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看,白雲像棉花糖一樣」,培養孩子想像力有五招可以借鑑

2020-12-22 淺淺媽媽育兒經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實用的育兒知識,讓媽媽照顧寶寶更輕鬆!

導語:孩子的想像力真得是超乎我們的想像,我們應該想法保護、培養,而不應給孩子設置條框,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呢?五招可以借鑑!

有一次淺淺望著窗外的藍天突然跟我說,「媽媽你看,白雲像棉花糖一樣」,當時她2歲多,能夠帶著比喻來表達真得是出乎我的意料。後來她遇到一些事物的時候,如果覺得像什麼,也會跟我說,有的時候還會模仿、製造場景,這想像力真是太豐富了。

孩子有的時候想畫畫了,我就任憑她畫,但是寶爸就會在一旁告訴孩子應該這樣畫那樣畫,我就會阻止他不要刻意的來限制孩子的思維。

孩子小的時候沒有經歷過課程的培訓,完全是發自內心的想法,這種才是完全的想像力發揮,這種童趣我們應該保護,而不是指揮孩子需要怎麼做。

很多時候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有豐富的想像力,卻沒想過為何別人家的孩子有自己的孩子沒有,很有可能是你的過多控制讓孩子過早的失去了那份靈動,失去了想像力發揮最佳的時間段。

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呢?一起來看看下面5招。

1、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

總是宅在家裡對孩子的成長肯定不利,多帶孩子出去玩,接觸大自然的好處實在是多,可以通過活動增強抵抗力,通過接觸人提高社交能力和語言能力,通過觀察能夠提高認知同時還能發揮想像力。

孩子們的思維活躍,天馬行空般,尤其是聚在一起的時候,會想像出很多稀奇古怪的主意。如果孩子一個人在家裡,這種效果就打折扣了。

當然了,還有其他可以在家就能培養想像力的方法,繼續往下看。

2、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從畫畫開始

通過畫畫最能展現孩子的內心世界,有個孩子剛上幼兒園不久,對畫畫有了興趣,媽媽就給孩子報了繪畫的興趣班,還買了水彩。

但是沒想到媽媽做飯的功夫,再看到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竟然用手指在牆上畫了起來。雪白的牆前年裝修的,這一下子被畫了,一下子激起了媽媽的怒火,但是在接觸到孩子委屈的眼神時,媽媽一下子就打消了教訓他的念頭。仔細看孩子的畫,其實蠻有想像力的。

其實我家淺淺也有這樣的行為,同事說從一開始就應該阻止孩子往牆上畫她就不畫了,但是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比如我家的你阻止她不聽啊,寶爸勸我畫就畫吧,不過仔細看孩子的畫,其實蠻好的,抽象派。

分析:

孩子小好奇心強,並不會想到往牆上畫、往身上畫是不可以的,他對畫畫有興趣這是好事,我們應該引導,而不是阻礙。牆壁弄髒了等孩子大點再收拾就是,孩子的畫畫興趣抹殺了可再也不好培養了

3-6歲是孩子想像力豐富的時期,可以讓孩子隨心所欲的去畫,不要在乎比例是否正確,畫的是否像,孩子有自己的想像力,通過畫畫能夠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有利於我們更好的了解孩子。同時畫畫能夠更好的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觀察力和創造力。

3、陪孩子手工製作,發揮孩子的想像力

和孩子做手工,可以用橡皮泥、太空沙、紙張、生活用品等,可以讓孩子自己發揮想像動手,家長在一旁指引。可別小看了手工製作,能夠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更耐心細緻。有次在視頻上看到戚薇說為了讓孩子更安靜一下就會陪著她做一些手工,效果還是不錯的。

在做手工的同時既鍛鍊了手眼協調能力,也是發揮孩子想像力的時刻,因為需要孩子動腦怎麼弄才能表現出事物該有的樣子。

分析:

幼兒園裡經常會安排手工課,也會布置家庭作業,其實是為了鍛鍊孩子,但是往往成了家長的作業,弄得家長苦不堪言。針對這個問題,我覺得倒不如讓孩子和你一起做,千萬不要嫌孩子搗亂,不要著急,引導孩子做他能夠完成的步驟。

這樣才能夠發揮孩子的想像力,提高動手能力。

4、陪孩子做遊戲

孩子們都喜歡玩遊戲,能夠活躍氣氛,增進親子感情。

我們有的時候真的還不如孩子,不妨屈尊讓孩子教給我們應該怎麼做,配合孩子玩得更開心。

最近我家淺淺就喜歡讓我陪她玩遊戲,有的時候還會跟我說,媽媽,我有個好主意。雖然都是很幼稚的做法,但是這是孩子的想法,她動了腦子。比如過家家,讓我當寶寶,她當媽媽,還跟我說寶貝……那嫣然是我的翻版。有的時候還會模擬場景,藉助於家裡的事物來製作場景,挺有意思的。

分析:

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是以遊戲為生命的。遊戲是孩子的主要活動,他們玩遊戲時,想像會變得異常活躍。

5、玩玩具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這一點真得要提,原來也給孩子買過積木,不過那是針對很小的時候的,現在孩子3歲了,給她重新買了積木,類似於樂高的那種,說明書上有幾種小動物,孩子自己拼不好就讓我們幫她,開始幫,但是不能總幫啊,就教給她來弄。孩子並不是那種按照套路來的,她自己拼的時候會打破常規根據自己的想法來,拼好了讓我看,你別說還真是像那麼回事。

分析:

玩具是孩子成長不可缺少的「夥伴」,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孩子會不拘泥於形式,想出自己的玩法,開心的同時也發揮了想像力,真是一舉兩得。

孩子的想像力是寶,作為家長一定要好好培養起來!

