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被大量種植,沒幾人吃,出口日本成高價貨,一斤3400元

2020-12-16 農看農

馬上就要過年了,農村到處一片熱鬧的景象。在大連的農村地區,此時天寒地凍也未能阻止農民朋友上街置辦年貨的心。有一農民介紹,當地今年的作物收成不錯,農民朋友們置辦年貨的預算都比往年要多了。買了幾次年貨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天天往集市上跑。

但一聊到他們種植的作物時,他們總表示集市上買不到的,農民種植了根本沒人吃。

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在國內被大量種植,沒幾人吃,出口日本成高價貨,一斤3400元。

據筆者好奇打聽了解到,當地不少農民種植的作物為芥末,也就是餐桌上奢侈的一種調料。芥末進入我國的歷史可不長,據筆者了解,芥末進入我國的大致時間是上世紀80年代。首批引進芥末種植的是我國大連地區。目前國內芥末的主產區主要為河北、四川、貴州,最主要種植地是大連地區,僅是大連地區所種植的芥末就達到了上萬畝,其餘地區最多不過千畝數量。就此看來,芥末雖然無法跟普通水果種植量對比,但也算得上是被我國大量種植了,畢竟這東西可是沒幾人吃的。

芥末這種味道奇特的調味料,在國人口中卻不是什麼好東西,幾乎沒有幾人吃得慣。這點從國內的飲食市場對芥末的需求量就可以看出來了。國內對調味料的主要口味還是以酸、甜、辣為主。芥末這東西一般只有在高檔的國際飯店才會出現。另外國人對芥末的需求往往都是選擇日本進口的成品芥末。就算是國內最好的芥末醬料在吃貨面前也不敵日本進口的芥末調料萬分之一。

目前我國所產的絕大多數芥末原料都是出口日本,芥末的原料是山葵,也就是國內大量種植的芥末原料。在日本,芥末是日本料理當中不可或缺的佐料,日本人對於芥末的需求猶如我們日常生活對生薑的需求。在日本社會中,芥末有等級之分,其中等級最高的芥末可非用錢吃得到,市面上的芥末是普通等級芥末,售價一般在3400元/斤。此處的單位為【日元】。可見這形成了鮮明對比了,在國內芥末原材料沒幾人吃,出口日本卻成了料理的重要輔料,高價貨。雖然價格單位跟國內有很大差距,但在日本算得上是高價了。

