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朱元璋為何要賜死已經賦閒在家,77歲的李善長?

2020-12-19 狼群講歷史

劉邦建立漢朝後,跟隨他徵戰天下的文臣武將們,沒幾個是有好下場的;

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則是杯酒釋兵權,跟隨他打天下的弟兄們雖然沒能大權在握,但至少也能當個富翁,安然的度過晚年。

然而在明朝,朱元璋的手段顯然就要恐怖的許多,僅僅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就有數萬人被殺,而目的,也僅僅是為了鞏固明朝政權。

胡惟庸和藍玉被殺,實際上倒也情有可原,畢竟這兩人位高權重,又較為囂張跋扈,已經是威脅到朱元璋的統治,被殺倒也不足為怪。然而在胡惟庸案中,最為倒黴的,可以說是李善長。

李善長被殺的時候,胡惟庸都已經被賜死10年之久了。就連李善長他自己,當時都已經77歲,而且也回到老家去耕地種田。

這麼一位遠離朝堂的農家翁,怎麼看都不是能威脅到朱元璋的人。那既然如此,朱元璋為何還是要在1390年賜死李善長,甚至還順帶著賜死李善長一家七十餘人呢?

一,為朱元璋立下汗馬功勞的李善長

朱元璋佔領滁州後,李善長便慕名前來投奔,於是就成為了朱元璋的參謀,為朱元璋獻言獻策,並且還將軍隊的後勤補給工作交給了李善長。

後來隨著朱元璋的名氣越來越大,前來投奔的人才也越來越多,於是李善長便成了朱元璋的人力資源總監,專門給朱元璋篩選合適的人才。再到朱元璋進位吳王,李善長便被提拔為了右相國,這個時候他就得負責朱元璋陣營的禮法、制度設計了。

可以這麼說,朱元璋一路走來,後勤補給、招賢納士、禮法制度等都是由李善長負責的。放到現在,李善長一個人,就把後勤部、組織部、法院、檢察院的工作都給做了。

在這汗馬功勞下,朱元璋稱帝後便封李善長為左相國,宣國公、太子太師、上柱國,後來更是賜給李善長免死金牌,說以後要是發生點啥事,憑藉著這塊免死金牌,可以免李善長兩死,還可以免李善長的兒子一死。

嗯,說是這麼說,但最終的解釋權還是在朱元璋的手中,不過也能看出朱元璋對李善長的器重。

到1371年,李善長因病辭官,於是便回家養病。雖然離開中樞,但他的親朋好友們還是繼續受到重用。他的弟弟被封為太僕寺丞,放到現在那也是相當於副部級的職位。他的兩個侄子,也被封為郡官,放到現在,也是屬於副廳級的職位。

而他的兒子就更不得了了,不僅娶了朱元璋的女兒,還成為駙馬都尉。從這一角度上看,朱元璋和李善長還是親家。

二,看似殃及魚池,實則蓄謀已久

作為明朝的開國元勳,又是朱元璋的親家,還擁有著免死金牌,怎麼看李善長都不可能被朱元璋給賜死。

而朱元璋賜死李善長的理由,便是他參與了胡惟庸謀反一案,這就不得不說說李善長和胡惟庸之間的關係。

李善長和胡惟庸都是淮西派官僚地主集團的代表,當年李善長作為朱元璋的人力資源總監,胡惟庸送給李善長兩百多兩黃金,這才得以進入朱元璋陣營,還得了個知縣職位。後來也是在李善長的推薦下,胡惟庸才得以先後擔任太常少卿、左丞相。

同時胡惟庸還把自己的侄女嫁個李善長的侄子,因此他倆也是親戚關係,關係是十分密切。

不說後來的胡惟庸謀反是真是假,但胡惟庸對百官們囂張跋扈、肆意非為這倒是真的。在相權想要挑戰皇權的時候,自然會被鐵血的朱元璋鎮壓,於是在1380年,胡惟庸被殺。

當時的李善長早已告老還鄉許久,因此便逃過一劫。但是在1385年,有人向朱元璋告發說,李善長的弟弟和侄子當年參與過胡惟庸謀反,這把朱元璋氣得,雖說免去他們一死,但是也流放了他們。

