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藝術家文蔚:中國哲學是我的「守護神」

2020-12-24 祖國雜誌社

《祖國》雜誌程四化 文蔚將心中的情愫寄託筆尖,將世間的萬物揮毫落紙,無論是畫作中的柔情仕女,還是巍峨的山水,都傳遞出她對己、對人、對自然關係的哲學思考。文蔚說:「中國哲學是我的『守護神』。一個藝術家,如果心中無道,腳下自然也就無道,藝術應該是描繪內心的,或是表達心的光明、恬淡,或是傳達一種執著、善良。如果沒有內心的積累,沒有靈感與情感的碰撞,畫出來的東西一定不會打動人。」

「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文蔚與中國傳統哲學的結緣,始自從小被父親要求背誦《道德經》。雖然當時懵懂的她,還不能理解拗口古文中蘊含的人間至理,但在一遍遍的反覆背誦中,先賢的話語卻刻在了她的心中。

從山清水秀的四川來到北京,到求學中國藝術研究院,拜師崔如琢,成為受人讚譽的實力派書畫家,在外人看來,文蔚的藝術之路是一帆風順的。而實際上,她也曾經歷過遭遇挫折的艱難歲月。好在少年時銘記在心的《道德經》,將她從彷徨中拉了出來。

當時的她回憶起《道德經》中的「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時,好似被「疏通筋脈」般釋懷。——正因為天地無私,只求萬物,所以長存;而人若以無私處世,接受當下,不多求,不妄求,最終反而能夠成就自我。又雲君子不爭,厚重少文,只靜默精進,而後可得萬物。而「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的規律之道,令文蔚忍不住感慨:「其實人就應該這樣活著。認清規律,順應規律。於世間諸多浮華、不必要中,立定自己。」

有了這樣的經歷,她對中國哲學有了深刻的認識,她說:「中國哲學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它更像是一種『解』、一種指引、一種答案,告訴人們應該做什麼、怎麼做。」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在老子的哲學中,文蔚最看重的觀點是「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在這裡,「有」與「無」相輔相成,「無」便是「道」,中國哲學中的「無」與西方哲學談到的「空」又不同,「無」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不僅包含了我們作為人的認知不能觸及的部分,還包含整個宇宙,是一種圓滿、一種整全。對此,文蔚深刻體會到,要想「有所為」,需得先「無為」,這裡的「無為」並非不作為,而是以退為進,儘量將那股柔和的力量,凝聚心間,一定要能夠先「收回來」,再「打出去」。

君子立身,知行合一,這股「柔和的力量」,自然也體現在文蔚的繪畫創作中。畫者,本自心源,文蔚的畫也不例外。初見文蔚時,率先閃過的印象難免有「柔弱」、「溫柔」這樣的字眼,只因她身著旗袍像畫中人一樣坐在那裡,身形纖細,輕言慢語,美而不自知。但這樣的一個女子,行之於筆,卻不儘是閨閣閒情。觀其丈二大畫,淋漓揮灑,磅礴大氣,多有豪情。再看她的仕女,近期較以往也多了許多改變,筆下女子顧盼流連,有情有義之餘,又增添幾分灑脫與自信。

文蔚形容自己的創作是「慢慢的來,熱烈的來,淡淡的走」,正是因為老子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才讓她有了氣定神閒的底氣、潛心精研的沉穩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之心。有一次,她與朋友聊起如今的藝術現象,說:「藝術應該是有標準的,現在市面上很多人,基礎不強,捨本逐末,為了創作而創作,或無病呻吟,或陰陽怪氣,導致很多作品都不正。」朋友對一向言辭溫柔的文蔚說出的這番話大感驚訝。

在文蔚看來,藝術展現的是藝術家的「自我」,藝術家對自己應該有高標準、高要求,絕不可「見風使舵」,更不可「人云亦云」。她認為「真」是第一位的,藝術家應關注的,不是身外之物,而是自己那最自然、放鬆、純粹的自由狀態。

執筆揮墨多年,在老子思想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文蔚接收到那股「打進來」的力量,在這股力量的指引下,她步履不停、砥礪前行。文蔚始終沒有忘記自己那顆想要繼承傳統、發揚傳統並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傳統藝術力量的「赤子之心」。

以下作品為文蔚創作:

相關焦點

  • 筆隨心聲漫捲情——靜昕文苑舉辦文蔚新作展
    不同於其他僅擔負藝術展示和交流功能的藝術空間,靜昕文苑作為文蔚老師日常繪畫讀書的居所,具有超越空間功能的文化屬性。一方面,靜昕文苑籍由文蔚的創作生活多了幾分墨香縈繞下的生機,實現了空間文化價值提升。另一方面,文蔚亦從融匯中國文化的景致陳設中,體悟到傳統文化的通達與從容,獲得了身心的滋養,進而更好地從事於書畫創作。
  • 中國青年藝術家 將創作新一代BMW藝術車
    11月19日,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在15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受邀嘉賓共同見證下,寶馬集團董事會管理成員羅伯森博士(Ian Robertson)正式宣布了與中國青年藝術家曹斐以及美國藝術家約翰 巴爾代薩裡的全新合作,這兩位國際知名的藝術家將在2016年以BMW M6 GT3為藍本創作下一代BMW藝術車,續寫BMW速度藝術傳奇。
  • 鋼琴家王絲路獲得青年施坦威藝術家殊榮
    迄今為止在施坦威藝術家的名錄裡,從霍洛維茨、魯賓斯坦、拉赫瑪尼諾夫這樣的「不朽人物」,到波利尼、阿什肯納齊、阿格裡奇、基辛這樣的國際音樂泰鬥都是這個家庭的成員。目前在中國僅有郎朗、李雲迪、王羽佳、陳薩等為數不多的鋼琴家獲此榮譽。世界著名音樂家施坦威藝術家阿圖爾·魯賓斯坦曾說過:「施坦威就是施坦威,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可與之相仿。」
  • 保時捷公共藝術療愈 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帶你愈見新境
    發布會上,2020-2021 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也正式拉開帷幕——新一屆雙年評選不僅升級評選機制,更吸引多位國內知名藝術家、策展人、學者和媒體加入,共同打造一屆結合時代、視野廣闊、思維豐富、融通中西文化和知識結構的專業藝術評選,助力更多優秀青年藝術人才在更廣闊的舞臺上綻放光彩。
  • 青年畫家張思永:助北漂藝術家圓夢
    青年畫家張思永:助北漂藝術家圓夢 張思永說,這是「北漂藝術家」的特質——再苦、再難都要堅持夢想。  這種堅持,兩年後初見成效。1998年,張思永的畫與其他較知名畫家一起,進駐中國美術館。那一年,張思永成為當年在中國美術館辦畫展最年輕的畫家,一家香港知名畫廊同年與他籤約,合同期5年,他的年收入暴漲至三四十萬元。  這筆錢,他沒用來買房,也沒用來改善生活,而是投資辦了一家名為「千年時間」的畫廊。
  • 當代青年藝術家——孫曉晨
    古往今來,優秀藝術家不勝枚舉。今天,小編就向大家介紹一位來自德安的優秀當代藝術家——孫曉晨。孫曉晨,當代藝術家。1986年生於江西德安,2008年畢業於北京服裝學院裝飾雕塑系,現居北京。他是青年藝術家中的佼佼者,其作品「洞鑑」「咔嚓」是文化精英們的心儀之物,被高端藏家們所追逐。孫曉晨出版物有《範振華雕塑》《咔嚓與超空間——孫曉晨陶瓷雕塑作品》《洞鑑——孫曉晨雕塑作品》。發表文章有《川渝行》《淺談生態雕塑》《佛說造像量度經:作者及漢譯者》《傳承 創新 升華——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陶藝作品賞評》等。
  • 2018-2019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獲獎者作品...
    四位青年藝術家通過富有創造力和思辨性的作品,展現出他們在疫情之下的思考和擔當,更成為見證並記錄時代的重要力量。」保時捷中國總裁及執行長嚴博禹博士(Dr. -Ing.    作為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的倡導者和支持者,青年演員李夢出席了發布會。
  • 青年新銳藝術家第一期——宋景淼
    藝術家簡介 ︾ 藝 術 家:宋景淼,字菡之 畢業院校: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
  • 王永:培養青年藝術家是廣東最應該做的事
    目前,廣東已經基本形成培養青年藝術家的系統有機結構,從「一薦一」人才推薦活動到「青苗計劃」等,「廣東美術給予了青年畫家特別多的關注」,他說。 「廣東美術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青年美術家的貢獻非常重要。這也是廣東重視青年藝術家的原因。從省青年美協、省青年畫院到市青年美協及市青年畫院,多年來省市的共同努力,形成了目前完整的培養結構。
  • 中國著名當代藝術家崔岫聞女士因病去世,享年51歲
    成都商報客戶端據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新浪當代藝術等多個渠道獲悉,著名當代藝術家崔岫聞於2018年8月1日因病去世,享年51歲。消息一出,藝術圈都紛紛表示「太意外」「沒想到」。▲崔岫聞崔岫聞,1967年出生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
