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原本是可以避免死於江都之變的,但他表示:自己已經活膩了

2020-12-12 覃仕勇講史

我們都知道,一代暴君隋煬帝是死於「江都之變」中的。

這場兵變,隋煬帝原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即使兵變已經發生,隋煬帝原本也是可以避免一死、繼續苟活一時的。

但是,隋煬帝自己放棄了,他表示,自己已經活膩了,只求早死。

我們來看「江都之變」發生的全過程。

隋煬帝生性喜歡折騰,一生東遊西蕩,居無定所。

他在位期間,年年出巡,曾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還在長安、洛陽間頻繁往返。而且,每次出遊,都興師動眾,搞得山河震動,惟恐天下人不知,沿途遍造離宮、行宮,勞民傷財,百姓號哭於途。

三徵高句麗之後,國家已經民窮財盡,天下沸反盈天,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隋煬帝還是充耳不聞,興致勃勃地從東都去江都遊玩。

隋煬帝是從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離開東都的,他棄守京都長安和東都洛陽,使得這兩處政治中樞在短短幾個月之後就分別遭到了瓦崗梟雄李密和李淵的圍攻。

種種跡象表明,隋煬帝在最後一次遊江都時,已經幾分破缺罐子亂摔的意味了。

隋煬帝曾在大業九年(613年)招募大批關中勇士組建成驍果軍。這些驍果軍由虎賁郎將司馬德戡統領,屯於江都東城。將士們聽說瓦崗軍已進逼東都,而煬帝無意西歸,思家心切,紛紛逃亡。

對於這種局面,最好的決擇,就是利用將士思歸的心理,揮師向西,回師長安。

但是,隋煬帝對京師長安不感興趣,他命江都通守王世充挑選江淮民間美女充實後宮,每日酒色取樂,只想永遠沉醉於江都的煙花美景之中。

為了阻止驍果將士逃亡,隋煬帝問計於裴矩。

裴矩惴摩上意,討好地回答說:「非有配偶,難以久處,請聽軍士於此納室。」

隋煬帝一聽,哈哈大笑,悉召江都境內寡婦、處女集宮下,恣將士所取。

隋煬帝在開皇十年(590年)曾奉命到江南任揚州總管,負責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在江南,他學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徹底愛上了江南。

他以為,自己替驍果將士娶了江南妻子,那麼驍果將士也會像自己一樣,徹底愛上江南,軍心穩固。

他沒有想到,自己是個奇葩、另類,不同於一般人。

對一般人而言,梁園再好,也不是久戀的家。

逃亡的驍果將士還是接二連三,連續不斷。

甚至,即使參與逃亡的郎將竇賢被殺,還是阻止不了將士西歸的決心,他們前赴後繼,堅定逃亡。

統領驍果軍的虎賁郎司馬德勘為此異常擔心。

司馬德勘是一個從草根中崛起的朝廷新貴。

雖說他的父親司馬元謙曾任北周都督,但很早就死了,以至於他成年後不得不以殺豬屠狗為業,養家餬口。

司馬德勘在隋文帝開皇中年投軍為侍官,漸升至大都督,後來跟隨楊素討漢中王楊諒,因功授儀同三司。

大業八年(612年),他跟從隋煬帝討遼左高句麗,得到了隋煬帝的賞識,進位正議大夫,遷武賁郎將。

面對驍果將士不斷流失的現象,司馬德戡憂心忡忡,與平時要好的虎賁郎將元禮、直裴虔通商量,說:「今驍果人人慾亡,我欲言之,恐先事受誅;不言,於後事發,亦不免族滅,奈何?又聞關內淪沒,我輩家屬皆在西,能無此慮乎!」

元、裴二人都慌了神,問:「然則計將安出?」

司馬德戡撓了撓頭皮,說:「驍果若亡,不若與之俱去。」

元、裴二人一齊豎起拇指,稱:「善!」

於是,大家相互聯絡,內史舍人元敏、虎牙郎將趙行樞、鷹揚郎將孟秉、符璽郎牛方裕、直長許弘仁、薛世良、城門郎唐奉義、醫正張愷、勳侍楊士覽等人都參與同謀,日夜相結約,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策劃逃跑的路線,毫無顧忌。