不過在審訊李善長的弟弟和侄子的時候,有說到李善長,於是李善長也被牽連近胡惟庸案,也被朱元璋懷疑意圖謀反,於是在1390年,朱元璋便賜死了李善長及一家七十餘口。

表面上看李善長的死是因為胡惟庸,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三,李善長被殺的原因

李善長被殺的直接原因,是因為他的弟弟在被審訊的時候,說道他曾經找到李善長商量謀反的事情。雖說李善長沒有答應,但明明知道卻沒有告知朱元璋,那這就是李善長的錯。

然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有這麼兩個。

第一,李善長居功自傲,自私自利。

李善長是一個小心眼的人,只要有人得罪了他,不是被罷官就是被弄死,因此百官們對他都是十分懼怕。

雖然作為丞相,但他在處理軍國大事的時候,常常沒有經過朱元璋的同意,就下達命令。毫無疑問,肯定會引起朱元璋的猜忌。後來雖說告老還鄉,但還是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讓地方上為他辦事,為禍一方,這讓對腐敗深惡痛絕的朱元璋來說,自然是無法忍受的。

第二,李善長影響力太大,朱元璋要給後代鋪路

即便李善長退出中樞,但他的影響力還依然存在,再加上他和一眾淮西派是朱元璋平定天下的主要功臣,因此朱元璋十分擔心他的兒子朱標,以後會壓制不住這些驕兵悍將和達官顯貴。

而幹掉李善長,顯然是一個有利於太子朱標的選擇,也能以此向百官們表明力挺太子的決心,還能鞏固明朝政權。

在這深層次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影響下,哪怕李善長擁有免死金牌,那也沒用,畢竟免死金牌的最終解釋權,是在朱元璋手中。而這也告訴我們,為人處世不要太張狂,不然就會像李善長那樣,出事的時候一個幫忙說好話的都沒有。

