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之所以能輕鬆平定西域,事先的情報收集功不可沒

2021-01-14 歷史同塵

西域對於中原政權來說非常重要,不僅有著巨大的商業利益,更關係到邊疆和甚至內地的安全。如果西域失控,中原地區各民族則會失掉這一條商業大動脈,損失不可不謂慘重。所以在漢代,張騫、班超先後出使西域,其目的也是為了維護和佔據這條交通要道。漢亡以後的很長時間內,中原地區戰亂不已,故此一直無暇西顧。直到隋朝統一,天下重新歸於太平,「通西域」才被再次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通西域」的計劃是由隋煬帝提出的,並由名臣裴矩具體實施。裴矩是一個傑出的外交人才,他在除掉反隋的北周公主——千金公主中,不但是主要策劃者,而且還兩次親為使臣,冒險奔赴敵營,以外交為名,行用間之實。 裴矩在邊陲一帶成功的間諜活動,為隋朝邊境的穩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隋煬帝提出「通西域」的計劃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裴矩。

公元 607 年,裴矩被委以重任,負責西域與張掖及中原地區的邊關貿易。裴矩懂得,要想完成通西域的任務,實現隋煬帝「方勤遠略」和「啖以厚利,導之使入朝」的戰略目標,首先得充分了解西域的現狀,掌握當地的風土人情等資料。

利用通商和出使機會,大量收集情報

自西漢以來,西域地區變化很大:「或地是故邦,改從今號,或人非舊類,因襲昔名。」故此,張騫等前人收集的資料,已經不能滿足當時之需要。中原人士對於這些少數民族政權的了解,顯得非常匱乏。若想重新恢復與西域的聯繫,必須要費盡心思,重起爐灶。裴矩一面多次前往張掖、敦煌一帶,積極與高昌、伊吾等國進行接洽,一面積極利用通商資源廣泛展開間諜活動。在監管邊關貿易期間,西域諸國的商賈經常出入張掖一帶,同中原富商進行貿易活動。這些商賈四處走動,週遊西域諸國,對當地的風土人情、政治面貌等都非常熟悉。

於是,裴矩通過管理關市的職務之便,積極同這些商賈進行密切交往,大量收集那些無法通過直接渠道獲得的情報。在和這些商人的交談中,裴矩經常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巧妙變更話題,努力地誘導這些商人說出相關國家的重要情報。

仔細查證,系統匯總和整理情報

裴矩通過商人獲得的資料畢竟不是第一手情報,而且經常還會遇到眾口不一的情況,這就需要他仔細進行核對,將每一條信息仔細查證明白。為此,裴矩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將長期偵察和收集的情報資料進行系統的匯總和整理,然後撰成《西域圖記》三卷。該書涉及西域共四十四國的各類情報,對西域情況有了一個非常詳細地描述。此外,他還「別造地圖,窮其要害」,繪製出其中重要國家山川險要的詳圖,一併呈報隋煬帝。

選定咽喉要地,一戰平定西域

隋煬帝收到裴矩的報告非常高興,他幾乎每天都要召見裴矩,向他仔細詢問西域的情況,探討經略西域的方案。裴矩告訴隋煬帝,中原與西域的隔絕主要是突厥和吐谷渾使然,而西域諸國中,有一些其實一直希望與隋朝結盟,以期共同對付蠻橫的突厥。如果派人聯絡這些國家,讓他們一同出兵,夾擊突厥,那麼不僅突厥和吐谷渾可以被消滅,西域的穩定也能實現。裴矩進一步報告隋煬帝,通往西域的道路主要有北、中、南三條,而這些道路中,伊吾、高昌、鄯善(古樓蘭)是通往西域的門戶,敦煌則是最重要的「咽喉之地」。

裴矩所提出的戰略方針,其實與漢代對付匈奴的策略相差無幾,都是要取得與西域諸國的聯絡,以期實現夾擊對手的目的。這既是裴矩長期醞釀思考的結晶,也部分得自歷史經驗。不管如何,裴矩長期努力所獲得的情報,在經略西域方面顯出巨大成效。

