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多了一位父親|德江縣長堡鎮大宅頭村駐...

2020-12-18 天眼新聞

  我叫餘萍,德江縣長堡鎮龍橋完小教師。2018年1月,我與該鎮大宅頭村下鹽井組三戶貧困人家結緣,成為他們的幫扶責任人。之後的每個寒(暑)假、周未或課餘時間主要任務就是幹幫扶工作。幫扶中,我與我的貧困戶都結下了深厚感情。現在,我來說說我和我的幫扶戶「亨爸」的故事。

「亨爸」名叫王某亨,七十有餘,憨厚老實。初進他家,家庭環境衛生髒亂無法形容,比如洗衣粉、插座放冰箱裡,麵條等食品放地上,臭鞋放灶臺上。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之前他睡覺、入廁均無固定場所......  我開始幫他申請了一張床,添置了床上用品、衣物,多次幫他打理家庭衛生,每次打掃乾淨後一夜又回到過去。這事讓我傷透了腦筋,也挨了領導們的不少批評,真是有苦難言。  「亨爸」性格怪異,無論別人怎麼批評他,他總是笑兮兮的,從不生氣,但就是聽不見去,我行我素。這給我後來的幫扶工作帶來了挑戰。村裡的群眾都說:「餘老師,你幫扶他是倒八輩子黴呀」。可我就是不信這個「邪」,一定找準原因,精準施策。  聽周邊群眾講,「亨爸」一生悽苦,早年喪父母,說他是吃「百家飯」長大的,中年又喪偶,一直與兒子相依為命未再娶。兒子快30了也未婚,而且外出多年很少回家。我想,他應該是很孤單,我得改變方式。

後來,我每次去她家根本不提衛生和扶貧之類的事,就坐下來和他拉家常,擺龍門陣,每周不低三次,每次至少半天時間。  這樣過了兩個多月,發現他從言語、態度上對我有改變。一個周未,因學校有事耽誤沒去他家,他問包組幹部,餘老師怎麼沒有來。包組幹部故意說,因你不聽她的話,家庭衛生也搞不好,上面要處分餘老師,準備重新換人來幫扶你。  這下可把「亨爸」急壞了,他對包組幹部說,要處分就處分我,不能處分餘老師,要處分她的話,換哪個來幫扶我都不行,我馬上就把衛生打掃好,再不給她添麻煩了。他還主動打電話叫我去他家,說給我攢了些土雞蛋要送給我。  再次去他家裡時,發現衛生還真的大有改觀。見了我,「亨爸」像小孩子似的說對不起我,今後啥都聽我的。我頓時熱淚盈眶。這次,我們如父女般無話不說。晚上非要留我吃飯,我便答應了,並親自下廚一起吃飯。  我離開時,他告訴了我鑰匙放的地方並說道:「我不在家時,你就直接拿來開門」。我說我以後就叫你「亨爸」吧,此刻,「亨爸」激動得半晌說不出話來。此後,我們如真正的父女般相互依賴了,同別人說起我時,他都稱「我們餘老師」,什麼事都和我講,我的話他也能聽得進去了。  2019年秋天,他家的母豬生了8個豬崽,我三天兩頭都去教他如何餵養,如何防病,幫他銷售,賣了一萬二千多元。「亨爸」高興極了,說還是有文化好,「我們餘老師」教我餵養,這回的豬崽膘肥體壯,比以往的長得大個。

通過政策幫扶,在我和「亨爸」的共同努力下,去年「亨爸」如期脫貧了,摘掉貧困帽子的「亨爸」更加自信了,精神也抖擻了。  春節前夕我幫他送去一些禮物,他硬要送我一隻土雞,說十幾隻雞都賣了,留下的兩隻多少錢都不賣,一隻自己過年,一隻送我過年,說是糧食餵的,市場上買不到,如果我不收的話,以後就不要叫他「亨爸」了。我無法拒絕,說:好吧,你永遠都是我的爸爸,我也永遠是你的女兒。  至今,我們每次都如父女般相談甚歡。我堅信,以後我們的父女親情一定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我們彼此都很牽掛。在這扶貧路上,我多了一位父親。  餘萍

編輯 劉娟利  編審 田旻佳 王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從白衣護士到攻堅勇士|德江縣潮砥鎮石板社區駐村...