其實現在在這國際化的社會,只要有市場的東西,就有人專門生產,國外有需求就生產賣到國外去,國內有需求但生產不了,那就從國外進口,這就是國際貿易的一部分。對於芥末這東西,國內種植國外消費,也是國際貿易的一部分。對此大家怎麼看芥末種植呢?種植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歡迎各位留言說說你們的看法!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曾是我國救荒野菜,如今成高檔調味品,300元一斤,常用於出口
    ,在國內卻不受重視,或者說不被喜歡,反而出口到國外之後卻成了高檔貨備受喜愛,出現了「牆內開花牆外香」現象。比如之前筆者就介紹過一種叫做「牛蒡」的蔬菜,它長得像山藥,在我國北方不少地區都有種植,但是味道卻沒有山藥那麼好吃,於是乎在國內很多人不愛吃,但出口到國外之後就成了香餑餑。除了牛蒡之外,還有不少類似的蔬菜,其中就有一種叫做「山萮菜」作物,它曾是我國救荒野菜,如今成高檔調味品,300元一斤,常用於出口。
  • 國內大量種植卻沒人吃,出口到日本賣90元1斤,真能賺錢嗎?
    國內沒人吃,出口到日本卻成了高檔菜,如今90元1斤,太瘋狂了。大家好,我是小巽,與你每天分享有趣的美食知識。因為最近武漢疫情的事情,很多企業推遲了上班時間,大家只能待在家裡休息,還好大家都置辦了很多的年貨,就算不出門,吃2個星期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 700天才能收穫,國內大量種植專供日本,如今100元1斤,太瘋狂了
    國外被當作高檔菜,國內大量種植卻沒人吃,如今100元1斤大量出口。大家好,我是小喬,與你每天分享有趣的三農知識。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食材,以前的時候根本沒有人會吃它,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也會接觸到它,雖然它的名氣並不大,但是國內種植的卻比較多,大多數都是專供日本,售價高達100元一斤,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兒時隨便摘來吃,含鈣量不輸牛奶,如今最貴百元一斤,成了稀罕貨
    含鈣量不輸牛奶,如今最貴百元一斤,成了稀罕貨現在很多人都羨慕農村生活,不但空氣品質好,還能去野外採摘免費的野菜、野果來吃,畢竟現在的野菜、野果在市場上還是很值錢的。說起這野果,相信農村長大的朋友一定沒少吃過野果吧,野果雖然不是農民種植的,但吃起來味道卻不差,比現在很多水果都好吃,再加之以前的農村生活本來就不是很好,也沒錢去買水果吃,故而野果就成了不少農村朋友童年時的美好記憶。不過我國地大物博,可以吃的野果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有些野果大家不一定吃過。
  • 國內大量種植卻少有人吃,日本人卻喜愛,每年都要被吃掉20億片!
    平時人們特別注意養生,所以都喜歡吃野菜,山裡的野菜也是成了城市裡邊的新鮮貨,在眾多的野菜裡面卻成為了小眾的愛好,這種野菜中國人不喜歡,但是在日本卻深受喜愛。這種野菜的名字叫做紫蘇,紫蘇整體都呈現紫色,當然它還有另外的名字叫做白蘇。
  • 曾經禁止平民食用,國內少有人問津,在日本卻供不應求
    導讀:曾經禁止平民食用,國內少有人問津,在日本卻供不應求很多人喜歡吃壽司和生魚片這類日料,日料之中最常見的調味品是芥末,提起芥末就讓人想起它那直衝天靈蓋的獨特味道,有人喜歡,有人受不了。在日本,最好的芥末是用山葵現磨的,每年的需求量極大,在日本有很多山葵的種植農場,但依然供不應求。國內也有部分農民從事種植山葵,國內很少有人吃它,山葵收穫後主要出口日本以及東南亞國家。
  • 外國將它當「惡魔」,我國卻大批量種植,製成粉50元一斤
    但物以稀為貴,若一樣東西太多的話,這樣它的價值就體現不出來了,價格可能也沒那麼高了,在我國山裡,能看到一種藤子,從數百年前開始,人們就利用藤子來製作美食了。如今作為稀有的綠色食品,在市場上賣出了高價。外國將它當「惡魔」,我國卻大批量種植,製成粉50元一斤。如果你是鄉下的朋友,也許見過上面那樣的藤子。在農村地區,農民可以稱之為「糾葛」,用來製作葛粉。
  • 曾是農田裡的雜草,如今60元一斤成出口名蔬,南方人特別愛吃
    導讀:曾是農田裡的雜草,如今60元一斤成出口名蔬,南方人特別愛吃農村裡多野生植物,特別是野草一類的野生植物尤為的常見,在農村的房前屋後、田邊、路邊、山野林區隨處都可以見到。比如馬齒莧、馬蘭頭一類的野草,多喜歡生長於農田附近,在北方地區,就常會被當成農田裡的雜草除掉,然而在南方地區,很多農民朋友就會當成美味又營養的野菜來吃。諸如此類的野草還有很多,但是有些卻因為具有很高的價值,在如今備受人們喜愛,成了不少農民朋友爭相種植的一種特殊「蔬菜」,紫蘇就是這樣一種「野草」。
  • 這種果子沒人吃,在日本的價格是國內的十倍,這什麼原因?
    今天文二叔要和大家說得果子就是青梅,青梅在大家的印象中很酸,口味獨特,通常不會當作水果來吃。青梅樹在南方的農村裡很常見,價格也便宜,結果了也不太有人會採摘。但就是這普通的果子,誰能想到在日本的價格是國內的十倍。現在正是青梅上市時期,近年售賣價格一般在4至5元每斤左右,也就是8至10元每公斤。
  • 天價蜂糖李40元一斤,種植後才發現不掛果,坑了多少農民
    說起蜂糖李,很多朋友都還很陌生,甚至有的朋友不敢相信竟然有李子能賣到40元一斤,但蜂糖李他就真有這個本事,原因還得從產量和口感說起。蜂糖李發源地 弄袍村蜂糖李源於貴州六馬鎮弄袍村,早在零幾年的時候,弄袍村就已經培育出了蜂糖李品種,一開始只有少部分人種植,幾年過去人們發現蜂糖李口感真的很好,很多老闆都願意高價收購
