶他去超市,讓他自己挑選喜歡的。如此一來,孩子就會對洗臉刷牙產生興趣,少一些牴觸行為。

案例2:

銘銘今年兩歲多了,每天早晨媽媽給他洗臉時,他都不情願,躲躲閃閃地不願意洗。而每當媽媽刷牙時,他在旁邊看著都會表現出一副很好奇的樣子,甚至有時會模仿媽媽刷牙。

針對這種情況,媽媽賦予了銘銘選擇牙刷和牙膏的權利,為了讓他從一開始就喜歡上刷牙,媽媽帶銘銘一起去商店,買回了他喜歡的具有奧特曼造型的牙刷和帶有松鼠圖案的漱口杯,以及藍色的兒童專用牙膏。

想到銘銘不愛洗臉,媽媽特意給他買了一條繡著可愛小熊的毛巾。並且將所有的東西放在衛生間銘銘夠得著的地方,便於他隨時取用。

剛開始時還好,每當媽媽刷牙時,銘銘都會湊熱鬧,拿著牙刷自己刷幾下。可是時間長了,銘銘就厭倦了,不再想著刷牙了。

衛生間裡有一個兔子形狀的塑料製品,媽媽就會對銘銘說:「你看,可愛的小兔子的臉和牙齒多白呀,你想不想和它一樣白呢?」

銘銘馬上看了看小兔子。媽媽繼續說:「小兔子的臉和牙齒那麼白,就是因為它喜歡洗臉刷牙。你看看你的臉像小花貓一樣,牙也黃黃的,沒有小兔子的漂亮,你快點洗臉刷牙吧。」

聽了媽媽這些「刺激性」的話,銘銘洗臉刷牙的次數明顯增多了,也總會主動做這些事情了,因為他喜歡和小兔子比,看誰的臉和牙白。

假如孩子本身對洗臉刷牙沒有產生興趣,媽媽可以開發周邊可能造成他感興趣的東西,讓孩子愛上洗臉刷牙在要求孩子洗臉刷牙時,最好不要問他是否同意洗臉刷牙,而是提醒他,他的臉和牙不乾淨,需要清洗和洗刷一下。、

2.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洗臉刷牙,讓他明白洗臉刷牙的重要性。

洗臉刷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步驟。洗臉和刷牙是一天裡最早的一件「工作」,並且關係到每個人的「臉面」,自然十分地重要。

但是偏偏有許多孩子不愛洗臉,甚至對洗臉感到厭煩和恐懼。這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洗臉刷牙,讓他知道洗臉刷牙的重要性。

案例3:

寒寒今年3歲多了,已經上幼兒園了,可以說,她是一個比較乖巧聽話的孩子,唯獨每天早晨起床後洗臉刷牙這件事做得不夠好,每次媽媽都要和她「鬥爭」很久。

對於洗臉,媽媽總是強迫性地讓寒寒洗,而寒寒呢,一會兒說水燙,一會兒說水進到她的嘴裡了,躲躲閃閃地不肯洗。

為了改變寒寒對待洗臉的態度,媽媽在洗完臉後就會表現出非常舒服的樣子,並且讓她用手摸一下洗過的臉,這使她知道洗臉可以讓人變得更加乾淨漂亮。就這樣,寒寒漸漸地對洗臉產生了期待,不再拒絕洗臉了。

有一次,媽媽在書上看到了一個故事,插圖是一個卡通小孩子讓醫生給他檢查牙齒,有的牙齒是白白的,有的牙齒卻很黃還被蟲給吃了。

媽媽就將書拿給寒寒看,並且對她說:「寶貝,媽媽知道你不喜歡刷牙,可是呢,刷牙是為了保護你的牙齒。不刷牙的話牙齒就會長牙蟲,就像這幅畫上小孩子的牙齒一樣,被牙蟲咬了一個大窟窿,不得不讓醫生治療。」寒寒聽後,露出了擔憂的表情。