    我是德江縣潮砥鎮石板社區駐村幹部吳宇珊。2018年1月在德江縣潮砥鎮衛生院參加工作,成了一名護士。2019年3月7日,我懷著興奮又期待的心情,背著行囊「駐」進了村裡(石板社區),從一名衛生院護士轉變成石板社區脫貧攻堅隊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上堡村多了歡聲笑語丨德江縣長堡鎮上堡村駐村...
    在我的心裡,你已經是我的女兒了,我捨不得你走……」前不久,老人陳世德緊緊拉著我的手,許久不鬆開。我不禁淚紅眼眶,鄉親們記得住我,說明我的努力沒有白費,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轉眼間,我參與長堡鎮上堡村脫貧攻堅已近兩年時間。回憶這段歲月,有流血流汗的艱辛付出,也有犧牲小家庭幸福的苦惱和無奈,但收穫的喜悅卻讓我激情澎湃,心情難以平靜。
  • 「我的扶貧故事」不忘初心 扶貧路上見真情丨羅甸縣逢亭鎮新光村駐...
    我叫李秀婷。2018年11月,剛剛大學畢業幾個月的我就回到了生我養我的家鄉——貴州黔南羅甸縣逢亭鎮。第一天到鎮上報到,就馬不停蹄地跟著駐村工作隊的同事來到逢亭鎮新光村,成為了逢亭鎮新光村的駐村工作隊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有我的青春閃耀過丨清鎮市麥格鄉新廠村...
    我叫李希,是貴陽市清鎮市市委黨校選派到麥格鄉新廠村的一名駐村扶貧幹部。2019年8月28日,接到下鄉扶貧通知的第二天,我帶著簡單的行李踏上了前往麥格鄉新廠村的扶貧之路。這是我們駐村扶貧幹部的擔當與使命,同時也是我們對新廠貧困戶的莊嚴承諾。在駐村扶貧期間,不僅讓我增長了見識,更使自己的人生得到了錘鍊。親眼目睹困難老兵不甘貧困的錚錚鐵骨,親身經歷戰疫戰貧兩線作戰的激昂青春。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不落下一家一戶丨平壩區夏雲鎮橋上村駐...
    我叫任波,是平壩區委編辦信息股股長,現為平壩區夏雲鎮橋上村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2月開始到橋上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自2019年2月擔任橋上村第一書記以來,接近兩年的扶貧工作,點點滴滴、種種經歷、所見所聞,都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也為我幹好以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回想起駐村以來的扶貧工作,心中有太多的話想說,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剛駐村時第一次去貧困戶家走訪。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麻山扶貧的那些事|羅甸縣木引鎮木引村駐村...
    在徵得妻子同意後,2020年8月25日晚,我們收拾起大包小包的行李,帶著剛滿月的孩子一起奔赴我所駐的木引鎮木引村,開啟全家上陣的駐村生活。到村後,工作隊安排我擔任木引二組的網格員,與村主任方景福同志搭檔負責這個小組的脫貧攻堅工作。可能是當記者的時候下鄉入村較多,而我又是一個來自邊遠山區的農村孩子,對新的工作環境適應還較快。簡萬祥參與環境衛生整治沒想到的是,在駐村不久的一次群眾會上,我和一個群眾卻「吵」了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詮釋對黨的忠誠 實現對人民的承諾丨德江縣煎茶鎮...