驍果軍統領都已經準備逃亡了,隋煬帝還是渾渾噩噩,荒淫無度。

他在江都宮中擁有一百多間房,每間擺設都極盡豪華,內住美女。

煬帝每天就以一房的美女作主人,以天天作客、天天做新郎。

煬帝指定由江都郡丞趙元楷負責供應美酒飲食,他與蕭後以及寵幸的美女宴會不斷,杯不離口,從姬千餘人亦常醉。

不過,煬帝似乎也覺察到了末日將至,他退朝則幅巾短衣,策杖步遊,遍歷臺館,非夜不止,汲汲顧景,唯恐不足。

他還用學得不倫不類的江南語對妻子蕭後:「外間大有人圖儂,然儂不失為長城公,卿不失為沈後,且共樂飲耳!」

有時沉醉迷亂,又引鏡自照,顧謂蕭後尖聲高叫:「好頭頸,誰當斫之!」

蕭後受驚,問其故。

煬帝非常灑脫地笑著說:「貴賤苦樂,更迭為之,亦復何傷!」

煬帝為了顯示自己永駐於江南的決心,還想把國都遷到離江都不遠的丹陽。

門下錄事衡水李桐客勸阻說:「江東卑溼,土地險狹,內奉萬乘,外給三軍,民不堪命,亦恐終散亂耳。」

但是眾公卿阿諛上意,說:「江東之民望幸已久,陛下過江,撫而臨之,此大禹之事也。」

煬帝喜上眉梢,下令修建丹陽宮,準備遷都丹陽。

司馬德戡等人的逃跑計劃越來越明目張胆,越來越肆無忌憚,很多人都知道了。

有一個宮女耳聞了此事,向蕭後稟報說:「外間人人慾反。」

蕭後深諳煬帝的性格,知道自己的夫君是喜聞喜而惡聞憂,基本是誰上報壞消息誰倒黴,她自己不敢上報,惡毒地指使宮女說:「任汝奏之。」

宮女不知其奸,傻乎乎地把這壞消息上報給了煬帝。

果然,煬帝以宮女「造謠惑眾、擾亂軍心」為由,將她斬首示眾。

蕭後摸了摸自己光滑潔白的頸脖,心有餘悸,又有些悻悻然地說:「天下事一朝至此,無可救者,何用言之,徒令帝憂耳!」

參與策劃逃跑計劃的虎牙郎將趙行樞、勳侍楊士覽二人與將作少監宇文智及是好朋友,楊士覽還審宇文智及的外甥,二人把逃跑計劃告訴了宇文智及,說司馬德戡等人定於三月月圓那天晚上結伴西逃。

惟恐天下不亂的宇文智及大喜,他推出了一個更為龐大的計劃,說:「主上雖無道,威令尚行,卿等亡去,正如竇賢取死耳。今天實喪隋,英雄並起,同心叛者已數萬人,因行大事,此帝王之業也。」

趙行樞、楊士覽聽了宇文智及的話,內心怦怦直跳,卻深感字字在理,趕緊回去與司馬德戡等人細商。

司馬德戡等人完全同意宇文智及的意見,鄭重邀請宇文智及加入自己的團體,重新籌劃大事。

宇文智及認為,自己的兄長宇文化及為右屯衛將軍,位高權重,堪當起事首領。

大家一致舉手表決通過。

宇文智及回家把好消息告訴了兄長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其實是個軟腳蝦,聽了弟弟的話,臉色大變,全身冒汗,但鑑於木已成舟,只好硬著頭皮順從了眾人的安排。

