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道隋亡為此河:你以為隋朝滅亡,真的是因為隋煬帝開鑿大運河?

2020-12-14 古今興衰多少事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晚唐著名詩人皮日休在《汴河懷古二首》一詩中曾如是寫到。

世人常常說,隋朝的滅亡是因為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導致的。雖然隋煬帝開鑿大運河與秦始皇修馳道、萬裡長城一般,是惠及後世的萬世之功,但是因為其濫用民力,釀成了隋朝末年的農民大起義,最終在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中,隋煬帝身死國滅。

可是,歷史上的隋朝,真的是因為隋煬帝開鑿大運河而滅亡的?

答案是否定的。

的確,隋煬帝徵調百萬徭役開鑿大運河,想想是挺恐怖的一件事,但是,你仔細想想,此前秦始皇修鹹陽到各地的馳道(主要是邊疆,利於迅速調集兵力,維護統治,作用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高速公路,只不過馳道是國家專用而已。)、修築萬裡長城,調集的民力也並不少吧,比起那些勞民傷財修建宮殿的君王,隋煬帝開鑿大運河,難道不是功在千秋?

而這條大運河之所以被冠上了「盡道隋亡為此河」的名號,皮日休在《汴河懷古二首》一詩的最後兩句,也說明過——「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如果沒有隋煬帝大肆南巡,光是這條大運河,就能讓隋煬帝位列千古名君。

好了,說了這麼多,我們就來聊一聊導致隋末農民大起義的直接誘因,也就是隋朝走向崩潰的主要原因——隋煬帝三徵高句麗。

至於,為什麼說這是隋末農民大起義的直接誘因,是隋朝走向崩潰的主因,就先請大家耐心看下去。

公元581年,楊堅接受宇文闡的禪讓,登基即位,是為「隋文帝」,正式建立起了隋朝。在數年之後,派遣次子楊廣率軍滅掉南方的陳國,完成了統一大業,楊堅在與民休息的同時,將目光放到了隋朝周邊的各個國家身上。與此同時,割據東北地區的高句麗國力日益強盛,且高句麗國內統治者積極備戰,使得兩國關係急劇惡化。

公元598年,高句麗王親率大軍進攻隋軍在遼西的駐地,結果被擊退,隋文帝聞訊大怒,連忙調集了三十萬大軍,從水陸兩線向高句麗發起進攻,卻沒想到因為天降大雨,道路泥濘,從陸上出發的隋軍染上了疫病,死傷慘重,而從水陸出發的隋軍也遭遇風暴,只能退回,隋文帝無奈之下只能下令撤軍。

此時,高句麗王攝於隋朝軍威,主動上表臣服,遣使謝罪,隋文帝這才與高句麗重修於好,但是兩國的關係已經蒙上了一層陰影,再戰只是時間問題。

公元604年,隋文帝離奇去世,太子楊廣帶著「弒父之嫌」登基即位,是為「隋煬帝」。隋煬帝即位之後,為了擺脫關隴集團的影響,開始營建東都,隨後又修葺長城,開鑿運河,一改隋文帝和平政策,先後向西面、北面、南面的各個國家、部落發動戰爭,在取得一定戰果後,隋煬帝將目光放到了時常襲擾隋朝邊境的高句麗身上。

公元611年,隋煬帝在南下江都的途中做好了對高句麗的戰爭準備,在涿郡集結了主戰兵馬一百一十餘萬,為大軍運輸物資的民夫、輔兵更是多達五百萬之眾。

可能很多人對隋朝出動一百一十餘萬、五百萬這樣的人數沒有什麼概念,那麼,我們就來對比一下,我們都知道,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們有著「四萬萬同胞」,在抗戰結束後,兩黨控制的兵力加起來也不過是五百萬出頭,而在隋朝最鼎盛的時候,登記在冊的人口數量不過五千萬出頭,卻調集了六百餘萬軍民,整個國家將近八分之一的人都參與了這一場戰爭,這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情!

而且,這僅僅是打一個割據東北的國家,真的是「獅子搏兔,亦需全力」呀!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戰爭先後發生了三場!而第一場大戰,距離東都修建完成只過去了三年,距離大運河開通只過去了兩年,距離隋煬帝第二次南下江都只過去了一年的時間……

公元612年,隋煬帝第一次徵討高句麗,因為隋煬帝的指揮失誤,直接釀成了慘敗,隋軍全線潰敗,損失慘重,國內對隋煬帝的不滿因此戰的失敗而暴露出來,民眾開始揭竿而起,但是此時隋朝仍舊能夠控制局勢。

公元613年,正在隋煬帝第二次徵討高句麗之時,隋朝重臣楊素之子楊玄感率軍叛亂,隋煬帝匆忙撤軍平叛,數月之後,名將宇文述(宇文化及之父)擊敗楊玄感,使得叛軍內部分化,楊玄感被殺,叛亂結束。