    我叫黎海兵,28歲,是一名黨員。2015年9月參加工作進入鄉鎮扶貧站,現任德江縣煎茶鎮扶貧工作站站長,歲月匆匆,一晃做扶貧工作整整5個年頭,驀然回首,脫貧攻堅碩果歷歷在目。輔助醫生給小孩看病自踏入扶貧工作站以來,我始終謹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剛接觸扶貧工作,常常隨身帶著脫貧攻堅相關手冊、資料和一支中性筆,以最短時間熟悉工作業務,經過幾個月時間,走遍全鎮21村(社區),常常白天走家串戶,察民情、解民憂,
  • 「我的扶貧故事」這裡是我的第二個故鄉|甕安縣猴場鎮馬場坪村駐村...
    我叫唐麟,是甕安縣綜合執法局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甕安縣猴場鎮馬場坪村的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扶貧路上的故事和感悟。  我自從駐村開始,內心就一直告誡自己:在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時間不等人,怎麼能讓他們一家繼續住在危房裡?於是我開始了和他家的拉鋸戰......  每天去一次是常態,周末時與節假日我也時常去勸說。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在我心,我在扶貧路上一路前行|從江縣谷坪鄉...
    2019年11月被派駐到黔東南州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回首逝去這一年,歲月匆匆,扶貧路上我和隊友、村民歷盡艱辛,收穫了我一生最為寶貴的財富——愛與感動。  助建扶貧,用實績讓村民真正安居樂業   基礎設施的完善是助推脫貧攻堅的「硬體」,駐村一年的時間裡,我既有付出,也有收穫,工作上我累計向單位(水城高速公路管理處)申請資金55200元解決了幫扶的12戶貧困戶的「兩不愁三保障」保障問題,成功的幫助了12戶52人脫貧出列
  • 「我的扶貧故事」記錄變遷,紅河情深|羅甸縣紅水河鎮紅河村駐村...
    三十多年前,我呱呱墜地在這裡——老紅河村生長生活,三十多年後我又如願踏入這片土地工作,或許是「娘家」的期待,也或許是家鄉的寄託……  一次偶然  到紅河村駐村的故事,還得從一次偶然的機會說起。為此,我儘快擺正自身位置,虛心學習,與村「兩委」、駐村工作隊隊員一起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調查了解,滿腔熱情地與群眾交流談心,兩個多月的時間全部走訪了村裡的每一個寨子每一個小組,了解了全村貧困戶的基本情況,掌握了真實、準確、客觀的第一手資料。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養殖業、進城務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把駐村的一點一滴都記在了筆記本中。駐村第一書記幫助貧困戶搶收稻穀一本、兩本、三本……三年多的時間,我的筆記本記了12本,從剛來的些許彷徨到現在的輕車熟路,甚至還能簡單地用苗語同村民打招呼,我現在就是妥妥的「兩洋人」。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在這裡有了色彩|惠水縣上衙村駐村扶貧幹部羅...
    我叫羅歡歡,1995年生,2018年1月,我入職惠水縣文化館,是一名青年歌手。同年5月,帶著組織的重託和信任,我來到上衙村參與駐村扶貧工作。羅歡歡給貧困戶講解搬遷政策在我駐村的這兩年多的時間裡,發生了很多讓我記憶深刻的事情,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兩兄弟的故事」。  上衙村是非貧困村,村容整潔,民風淳樸。
  • 「我的扶貧故事」以赤子之心攻克貧困|羅甸縣龍坪鎮大坪村駐村工作...
    我叫班洪貝,是羅甸縣龍坪鎮大坪村駐村工作隊隊長。   猶記得2015年,我帶著莊嚴的承諾,踏上脫貧攻堅的徵程。   猶記得……曾經的村委會辦公場所春去秋來,時光驚豔了青春,駐村的第五年,我從一個同步小康隊員成長為大坪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在這片土地上揮灑了不悔的青春,同一群志同道合的扶貧人在一線為群眾奔波,盤來了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 我的扶貧故事 | 田小龍:駐村760天,我在扶貧路上成長
    2018年9月,我考入了思南縣融媒體中心,10月中旬,剛剛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的我,接到了組織下派參加駐村幫扶工作的通知,到河壩村任第一書記,當時25歲的我也是甕溪鎮最年輕的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勇擔當 丨關嶺自治縣花江鎮前鋒村駐村第...