公元 609 年,即隋煬帝大業五年,根據裴矩所報告的情報,隋煬帝派柳武率領大軍大舉進攻吐谷渾。吐谷渾國王倉促之間來不及應戰,只得舉國投降,這很好地證明了裴矩所獲情報的重要性。

此役過後,裴矩進一步受到重用。隋煬帝認為裴矩很有「綏懷之略」,立即提升他為銀青光祿大夫。為了鞏固前期成果,隋煬帝再對西域增兵,終於實現了「西域諸藩,往來相繼」。

據《隋書》記載,就在這一年,隋煬帝西巡時, 「高昌王、伊吾設等,及西番胡二十七國」夾道迎接。經過裴矩努力,大業年間,西域的高昌、党項、康國、安國、石國、焉耆、龜茲、疏勒、于闐等 20 餘國,先後「遣使貢方物」,與隋建立朝貢關係。這其中,裴矩功不可沒。

相關焦點

  • 隋煬帝手下五大重臣,深受隋煬帝信任,被稱為「大業五貴」
    不久蘇威獻上一部《尚書》,旨在勸誡隋煬帝,煬帝更加不滿。後來又問他討伐遼東之事,蘇威說,希望能赦免群聚的盜賊,讓他們討伐高麗,隋煬帝因此更加惱怒。御史大夫裴蘊明白隋煬帝心意,讓人告蘇威主持選拔官員時,濫授別人官職,又說他害怕突厥,請求回到京師,隋煬帝下令調查這些事。案件議定之後,隋煬帝下詔解除了蘇威的官職,將他貶為庶民。
  • 隋煬帝奪權篡位、貪圖享樂,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楊廣之所以真正滅國,主要不在於他殺父殺兄,花天酒地,而是另有其事,那是什麼事?歷史上只要一提到君王失國,一般人都會說他是花天酒地,篡權奪位之類的話。例如秦二世的失國,就認為是因為他貪圖享樂,重用奸臣趙高。也有有名的商紂王失國,也是因為商紂王寵愛妲己,搞「酒池肉林」貪圖享樂。一言以蔽之,失國之責,都歸咎於君王的「貪慾」。
  • 明朝人眼中的西域:給你,這可不是我大明的子民和領土
    在《明史· 西域傳》中,有四篇針對西域的外交文書,分別是洪武、永樂、宣德三個時期對別失八裡和哈烈的文書,在文書中都提到了「一視同仁」,當時明朝的主要對手是北方的蒙古勢力,無暇西顧,所以對西域地區的國家和部落都是以一種「主撫輔制」的態度來溝通。
  • 《堡壘之夜》收集情報怎麼做 收集情報做法指南
    導 讀 堡壘之夜在諜影迷蹤特別行動比賽中收集情報怎麼做,堡壘之夜也是開啟了新一周的任務,任務要求玩家們在諜影迷蹤特別行動比賽中收集情報
  • 隋煬帝:為何要巡狩?窮奢極侈只是表象,鞏固隋朝政權才是目的
    只要能讓天下人知道這「江山」是屬於當朝統治者的,也就足夠了。但是在隋朝時期,隋煬帝楊廣卻幾乎是年年巡狩,且排場極大,十分隆重,從而也就讓很多人給隋煬帝的「巡狩」行為賦予了一個「窮奢極侈」的標籤。——《隋書·卷六十七》筆者相信有很多人之所以會給隋煬帝貼上「窮奢極侈」的標籤,基本也都是基於隋煬帝楊廣「巡狩」之時那盛大排場才出現的吧。
  • 因童謠清洗李姓貴族,十年後天下姓李,歷史證明隋煬帝死得不冤
    當隋煬帝的傳詔使者到達李淵當職之處時,李淵接過詔書之後,立即就奉上了大量的金銀財寶。然後說自己得了重病,恐怕不能夠立即去見皇上。 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隋煬帝的使者一見錢財,便立即眉開眼笑的打包票,保證自己能夠說服皇帝,暫時停止對李淵的宣召。 後來使者回到隋朝宮廷,果然就用了一套巧言妙語,使得隋煬帝暫時放鬆了對李淵的戒備。
  • 幼年被逐家門,晚年被貶海南的皇親,但他平定西域之功,不容湮滅