從那以後,每到刷牙時間媽媽就會喊:「該刷牙了,不然牙齒會被蟲子吃掉的。」這時,寒寒就會很順從地去衛生間刷牙。

需要注意的是,一周歲半前孩子的動作還不熟練,媽媽可以代為洗臉刷牙。兩周歲以後,就應該放手讓孩子學習自己洗臉刷牙,避免他對大人產生依賴性。

3.把枯燥的洗漱任務變得趣味一些,激發孩子的積極性。

讓孩子洗臉刷牙時,沒有必要非得板板正正、規規矩矩地,可以不拘一格,孩子喜歡怎麼樣洗臉刷牙就由他去做。

很多時候,孩子不愛洗臉刷牙,是因為做這些事情太枯燥無聊了,這時,媽媽可以利用一些小方法,將洗臉刷牙變得有趣味一些,如此一來,肯定能增加孩子的積極性。

案例4:

彬彬今年3歲了,以前都是媽媽幫他洗臉刷牙,現在這些事情媽媽讓他自己做,本就不樂意的他更加反抗了,每天早晨都會因為這件事而鬧得很不愉快。為此,媽媽想出了兩個小妙招,來督促彬彬洗臉刷牙。

彬彬喜歡遊戲,也喜歡和別人比,媽媽就讓家裡的大人們輪流和彬彬比賽洗臉。大家都商量好,比賽的時候,不能讓彬彬全贏,在他做得好的時候,就會故意輸給他。

可是,一旦彬彬在比賽的過程當中出現了錯誤,就會告訴他哪裡錯了,並且這個錯誤就是導致他輸的原因。只要彬彬的錯誤改正了,大人就會減慢速度,讓他認識到改正錯誤的重要性。

對於刷牙,彬彬的態度總是不端正,一般情況下,他自己刷得根本就不全面,然後卻說刷好了。

每次媽媽都會檢查,刷得不好,媽媽就會幫他進行補刷。這時,彬彬也會反抗,媽媽就跟他說:「我們要把每顆牙齒都刷得笑哈哈的,讓我來看看,哪顆牙齒沒有哈哈大笑啊?」

彬彬就會很配合地張開嘴讓媽媽補刷,時不時地還會問:「哪顆牙齒還在哇哇大哭啊?」

漸漸地,洗臉刷牙就成了彬彬的一種習慣,成為了像每天吃飯喝水一樣的事情了,他也便堅持了下來。

案例中的媽媽組織家裡的大人們,輪番和彬彬進行洗臉拉鋸戰,既可以為他做出正確洗臉的示範,又可以促進他加快速度,改正拖沓的壞習慣。刷牙時將牙齒擬人化,使彬彬不喜歡的刷牙變得趣味十足,他肯定會愛上刷牙的。

注意事項:

1、繪本的抽象性不要超出寶寶認知能力。

媽媽講繪本希望通過故事的寓意,教育寶寶刷牙的重要性。比如「如果你現在不刷牙,以後牙齒會有洞」。但這句話完全超出2歲小寶寶的認知能力。實際上他可能連什麼叫【洞】都無法理解,更不要說繪本裡頭想要傳達的【如果xxx,就會xxx】,這類邏輯抽象大道理。

你可能還會說「以後牙齒會長小蟲子」,孩子如果見過蟲子,可能會害怕(也有的孩子不懂害怕,會抓小蟲子玩),你想通過這個嚇唬孩子,這個策略可能管用一時,次數多些,也會失效。

相反如果孩子特別敏感,說不定她連飯都不吃了,因為她怕牙齒有蟲子,那就得不償失了。

2、主動模仿

孩子的學習主要是通過模仿,比如看繪本裡面「那個小寶寶的牙齒多白啊」,要讓孩子喜歡做一件事,首先是你也喜歡做這個事情。你覺得刷牙是日常活動,你的表情神態就會自然流露,感染到寶寶。到時你該愁的不是孩子不刷牙,是孩子刷半天不肯下來,因為她覺得刷牙很好玩,還能讓她覺得像大人一樣,內心有成就感!