相關焦點

  • 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早早辭職歸鄉,還是逃不過朱元璋的魔掌?
    朱元璋對劉伯溫是心存猜忌的,因為劉伯溫的高明勝過了朱元璋,龍灣之戰到救援安豐,朱元璋想到的,劉基想到了,朱元璋沒有想到的,劉基還是想到了。開國封爵,文職功臣中就李善長封了韓國公,年俸四千石,還名列第一;劉伯溫只封了個誠意伯,年俸二百四十石。
  • 76歲李善長回家養老,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洪武二十三年,告老還鄉的李善長還被朱元璋以十年前的「胡惟庸案」追責,最後斬草除根,斬盡殺絕。什麼叫斬盡殺絕?那就是幾乎,李家以及和他相關的人,幾乎被屠戮而盡。當年比朱元璋還年長十四歲的李善長,就這樣未過八十歲生日而死掉了。恰好,他也是擁有丹書鐵券者之一,擁有這個號稱,大明催命符的「保命符」。
  •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長?
    洪武二十三年,由於家奴盧仲謙的告發,身為明朝第一功臣的李善長牽連進了十年前的胡惟庸案中,此時已經76歲的耄耋老人李善長及其家人全部被朱元璋送上了斷頭臺。李善長,作為是朱元璋起兵打天下的得力助手,明朝建國以後也被譽為「明朝開國第一文臣」,如此功勳卓著,而且早已經高老懷鄉,享受天倫,為何又被朱元璋給殺了呢?很多人可能會說朱元璋的殘暴,為了讓大明江山穩固,所以就「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將開國功臣一網打盡。
  • 李善長退休後,手裡也沒有實權,朱元璋為何要殺了他?
    而在這些功臣當中,有一個人的死,令世人感到非常的奇怪,他就是李善長。於其他人不同的是,在被朱元璋所殺之時,當時已經七十多歲的李善長已經退休,並且根本沒有任何實權,但最終朱元璋還是殺了他,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 朱元璋封爵150人,李善長被封為國公,為何只封劉伯溫伯爵
    劉伯溫是浙江溫州人,生於1311年,自小就有神童之名。閱讀速度極快,據說七行俱下,且能過目而識其要。12歲考中秀才,鄉間父老皆稱其為「神童」。 1333年,二十三歲的劉伯溫赴元朝京城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但元朝文人地位低下,也不太注重科舉考試,於是劉伯溫在家閒居三年,直到1336年才被任命為江西高安縣丞(正八品),協助縣令處理政務。在任官五年內,劉伯溫處理地方事務的原則是「嚴而有惠愛」,能體恤民情,但不寬宥違法的行為;對於發奸摘伏,更是不避強權,深受當地百姓愛戴,深受當地豪強痛恨。
  •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李善長?2個字、3件事,看透政治博弈背後的人性
    朱元璋之所以放任胡惟庸作亂,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要找個藉口徹底消除「丞相」這個職位,好實現皇權高度集中的目的。因為處死胡惟庸僅僅一個月,朱元璋就撤銷了丞相,這個延續了上千年的職位,還取消了中書省的設置。後來,胡惟庸謀逆不成,被凌遲處死。那一年,是洪武十三年。
  • 朱元璋這麼狠心幾乎殺光功臣,為何他能拉攏這麼多人去輔助他?
    劉基要比朱元璋大17歲,算是兩代人,算是朱元璋的前輩先生。劉基是浙江青田人,地主家庭出身,無需象朱元璋一樣為了衣食奔波而耽誤學習。劉基自幼接受的系統儒家教育,12歲中秀才,14歲學通春秋經,17歲習兵法,進而諸子百家無一不窺,終日手不釋卷,胸中積累了千山萬壑,一肚子的安邦治國之謀,不是一個普通人。
  • 朱元璋所封的六個公爵誰的地位最高?是徐達還是李善長?
    這次封賞,朱元璋一共封了六個公爵,六個公爵中,除了居第一位的李善長是文臣外,其他皆為武將,這一點體現出了明朝開國伊始,朱元璋重武輕文的思想。在大封功臣之前,李善長已經獲得了「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錄軍國重事、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韓國宮,參軍國事」。
  • 朱元璋大封功臣,第一謀臣劉基卻僅封三等伯,原因絕非他心高氣傲
    直到二十天之後,朱元璋才給了劉伯溫一個三等伯的爵位。更讓人不可理解的是,劉伯溫的伯爵待遇也低於其他伯。如當時被封為伯的汪廣洋,歲祿為一年三百六十石,而劉伯溫卻只有二百四十石,差了一百二十石。論功勞,劉伯溫與李善長不相上下,是朱元璋建立大明的第一謀臣,但到大封功臣時,一個封公,另一個卻只得個三等伯,地位相差懸殊,而且李善長的歲祿是四千石,比劉伯溫整整多了三千七百石。
  • 被朱元璋父子害慘了,尤其是長子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但明朝的天下並不是朱元璋一個人打下來的;在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和以往的開國皇帝一樣,廣封功臣。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開國六公爵,這六公爵分別為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以及魏國公鄧愈。