司馬德戡讓許弘仁、張愷去備身府四下放出風聲,說:「陛下聞驍果欲叛,多醞毒酒,欲設宴會,將將士盡鴆殺之,其獨與南人留此。」

驍果將士人人自危,互相轉告,反叛進程因此大為加速。

三月初十,風霾晝昏,司馬德戡召集全體驍果軍吏,宣布了劫持煬帝西歸的計劃。

軍吏們都說:「唯將軍命!」

該日黃昏,司馬德戡帶領將士們偷出御廄馬,人人披堅執銳。

傍晚,正在值班的元禮、裴虔通控制了大殿。

三更時分,負責守城的唐奉義放司馬德戡糾合起來的數萬人入城。

一時間,城內與城外點起的火光相呼應,一片通明。

煬帝在睡夢中驚醒,撲到窗欞上遙看那火光,耳聞宮外面喧囂聲,驚問發生了什麼事。

值班的裴虔通在屋外高聲答道:「草坊失火,外人共救之耳。」

煬帝嗯了一聲,倒頭回床,又復睡去。

宇文智及和孟秉帶了一千多人,劫持了巡夜的候衛虎賁馮普樂,安排了自己人分頭把守街道。

司馬德戡引兵順利進入宮中,將兵馬交給了裴虔通。

裴虔通先讓一部分兵將替換掉守門各門的衛士,然後率大部分騎兵到成象殿驅趕殿內值宿衛士出宮。

殿內宿衛突遇奇變,無可奈何,紛紛放下武器往外走。

右屯衛將軍獨孤盛警惕性很高,大聲質問裴虔通說:「何物兵勢太異!」

裴虔通一身虎膽,回答道:「事勢已然,不預將軍事;將軍慎毋動!」

獨孤盛大怒,罵道:「老賊,是何物語!」顧不上頂盔披甲,與左右十餘人跳出拒戰。

只能說,獨孤盛太衝動了,在數萬鐵了心要造反的亂兵面前,他的拒戰不過是自取滅亡,很快,他和他身邊的十幾個人就被亂兵殺死了。

千牛獨孤開遠一看大事不好,帶領數百殿內兵衝到玄覽門,高聲向隋煬帝叩請說:「兵仗尚全,猶堪破賊。陛下若出臨戰,人情自定;不然,禍今至矣。」

但是,隋煬帝已復入夢,沒有任何回應聲。

獨孤開遠隨即被擒。

原先,隋煬帝還專門挑選了幾百名勇猛矯健的官奴,安置在玄武門,稱為「給使」,待遇優厚,甚至不惜許配以宮女賜,以防備非常之事發生。

可惜的是,宇文化及等人已勾結司宮魏氏,收買了她作內應。則在該日下午,魏氏已矯旨放全體給使出宮。

那麼,司馬德戡等人引兵從玄武門進入,竟然沒有遇上到一個給使的阻擋。

隋煬帝也於這時再次驚醒,衣冠不整,摸黑逃竄往西閣。

裴虔通和元禮進兵撞開左門,進入永巷,喝問:「陛下安在?」

有位寵姬戰戰兢兢地出來指出了煬帝的所在。

校尉令狐行達拔刀前去搜索。

躲在西閣窗後的煬帝情知無法再藏,只好強作鎮定地對令狐行達說:「汝欲殺我邪?」

令狐行達哼了一聲,回答道:「臣不敢,但欲奉陛下西還耳。」他從黑暗中拽出煬帝,押至裴虔通跟前。

