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過年了,農村到處一片熱鬧的景象。在大連的農村地區,此時天寒地凍也未能阻止農民朋友上街置辦年貨的心。有一農民介紹,當地今年的作物收成不錯,農民朋友們置辦年貨的預算都比往年要多了。買了幾次年貨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天天往集市上跑。
但一聊到他們種植的作物時,他們總表示集市上買不到的,農民種植了根本沒人吃。
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在國內被大量種植,沒幾人吃,出口日本成高價貨,一斤3400元。
據筆者好奇打聽了解到,當地不少農民種植的作物為芥末,也就是餐桌上奢侈的一種調料。芥末進入我國的歷史可不長,據筆者了解,芥末進入我國的大致時間是上世紀80年代。首批引進芥末種植的是我國大連地區。目前國內芥末的主產區主要為河北、四川、貴州,最主要種植地是大連地區,僅是大連地區所種植的芥末就達到了上萬畝,其餘地區最多不過千畝數量。就此看來,芥末雖然無法跟普通水果種植量對比,但也算得上是被我國大量種植了,畢竟這東西可是沒幾人吃的。
芥末這種味道奇特的調味料,在國人口中卻不是什麼好東西,幾乎沒有幾人吃得慣。這點從國內的飲食市場對芥末的需求量就可以看出來了。國內對調味料的主要口味還是以酸、甜、辣為主。芥末這東西一般只有在高檔的國際飯店才會出現。另外國人對芥末的需求往往都是選擇日本進口的成品芥末。就算是國內最好的芥末醬料在吃貨面前也不敵日本進口的芥末調料萬分之一。
目前我國所產的絕大多數芥末原料都是出口日本,芥末的原料是山葵,也就是國內大量種植的芥末原料。在日本,芥末是日本料理當中不可或缺的佐料,日本人對於芥末的需求猶如我們日常生活對生薑的需求。在日本社會中,芥末有等級之分,其中等級最高的芥末可非用錢吃得到,市面上的芥末是普通等級芥末,售價一般在3400元/斤。此處的單位為【日元】。可見這形成了鮮明對比了,在國內芥末原材料沒幾人吃,出口日本卻成了料理的重要輔料,高價貨。雖然價格單位跟國內有很大差距,但在日本算得上是高價了。
其實現在在這國際化的社會,只要有市場的東西,就有人專門生產,國外有需求就生產賣到國外去,國內有需求但生產不了,那就從國外進口,這就是國際貿易的一部分。對於芥末這東西,國內種植國外消費,也是國際貿易的一部分。對此大家怎麼看芥末種植呢?種植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歡迎各位留言說說你們的看法!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