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留名的裴矩,為何在隋煬帝時為佞臣,在唐太宗時為敢諫的直臣

2020-12-17 一騎煙塵論古今

一、西域27國交易博覽會的組織者

隋朝大業五年,即公元609年,精力充沛,立志趕超漢武帝的隋煬帝楊廣,雄心勃勃地進行了一次西巡,在(今焉支山)組織了一個西域27國參加的交易博覽會,到場的27國人士都佩著金玉,身著錦緞,焚香奏樂,載歌載舞,又有威武、張掖等地的漢人仕女著盛裝騎大馬到場,整個會場綿延數十裡,場面甚是壯觀絢麗。

隋煬帝楊廣是要通過這次博覽會,顯示大隋朝的強盛,結果也確實達到了讓西域各國驚嘆於隋朝強盛富裕的目的。

這次宏大而壯觀博覽會的實際組織者,是黃門侍郎裴矩。

近1400年以後,一場名為《絲路花雨》的舞劇轟動國內外,這場舞劇藉助敦煌壁畫展現了唐朝絲綢之路的盛況,其中的最後一幕就取材於隋朝裴矩組織的這場27國交易會。

可見,這場27國交易會在絲綢之路上的影響之大。

通過這場交易會,裴矩展現出了自己天才的外交能力和組織能力。可是裴矩更為後世關注的是,他在隋唐兩朝截然相反的表現。

二、大器晚成,首建功勳過不惑

裴矩出身河東裴氏,也就是山西的裴氏,這是自東漢以來的大族。在晉朝時,裴氏家族已經成為皇家緊密依靠的門閥,其地位與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相同,甚至以當時裴氏子弟裴秀在司馬炎身邊的地位,琅琊王氏還無人能及。

裴矩的九世族在晉朝永嘉之亂時沒有渡江南遷,而是逃到了涼州,之後就一直在北方,由前秦而至北魏,之後是北齊。裴矩的父親是北齊的太子舍人,但是很早就死了,他死時,裴矩還在襁褓中。

裴矩的成長,得益於裴氏家族的世家文學傳統,他本人好學而且多智。裴矩看書有特點,就是寬泛而雜,他的記憶力非常好,看書效率很高,又因為看書多而且寬泛,因此他以博學多才出名。

裴矩剛進入仕途時,是北齊北平王司州牧高貞的兵曹從事,也就是負責軍事後勤的秘書,之後地位高了一些,轉為北齊定州刺史高平王高仁英的「文學」,相當於機要秘書。

北齊被北周滅後,作為北齊舊吏的裴矩並不被任用,後來楊堅擔任定州總管時,任用了一批前北齊定州的官員,其中就有裴矩。因為裴矩一直擔任秘書工作,因此楊堅也用裴矩為記室亦即秘書,負責記錄和起草一些章程和發布楊堅的指示。

裴矩為楊堅做秘書做得不錯,楊堅非常高興,後來楊堅建隋,裴矩就做為楊堅的自己人到了長安,成為隋文帝楊堅的內史省給事郎,相當於中書令給事中,還是秘書之職。

裴矩在楊堅身邊並沒有明顯的建樹,因為他的工作,是中規中矩的秘書,只是他的秘書工作做得不錯,因此隋文帝派兒子楊堅伐陳時,又讓他給楊廣做秘書。

隋文帝為了培養楊廣,因此給楊廣伐陳配的文武都是當時隋朝的頂尖人物,其中就有隋文帝第一謀主高熲。楊廣讓裴矩和高熲一同將陳朝的所有圖書典籍全部搬回長安。

若是普通人,也許就是完成了一次圖書搬運工作,可是裴矩卻借著搬運這些典籍,將南朝的山川地理了解了個透徹。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陳朝雖然已經被隋朝所滅,可是叛亂卻此起彼伏。隋平陳的第二年,即公元590年,嶺南的番禺(今廣州)發生叛亂,廣州總管韋洸領兵鎮壓時中箭身亡,而裴矩正好有去嶺南巡查的任務。