比如孩子已經能直立坐了,那麼馬桶蓋蓋上,腳翹上,孩子坐大腿上,一手摟著,另一隻手單手刷牙能想像吧?孩子大些,有分離焦慮了,你找個小板凳讓他坐著,在旁邊看著你。不僅可以使他安心,無形中也是情感連結。孩子太小,那就背巾側背著,讓她能看見你也能看見鏡子。

不僅示範刷牙,還可以順便開展語言早教: 媽媽在刷牙,寶寶以後也得刷牙,不然牙齒會壞掉。

3、注意日常生活無意間的不良體驗

還有些情況,有些孩子,明明一開始很喜歡洗澡洗頭刷牙洗臉,突然有天就極度排斥?

一般而言,很可能是在這個過程中,是哪裡搞到他不舒服了,比如洗澡不小心水噴到她眼睛裡,對她來說是恐怖經歷。那麼媽媽就只能耐心哄,下次要注意,臉溼了趕緊擦乾。比如放熱水的時候,是不是溫度沒有調好,有點燙了?同樣刷牙的時候,是不是有過不小心弄疼孩子?

孩子現在不想刷,暫且不要強迫,想想看替代方案,比如漱口。然後慢慢給孩子玩牙刷,你再示範,等孩子接受了,你給輔助給他刷。

這個過程充分尊重孩子的主觀意願和心理感受。那麼,很多看起來棘手的育兒難題都是小事了。

家庭作業:

1.給孩子買他喜歡的洗漱用具,讓他對洗臉刷牙產生興趣,最好是帶他去超市,讓他自己挑選喜歡的,這樣減少孩子的抵抗情緒。

2.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洗臉刷牙,讓他明白洗臉刷牙的重要性,媽媽自然的呈現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洗臉刷牙,表現出洗臉刷牙後的舒服感,可以通過繪本講解讓孩子了解洗臉刷牙的重要性。