相關焦點

  • 五個簡單方法,彩虹天使教你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眾所周知,著名繪畫大師畢卡索是個不斷變化藝術手法的探求者,他的作品充滿想像力以及創造力。 他曾說過:「我花了一輩子學習怎麼樣像孩子一樣的畫畫」。 因為,孩子終將長大,正是最寶貴的培養孩子創造力以及想像力的重要時期。
  • 想像力在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呢?
    總的來說,想像是理解的基礎,那麼想像力其實對兒童來說也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如何培養兒童的想像力呢?今天杭杭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關於培養兒童想像力的技巧吧。首先呢,培養兒童的想像力,最離不開的還是培養兒童的好奇心,為什麼說要培養兒童的好奇心呢?因為擁有了好奇心,兒童因為想去知道去了解心裡,他才會有去想像的動力。
  • 長條漫畫:激發孩子的想像力,你可以這樣做……
    今日漫畫主題:簡單幾招激發孩子想像力想像力是希望和靈感的源泉,科學家需要具備想像力,才能想像出肉眼觀察不到的事物如何發生,如何作用,並構思出假說;文藝工作者需要具備想像力,才能在藝術創作時通過不同的表現手法和方式,賦予作品以生命力。
  • 孩子偷拿100塊錢,媽媽這樣處置,讓家裡的錢沒少過,值得借鑑
    在吃飯的時候朵朵媽媽故意說:「我剛才發現抽屜裡面的錢少了一百,是不是咱們家招小偷了,要不要現在報警?朵爸你看你那錢有少嗎?家裡還有其他東西不見的嗎?要真是這樣,就得趕緊報警了!」然後沒過一會,朵朵就說要上廁所,等到回來的時候表情很明顯放鬆了許多,吃完飯送朵朵上學之前,朵朵媽媽打開包,果然100塊錢已經在包裡面了。。隨後用漫不經心的語調和朵朵說:「你看媽媽最近真是記性差,你可別跟媽媽一樣這麼粗心。」
  • 媽媽坑娃稱棉花糖洗乾淨再吃,不經意的行為很有可能毀掉一個孩子
    視頻中,媽媽對女兒說棉花糖髒了要洗一下才能吃,女兒毫不猶豫地將其拿去水洗,棉花糖瞬間被水衝化,女兒開始號啕大哭。我想很多人也許會說這個孩子的媽媽幽默,機智……但是我還是要掃興大家一下了,一個孩子能不能教育好,小的時候很重要,在他們還是白紙的時候,你給他們這張紙上畫上什麼他們長大很可能就是什麼,你長大了想要把這張紙上你以前畫的痕跡擦掉重新畫,怎麼弄以前的痕跡都會在的。
  • 「媽媽,我再玩五分鐘」,聰明父母 3 招培養孩子時間觀念
    但說完這句話後,卻收到了和預想不一樣的場面: 孩子一臉震驚或疑惑:「媽媽你說啥呢!?」接著抬頭撒嬌:「媽媽, 我再玩十分鐘好不好?」 幾個循環之後,一忍再忍的大人吼出了那句:「你這孩子!不是都說好了嗎,再玩十分鐘嘛!怎麼這麼不聽話?」 為什麼明明我們已經作出退讓卻不管用呢?
  • 看天空色棉花糖!
    秋色愈靜,藍天遼闊,一朵朵漂浮的白雲,成了天空中的主角,讓那些急促的腳步不由停下來駐足欣賞,心兒這一刻屬於天空,被包在軟軟甜甜的棉花糖裡,這瞬間的安慰給了人無限的希望,希望就像火種點燃了壓積已久的鬱悶,釋放出熊熊熱烈的熱情,焦灼的神經在這忽然變得輕鬆而有愜意,在這一剎那之間忘卻了人間的煩憂、生活中的瑣碎
  • 「媽媽,有妖怪!」孩子害怕「想出來」的恐懼?一招幫你解決
    她說女兒平時很膽小,黑的地方不敢去,總說有妖怪、怪物,怕被抓走。我問這位寶媽平時有人嚇唬她女兒沒有,她說並沒有。我記得我兒子4歲左右的時候也是這樣。平時也沒人嚇唬他「不睡覺妖怪就來抓你了」之類的,但就不知道兒子是怎麼知道妖魔鬼怪這些東西的,我懷疑很可能就是看什麼電視節目看到的。
  • 不要限制你孩子的想像力
    他媽媽立馬說:「小孩子不要亂說,魚殺殺時間都不夠,烤烤都要時間的。」她還要說下去,我立馬制止了她道:「怎麼就不可能?我覺得就非常有可能,來,等等叔叔給你夾一塊大魚。」不一會魚就上來了,小朋友如願以償的吃到了魚,小朋友安安靜靜的在吃魚了,我就和她說:「你不要打擊孩子的想像力,你就是被應試教育摧毀的人,你還想你的孩子跟你一樣嗎?你要給他一點想像空間。」
  • 不想女兒吃零食,騙娃把棉花糖洗乾淨,媽媽坑娃操作太傷孩子的心
    媽媽帶娃過程中,常見的五個坑娃操作,你遭遇過幾個  1、斷奶的時候,在乳房上塗上辣椒或者清涼油或者是黃連水  很多媽媽在斷奶的時候  家長這樣的方法會讓孩子學會騙人,假以時日,孩子也會學著媽媽騙人。  孩子愛吃花生,家長騙孩子再吃會在你頭上長出一顆花生來。小時候在農村就經常被媽媽這樣子騙。
  • 不要再做扼殺孩子想像力的兇手