    祖父王裕,為隋朝司徒王秉之子,娶李淵同母妹為妻(後封為同安公主),其女嫁入隋宮為隋煬帝皇妃。李唐定鼎後,王裕任隋州刺史 、官至開府儀同三司,死後高諡為「文」。阿史那·車薄是西突厥車鼻施部的首領,他在裴行儉計取西突厥期間,表現的相當好,一度成為唐朝在西域重點培養的代理人。但後突厥復國運動的浪潮波及到西突厥後,阿史那·車薄突然反目,頻頻與後突厥聯絡,圖謀給唐朝管控下的西域,來個左右勾拳。
  • 絲路留名的裴矩,為何在隋煬帝時為佞臣,在唐太宗時為敢諫的直臣
    一、西域27國交易博覽會的組織者隋朝大業五年,即公元609年,精力充沛,立志趕超漢武帝的隋煬帝楊廣,雄心勃勃地進行了一次西巡,在(今焉支山)組織了一個西域27國參加的交易博覽會,到場的27國人士都佩著金玉,身著錦緞,焚香奏樂,載歌載舞,又有威武、張掖等地的漢人仕女著盛裝騎大馬到場,整個會場綿延數十裡,場面甚是壯觀絢麗。
  • 「名人百科」為中國後代子孫萬代帶來了巨大的好處——隋煬帝楊廣
    隋煬帝這次西巡歷時半年之久,遠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義重大。在封建時代,中國皇帝抵達到西北這麼遠的地方,只有隋煬帝一人。隋煬帝西巡過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進一步促成了甘肅、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隋煬帝到達張掖之後,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史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各國商人也都雲集張掖進行貿易。
  •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
    人們對歷史上很多皇帝評價不一,那麼隋煬帝楊廣就是其中之一。在很多人眼中,隋煬帝在位期間除了吃喝玩樂就是驕奢淫逸,根本沒有為國家做出一點點貢獻。可是,根據史籍資料的記載來看,隋煬帝並不是這樣的皇帝。人們對隋煬帝肯定是有很大誤解的。首先需要明確的就是,隋煬帝的形象,大部分是來自民間的文學作品中。
  • 隋煬帝楊廣,到底是昏君,還是千古一帝?
    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隋煬帝形象,都是一個荒淫的富二代,是個昏庸的亡國之君:他弒兄奸母,殘害忠良;他巡遊無度,靡費奢侈;一生亂用民力,徵發數千萬人次,民不聊生。可以說他是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了。但是又有專家提出這樣一個觀點,隋煬帝是千古一帝。這是為什麼呢?一、統一全國,結束自魏晉以來華夏300年的分裂公元589年,年僅20歲的楊廣被拜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統領51萬大軍南下向富裕、強盛的陳朝發動進攻,並完成統一。
  • 隋煬帝為何不立楊暕為太子?楊侑作為孫子憑什麼稱帝?
    楊麗華曾經準備給弟弟隋煬帝送一個美女,隋煬帝當時未作表態,於是楊麗華轉手把美女送給了侄子楊暕。楊暕也不問來龍去脈,直接摟著美女忙快活。不久隋煬帝想起來這件事,問楊麗華美女在哪兒。這個大烏龍,讓隋煬帝對楊暕心生嫌隙。 又有一次,楊暕陪隋煬帝打獵,一天下來楊暕收穫頗豐,隋煬帝幾乎兩手空空。隋煬帝很惱火,責問官員們,獵物都哪兒去了?
  • 班超出使西域三十年,縱橫捭闔,遠交近攻,一己之力平定五十餘國