裴虔通在煬帝還是晉王時就跟隨煬帝了,煬帝見到他,對他驚呼道:「卿非我故人乎!何恨而反?」

裴虔通一翻眼皮,沒好聲氣地回答:「臣不敢反,但將士思歸,欲奉陛下還京師耳。」

時已至此,煬帝不得不撒謊說:「朕方欲歸,正為上江米船未至,今與汝歸耳!」

裴虔通嘿嘿冷笑,命人嚴加看守住煬帝。

也就是說,到了這時,裴虔通等人尚沒有殺害煬帝的意思,而準備劫持著他統領大軍西歸。

外面天色將明,孟秉派武裝騎兵去迎接宇文化及前來主持大局。

宇文化及渾身顫抖,話也說不利索,見了人,唯唯諾諾,只會低頭說「罪過罪過」,以表示感謝。

裴虔通聽說宇文化及已經到了朝堂,便對煬帝說:「百官悉在朝堂,陛下須親出慰勞。」讓人牽來自己的坐騎,請煬帝上馬。

煬帝經過短暫的慌亂,已經鎮定下來了,他拿了一把,嫌裴虔通的馬鞍籠頭破舊,拒不上馬。

裴虔通只好讓人找來新的換上,提刀逼迫他上馬。

當裴虔通牽馬提刀走出宮城門,亂兵歡聲動地。

宇文化及遠遠看見煬帝騎馬的身影,嘴裡嘟嘟嚷嚷說:「何用持此物出,亟還與手。」

於是,煬帝被帶回了寢殿。

裴虔通、司馬德戡等人在邊上拔白刃侍立。

煬帝嘆息道:「我何罪至此?」

剛剛斬殺了煬帝寵臣虞世基的馬文舉,揚了揚刃上尚帶血跡的大刀,凜然答道:「陛下違棄宗廟,巡遊不息,外勤徵討,內極奢淫,使丁壯盡於矢刃,女弱填於溝壑,四民喪業,盜賊蜂起;專任佞諛,飾非拒諫:何謂無罪!」

煬帝默然低頭。

封德彝這時受宇文化及之命,進來宣布煬帝的罪狀。

煬帝抬頭對他說:「卿乃士人,何為亦爾?」

封德彝赧然而退。

煬帝看封德彝退去,轉頭對馬文舉等人說:「我實負百姓;至於爾輩,榮祿兼極,何乃如是!今日之事,孰為首邪?」

司馬德戡厲聲說:「普天同怨,何止一人!」

司馬德戡聲如巨雷,聲音在殿內迴蕩,震得人的耳朵嗡嗡直響。

煬帝的愛子趙王楊杲才十二歲,蜷縮在寢殿一側,突然被司馬德戡的聲音震嚇到,哇地一聲,哭了起來。

裴虔通聽了司馬德戡的話,殺心已起,看這楊杲號哭不已,內心煩躁,揮刀上前,一刀將楊杲劈作兩段,幾點鮮血濺到煬帝的衣服上,空氣裡瀰漫了兇殺的氣氛。

餘人血氣翻湧,一不做、二不休,紛紛揚刀要殺煬帝。

煬帝心灰意冷,說:「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鋒刃!取鴆酒來!」

煬帝其實早料到有遇難的一天,常以罌貯毒藥自隨,對所幸諸姬說:「若賊至,汝曹當先飲之,然後我飲。」但等到大難來臨,找毒酒時,左右皆逃,遍索不得。這會兒,只好向馬文舉等人請要鴆酒。