  • 朱元璋為何要如此羞辱兒子魯陽朱檀
    朱元璋為何要如此羞辱兒子魯陽朱檀時間:2020-12-03 16:1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代刑罰髡刑是什麼?朱元璋為何要如此羞辱兒子魯陽朱檀 一道聖旨,明太祖朱元璋宣此時尚在封地的魯王回京。一入京城便是魂斷之處,魯王妃湯氏被賜死,魯陽朱檀受髡刑。
  • 明太祖朱元璋麾下的十大戰將!
    由於軍功顯著,晚年收到太祖猜忌,「藍玉案」後,被朱元璋召回京,兩年後賜死。一代驍將,沒能善終。 7、藍玉——涼國公 藍玉,出生不詳,1393年卒,定遠(今屬安徽定遠縣)人,明朝開國將領,淮西將領。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
  • 元末第一猛將,百萬軍中取朱元璋首級,朱元璋為何不殺他?
    朱元璋晚年嗜殺成性,幾乎殺光了所有的開國功臣。胡惟庸案,朱元璋屠滅胡惟庸三族,連坐其黨羽,誅戮了一萬五千多人。功臣太師李善長等人也因與胡惟庸「交通謀反」被賜死,家屬七十餘人全部被殺。此案延續了十年之久,前後被殺的幾十家王公貴族,共三萬多人。
  • 同樣擁有免死金牌,為何兩公爵被殺,侯爵後裔卻能免除一死?
    李善長於明朝建立之後任職左宰相,洪武三年被封韓國公且是世襲爵位。然而9年後胡惟庸案爆發,隔年胡惟庸被殺,朝廷細查牽連者,李善長因弟弟之子是胡惟庸侄女婿,因此被查,不過李善長因牽連較少並沒有獲罪。 然而再往後10年時間,不斷有人密告李善長於胡惟庸當初有關係。最終在1390年,朱元璋以「知情不報」,對李善長下手。李善長家中雖然有免死金牌,但不僅沒用,且牽連九族。
  • 古代的將軍、宰相告老還鄉,明明已經沒有實權,為何縣長怕他們?
    理論上來說,朱元璋夠意思,李善長也夠朋友,兩個人相輔相成,在大明朝初期的時候的確起到了鼎力幫忙。如果我們把時間線往前看的話,在朱元璋剛剛當上吾王的時候,就直接要求李善長當成右相國,這是非常罕見的事情。畢竟朱元璋也是暴脾氣的,他用人用事往往會左思右想,可是對於李善長卻一路大開綠燈。儘管李善長在這中間也犯了幾個小錯誤,可是朱元璋全都一笑而過,根本不再提及。
  • 朱元璋深夜加班,宮女貼心送熱粥,朱元璋為何恩將仇報將她賜死?
    可是,你知道麼,朱元璋其實是一個奇葩的皇帝,他的一生中做過很多讓後人苦思不解的事情,都有哪些呢?當然,朱元璋還是那個朱元璋,他奇葩的一面不僅有讓人忍俊不禁笑出聲的,也有那種讓人心神膽寒的,比如有一個宮女見他熬夜處理政事很辛苦,就給他送了一碗熱粥,卻被他給殺了。深夜看奏摺,宮女送熱粥,卻被朱元璋恩將仇報給賜死?
  • 皇帝:我能活到多少歲?算命大師:比我多活1天,皇帝:殺了他
    說得不好了可能權貴們要的就是相士的小命了。朱元璋曾經問過一個相士他能活多久,算命先生給他的答案是比我多活一天,這個說法是想保住自己的小命,誰知道朱元璋轉頭就說拖出去斬了。朱元璋出生於1328年10月29日,大家都知道他出身十分的貧寒,那個時期平常百姓經歷過的苦難他都經歷過。年紀小小就失去了雙親,當過放牛娃還做過和尚。
  • 皇帝朱元璋想建都故鄉臨濠,朝臣皆舉雙手贊同,為何劉伯溫反對?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在朱元璋「宜大展軍威」的命令下率領兵團猛攻益都,山東戰場捷報頻傳。朱元璋料想山東已是囊中之物,自鳴得意之心不免溢於言表。善於察言觀色的李善長趁機進言,勸說朱元璋稱帝建國,朱元璋自然順水推舟點頭稱「善」,於是建立了漢人統治的最後一個封建制王朝——明朝。
  •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劉伯溫?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鄧愈等,除了李善長都是能徵善戰的厲害角色,明朝建國以後朱元璋分封六公都是淮西子弟,而且還封李善長為明朝開國丞相,六公之首也是李善長,淮西集團也就以李善長為首,而劉伯溫只被封了誠意伯,還是伯爵裡面俸祿最低,的,李善長的俸祿是劉伯溫的幾十倍,相反朱元璋並沒有讓淮西集團做大的意思,封劉伯溫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對劉伯溫也是大力提攜,至此以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集團和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開始了正面的交鋒,當他看到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吵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反而像局外人一樣等著看好戲
  • 裡皮教練生涯結束 去年11月離開國足後就一直賦閒在家
    裡皮教練生涯結束 去年11月離開國足後就一直賦閒在家 裡皮教練生涯結束 去年11月離開國足後就一直賦閒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