3.把枯燥的洗漱任務變得趣味一些,激發孩子的積極性,結合孩子喜歡遊戲的天性,把洗漱變成一件有趣味的事,比如比賽的方式,比如唱兒歌的方式。

4.一定要注意不要強迫孩子刷牙洗臉,任何被逼著去做的事情,體驗感都是很差的,情緒也是很差的。不給孩子養成良好習慣,製造人為的困難。

聲明:本文為楊老師講育兒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自理能力包括哪些方面生活自理能力簡單來說呢,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對於小班孩子來說,需要逐漸掌握的自理能力主要包括在幫助下穿脫衣服、鞋襪、獨立進餐、自己洗手、收拾玩具等等,甚至是嘗試簡單的家務,比如擦桌子、擺放碗筷、幫爸爸媽媽拿東西等。
  • 馬雅舒女兒被幼兒園勸退,園方:嚴重缺乏自理能力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為了孩子,父母們願意付出所有,但親貝網小編卻發現現在很多孩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離開了爸爸媽媽就不知道怎麼生活,缺乏自理能力的背後,背後的原因就是父母們事事包辦。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馬雅舒的育兒方式卻透露出不少問題。據親貝網小編了解,馬雅舒的女兒曾經被幼兒園勸退,園方給出的理由是:她不會自己吃飯和上廁所,嚴重缺乏自理能力。而女兒之所以缺乏自理能力,跟媽媽馬雅舒的過度愛護息息相關。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我們看到了一位對孩子過度愛護的媽媽。
  • 為什麼現在孩子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如何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孩子依賴性的加深是現在每個家庭的普遍現象,主要是孩子從小家長「包辦」的事情過多!很多在剛開始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沒有給孩子自己鍛鍊的機會,慢慢的…孩子的就會認為,我有爸爸或者媽媽來幫我做,我自己不需要動手去做就好了!
  • 4歲女孩怎麼培養?聰明父母這樣做,女兒將來自信又大方
    那麼,對於家有女孩的家長來說,該如何更好地培養4歲左右的女孩呢?關於養育4歲女孩,這裡總結了幾條聰明父母們的做法,這樣養大的女兒,將來多半自信又大方。一、身體發育達標了嗎?這個階段的孩子之所以搗亂,很可能是在滿足好奇心的時候犯了錯誤,我們需要多些耐心,引導她去改正錯誤。4歲的孩子是非常聰明的,所以在引導4歲女孩的同時,對於她們的"為什麼",我們要充分重視,認真地給她解答,滿足她的好奇心,讓她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這樣一來,孩子會更積極地去思考,培養思考能力。
  • 幼兒園老師坦言: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上學後以下優勢很明顯
    不管是被迫還是自願的,她們其實都更關心這樣對孩子的成長到底好不好?表妹家孩子現在2歲多,之前都是婆婆幫忙帶的,但是最近她發現孩子身上有很多毛病,比如不講衛生、蠻橫霸道,還跟著老人學講髒話,而且看電視還有癮。她擔心再這樣下去,孩子養成一些壞毛病,以後很難管。所以,她就考慮辭職,自己全職帶娃。
  • 孩子3歲後,有些能力比高智商更重要,想要聰明娃家長別忽視
    因為在很多家長眼中,只有高智商的孩子才最聰明,聰明才能學業有成,將來有所成就。不過,在孩子3歲之前,很多能力是比智力發育更重要的,如果在這個階段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可能會錯過孩子最重要的一個發育階段。
  • 「媽媽命真好,每天睡到11點」,男孩天天做家務,無奈吐槽媽媽
    「媽媽命真好,每天睡到11點」,男孩天天做家務,無奈吐槽媽媽教育方式的不同,所以孩子長大之後的自理能力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擅長做家務,能夠把家中收拾得一塵不染,也有的孩子甚至連最基本的自理都不能完成,自然也讓家長非常著急。
  • 孩子自理能力差?孩子運動不配合?因為你不懂學習意義化!
    突然,一陣哭聲從另一端傳來,吸引了我的注意,發現是一個4歲的小女孩在哭,手裡拿著跳繩,一邊哭一邊喊著:「媽媽,我不想跳了,我不跳了……」媽媽站在旁邊,好像很生氣的樣子,一邊應該是奶奶在勸孩子。我緩步走過去,發現這孩子媽是我們隔壁幢的苗苗媽,之前還到我們家協助登記信息,很溫柔情商很高的一個人。
  • 「提升孩子專注力,爸爸媽媽應該這樣做
    導語:一次去商場,看到一個四歲左右的小男孩坐在椅子上穿那種可以拼成動物形狀的小珠子,這種珠子我玩過,不僅考驗耐心,還要考驗專注力,常常大人都會半途而廢。而這個小男孩已經穿了一大半了,眼看就要完工了。內心咆哮完不禁想到自己家的女兒,女兒快三歲了,做什麼事都沒有耐心,看書的時候明明給她讀《小雞球球》,她卻自己跑去翻《小睡鼠波波》,就連她最喜愛的看動畫片,也常常是看一會兒這個又馬上調到別的頻道。她這樣沒有專注力,做事沒耐心,讓我很犯愁她以後上學會不會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聰明的家長這樣處理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聰明的家長這樣處理 一般在孩子3歲的時候,很多家長就會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裡面學習。畢竟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一方面可以減輕自己的重擔,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接觸小團體,對他們的成長教育有很深層次的意義。