話說君子不入險地,一直幹秘書的裴矩有理由折返,可是裴矩卻偏向虎山行。

裴矩向一方面建議隋文帝楊堅立刻平叛,因為這股勢力有正在往北方發展的趨勢,一旦北上和江浙的叛亂勢力會師,局面就會變得不可控,另一方面,他在南康(今贛州)招募了僅僅3千士兵就南下番禺。

從來沒有接觸過南方,也沒有過軍旅經驗的北方人敢毛遂自薦去南方平叛,不是深思熟慮就是輕佻率性。

此時裴矩已經42歲,又久任秘書工作,自然不是輕佻率性,他之所以敢主動去南方平叛,得益於他對平陳時獲得的陳朝典籍的了解,通過他搬回的陳朝典籍,他已經對南方山川瞭然於胸。

這又得益於裴矩天生的記憶力和理解力。

裴矩的嶺南平叛果然獲得成功,他收復了包括廣州在內的二十餘州。

裴矩是隋文帝的人,此時立功,讓隋文帝大大長臉,他對第一謀士高和第一大將楊素說:「韋洸帶2萬兵都不能解決嶺南問題,我還一直以為是兵少的緣故,沒想到裴矩只3千兵就解決了問題。有裴矩這樣的臣子在,我就不用擔憂了。」

由於嶺南之功,楊堅賜給了裴矩聞喜公爵位,後又封他為內史侍郎。

三、除大義,計弱突厥

隋朝時期,對大隋最有威脅的邊患是來自北方的突厥。

北周周宣帝時期,為了和突厥交好,將宗室趙王宇文招之女千金公主嫁給了突厥的沙缽略可汗。到了隋文帝時期,千金公主已經成了隋朝封號的大義公主,而大義公主侍奉的可汗,已經成了都藍可汗。

可是大義公主時刻想報楊堅代周建隋之仇,因此不斷慫恿都藍可汗和隋朝為敵。

車騎將軍長孫晟出使突厥,發現了大義公主的小辮子,即她和身邊奴僕的私通。可是長孫晟並沒有想出解決的辦法,他回來報告楊堅。楊堅的秘書裴矩又積極請戰,他可以出使突厥除掉大義公主。

於是,楊堅再派裴矩出使突厥。

裴矩抵達突厥,先秘密會晤了前可汗沙缽略的兒子突利,以嫁給他大隋公主為條件,讓突利向都藍可汗告發大義公主私通奴僕的問題,並要突利說服都藍殺死大義公主。

突利果然促使都藍殺死了大義公主。

接著,裴矩又挑起突利和都藍可汗的矛盾,使得兩人進行內鬥,結果都藍被殺,實力被大大削弱的突利不得不依附隋朝,之後被隋朝封為啟民可汗。

經過裴矩的經營,突厥由隋朝的心腹之患變成了隋朝最忠心的附屬。

四、天才的外交才能

隋煬帝楊廣時期,雄才大略的楊廣欲建立遠超漢武帝的偉業,因此積極經營西域,在河西走廊的張掖開闢市場和西域各國進行互市交易,隋煬帝讓裴矩監管具體事務。

此時裴矩已經是大50歲並朝著60歲奔的人,憑著多年秘書工作的經驗,他知道楊廣遲早會有吞併西域之心,因此他並沒有僅僅完成楊廣交給他的互市任務,而是利用機會了解西域風俗和山川地理,包括西域各國酋長的簡歷以及各國的物產情況,編撰了三卷《西域圖記》獻給隋煬帝。

於是,就有了隋煬帝西巡時,在焉支山下規模龐大,盛況空前的西域27國貿易博覽會。

西域國家自來關係複雜,各方勢力滲透其中,這些國家有的是不共戴天的仇敵,有的面和心不和,再加上文化信仰不同,要一同舉行一場和平而又載歌載舞的盛會,沒有相當的外交才能是做不到的。交易會的巨大成功,使得裴矩被加封為銀青光祿大夫。