  • 兒時稱「鋸子草」的雜草,如今被大量種植,一斤20元,每畝掙萬元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植物,兒時稱「鋸子草」的雜草,如今被大量種植,一斤20元,每畝掙萬元野香菜的簡單介紹它就是野香菜,它的葉子上也長滿了小刺,而且是每一片葉子上都有。如今卻被當作天然的健康食品如今很多的野草都被人們當作天然的健康食品,這野香菜也不例外,相信很多人吃過香菜這個蔬菜,一些人對於它非常的喜歡說吃著特別的香,而另外一些人說吃著它非常的臭,各人各愛。而這野香菜也有著這樣的特點,只是相比香菜來說更加的清新,也讓人們更能接受它。也把它作為一種涼拌菜和調味料來食用,涼拌牛肉的時候撒上一些新鮮的野香菜口味是特別的好。
  • 南方1種野菜,北方人嫌它臭,鈣含量是牛奶3倍,出口日本20元1斤
    導讀:南方1種紫色野菜,常用它煮魚,北方人吃不慣,出口日本成高端菜筆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目前也是常年在農村生活,經常去到田間地頭,所以就能看到各種不同的植物,有些還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野菜。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南方地區十分常見的紫色野菜,常用它來煮魚吃,北方人卻嫌棄它有臭味不愛吃,可是鈣含量是高鈣牛奶的3倍,出口日本卻是高端菜,一斤要賣到20元。紫蘇,這是很多的南方朋友都相當熟悉的野菜了,去到菜市場,也常常能見到這種野菜。
  • 在中國種植卻很少有人吃,出口到日本,被稱作「超級食品」
    導讀:在中國種植卻很少有人吃,出口到日本,被譽為是「超級食品」很多食材因為飲食文化的差異,在其他國家很受歡迎的食材,在國內卻並不吃香,有的還在國內大量的種植,消費者卻並不怎麼吃,銷售的渠道主要是依靠:出口,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國內種植的食材,
  • 和黃連一樣苦,過去農民砍來當柴燒,如今大量種植,曬乾20元一斤
    導讀:和黃連一樣苦,過去農民砍來當柴燒,如今大量種植,曬乾20元一斤在民間,一旦說到與苦有關的事情,必然會提到黃連,如「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老太太吃黃連,苦口婆心」,而要說到什麼東西苦,一般情況下也都會拿來和黃連做比較
  • 5年前一斤賣60元的釋迦果,現在一斤10元賣不動,果農:炒過頭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5年前一斤賣60元的釋迦果,現在一斤10元賣不動,果農:炒過頭了現在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與國外的交流也越來越多,比如說在農業方面,我國的農作物出口到其他國家,而其他國家的農作物也會引進到我國,這不光是為了農業上的交流,更是為了提高市場農產品的種類,增加農民的收益,當然面對越來越多的新鮮水果,很多消費者也是比較好奇,總想買點來品嘗下
  • 一生只產一次卵,在日本被譽為「水中人參」,300元一斤成稀罕貨
    導讀:一生只產一次卵,在日本被譽為「水中人參」,300元一斤成稀罕貨鱔魚是我國一種很常見的水產品,因其味道好、營養高,深受消費者喜愛,每年一到上市的季節,基本很快就被搶購一空。其實在我國還有一種水產品和鱔魚長得非常像,不過它在我國並不是很受喜愛,反而在日本深受喜愛,它就是「鰻魚」。筆者最早認識鰻魚,是通過日本動漫中的「鰻魚飯」所認識,說句實話,鰻魚大多生活在與海水交接的鹹淡水域中,而日本的大部分地區都是臨海的,因此鰻魚也就成了日本居民常食用的食材之一,故而鰻魚一直以來都被人們稱作「日本鰻」。
  • 南方牛奶棗號稱「維生素丸」,往年10元一斤,今年1元一斤陷賣難
    反而那些奇怪的水果,在市場中賣出了高價,比如說車釐子就賣到幾十元每斤,但還是有很多人願意買單。在雲南、廣西等南方地區,牛奶棗十分常見,當地的人並不會將它當成美味,畢竟這種水果沒有什麼甘甜的味道,也就是水分比較充足,吃起來很尖脆,很難比得上芒果、柑橘,為此大家對它並不是太喜愛,一斤也不過才賣出了5元,但還是沒有什麼人購買。
  • 一斤白菜十幾元,西瓜論片賣,日本的農產品為什麼這麼貴
    日本不只水果貴,凡是和糧食相關的農產品,都貴得離譜。日本的大米平均價格是美國的8倍,是泰國的9.5倍。日本西瓜平均價格是我們的十五倍,一個普通的西瓜可以賣到幾百人民幣。一顆草莓能炒到300人民幣,普通的白菜,也賣到了300多日元一斤,折合人民幣20元左右。
  • 又是商家在「炒作」,網紅水果1斤500元,很多人交「智商稅」
    從以前的農村野果,被包裝成了水果,價格從沒有人買賣,到1斤能賣500元。可謂是高價野果了,從無人問津的野果,變成了普通人吃不起的「高端貨」。恰好很多古代的典籍都記載了覆盆子的很多作用,商家炒作後開始賣種苗,賣種植技術。高價派出技術員指導怎麼種植,管理等等,反正,就是不斷地「收割韭菜」!
  • 國內沒人買,出口沒人要,國產蜂蜜為何不受寵?
    歐美許多發達國家都是中國的貿易夥伴,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蜂蜜出口國。但是原本佔優勢的中國蜂蜜市場因為某些原因,陷入了沒有人願意出口,國內沒有人買的困境。人們買蜂蜜主要去商場、超市、蜂蜜直銷店、養蜂場等。有些消費者對在這種地方買的蜂蜜不放心,不辭辛苦去蜂場買蜂蜜,看著蜂農直接拿蜂蜜,但也有人說,從這個蜂窩裡灑出來的蜂蜜也可能是假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