    班超是東漢一等一的外交家、軍事家,年近40歲時,才投筆從戎,出使西域三十餘年,期間,他縱橫捭闔,遠交近攻,幾乎憑一己之力平定五十餘國,為東漢王朝靖邊安疆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最終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班超如此成功,除有雄才大略的一面,其圓滑世故的處事方式也是不容小覷的原因之一。
  • 李恪:外祖父是隋煬帝,祖父是李淵,卻成了李世民最倒黴的兒子
    他的母親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他是隋煬帝的親外孫。他自己是李唐的血脈。也就是,他集合了隋唐兩大皇族的高貴血統。厲害的是,李世民還想過立他為太子,廢掉李治。然而,這麼高貴的人,卻被長孫無忌輕鬆安上了謀反罪,慘澹的退出歷史舞臺,令人唏噓。
  • 東漢名將班超和西域公主偷偷生下混血兒子,19年後發現真高明
    班超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是大史學家,漢書作者班固的弟弟,曾以一人之力平定西域55國,創下了古今未有的奇蹟。班超有勇氣,更擅長謀略。與有志於文學的哥哥班固不同,班超立志立功於千裡之外。因此他投筆從戎去了更加寬闊的西域大地。與崇尚徵服的西漢不同,東漢對於西域並無興趣。是因為東漢首都在洛陽,而不是距離西域更近的長安。因此徵服西域。
  • 班超出使西域,殺掉西域城國的受寵國師,國王看到後立即歸順大漢
    西漢末年,王莽亂政,絲綢之路中斷,西域各國一度被匈奴控制。東漢初期,由於國基不穩、國力羸弱,西域長期處在匈奴的控制下。漢明帝時期,東漢經過幾代的休養生息,積攢了相當的國力,於是明帝決意攻打匈奴,同時派遣使臣出使西域,遊說各國歸附東漢,削弱匈奴的實力。
  • 關於西域,關於絲綢之路,你真的了解嗎(中)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對西域和絲綢之路有了輪廓性的了解。今天小編就帶你踏上神秘的西域,走進絲綢之路。《華陽國志》說:「張騫為武帝開西域以後,西域的各種物產隨著各國使者源源流人中國內地西域傳到內地的植物種類繁多,有葡萄、石榴、苜蓿、紅藍花桃、胡豆、胡瓜、胡荽、胡蒜、胡蔥等。神秘的世界因為物產第一次由此變得親切貼近起來。」
  • 隋煬帝為何冒著動搖國本的風險去修建大運河?
    這條運河部分段落從春秋時期就開始修建了,隋煬帝時期開始了全線開鑿運動。歷史上大多把隋煬帝開鑿運河看作是他在位時期的暴政之一,認為隋煬帝下令開鑿這條運河就是為了到南方地區遊玩。甚至將整個隋朝滅亡的原因都歸結於隋煬帝修建大運河。
  • 他差點滅高句麗,陪隋煬帝死,兒子卻做大唐宰相
    要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怎麼能靠讀書耕田為生呢!」心氣兒很高,雄略秀出,志氣英進。隋文帝開皇年間,大將賀若弼鎮守廣陵,家在本地的來護兒投軍,經常渡過江去偵察陳國的軍情,提拔到一個中級軍官。589年,隋軍平定江南陳國,來護兒因功升上開府,一步步成為隋軍的有名將領。
  • 隋煬帝對海絲的貢獻:赤土國首次出現在海洋地圖(1)
    公元604年楊廣登基時,大隋已經天下一統,隋煬帝楊廣自然要搞幾個令四海賓服的大動作:大業五年(公元609年),隋煬帝率大軍從京都長安出發,遠行到河西走廊的張掖郡,再次打通西域古道,陸上的「絲綢之路」重開,這裡不表,這裡主要說說,隋煬帝在海上絲綢之路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