五、在楊廣和李世民身邊的判若兩人

隋煬帝楊廣後期,天下大亂,裴矩做為楊廣的親信隨楊廣遊幸江都(今揚州)。

楊廣並不知道,他的生命即將在這裡結束。

可是,楊廣身邊的裴矩卻很清楚楊廣面臨的狀況,因此他開始明哲保身。

裴矩見到所有的官吏,無論大小,他都以禮相待,決不得罪任何人,他讓任何和他打交道的人都感到高興。

面對中原大亂,隋軍節節敗退,而隋煬帝身邊最精銳的10萬驍果軍卻在江都無所事事,而這些驍果軍又都是關中中原子弟,因此人心浮動,都想打回老家去。

裴矩不僅沒有勸楊廣回軍平叛,反而為了討楊廣的高興,給楊廣出了長期呆在江都的主意,給他的驍果軍分配妻室,讓他們安心留在江都。

結果,驍果軍們在江都成家,都紛紛感謝裴矩。而儘管中原和關中已經亂做一團,可是楊廣和他的精銳驍果軍卻在江都待了兩年之久,

這兩年,聰慧的裴矩再也沒有做過任何有建樹的事,對楊廣唯有「悅媚取容而已」。

裴矩的表現,乃是典型的佞臣。

後來宇文化及反叛,當殺氣騰騰的叛軍殺向楊廣所在的皇宮時,遇到上早朝途中的裴矩,叛軍們對這位給了自己家庭,平日對自己和顏悅色的官員非常有好感,因此說:「不關裴黃門的事」便紛紛繞過裴矩殺向皇宮。

裴矩平時的人緣幫助他躲過一劫。後宇文化及親自到來,裴矩又立刻向宇文化及迎拜。

之後宇文化及殺了楊廣,裴矩跟隨宇文化及的部隊一同北上。宇文化及擁立秦王楊俊的兒子楊浩為皇帝,讓裴矩做了尚書右僕射,加光祿大夫,蔡國公。宇文化及被竇建德打敗後,裴矩又擔任了竇建德的尚書右僕射。竇建德被李淵所敗,裴矩又投了李淵。

裴矩在李淵父子麾下,其表現和在隋煬帝楊廣朝廷上完全不同。

李淵建立唐朝後,讓裴矩擔任民部尚書,80歲的裴矩精神十足,毫無衰老跡象,通曉古今,為李淵重用。

唐太宗李世民剛登基,首先做的就是整肅吏治,為此,他秘密派人給各官吏送財物以試探。有一個部門的門令史接受了一匹絹,唐太宗大怒,要殺這個門令史。

這時,在隋煬帝面前表現諂媚的佞臣裴矩突然成了鐵骨錚錚的諫臣,竟然批評至高無上而且剛登基的太宗李世民:「此人受賄是應該殺,可是陛下用物品引導人犯罪,這就是陷害,這不是我朝倡導的導之以德,齊之以禮。」

李世民相貌威武,有股不怒而威的氣勢,在他的面前,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從來都是戰戰兢兢,不敢反對,而且他剛殺了太子登基,身帶殺氣,更無人敢隨便亂說話。裴矩偏偏來揭龍鱗,這大出李世民意料。

