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報國,做同濟擎天柱」同濟大學學生科創周圓滿落幕
來源:校團委、科管部 時間:2020-11-30 瀏覽:
一鍵靜脈折射機器人、自動生成古典漢字程序、肺部CT病灶識別……短短半年時間,17個項目從百餘項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半年時間內累計申請專利3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7篇,還有10餘篇論文、20餘項專利在投。這是我校今年初首次推出「卓越科研育人」師生共創項目的成果。這些成果在11月27日舉行的「科創報國,做同濟擎天柱」同濟大學學生科創周閉幕式上進行了展示。
校黨委副書記徐建平、校長助理彭震偉、團市委學校部部長任浡、科技團工委副書記官國振、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團總支副書記吳潔出席閉幕式。
關起門來搞不了科創,共享才能共贏。同濟大學學生科創周旨在發揮前沿科研領域的示範作用、師生共創項目的育人成效,同時積極引入上海科技團工委、團市委以及兄弟高校優質科創資源,構建以豐富多彩的科創活動、科創項目、科創實踐活動,進而形成相互銜接、優勢互補、教學相長的協同育人新模式。
為期一周的各類活動先後邀請到安全嵌入模塊、柔性機器人、納米製造、新能源電動車等領域的科學家走入高校,分享科技前沿、解讀大國製造,讓象牙塔中的學子了解祖國科學高峰、認識當今時代變換。同學們為了了解科技前沿排隊聽講座,對好項目稱讚,為科學家喝彩。
學生科創需投石問道,青年教師彰顯育人成效。頂尖科學家親自站臺答辯,師生站成一排匯報成果,這在高校學生科創活動中非常少見,這得益於近年來我校加快推進「雙一流」大學建設和「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不斷探索。校團委聯合科管部,以同濟大學學生科協為基礎,構建「1+10+100創新育人」體系,率先推進第二課堂學生創新培育,讓學生創新之路「有門可敲、有人可問、有樣可學」。「實驗室+1」計劃,讓高校學生走進重點實驗室、科創中心,了解前沿學科知識;「青年教師+10」計劃,推動青年教師主動指導學生課外創新活動,將「言傳」與「身教」結合;「學生榜樣+100」計劃,構建引領自主踐行的典範示範體系,推動創新育人成果可視化、規模化、常態化。至今已組織前往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依託我校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等參觀活動7場、「學長學姐有話說」朋輩沙龍14場、黑客馬拉松與創新創業研習營3場,覆蓋科創青年1500餘人。
近5年來,同濟大學通過建立同濟創業谷、成立同濟大學學生科協,已經形成「學校、企業、政府、社會、資本」5個要素全方位互動的同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按照「目標導向、集成資源、重點突破、支撐發展」的要求,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同濟大學嘉定科技園、同濟創業谷共同成立「科技創新先鋒隊」,將科學研究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突出育人導向,聚焦重點學科,瞄準前瞻型、學科交叉型項目,校院聯動,加速成果轉化,推進青年創新創業的發展,共建產學研創新機制。
相關負責人表示,從事後獎勵到事前支持、從學生找老師到師生同步共創、從單兵作戰到成立科技青年創新先鋒隊,同濟大學始終堅持不斷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致力於更好地為勇於創新和敢於創業的人才提供源源不斷的養料、悉心培育的溫室,鋪平走向社會生產力的最後一公裡。學校將以此次科創周為契機、以科技青年創新先鋒隊的建立為新起點,將高校、科研機構、社會、政府資源聯動,用優質科創資源服務科技青年,鼓勵科技青年立志報效祖國,做科創擎天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