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按照人們在工作和人際交往中的風格,把人分成三種:獲得者、付出者和互利者。獲得者以自我為中心,總在評估自己會獲得什麼;付出者以他人為中心,更關注於幫助別人;互利者大部分強調的是公平,想在付出和收益之間得到平衡。
究竟哪些因素使一部分付出者成為了犧牲者或者墊腳石,另一部分人卻能夠躍升至成功階梯的頂端?探究和研究這些問題,並提出「我們如何獲得成功」的思維,就是本文要推薦的書籍亞當·格蘭特《Give and Take: Why helping Others Drives Our Success》,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亞當·格蘭特教授是沃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他用了超過10年的時間,研究了從谷歌到美國空軍等各種各樣的組織現實,完成了這本《Give and Take: Why helping Others Drives Our Success》(付出和獲取:為什麼幫助他人是我們成功的動力),成為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思維課。
思維導圖
亞當·格蘭特在書中,通過案例分析,創造性地繪製了「思維導圖」,引導出商業社會時代主題是分享和合作,而付出者將更可能成功。
亞當·格蘭特在書中,採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獲得者、付出者和互利者的價值觀念、成功模式,分析他們對待付出的態度、對相互依賴的態度、影響他人的方式等,找到創造力、責任、潛力、貢獻的動力和意義。
亞伯拉罕·林肯是他書中的案例之一。林肯1830年曾經放棄了自己的第1次參議員競選,幫助萊曼·特朗布爾取得了勝利,他們兩個人都致力於廢除奴隸制。從解放奴隸到為了這項事業犧牲自己的政治機會,再到拒絕為有罪的客戶辯護,林肯一直在為崇高的目標而努力。林肯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不自私、傲慢和自誇」的總統,在一項關於總統的評選中,林肯在「讚揚他人和為了他人的利益行事」這兩個方面,林肯與華盛頓、菲爾莫爾一起躋身三甲。
互惠之環
亞當·格蘭特在一章節中寫到了互惠之環的故事。
他剛剛加入沃頓商學院時,在課堂上做了一個嘗試性的付出實驗。當他提出這項試驗的時候,他的學生中有些人持懷疑態度,有些人則感到焦慮,有一個學生說這項練習不會成功,因為在商學院,沒有付出者。但是很快,一名學生提出說將來我想管理一個遊樂園,我不知道怎麼進入;另外一個學生就舉起了手說,我跟一個遊樂園的前任CEO保持著一個關係,我冒著風險跟他聯繫一下,然後得到了一個寶貴的建議。互惠之環就這樣啟動了。
互惠之環可以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體驗。來自IBM、花旗集團、雅詩蘭黛、UPS這些公司的領導者、經理和員工開展互惠之環之後,作者被他們完成的請求震驚了。這些請求包括在谷歌公司找到一份令人豔羨的工作,找到一位導師,甚至包括獲得一份童年時代最喜愛的橄欖球選手籤名的大事記等等。作為每一次回應,作者都會問他們是不是低估了他們中的付出者?
正是通過這些案例和生動的活動描述,傳達出了一個理念:付出者更容易成功。
實踐:走出陰影
在最後一個章節是第九章《走出陰影》。作者整理了一套可以採用的實踐方法,應用到生活和實踐當中。
測試你的付出指數;開啟互惠之環;幫助其他人打造他們的工作或者自己的工作,納入更多的付出;建立一個傳播愛的機器;5分鐘幫忙;練習無力的溝通(從講話轉向聆聽),但要成為一名代言人 加入一個付出者的社區啟動一個個人慷慨試驗資助一個項目更多的尋求幫助:給別人一個付出的機會
《影響力》一書的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為本書評論道:
在這本書中,亞當·格蘭特列舉了許多令人信服的證據,開創性地刷新了我們對於商業成功以及生活成就的個人認識。讀者不僅可以從案例中的角色身上尋求激勵,還會被亞當認真投入的精神所感動。這是一本可讀性強的書。
谷歌人力資源負責人拉斯洛·博克(Laszlo Bock)讚揚這本書,寫道:
這是一本精彩的書。亞當·格蘭特顛覆了人們對於成功和出人頭地的傳統看法,書中的故事和研究進一步揭示了成功背後令人震驚的驅動力,同時他也為自我升華提供了有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