李世民不僅不怒反而聞之而喜,他不僅採納了裴矩的建議,而且召集百官說:「裴矩敢不附和我,能向我面諫,這是忠臣,你們如果都能這樣,何愁天下不治?」

此時的裴矩成為李世民身邊敢言者第一人,也正是裴矩的敢言,才有了後來魏徵的敢言。

唐太宗李世民身邊的裴矩,是鐵骨錚錚的忠臣。

六、君明臣直

對裴矩的前後變化,司馬光有精確的評價:裴矩佞於隋而忠於唐,不是他性情有變。如果君主不喜歡聽反對意見,則忠臣會變成佞臣,如果君主樂意聽真話,則佞臣就會成為忠臣。

總結起來是四個字:「君明臣直」。

相關焦點

  • 隋煬帝手下五大重臣,深受隋煬帝信任,被稱為「大業五貴」
    隋煬帝繼位後,加封蘇威為上大將軍。大業三年(607年)七月,天子興修長城,蘇威勸告隋煬帝停止大興勞役。之後,蘇威隨隋煬帝徵討吐谷渾,升任左光祿大夫。隋煬帝因為蘇威是前朝舊臣,逐漸委以重用。他與宇文述、裴矩、裴蘊、虞世基參掌朝政,當時稱他們為「五貴」。到遼東之役時,蘇威兼任左武衛大將軍,升任光祿大夫,賜寧陵侯爵位,之後晉封房公。
  • 被隋煬帝、唐太宗同時相中的地段,北京的法源寺,來歷有傳奇
    不過對隋煬帝來說,造福後世應該是捎帶手的事情,他修渠的主要目的:一個是為了調兵和軍資運輸,一個是為了方便自己尋歡作樂。據說永濟渠修成後,隋煬帝曾乘龍舟北巡涿郡,途中極盡享樂之能事,可是把當皇帝的譜兒擺到了極致。2、進一步修築馳道為何要說是進一步?
  • 隋煬帝之所以能輕鬆平定西域,事先的情報收集功不可沒
    「通西域」的計劃是由隋煬帝提出的,並由名臣裴矩具體實施。裴矩是一個傑出的外交人才,他在除掉反隋的北周公主——千金公主中,不但是主要策劃者,而且還兩次親為使臣,冒險奔赴敵營,以外交為名,行用間之實。 裴矩在邊陲一帶成功的間諜活動,為隋朝邊境的穩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隋煬帝提出「通西域」的計劃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裴矩。
  • 此人被唐太宗封為神勇大將軍,宋朝時曾「顯神」,是二郎神的原型
    說隋朝的時候有個人叫做趙昱,隱居在青城山上學道,隋煬帝得知此人後,逼迫他入朝為官,出任四川嘉州太守一職。當時嘉州有條老蛟龍時常興風作浪,禍害百姓。趙昱擔任太守後,得知此事,於是手持寶刀投身入江,在水中與老蛟龍大戰。決戰中,江面吼聲如雷,驚濤拍岸,岸邊石頭崩裂,江水也全部變成了赤色。片刻後,趙昱左手拿著蛟龍首級,右手拿著寶刀,浮出水面。
  • 隋煬帝:為何要巡狩?窮奢極侈只是表象,鞏固隋朝政權才是目的
    ——《冊府元龜》漢武帝劉徹示意塑像插圖隋煬帝並非「貪圖享樂」之人誠然,強大如打擊匈奴,四處南徵北戰,為西漢奠定遼闊版圖基礎的漢武帝劉徹,其在巡狩之時也只是在「巡狩所幸之郡國,皆立廟」,然後就基本完事了。巡狩次數也並不頻繁。
  • 隋煬帝為何不立楊暕為太子?楊侑作為孫子憑什麼稱帝?
    楊昭去世後,滿朝都把目光投向了同為嫡子的楊暕,隋煬帝本人,也開始為冊立楊暕為太子做準備。只可惜驕縱不法的楊暕,屢屢犯錯,失去了上位的機會。 於是,隋煬帝只能把目光投向楊昭的三個兒子:楊倓、楊侗和楊侑。 隋煬帝對三個孫子的安排很玩味,他將楊倓封為燕王,留在身邊,將楊侗封為越王,留守東都洛陽,將楊侑封為代王,留守西京長安。
  • 李恪:外祖父是隋煬帝,祖父是李淵,卻成了李世民最倒黴的兒子
    他的母親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他是隋煬帝的親外孫。他自己是李唐的血脈。也就是,他集合了隋唐兩大皇族的高貴血統。厲害的是,李世民還想過立他為太子,廢掉李治。然而,這麼高貴的人,卻被長孫無忌輕鬆安上了謀反罪,慘澹的退出歷史舞臺,令人唏噓。
  • 經典文言文賞析|唐太宗吞蝗
    將吞之,左右遽⑥諫⑦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⑧移災朕躬⑨,何疾之避?」遂⑩吞之。注釋貞觀二年:即公元628年。貞觀,唐太宗的年號。苑:古代帝王遊玩、打獵和躬耕的園林。掇:抓取。諫:規勸。冀:希望。躬:自身。遂:於是。
  • 隋煬帝楊廣荒淫無度,聞所未聞,立下的奇葩宮規,更讓人尷尬不已