    我連忙追問女兒,是誰告訴你這麼畫的? 女兒邊畫邊回答說:「是奶奶教我的。」 聽完女兒的話,我像只憤怒的獅子狂奔至奶奶的房間,向奶奶質問道:「媽,別這麼教孩子畫畫,她會失去想像力的!」 奶奶詫異的看著我說:「不這麼畫,她畫不出來。」
  • 老師像媽媽一樣,但你才是親媽
    大多數人都讚美老師像媽媽一樣,無私地愛著孩子們。雖然老師確實像媽媽一樣關心孩子的成長,可是每個班至少有40多個孩子,甚至有60多個孩子。試問,每個家庭只有一個或者兩個孩子,父母都感到心力交瘁、無力管教,那老師真能管得了那麼多孩子嗎?1.
  • 日本媽媽不談教育,但孩子卻很優秀,「3不教養法」值得借鑑
    說到教育孩子這個問題,每一個中國媽媽都有說不完的話、訴不完的苦。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成為了一個媽媽的生活支柱,每天都在想著如何教育孩子能讓孩子成長的更出色。但是縱觀世界各世界各地的媽媽們,貌似只有我們中國的媽媽在不停的討論著孩子的教育問題。
  • 央視動畫《棉花糖和雲朵媽媽》讓我們更愛我們的「棉花糖」
    央視動畫新推出的動畫片《棉花糖和雲朵媽媽》,既是《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姊妹片,也是國內首部關注「母女」親情和成長的動畫大片。  故事主要發生在棉花糖和她的雲朵媽媽之間,一家人生活在現代化的城市裡,過著平凡但有趣的生活,在溫馨幽默的氛圍裡講述一個小女孩的成長曆程。誇張的劇情,不誇張的道理,向我們娓娓道來母女情深的家庭故事。
  • 只需兩招,讓孩子像被「施魔法」一樣愛上學習!
    家長對孩子的評價應集中於他所做的事情而不是個性品質(如聰明)上,在孩子做得不夠好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說:「這件事雖然你沒做好,但你努力了,就是好的!」b. 小老師計劃所有孩子都有一顆小老師的心,包括我們也一樣——「好為人師」,對不對,這個底層邏輯沒問題。
  • 讓心情像藍天白雲一樣的晴朗
    抑鬱症不可怕,積極治療就能打敗它最近,武漢江夏一中一名14歲的男孩,因在學校和同學打牌,被媽媽當著同學之面打了幾個耳光後跳樓身亡的新聞,讓李文秀感到頗為惋惜:又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離開了。她知道,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敏感,如果忽略了他們的心理和精神問題,很有可能就會造成悲劇。相較於成年人,青少年的抑鬱症更不容易被發現。
  • 「棉花糖實驗」的誤讀和真相:延遲滿足真的和孩子的成功有關係嗎?
    「棉花糖實驗」,其實只是一個代稱。實際上,在實驗中充當誘惑物的是各種各樣的零食,有鹹、有甜,可以任由孩子們挑選。他們將等待第二顆棉花糖的難挨過程轉化為想像的過程,用天馬行空搶佔大腦的對誘惑的關注。策略二:將誘惑物抽象化初代實驗中,實驗人員還嘗試過把真的零食換成了零食圖片播放給孩子。他們發現,看圖片的孩子抵抗誘惑的能力明顯增加了。
  • 李玫瑾: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這3招」勝過打罵,父母值得借鑑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現在的手機成癮可不能與過去同日而語,大哥大、小靈通可做不到像智能機一樣吸引年輕孩子的注意力。李玫瑾曾表示: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管教孩子的"這3招"勝過打罵,還能從根上解決孩子沉迷手機的問題,父母值得借鑑。
  • 不用羨慕,你家孩子也可以
    又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家孩子,還在玩泥巴。人都是有好奇心的,我也想一探究竟。於是找到了孩子媽媽的採訪,一口氣看下來,就一句話:把握孩子語言發展關鍵期,義不容辭。不得不感嘆,即使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依然能被培養成優秀的人,這都源於父母超前的教育意識。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校。
  • 「興趣班扼殺了娃想像力」寶媽怒退畫畫班:想像力培養方法很關鍵
    可當家長看到老師展示出其他孩子的畫以後特別生氣,直接退了班。 很多網友不理解這位母親的做法,難道是因為其他孩子畫的比你家孩子好?並不是。 讓這位媽媽感到氣憤的真實原因是:這個繪畫班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