    我是關嶺縣花江鎮前鋒村駐村第一書記劉維波,2017年10月5日作為關嶺縣委辦脫貧攻堅突擊隊隊員下派到前鋒村,2018年3月接任前鋒村駐村第一書記。前鋒村綜合服務中心我首先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飲水問題抓起。資金不夠,大家組織群眾投工投勞降低成本,省下了務工費,水池的維修改造得以順利完工,半坡組結束了吃水靠肩挑的日子。隨後,半坡組的通組路還實現了提等改造,道路從4.5米拓寬到6.5米。核實群眾收入,該納入的納入、該退出的退出,讓群眾心服口服,3年多的時間裡,我兌現了當初向群眾許下的承諾。
  • 「我的扶貧故事」用勤奮創造美好生活丨修文縣六屯鎮都堡村駐村...
    我叫王鵠,是貴陽新天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派駐貴陽市修文縣六屯鎮都堡村的駐村幹部。2019年9月,我在走訪貧困戶時發現有些貧困戶缺少產業,經濟困難,於是積極與扶貧辦和農業中心聯繫,幫助宋方富等12戶貧困戶發展入戶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兩代人,幫扶父子兵|從江縣西山鎮務林村第一...
    六十多年前,我的父親曾在務林村當了五年的掃盲教師。當我告知他,我將去務林村駐村時,他有些激動:「是老天特意安排的吧?我在那裡掃盲五年,你現在又搞扶貧!去吧!那裡是窮了點,但人還是很實在的!」幫助群眾摘糯禾駐村第一天,與村組幹見面,了解基本村情。深度貧困村的自然條件基本都一樣,不必多說。令我詫異的是,這個170多戶,近1000口人的村子,目前全村只有一名在校大學生,大專(高職)生五人,高中生屈指可數。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初心,攻克扶貧路上的無數「難題」|都勻市平...
    我是張建軍,2020年8月,我來到都勻市平浪鎮共和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走進作戰室,看到牆上條目清晰地寫著一系列駐村隊長要履行的「一宣六幫」等脫貧攻堅幫扶責任時,那一刻,我倍感自身責任重大。  擔任駐村隊長第一天,我組織駐村幹部、包村幹部、村幹部召開了見面會,了解到共和村駐村幹部共有25名,分別來自都勻市交通局、都勻市住建局和平浪鎮人民鎮府。有6名鎮級包村幹部擔任網格員,村支兩委共7名。我意識到,在脫貧攻堅戰鬥過程中,要將來自不同工作部門的駐村幹部、鎮級包村幹部和村幹部擰成一股合力,得在人員管理方面下一番功夫。
  • 「我的扶貧故事」張政:駐村經歷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
    我叫張政,山東人,是國投集團盤江公司的員工,也是平塘縣平舟鎮興民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不同的兩個角色,讓我感到身上的責任重大。2018年7月,我像千千萬萬的扶貧幹部一樣,背起裝滿夢想的行囊,伴著激昂的鬥志,來到平塘縣興民村擔任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讓我受益匪淺|岑鞏縣天星鄉紅星村同步小康駐...
    我叫張超,今年29歲,是黔東南州岑鞏縣委宣傳部的一名幹部。2018年3月,我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主動請纓,來到天星鄉紅星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幹部,成為了紅星村駐村工作隊隊員。紅星村位於天星鄉東部,距天星集鎮有10公裡路程,距縣城36公裡,四面環山,風景宜人,有村民組18個,村民507戶2121人。走訪幫扶對象「這個扶貧幹部,戴個眼睛,文質彬彬的,會不會幹不長久,就會跑回縣裡去咯。」  初入紅星村,恰逢村裡面正在召開低保民主評議會,在鄉裡面分管負責同志的帶領下,我連忙放下行李,就去村裡會議室時旁聽學習。