  • 德國媽媽教你如何帶孩子 小孩搶玩具就讓他們去搶
    教會孩子,社會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規則與秩序。­  4.孩子拖拖拉拉就是不睡?­  說定時間,絕不妥協!父母破壞規則,孩子就會輕視規則。­  5.我的孩子戀愛了,怎麼辦?­  德國媽媽尊重孩子的愛情,因為學習愛與被愛是一種可貴的能力。
  • 孩子死腦筋不轉彎?或許是「思維韌性」缺鍛鍊,媽媽不妨這樣做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有些孩子從小就很「死腦筋」,可能是出於對父母最原始的信賴,或者是擔心自己做錯事,所以總是把家長的話奉為金科律令,有時候甚至是到了死板的地步。小時候過於恪守媽媽的教誨,變成了大人口中的「死腦筋」抖音上最近有一個視頻博主講述了自己小時候因為恪守媽媽的教誨卻反而鬧出笑話的故事,惹得大家忍俊不禁,紛紛留言點讚。博主的媽媽擔心他被陌生人哄騙走,便告訴他放學的時候除了媽媽來接,誰都不要相信。結果有一天媽媽臨時有事情,變成了爸爸來接自己。博主作為一個「聽話的孩子」,自然是不會忘記媽媽的教誨。
  • 我的孩子,配不上我這樣的好媽媽
    我問她是什麼原因,在大半夜被叫醒,她並不高興,不願意聽的情況下,需要忍耐著聽孩子把話說完。她說,他那麼有興致,我不想掃興,不想讓他失望。後來我們討論發現,她很想做個好媽媽,可以給孩子支持鼓勵寬容。為什麼她那麼希望做個好媽媽呢?
  • 「媽媽,他們不願意和我玩」媽媽的理智回答幫助孩子快速融入集體
    蔡少芬在帶著兩個女兒參加親子節目的時候,二女兒小包子就有這樣的問題,大女兒就很受大家歡迎,但是妹妹卻沒有交到朋友,沒有小夥伴想和他一起玩。 當她委屈的找媽媽傾訴時:「他們只想跟姐姐玩,都沒有人跟我一起,整天都是這樣」。
  • 看蝸牛的小孩,被媽媽強行帶走,育兒專家:這樣的家長不聰明
    我想,媽媽以為孩子蹲在那裡看蝸牛隻是在玩,是在耽誤她幹其他的事兒且沒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其實這種做法大錯特錯,因為她打斷的不僅是孩子的好奇心,還有孩子的專注力、觀察力、思考能力等。如果知識庫有限,就如孩子一起尋找答案。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是與他站在一起,是一個很親近的朋友,也是一個很厲害的人。2、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很多家長不知道專注力對於孩子來說有多重要,也不知道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 媽媽為什麼你有「小翅膀」?孩子洗澡時發問,媽媽回應堪稱教科書
    文|美芽媽媽(文章純屬原創,歡迎媽媽們轉載分享)剛出生的時候孩子沒有自理能力,吃喝拉撒全需要父母來幫忙。因此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趕快長大,減輕一些他們的負擔。然而當孩子長大一點後,雖然有了自理能力,但是卻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媽媽,為什麼太陽從東邊升起呀?」「媽媽,為什麼我們不能像超人一樣飛呢?」各種各樣奇葩的問題撲面而來,讓家長毫無招架之力。案例:妞妞今年5歲了,是一個十分乖巧伶俐的小女孩。
  • 「媽媽你看,白雲像棉花糖一樣」,培養孩子想像力有五招可以借鑑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實用的育兒知識,讓媽媽照顧寶寶更輕鬆!導語:孩子的想像力真得是超乎我們的想像,我們應該想法保護、培養,而不應給孩子設置條框,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呢?五招可以借鑑!其實我家淺淺也有這樣的行為,同事說從一開始就應該阻止孩子往牆上畫她就不畫了,但是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比如我家的你阻止她不聽啊,寶爸勸我畫就畫吧,不過仔細看孩子的畫,其實蠻好的,抽象派。
  • 李玫瑾主張讓孩子從小分擔家務:學做家務好處多,能提升孩子能力
    這樣的「巨嬰」也是層出不窮。走到哪裡家長都不會放心的,而且完全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讓孩子從小參與家務勞動,可以讓他學會自理。有能力照顧好自己,這樣的孩子走到哪裡,家長也不會因為孩子的洗衣服發愁了。讓孩子學會照顧好自己,這樣有助於養成孩子獨立的性格,更有助於形成獨立的人格。
  • 有人說中國式媽媽的累,是咎由自取,元芳你怎麼看
    很多中國媽媽都抱怨說自己人太累了,說孩子拖延到讓人崩潰,自己不得不每件事都催促孩子完成,甚至三令五申還不行只能自己動手。當孩子們怎麼說也不動的時候,媽媽們會直接上手。如果孩子不洗襪子,父母就幫他們洗衣服,我們的孩子總是在父母的催促下成長,而我們的媽媽,卻越來越累。
  • 孩子弄壞別人東西,「愚蠢」家長只會打罵賠錢,高明爸媽都這樣做
    我們要告訴孩子過馬路要遵守交通規則;在學校要遵守校規;讓他們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一次去逛超市,有個小孩子見到東西就亂摸,家長也沒制止。逛到了化妝品專區,媽媽認真地挑選化妝品,沒有顧上孩子。就在這時「哐當」一聲,孩子把一瓶價值不菲的精華水摔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