    隋煬帝楊廣荒淫無度,聞所未聞,立下的奇葩宮規,更讓人尷尬不已「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這首膾炙人口的《春江花月夜》寫得意象生動、景致盎然,多似出自文採斐然的大唐文人之手。其實它的作者是隋煬帝楊廣。楊廣衷情詩歌,他的文學作品也在隋朝歷史上佔據了一席之地。但是楊廣或許有文墨之才,卻庸於廟堂。他是偉大的詩人,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其罵名與醜聞讓他在中國的歷史裡身敗名裂,聲名狼藉。
  • 時人為何稱其為稱其「笑中刀」?
    李義府為何被稱為李貓?為何敢在唐高宗面前如此猖狂恣肆?李義府在這場君臣鬥之後結果如何?(一)初露崢嶸李義府自幼聰慧,「才思精密」,寫得一手錦繡文章。經多人舉薦入仕後,憑其貓抓老鼠般的真才實學步步高升,受到唐太宗親切接見,得以奉詔侍奉太子李治。
  • 一代敢於諷諫的人,也是唐太宗捨不得殺的,魏徵是唐朝出名的一位
    向唐太宗納諫的群臣們不過,魏徵可是在玄武門之變時,曾經幫助過李建成增強自身的力量,待到太子李建成的勢力強大之時,再借計謀而除掉秦王李世民。進而,還能參與朝政一些重大事情的決策,接著還成為了唐太宗的得力助手,封為鄭國公。
  • 唐相李義府為何被時人稱為「李貓」?笑裡藏刀說的是他嗎?
    李義府為何被稱為李貓?為何敢在唐高宗面前如此猖狂恣肆?李義府在這場君臣鬥之後結果如何? 這段文字與其所作所為正好相反,以至史書引用時直接譏諷:「李義府當時正極盡諂媚之能事取悅太子,這番話卻恰似出自剛正不阿的賢臣之口!令人齒冷!」 憑藉乖貓一般馴順與忠誠,李義府大獲太子父子的讚賞,獲得錦緞四十匹的特殊貢獻獎,及參與編纂《晉書》的特殊榮譽。唐太宗病逝後,遺命元舅長孫無忌輔政。
  • 隋煬帝原本是可以避免死於江都之變的,但他表示:自己已經活膩了
    種種跡象表明,隋煬帝在最後一次遊江都時,已經幾分破缺罐子亂摔的意味了。隋煬帝曾在大業九年(613年)招募大批關中勇士組建成驍果軍。這些驍果軍由虎賁郎將司馬德戡統領,屯於江都東城。將士們聽說瓦崗軍已進逼東都,而煬帝無意西歸,思家心切,紛紛逃亡。
  • 「名人百科」為中國後代子孫萬代帶來了巨大的好處——隋煬帝楊廣
    有誰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還有誰敢做如此大的手筆?大概只有氣魄同樣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西巡張掖大業元年(605年),隋將韋雲起率突厥兵大敗契丹,韋雲起揚言借道去柳城(今遼寧朝陽南)與高麗交易,率軍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備。韋雲起率軍進至距契丹大營50裡處,突然發起進攻,大敗契丹軍,俘虜其男女4萬餘人。
  • 蕭美娘第一次被唐太宗強幸後,為何李世民激動的無可自拔?很簡單
    蕭美娘,原本是隋朝隋煬帝的一名皇后,很多人說蕭皇后是一個十足的禍國禍民的紅顏。但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蕭皇后一直都是比較內斂的。 終於,幾年之後天下大亂。
  •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
    歷史上最為人熟悉的皇帝有很多,比如說唐太宗、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等等,這些皇帝都是人們非常讚嘆的皇帝。現如今看來,人們對古代的皇帝有很多評價不一的地方。比如說秦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人們對他的評價就不同。很多人認為秦始皇奠定了後世的政治格局,但是他在位期間,殺戮非常多,因此並不是明君。
  • 唐太宗立李承乾為太子卻寵愛李泰,而繼位者竟是李治
    貞觀五年(630年),作為太子右庶子的李百藥,對太子的閒飲宴樂、過分嬉戲作《贊道賦》進行諷諫規勸;其間,左庶子于志寧,也對太子日益奢侈放縱、屢次違刀犯禮儀法度撰寫成二十卷的《諫苑》進行勸諫;右庶子孔穎達也常常當面犯威嚴進行諫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