公元614年,隋煬帝第三次徵討高句麗,但因高句麗示弱,不顧行軍總管來護兒苦心勸諫,決意撤軍,第三次徵討高句麗之戰結束。

而此時,隋朝遍地烽火,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隋煬帝在撤軍之後,甚至因為農民起義,連國都長安都回不去,只能在東都停留,不久之後,前往江都避禍,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發動「江都兵變」,隋煬帝與來護兒等人被殺,隋朝走向滅亡。

相關焦點

  • 盡道隋亡為此河?隋煬帝為何冒著動搖國本的風險去修建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程最長的人工運河。這條運河部分段落從春秋時期就開始修建了,隋煬帝時期開始了全線開鑿運動。歷史上大多把隋煬帝開鑿運河看作是他在位時期的暴政之一,認為隋煬帝下令開鑿這條運河就是為了到南方地區遊玩。甚至將整個隋朝滅亡的原因都歸結於隋煬帝修建大運河。
  • 強大的隋朝是因為隋煬帝昏庸才滅亡嗎?
    對於隋煬帝楊廣有人說他荒淫無度,濫用民力導致民不聊生最滅亡,也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那麼隋煬帝楊廣究竟是一位怎麼樣的皇帝呢? 隋煬帝在位期間開鑿大運河,大大加強了南北的溝通,我們知道在隋朝之前,南北朝分裂長達300年,在隋朝之後華夏大地基本上杜絕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其次隋煬帝攻滅吐谷渾首次將青海高原納入了華夏的版圖
  • 楊廣開鑿大運河,壓垮了大業,卻成就了千年爭議,背後隱藏怎樣的深刻...
    他的「舉國就役」將「東南四十三州縣,取盡膏脂即此河」。大運河開鑿工程,經歷了楊氏政權約的大部分時間,規模空前。 二、大運河的前世今生,從北魏後多個帝王均有過多重水利計劃,卻都未施行,為何這件事只有楊廣敢做?
  • 隋煬帝稱帝僅14年,做出4件大事造福子孫後代,影響後世1400多年
    到了晚唐時期,皮日休曾在其詩《汴河懷古二首》中對隋煬帝楊廣這樣評價道: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於大業元年,也就是公元605年正式下令開鑿北起京淮段,南至長江以南的運河,將原來的運河又擴寬延長了大約2400公裡。後來又到了元朝時期,當局為了方便押送糧食,又將京杭大運河進行了擴建。
  • 1400年前,這條河開鑿後,改變了中國
    到了隋朝,再次實現大一統的大隋帝國用隋文帝和隋煬帝兩代人的時間,先後開鑿了廣通渠、山陽瀆、通濟渠、永濟渠、江南河,構建起了一條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的大運河,這就是此後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隋唐大運河和京杭大運河的前身。
  • 世界公認最強的隋朝,為什麼會那麼快就滅亡
    世界公認最強的隋朝,為什麼滅亡呢? 有人說是因為楊廣昏庸無道,民不聊生。然而通過數據對比,我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隋朝大一統時期,全國人口達到五千萬。而唐朝最鼎盛的開元盛世,人口不過只有4100萬。
  • 隋煬帝與關隴集團的暗戰,三大奇招沒有奏效,卻葬送了隋朝的國運
    對於隋煬帝,在歷史上一直飽受爭議,有人說他是具有雄才大略卻未能伸展的一代梟雄,也有人說他是好大喜功、勞財害命的一代昏君,正如一直飽受爭議的大運河,是功是過難有定論。今天我們暫且拋去這些功過,看一下隋煬帝到底做過什麼大事,使隋朝一步步走向滅亡。
  • 隋朝留給後世的兩個奇蹟:大運河與趙州橋 |隋唐史話連載02
    我國內地主要河流一一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等,都是從西向東流,在這幾條大河之間,從南到北,有一條人工河縱貫其間,這就是世界最古最長的大運河。  這條運河把長江、黃河、淮河、錢塘江、海河五大水系聯繫起來,形成遍及全國的水運網。  這條河是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對隋朝以後的唐宋經濟發展有很大影響。
  • 歷史上楊廣真的是昏君嗎?帶你了解不一樣的楊廣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並起,蒼生迷亂,田園荒廢,在大家的眼中隋煬帝楊廣就是一個荒淫無道的昏君,屠殺功臣,貪圖享樂,到處修建行宮,導致官逼民反,最後奠定了隋朝的滅亡,這只是小說中的描寫,那在真正的歷史上隋煬帝楊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到底幹了什麼才導致隋朝毀在了他的手裡?