  • 第五屆兩岸(滬臺)青年藝術家交流展在滬開幕
    2020第五屆兩岸(滬臺)青年藝術家交流展在上海開幕。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倪珺報導 12月18日,「藝華綻放、書畫未來、走向世界」2020第五屆兩岸(滬臺)青年藝術家交流展在上海虹橋海外書院拉開帷幕。本屆交流展集結了滬臺兩岸近40位藝術家、150多幅作品參展,展期將持續至明年1月3日。
  • 2020回聲,拍賣場上備受關注的青年藝術家
    回想2020的藝術市場,除了炙手可熱的常玉、趙無極;創下新紀錄的周春芽、張曉剛、劉小東;還有諸多在拍賣場上表現突出的青年藝術家,紛紛刷新了個人紀錄,讓藏家們看到了「青年藝術」的上升空間。 那麼,這些在拍場上備受關注的青年藝術家都有誰?(45歲以下)。
  • 啤酒木屋尋覓微醺哲學,跨界攜手藝術家中國風十足
    8日,記者探訪發現,這處見證了愛情的啤酒木屋,不僅有滿滿的中國風文化氣息,還與藝術家跨界攜手,帶來不一樣的啤酒節狂歡體驗。乍一聽「胭脂」,似乎與啤酒無關,但一旦你走進去,琳琅滿目的酒類會讓你應接不暇……8日,記者來到這兩座木屋探訪時,木屋負責人宋忻彥告訴記者,這一充滿中國古風韻味的名字是她和愛人徐偉愛情的見證,如今也成了夫妻倆共同的事業。「我在英國生活了6年時間,當時從事奢侈品管理,回國後認識了我愛人。」
  • 「大藝博」在武展開幕,青年藝術家、年輕學子獻禮英雄之城
    這是大藝博在華中核心城市的首次亮相,也是年輕藝術學子、青年藝術家們為武漢這座英雄之城呈上的一份特殊獻禮。、國際平面設計師協會副主席王子源,藍月亮(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玉玲等貴賓出席了開幕式,一同見證了首屆大藝博(武漢)的盛大啟動。
  • 2020年第八屆華宇青年獎入圍藝術家名單公布
    2020年10月16日,第八屆華宇青年獎入圍藝術家新聞發布會於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本次華宇青年獎共收到32位藝術行業內專業人士的提名,共計92位藝術家進入初評評審環節。
  • 恩格斯誕辰200周年特輯|唐正東:哲學與政治的結合:恩格斯與青年...
    摘要:青年恩格斯受到盧格等人的青年黑格爾派觀點的影響,認為該派觀點的理論意義在於通過政治行動來踐行自由的哲學原則。這種理解不僅體現在他對阿恩特、謝林等人的思想觀點的批判上,也體現在他對當時普魯士政治及文化生活領域出現的各種倒退現象的批判上。青年恩格斯在到達英國之後逐漸擺脫青年黑格爾派的方法論影響,開啟了向唯物史觀發展的思想徵途。
  • 談論藝術是哲學不可少的一部分
    不過,首先,我想國內的大多數藝術從業者或研究人員對瓦爾堡還沒有那麼熟悉,所以,您能從總體上向我們大致介紹一下瓦爾堡的思想及其意義嗎?在您看來,他會對中國的藝術史研究帶來怎樣的啟發?迪迪-于貝爾曼:讓我來做介紹,這太難了,事實上我不知道怎樣做一種「總體」介紹。此外,我也無法預計瓦爾堡會對中國的藝術史研究會有怎樣的影響。你知道,我寫了700頁的書,只為了闡述瓦爾堡的一個詞。
  • 青年藝術家唐偉民油畫中的藏族少女,美麗聖潔!
    青年藝術家唐偉民油畫中的藏族少女,美麗聖潔!唐偉民的油畫創作秉承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形成的古典畫風,在光影的運用與體積感的豐富表達方面深化了中國油畫的寫實表現力。這種古典寫實並不是歐洲古典寫實油畫的複製,也不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畫壇興起的古典畫風那樣追求人物造型與光影設置的理想美感,而是在這種造型與光影的古典主義圖式中塑造富有當下城市文明特徵的時尚青年形象。
  • 第三屆蘇臺兩地青年藝術家美術作品展開幕
    江蘇省委統戰部供圖12月3日下午,由江蘇中華文化學院、江蘇省海外聯誼會、臺灣北岸藝術學會、臺灣藝術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古漕新韻 千秋傳承」——蘇臺兩地青年藝術家「印象運河」美術作品展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文創藝術館開幕。此次畫展共有蘇臺兩地100多位青年藝術家的127件作品展出。
  • 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瑞士這家博物館為何深諳中國哲學?
    圖為此次展覽的中國展品讓學生「從心」詮釋模特的姿勢,重「感覺」,這種夾雜著客觀物象之「神」與主體主觀之「思」的創作,可謂抓住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畫山、畫水,又讓學生在創作實踐中更好地體悟東方哲學,以便與西方哲學相比較,儘管伊登可能並沒有想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