馬文舉等人哪有鴆酒?他們讓令狐行達按著煬帝坐下,準備找傢伙將煬帝絞殺。

煬帝於是解下自己的練巾,交給令狐行達。

令狐行達接過練巾,套到煬帝頸脖上,雙臂用力,練巾一點點絞緊,煬帝先是口鼻俱張,繼而眼球瞪出,接著舌頭吐出,最後七竅流血,魂銷氣絕。

相關焦點

  • 以數位技術解開「千年之謎」 隋朝陪都江都宮揭開神秘面紗
    中國江蘇網訊(盧倩 仲敏 張晨)8月24日,揚州大學建工學院組織實施的江都宮數位化復原項目取得新進展,歸雁宮、楓林宮、松林宮、回流宮、春江宮、大雷宮、小雷宮等10座宮殿,以及江都門、玄武門、芳林門等宮門,都已用數位化模型呈現。因年代久遠且少有文獻記載和遺址遺存,隋朝江都宮的實際地址和樣貌成為「千年之謎」。
  • 隋煬帝:你可以叫我暴君,但朕絕對不是昏君
    提起隋煬帝,老百姓往往和昏庸無道、二世而亡等掛鈎,仿佛是一位十惡不赦的壞皇帝,但是,真實的隋煬帝確實一位過在當代、利於千秋的皇帝,他的一些功績甚至影響了中國1000多年,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評價一下隋煬帝的功過是非。終其一生,可以用三功三過來總結。
  • 他差點滅高句麗,陪隋煬帝死,兒子卻做大唐宰相
    他伯父死於地方豪強陶武子手上,陶家勢力強大,等閒輩不敢靠近。長大成人的來護兒,找到個機會,趁著陶家辦喜事,徑直闖入,當場殺死陶武子。斬下首級揚長而去,陶家賓客都被他的氣勢震懾,沒人敢動。610年(隋煬帝大業六年),煬帝巡視江都(廣陵),來護兒隨行護駕。這兒是來護兒的家鄉,正是衣錦還鄉,煬帝要給他大面子,賞給大批財物。備了祭品,讓來護兒到祖墳去祭祀,告訴祖先,我給來家光宗耀祖了。
  • 隋煬帝手下五大重臣,深受隋煬帝信任,被稱為「大業五貴」
    後來又問他討伐遼東之事,蘇威說,希望能赦免群聚的盜賊,讓他們討伐高麗,隋煬帝因此更加惱怒。御史大夫裴蘊明白隋煬帝心意,讓人告蘇威主持選拔官員時,濫授別人官職,又說他害怕突厥,請求回到京師,隋煬帝下令調查這些事。案件議定之後,隋煬帝下詔解除了蘇威的官職,將他貶為庶民。隋煬帝死後,蘇威陸續歸附宇文化及、李密、越王楊侗、王世充。
  • 隋煬帝楊廣: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歷史上的隋煬帝楊廣,以慣於矯言飾行、弄虛作假著稱。原本以為以他作為一個反面典型,來寫一篇求真務實方面的文章,是件很輕鬆的事情,然而在重溫了相關歷史資料之後,竟有一種無從下筆的感覺:此人可以說一生都在制假販假,當從何處入手呢!思來想去,還是從小處著筆,小中見大。
  • ...諡號為「煬」是否有失公允,他有什麼功績,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
    隋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的混亂,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的王朝,隋文帝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將隋朝治理得國富民強,隋煬帝上位五年隋朝就已經進入了巔峰時期,但是在大業八年之後隋朝的國力開始由盛轉衰,導致了隋朝滅亡隋煬帝楊廣身死。
  • 隋朝有六位皇帝,除了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剩下的四位是誰?
    隋文帝楊堅登基稱帝後,有追諡其父楊忠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算起來也可以是七位,不過從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就是六位,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隋文帝楊堅,自公元581年至公元604年在位,是隋朝的開國皇帝,在位二十四年,北周靜帝禪讓於楊堅,北周滅亡,隋文帝楊堅定國號為隋,滅亡南方的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
  • 絲路留名的裴矩,為何在隋煬帝時為佞臣,在唐太宗時為敢諫的直臣
    可見,這場27國交易會在絲綢之路上的影響之大。通過這場交易會,裴矩展現出了自己天才的外交能力和組織能力。可是裴矩更為後世關注的是,他在隋唐兩朝截然相反的表現。裴矩為楊堅做秘書做得不錯,楊堅非常高興,後來楊堅建隋,裴矩就做為楊堅的自己人到了長安,成為隋文帝楊堅的內史省給事郎,相當於中書令給事中,還是秘書之職。裴矩在楊堅身邊並沒有明顯的建樹,因為他的工作,是中規中矩的秘書,只是他的秘書工作做得不錯,因此隋文帝派兒子楊堅伐陳時,又讓他給楊廣做秘書。