  • 隋煬帝楊廣大刀闊斧下的真面目
    就像是隋煬帝楊廣一般,將整個國朝的氣運全部歸攏於一身,致使身敗國亡。(隋煬帝楊廣畫像)一、奪嫡登基,權欲膨脹如要印證隋煬帝楊廣的帝王格局,勢必不能繞開「京杭大運河」與「東徵高句麗」兩大歷史性的政治舉措。
  • 隋朝滅亡的原因,不僅僅是楊廣瘋狂的「事業心」
    隋煬帝楊廣是個工作狂,在位十四年,做了很多事,一是打仗,平突厥、服西域、徵遼東,打了陸地打海戰-招撫琉球;二是搞基建,建東都、開運河;三是科舉取士。前面這兩件事,代價太大,十年間徵發徭役數量就超過千萬人次,整個大隋處處是幹活的農民工,一幹就是十年且不給錢,這事兒放到誰頭上誰都不幹。
  • 隋煬帝奪權篡位、貪圖享樂,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與此同時,因為秦二世殺了一群兄弟,後來趙高又指鹿為馬,殺了不少大臣。這樣就沒有人支持他們,也沒有人願意幫助他們平定叛亂。這就是導致秦朝最終滅亡的悲劇。另外,商紂王失國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商紂王動用了大量的兵力,對其他國家進行了侵略,如徐夷、東夷等。儘管商紂王消滅了這些國家,捕獲了大批奴隸。
  • 解析「關隴集團」,是怎麼讓隋亡唐興的
    但是,也正是這個小圈子,左右了中國古代數百年的王朝歷史,而且也是隋亡唐興的根源。為什麼這麼說呢?清代的歷史學家趙毅,他在自己寫的《廿二史札記》裡邊兒,曾經感慨地說了這樣的一番話,他說:「區區一偏僻彈丸之地,出三代帝王,周幅員尚小,隋、唐大一統者三百餘年,豈非王氣所聚,碩大繁滋也哉。」
  • 歷史上隋煬帝真的是昏君嗎?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近年來,影視作品上關於隋煬帝的負面形象可謂是家喻戶曉。那麼,史書上是如何記載隋煬帝的呢?隋煬帝真的是昏君嗎?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史書上所記載的隋煬帝形象。史書上記載隋煬帝:「美姿儀,少聰慧」。為什麼世人只誇唐太宗而貶低隋煬帝呢?只不過是唐太宗取得的成就讓世人忘了玄武門之變的汙點。話說回來,在楊廣當上太子之後,逐漸不滿足於自己的野心,開始謀求皇帝之位。在得到權臣楊素的支持後,隋煬帝走上了弒父的道路,最終登上了血腥的皇位。在鎮壓了弟弟漢王的反叛之後,楊廣總算坐穩了皇帝之位。當上皇帝之後的他開始思考如何展現自己的英明神武,所以開鑿大運河就應用而生了。
  • 大運河,延續泱泱中華流淌的文脈……
    公元605年,隋煬帝以古代的鴻溝為基礎下令開鑿通濟渠,這條運河從剛剛成為國都的洛陽一直延伸到帝王念念不忘的揚州,通行之後,隋煬帝迫不及待地登上龍舟,帶著后妃、貴戚、百官、僧尼
  • 用數據和事實拆解王朝宿命:大隋是怎麼死在第二階段的?
    然後再問:隋朝處於什麼階段?楊堅篡位、大隋代周,隋朝的立國時間是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隋煬帝楊廣被殺、李淵接受隋恭帝禪位;公元619年,王世充廢黜楊侗。所以,公元618年,可以認定為大隋的滅亡時間。於是,大隋的壽命是39年。
  • 歷史上隋煬帝真的「弒父淫母」嗎?專家:這太能扯了,完全是抹黑
    「煬」,這是隋煬帝的諡號。根據諡法的解釋,「好內遠禮曰煬。朋淫於家,不奉禮。去禮遠眾曰煬。不率禮,不親長。」稍微了解中國隋唐這段歷史的人,對隋煬帝楊廣都不陌生。隋煬帝被稱為歷史上最出名的暴君,後人對他有很多的誤解。唐朝詩人皮日休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 天才多走一步就會變成傻瓜,隋煬帝是昏君?還是雄才大略的英主?
    隋煬帝是昏君?還是雄才大略的英主?天才多走一步就會變成傻瓜想起歷史上非常聖明的君主,我們一般都會想到唐朝的開元盛世,貞觀之治,或者是後來清朝的康熙,乾隆等皇帝。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他們真的有史書上所吹捧的那樣厲害嗎?
  • 隋朝真的像歷史說的那樣嗎?
    而隋代卻是個例外,從免稅的597年開始,這時距離北周滅北齊,只有21年,隋替帶北周只有17年。隋朝滅亡西涼,只有十一年距離隋朝滅南陳,統一全國只有9年,而且在這些年裡,中國一直處於戰亂之中,北方突厥人不斷的侵犯,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時間休養生息,戰爭不過結束,9年的時間就號稱達到了盛世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