  • 歷史上隋煬帝真的是昏君嗎?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意思是說隋煬帝長得玉樹凌風,為人很聰明。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隋煬帝不是愚蠢之人,畢竟像晉惠帝這樣的例子還是很少的。話說回來,正因為隋煬帝身上的優點多,所以相較之下他的大哥楊勇就遜色許多了。太子楊勇由於不會修飾自己的性情,喜好奢華,因而被隋文帝夫婦所不喜。在潛移默化之下隋文帝夫婦漸漸對老二楊廣越發疼愛了起來。
  • 隋煬帝為何不立楊暕為太子?楊侑作為孫子憑什麼稱帝?
    楊昭為人寬厚仁孝,又保持了祖父隋文帝的簡樸之風,連魏徵都誇他有「君人之量」。不幸的是,楊昭僅僅做了一年半的太子,22歲就英年早逝。 楊昭去世後,滿朝都把目光投向了同為嫡子的楊暕,隋煬帝本人,也開始為冊立楊暕為太子做準備。只可惜驕縱不法的楊暕,屢屢犯錯,失去了上位的機會。
  • 李世民欲修洛陽宮,張玄素罵他是隋煬帝,李:睡大街上也不修了
    >李世民非常留戀江都的繁華,自武德初打下洛陽時就被其豪華的宮殿所震撼,貞觀一朝有十多次巡幸江都;貞觀末年備受李世民信賴的李大亮死前進諫,勸其以關中為意,以宗廟為重,不要效仿隋煬帝南巡。貞觀四年,有關部門在沒有巡幸計劃的情況下徵集百姓修繕洛陽宮,給事中張玄素以當前朝廷所急不在宮殿為由勸李世民停止徵役,又言修繕所費計以萬財,而今之府庫不如隋十分之一,當年陛下攻下洛陽城時曾下令毀掉一些宏偉建築,如今不到十年又重新修繕,為何前日惡之而今日效之,張玄素越說越激動,竟放言:「如若繼續如此大興土木,則陛下之惡甚於隋煬帝!」
  • 盡道隋亡為此河:你以為隋朝滅亡,真的是因為隋煬帝開鑿大運河?
    此時,高句麗王攝於隋朝軍威,主動上表臣服,遣使謝罪,隋文帝這才與高句麗重修於好,但是兩國的關係已經蒙上了一層陰影,再戰只是時間問題。公元604年,隋文帝離奇去世,太子楊廣帶著「弒父之嫌」登基即位,是為「隋煬帝」。
  • 水漫江都!家中秒變遊泳池、多輛汽車「泡湯」(內附視頻)
    一夜暴雨過後,江都開啟看海模式!有車已經沒用了你還需要船汽車開過直接能激起一層浪花▲歐洲城車庫變成了這樣昨天夜裡,一場突發的強降雨,把中遠歐洲城二期的地下車庫,變成了「遊泳池」,100多輛車夜間緊急挪離,不過仍有近十輛車在水裡浸泡,業主們糟心不已。8月27日早晨,江都融媒體記者對此進行了實地探訪。
  • 「名人百科」為中國後代子孫萬代帶來了巨大的好處——隋煬帝楊廣
    隋煬帝這次西巡歷時半年之久,遠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義重大。在封建時代,中國皇帝抵達到西北這麼遠的地方,只有隋煬帝一人。隋煬帝西巡過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進一步促成了甘肅、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隋煬帝到達張掖之後,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史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各國商人也都雲集張掖進行貿易。
  • 天才多走一步就會變成傻瓜,隋煬帝是昏君?還是雄才大略的英主?
    隋煬帝是昏君?還是雄才大略的英主?天才多走一步就會變成傻瓜想起歷史上非常聖明的君主,我們一般都會想到唐朝的開元盛世,貞觀之治,或者是後來清朝的康熙,乾隆等皇帝。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他們真的有史書上所吹捧的那樣厲害嗎?
  • 結合二十四史《隋書》記載的仁壽宮變,揭秘真實的隋煬帝楊廣
    這幾年,影視神劇的確毀了不少人,我們在看《隋唐英雄》時發現隋煬帝楊廣竟是一個濃眉大眼的正義者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說下隋煬帝楊廣,提到楊廣最多的標籤就是:「殺父霸母弒君」但是這確實是存在的,而且有史料為證,《仁壽宮變》是指楊廣非禮於隋文帝楊堅最愛的妃子宣華夫人
  • 隋煬帝的女兒,為復仇不惜棄夫殺子,她死後竟被封神,享世代香火
    隋煬帝是歷史上很特殊的皇帝,有人說他是個暴君,所以導致隋朝很慢滅亡,也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開創科舉制度、建立隋唐大運河,立下萬世功勳,但不管後人如何評價他,隋朝是在他手上滅亡的,這個責任他肯定要負,隋煬帝有個女兒,叫南陽公主,隋朝滅亡後,南陽公主還有一段悽美的故事。
  • 他是小說裡寇仲的乾爹,巔峰時曾統一江淮,卻因誤吃丹藥而喪命
    對於隋煬帝移駕江都這件事,演義小說裡說他是為了去看瓊花,而正史上原因則是多種多樣,主要是為了擺脫傳統關隴世家的控制。但不管怎麼說,到了大業十二年年底,隋煬帝確實轉移到了江都。跟著他一塊來的,還有十幾萬隋朝精銳大軍。照理來說,皇帝本人來了,而且還帶著十幾萬精銳大軍,江淮地區應該被一戰平定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